图书介绍
太极建构论—儒家哲学智慧的述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太极建构论—儒家哲学智慧的述说](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4929504.jpg)
- 李树尔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艺出版社
- ISBN:97878025215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太极建构论—儒家哲学智慧的述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开篇 文化符号的记忆4
第一章 符号与图式4
第一节 太极图的诞生4
第二节 文王八卦方位图6
第三节 八卦的形成7
第四节 八卦图8
第五节 六十四卦9
第六节 《周易》的发展观12
第二章 文化符号新意的衍生15
第一节 太极图的现代演进15
第二节 六十四卦与二进制17
第三节 太极理念的广泛应用20
上篇 太极建构论的基本理论第三章 思维典范的反思与太极建构论的思考第一节 思维典范的反思29
第二节 太极建构31
第三节 太极建构形上学36
第四章 太极建构论的形上学42
第一节 理气统一,二元一体42
第二节 阴阳大化,和以生物46
第三节 理一分殊,万物并育49
第四节 时空无限,通变不已54
第五章 太极建构论之基本本体论第一节 本体论一般57
第二节 太极本体论59
第三节 “无极而太极”与当代科学假说之磨合62
第四节 事物的运动机制64
第五节 事物的存在形态65
第六章 体用之辩的新探索79
第一节 体用关系的概述79
第二节 同一性的转换83
第三节 同一性转换之“数——用关系”(理论与实践)84
第七章 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融合第一节 获取经验和知识的心理过程86
第二节 意识状态的分布88
第三节 思维过程的太极建构89
第四节 王阳明与柏格森的比较92
第五节 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融合94
第八章 神物相成,二象统一97
第一节 观念的形成97
第二节 无名与有名99
第三节 人为之物101
第四节 讨论106
第九章 儒学认识论的真谛——认识自我与认识客观世界的统一第一节 被认识客体的实在性108
第二节 认识主体的实在性111
第三节 至诚——主体实在性与客体实在性的统一115
第四节 讨论118
第十章 儒学的知性理论121
第一节 知的认识论原则121
第二节 知的方法论原则122
第三节 知的真理性原则127
第四节 知的致用性原则129
第十一章 大爆炸宇宙论与太极宇宙论——“兼评宇宙原有论”第一节 无极而太极133
第二节 气本原论134
第三节 生命起源与进化135
第四节 宇宙的变迁136
第五节 银河系天体运行图与太极图137
中篇 人的本质与道德诉求142
第十二章 人性论新说142
第一节 关于人的本性142
第二节 人性的异化143
第三节 善本性的回归与发扬146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150
第十三章 人的存在状态——兼论与存在主义人学的比较第一节 持己以日新151
第二节 人生在世的结构性154
第三节 持己以诚155
第四节 忧患意识158
第五节 性与命的相关性161
第六节 存心与存人163
第十四章 经济生活与人的成己、成物第一节 人的劳动与劳动产品169
第二节 劳动活动对人的影响171
第三节 人与人的类特性174
第四节 人与人的异化和同化175
第五节 人的本质与“向社会的人的存在之复归”178
第六节 私有制、感觉和对象182
第七节 讨论185
第十五章 生之境界与死之关怀189
第一节 序言189
第二节 人生境界189
第三节 死之关怀194
第四节 结语196
第十六章 道德的基本范畴197
第一节 道德与法197
第二节 道德本体与原善197
第三节 道德心理的结构性与实践性202
第四节 中庸之为德207
第十七章 道德判断与道德实践213
第一节 影响道德判断的因素213
第二节 人的生命之树215
第三节 文明基因的初探216
第四节 道德判断的实现217
第五节 简短的结论220
第十八章 “天赋明德”向社会道德准则之转换第一节 天赋明德222
第二节 “天赋明德”向社会道德准则的转换224
第三节 道德实践的自觉性225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230
第十九章 道德与政治231
第一节 道德与民主的民族性231
第二节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236
第二十章 论人性善的社会心理学动因第一节 人性善的发现239
第二节 善的界定及其社会功能242
第三节 性恶论的片面性247
第四节 人的心理结构性250
下篇 儒家哲学智慧与当代经济、文化之发展第二十一章 孔子所处的时代及其经济思想第一节 孔子所处的时代257
第二节 关于孔子的经济思想259
第三节 讨论264
第二十二章 儒家经济哲学十大原则266
第二十三章 市场经济的太极运行与致中和理念第一节 市场经济太极运行模式289
第二节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290
第三节 宏观调控中的致中和理念293
第四节 讨论295
第二十四章 恒产恒心论、致富观与市场经济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296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目的与儒家的致富观298
第三节 讨论300
第二十五章 经济伦理和竞争机制的变革第一节 经济伦理的变革301
第二节 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公平化304
第二十六章 儒商与知识经济307
第一节 儒商创造的经验307
第二节 知识经济的影响308
第三节 结束语312
第二十七章 中和之道与宏观经济调控第一节 文化学原理的启示313
第二节 致中和理念的现代诠释314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317
第四节 讨论318
第二十八章 儒家文化的软实力对东亚经济的影响第一节 简短的回顾320
第二节 “儒学资本主义”之辨析321
第三节 四小龙经济腾飞的文化背景326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329
第二十九章 中西价值观的对比与中国价值观对经济全球化的回应第一节 传统与现实331
第二节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333
第三节 中西价值观的对比340
第四节 中国价值观对经济全球化的回应344
第三十章 大同理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第一节 大同理想350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352
第三十一章 万物并育竞自由355
第一节 自由无国界355
第二节 天人相与和天人之分357
第三节 自成与自道359
第四节 自由在于合外内之道361
第五节 自由的天赋性与人民性362
外篇 现象的观察367
第三十二章 中华文化的认同危机第一节 危机的表现367
第二节 危机的根源369
第三节 危机的克服370
第三十三章 论风骨373
第三十四章 美国市场经济组成因子的互动机制第一节 税率与人民收入380
第二节 货币流通量与单位币值381
第三节 投资与失业率382
第四节 生产与消费383
第五节 总供给与总需求383
第六节 政府干预与经济自由384
第七节 经济文化的新趋势385
第三十五章 税政的执中原则与社会福利第一节 权利、义务和责任388
第二节 税政的执中原则389
第三节 纳税人的决策391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与社会福利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