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似与不似 “三”的哲学智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似与不似 “三”的哲学智慧
  • 田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2464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20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哲学思想-中国-古代-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似与不似 “三”的哲学智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子1

总论1

一、三条关系规则2

二、一个分类准则2

三、“一、二、三”分类的发明权为老子所有4

四、“三”的隐蔽性概述5

五、“三”的各种类型及特性7

六、容易混淆的几种类型11

七、“三”的整体特性11

八、人类社会应用“一、二、三”的悠久历史12

九、“一、二、三”轮廓描述14

十、“是与不是”与“似与不似”16

十一、“一、二、三”分类不属于形式逻辑17

十二、“辨正法”概念的提出18

十三、“一、二、三”举例19

十四、关于“似与不似”的三个对话24

第一章 圈内与圈外31

一、要想有突破,就得跳出圈子32

二、自愿进入圈子的过程33

三、在大圈子看问题要比小圈子公平与合理35

四、巧妙地充当第“三”者36

五、只有实力相当才有可能长期对立37

六、还是“以和为贵”37

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38

八、含糊其辞往往是因为问题考虑得太深39

九、把自己置于对方“圈”内也是一个好办法40

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40

十一、思维还可以再开阔一些42

十二、“圈子”的数学模型42

十三、从大圈子去看小圈子往往可笑得很43

第二章 绳子与链条45

一、“链条”的形成是由“存在性”决定的46

二、由“圈子”模型也能推出“链条”来46

三、“链条”的两类“环”各有各的用处48

四、相对主义就是把“关键环”当成“普通环”来看的48

五、“五行论”中的链条49

六、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链条”50

七、逻辑学和数学在成熟完善的时候也会出现“链条”52

八、对原始概念严格定义将失去它本来的意义53

九、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实质是什么53

十、给数学界提一个建议55

十一、“道”和“上帝”是不一样的56

十二、“道”的三层含义57

十三、康德+黑格尔=老子58

十四、循环论中的链条都是“普通环”,没有“关键环”58

十五、“链条”组合起来就是“螺旋”59

十六、要勇于否定“链条”59

第三章 两头与中间61

一、数学模型的建立62

二、“适中”点位置的推导63

三、三个“特殊点”64

四、第三个“特殊点”竟然是“黄金分割点”65

五、东西方文化对“适中”点的应用66

六、“适中”的“范围”比“精确点”好使67

七、成熟的事物会不自觉地应用“适中”68

八、现实中人们对“适中”的应用也是无意识的68

九、不要给自己“设套”69

十、《易经》中的“适中”69

十一、“适中”与老子的“守中”还包括广大悉备71

十二、诸子百家以“老”为首72

十三、各家学说都不过是老子思想的一个侧面阐述73

十四、《老子》包含的东西太多啦74

十五、绝对的“适中”还是违背“适中”75

第四章 失重与平衡77

一、失重与平衡都是人类的需要78

二、客观世界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平衡的79

三、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出现80

四、政府和国家也得讲平衡81

五、平衡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必需的82

六、不胜方可保持不败83

七、失重出成果,平衡保长久84

八、《老子》才是细水长流85

九、跌跤不可怕,但万不可跌得爬不起来86

十、两头同时用力,也是一种平衡86

十一、“东风西渐”也是一种平衡87

第五章 人为与自然88

一、大自然大体上是保持平衡的89

二、自然界成熟的东西大都是对称的89

三、人类的行为大部分是在破坏平衡90

四、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自然—人为—自然”91

五、“自然”就是“适中”92

六、激情才能燃烧出岁月来93

七、太极拳的“舍己从人”功夫就是“顺其自然”94

八、“自然”的过分还是“人为”95

九、自然问题自然处理,人为问题人为解决96

十、保持“大自然”与“小人为”比较恰当96

第六章 说得清与说不清98

一、无穷信息很难用有限语言来表达99

二、把无限转化为有限100

三、传统、万能的方法仍然还是“无穷对无穷”101

四、康德的“二律背反”102

五、有限与无限混合起来才是“三”103

六、实际的情况仍然是在无限可分与不可分之间103

七、自由也得配合“不自由”105

八、绝对原因原来是软的105

九、世界的“本体”也不是硬的107

十、在“说得清”与“说不清”之间来回跳107

十一、“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是说不清的108

十二、老子、黑格尔都是糊涂蛋108

十三、原始概念都是模糊的109

十四、规定性越少的东西,就越接近于“道”110

十五、佛教的高干们也都认为“说不清就算啦”111

第七章 有限与无限113

一、无限与有限的本质区别在哪里114

二、什么叫悖论116

三、数学中的“悖论”问题彻底解决了没有116

四、罗素“集合悖论”的内容117

五、“悖论”的实质就是“三”118

六、“悖论”充满了现实世界118

七、人们往往对现实中的矛盾置之不理119

八、数学家们对数学中的“悖论”也不得不接受120

九、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是很难区分的122

十、“时空冻结”是一个好办法124

十一、“单一因素”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126

十二、形式逻辑的适用范围128

十三、“无限”是悖论产生的最终原因130

十四、“集合悖论”和“说谎者悖论”中都隐藏着“无限”133

十五、两类“悖论”产生的根源都是“无限”134

十六、什么情况下需要消除“悖论”135

第八章 东方与西方137

一、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主要在于思维结构上的不同138

二、西方的一神与东方的多神139

三、老子为什么没有一个确切的弟子140

四、哲学上的两条道路142

五、“道”文化对中国乃至东方和世界的影响143

六、老子的“道”与现代科学的发现不谋而合144

七、近代的两个大圆圈144

八、一个民族历史的长短也是由文化结构决定的147

九、方块字的优势逐渐显露148

十、大智者若愚150

十一、东西方文化重心变化的不同151

十二、东西方在制度上走的不同道路152

第九章 官方与民间154

一、中国的最高阶层竟然是“隐士”155

二、中国艺术史上被埋没的“隐士”更多155

三、“官”的僵硬与“民”的柔活156

四、儒一、道二,内道外儒方为三157

五、“西医”是官,“中医”是民158

六、法律公正性的体现160

七、“惯性”现象随处可见160

八、“官方”和“民间”的转化161

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161

十、两种传授知识的方法162

十一、学习也需要“悟”162

十二、许多问题需要综合治理163

十三、科学还得“非科学”来配合164

第十章 运动与静止166

一、运动与静止实际上是基本对等的167

二、两种绝对都只存在于理论中167

三、任何一对矛盾之间最终都存在着无穷多的过渡点168

四、在基本问题上强调“第一”将导致自相矛盾169

五、“道”也不是绝对的170

六、条件愈多愈绝对,限制愈少愈相对171

七、世界的总体是平衡的171

八、超越“一”和“二”可以使矛盾化为最小172

九、唯心论者喜欢从反面看问题172

十、运动对于生命的意义是“强壮”173

十一、两种目的不同的体育系统174

十二、竞争意识是一种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意识175

十三、静对于生命的意义是“长寿”175

第十一章 有序与无序177

一、熵增加原理说的是封闭小系统中的绳子结构178

二、熵值增到极限后将以新面目重新得到负熵178

三、有序与无序通过混沌连成链条179

四、熵增加原理与耗散结构理论分别对应于天道和人道180

五、“有序”和“无序”均不可偏废181

六、《周易》卦序问题上前人的成果182

七、在方图上的新发现183

八、通行本卦序上的新发现185

九、太极图的生成历史186

十、“螺旋太极图”是标准太极图190

十一、太极图的数学方程式192

十二、太极曲线表现的是一种线性关系194

十三、太极图在哲学上的意义196

第十二章 先进与落后198

一、中国的资产阶级一直强大不起来的深层原因199

二、模糊性与清晰性也是区分两种人的方法之一200

三、个性发展到极端导致了“整体观”的诞生200

四、古代东方人很早就认识了“整体观”201

五、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02

六、人的三种功能202

七、特异功能为什么只发生在少数人和动物身上203

八、特异功能其实是一种低级功能204

九、人类社会并不总是所有方面都在进步205

十、好与坏、对与错有没有一个标准206

十一、综合、分工、再综合,才能实现真正的高级206

十二、人的一生反映了人类的一生207

十三、人类正逐步向中年迈进208

十四、五行学说可以解释许多现象210

十五、生、克、乘、侮都要考虑212

十六、世界是“活”的吗213

十七、任何完整的理论都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214

后记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