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参考资料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学参考资料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4925682.jpg)
- 王逢贤编 著
-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教材教具科
- ISBN:
- 出版时间:1957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学参考资料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马克思派教育学说1
导论1
第一章 马克思学派的基础与教育9
唯物论和教育9
史的唯物论和教育10
『唯物论化的』辩证法与教育13
阶级统治的国家和教育17
改变的意志和教育20
第二章 马克思派教育学说的基础22
教育——经济基础上的上层构造和力量22
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它在教育上的影响30
现实教育社会化的基本的先决条件36
第三章 资本主义教育实践的检讨39
工业革命和它对于劳工教育的影响39
抚慰工作:工厂法和教育条文42
观念的产生:马克思未来教育的重大原理48
第四章共产主义的教育:理论和实践51
共产主义教育的侧影51
马克思的未来教育的『重大原理』:教育与物质生产的连系53
七十二天: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的教育55
第二编 导师与门徒65
第五章 修正主义的教育65
一条戒律:社会化的经济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先决条件65
正统派和修正派68
修正派:柏恩斯坦、惹拉、希恩德曼70
第六章 修正主义的教育(续)75
考茨基主义的教育:从正统派到修正派75
普列汉诺夫与教育:观点、原则、和战略78
第七章 正统派的教育80
正统派:马克思派的真正继承者80
梅铃对于当前教育的批判82
巴贝尔论未来教育82
第三编 俄罗斯正统派革命主义87
第八章 列宁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教育87
列宁主义: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延续87
列宁对于俄国资本主义教育的攻击91
城乡的对立和教育91
自由主义的改革和人民教育的对立93
农奴—官僚—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实验94
自治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97
第九章 列宁主义:革命前的教育原则99
抵制资产阶级干预作用的政治教育99
『民族』文化与『民主』文化102
民族问题与教育104
少数民族教育的原则109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11
第四编 俄罗斯的革命与教育115
第十章 列宁主义:教育的革命原则115
俄罗斯社会主义工党教育方案的成长115
第十一章 列宁主义:教育的革命原则(续)120
无产阶级教育所需要的资产阶级的文化和技艺120
变动的需要和变动的教育任务124
当作武器的教育128
『普通性』和『工艺性』教育:马克思的『重大原理』的列宁化131
评价和再评价的意义134
第五编 后列宁主义137
第十二章 列宁死后教育的一些形象137
教育过程的有组织和无组织的形象137
学校形式的凋落139
有组织和无组织教育的交互作用140
教育过程的性质及其辩证法141
过渡社会中教育的回顾和前瞻143
第三章 列宁死后教育的一些形象(续)147
工艺性教育的『偏向』147
对于教育机会主义与极端主义的斗争156
儿童学:冒牌的科学158
第六编 从理论到实行163
第十四章 苏维埃教育的法案与设施163
教育法案的制定163
教育组织与设施164
五年计划与教育167
工艺性教育169
苏维埃宪法和教育174
第七编 考验179
第十五章 从危机到胜利179
教育:预见和预习179
伟大的爱国战争:『苏维埃爱国主义』的历史辩证法181
伟大的爱国战争:它对于学生的影响184
战时措置:劳动后备、农业计划188
男女分校和合校教学问题191
其他的教育措施193
第十六章 复兴工作196
教育又被当作了武器196
第四届五年计划(一九四六——五○)197
『冒牌科学』,儿童学的被围剿200
反形式主义的斗争201
中等学校的新课程:心理学、逻辑学、达尔文学说202
第十七章 复兴工作(续)204
工艺主义的再起204
正规学校课程中的工艺主义206
工艺主义的特殊科目或训练207
工艺性中学和科学性研究214
第八编 期望和现实219
第十八章 教育目的:无阶级的社会219
十月革命的三个阶段219
意识形态的任务219
矛盾的消灭223
国家形态的凋落223
在新人中的苏维埃教育工作者224
结论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