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 第1卷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 第1卷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
  • 何秉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978750144770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0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672页
  • 主题词:犯罪集团-刑事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 第1卷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起源与历史1

第一章 我国黑社会犯罪的起源1

第一节 概述1

一、研究黑社会犯罪起源的重要意义1

二、帮会组织蜕化为黑社会的根源1

第二节 清朝前期帮会组织的产生2

一、天地会(洪门)2

二、青帮13

第三节 清朝后期帮会组织的演变16

一、哥老会(红帮)的崛起17

二、青帮的演变与青红帮的合流20

三、帮会在海外的发展23

第二章 旧中国的黑社会犯罪26

第一节 民国初年至北洋军阀时期的黑社会犯罪26

一、青帮的演变26

二、袍哥的蜕化28

第二节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的中国黑社会犯罪29

一、“四·一二”政变前后帮会的反动29

二、上海黑社会的鼎盛31

三、全国各地黑社会势力的消长39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帮会活动和黑社会犯罪43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帮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活动43

二、沦陷区的帮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活动49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的帮会活动和黑社会犯罪57

一、抗战胜利后初期58

二、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至新中国成立66

第五节 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特点和规律71

一、帮会向黑社会的转变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72

二、具有极其严密的组织纪律73

三、具有相对稳定的、排他性的势力范围73

四、以有组织的暴力建立自己的统治74

五、不择手段攫取金钱和财富74

六、与反动政权相互勾结,形成黑金政治75

七、黑社会势力发展异常迅速,遍及全国75

第二编 历史的转折与新发展76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黑社会势力的覆灭76

第一节 建国初期打击黑社会势力和黑社会犯罪的斗争76

一、肃清土匪78

二、镇压反革命80

三、查禁烟毒81

四、取缔娼妓85

第二节 新中国为何能迅速消灭黑社会势力和黑社会犯罪88

一、根本原因88

二、具体原因88

第四章 黑社会犯罪在中国大陆25年的历史空白90

第一节 中国大陆25年(1953~1978年)的犯罪基本情况90

一、社会治安的黄金时期90

二、并非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92

三、这是为什么?92

第二节 黑社会犯罪在中国大陆出现25年的历史空白的原因92

一、经济原因92

二、政治原因93

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94

四、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95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的黑社会(性质)犯罪96

第一节 概述96

一、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96

二、几个名词作简要的解释97

第二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98

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境内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孳生98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106

第三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二阶段(1990~1999年)111

一、1990~1999年境内黑社会的孳长111

二、1990~1999年境外黑社会的渗透134

第四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三阶段(2000~2009年)143

一、严峻的治安形势144

二、波澜起伏的斗争148

三、2000~2009年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四大特点155

第六章 改革开放后30年黑社会(性质)组织在中国大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67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黑社会(性质)组织在中国大陆发展的特点167

一、境内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合流167

二、黑社会组织发展,有四个基本途径:组织化、组织暴力化、扩大经济实力和势力范围168

三、集多种犯罪于一身171

四、最危险的倾向:官匪勾结或官匪一家171

第二节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规律174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174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阶段性175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犯罪整体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176

第七章 我国黑社会犯罪今后的发展趋势178

第一节 概述178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趋势178

第三节 黑社会犯罪的发展趋势179

第三编 概念与特征182

第八章 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与特征182

第一节 概述182

一、长期存在的基本概念的严重混乱和分歧182

二、基本概念的科学化是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183

第二节 两个相关概念:犯罪团伙、犯罪集团184

一、犯罪团伙184

二、犯罪集团(一般犯罪集团与特殊犯罪集团)187

第三节 对黑社会概念的历史考证190

第四节 对港澳台的黑社会组织概念的考察191

一、香港191

二、澳门193

三、台湾196

第五节 中国大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的发展过程200

一、概述200

二、地方法规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的规定200

三、中国警方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规定201

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规定210

一、刑法第294条第1款210

二、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211

三、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215

第七节 修改刑法,统一使用黑社会组织的概念216

第九章《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概念和特征218

第一节 联合国有关会议、文件关于有组织犯罪集团概念和特征的研究218

一、苏兹德尔国际研讨会218

二、《秘书长的报告:有组织犯罪活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219

三、《世界各区域有组织跨国犯罪造成的问题和危险》221

四、《在区域和国际各级预防并控制有组织跨国犯罪的适当方式和准则》223

五、那不勒斯政治宣言和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的全球行动计划223

六、《那不勒斯政治宣言和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的全球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224

第二节《联合国打击有组织犯罪公约》对于有组织犯罪集团的界定224

一、公约第2条第(a)款的规定224

二、特征225

第十章 黑社会组织概念的深化和精确化228

第一节 黑社会组织的本质:非法的有组织暴力228

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228

二、什么是黑社会228

三、两种社会的对立229

四、两种社会的区别232

五、《秘书长的报告:有组织犯罪活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的一个错误观点232

六、有组织的暴力是组织与暴力的统一233

七、组织也是一种控制世界的力量235

八、有组织暴力的目的:金钱与权力239

九、任何权力,都有其适用的范围244

第二节 黑社会组织的定义246

一、黑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和特征246

二、黑社会组织的定义246

三、与有组织犯罪集团定义的比较246

第十一章 恶势力(团伙)248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同盟军和后备军248

第二节 恶势力(团伙)的概念和特征254

一、概述254

二、三个有代表性的恶势力(团伙)定义简介254

三、三个有代表性的恶势力(团伙)定义评析255

四、本书给恶势力(团伙)下的定义256

五、恶势力(团伙)与一般团伙的主要区别258

六、恶势力(团伙)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主要区别258

第三节 恶势力(团伙)的法律对策258

第十二章 跨国黑社会组织(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259

第一节 概述259

第二节 跨国黑社会组织(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概念与类型260

第十三章 黑社会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的社会学分析263

第一节 概述263

第二节 对美国学者的三种代表性理论评介264

一、外国人阴谋集团/官僚主义模式论、保护关系模式论和企业模式论简介264

二、外国人阴谋集团/官僚主义模式论、保护关系模式论和企业模式论析评269

第三节对(意)狄厄高·甘贝特(Diego Gambetta)“私人保护企业”论的评介270

一、“私人保护企业”(Business of Private Protection)论简介270

二、“私人保护企业”论析评273

第四节 我们的观点:非法社会权力模式论275

第四编 黑社会组织与其他相关犯罪组织的区别277

第十四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主义组织的区别277

第一节 概述277

第二节 恐怖主义的概念280

一、关于恐怖主义的概念的争论280

二、恐怖主义一词的来源与发展变化282

三、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恐怖主义的界定284

四、学者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290

五、揭开恐怖主义的神秘面纱——本书对恐怖主义的分析与界定294

第三节 恐怖主义组织的概念和特征307

第四节 我国刑法关于恐怖主义的规定308

一、1997年刑法第120条的规定308

二、2001年刑法修正案(三)的修正309

第五节 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312

一、“东突厥斯坦”(简称“东突”)恐怖主义312

二、从暴力走向恐怖的“藏青会”324

三、“三股势力”327

第六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主义组织的联系与区别329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主义组织的联系329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主义组织的区别330

三、联合国有关文件的观点331

第十五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邪教组织的区别333

第一节 邪教的定义333

一、关于邪教一词的释义333

二、邪教的概念和特征336

第二节 我国刑法关于邪教的规定345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邪教组织的区别351

第四节 世界七大邪教透视351

一、概述351

二、太阳圣殿教356

三、人民圣殿教358

四、上帝之子359

五、大卫支派361

六、奥姆真理教362

七、天堂之门366

八、恢复上帝十诫运动368

第十六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会道门的区别371

第一节 中国封建邪教——会道门371

一、概述371

二、一贯道373

三、同善社376

第二节 我国刑法关于会道门的规定377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会道门的区别378

第五编 黑社会犯罪(有组织犯罪)380

第十七章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380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概念和种类380

一、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概念380

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种类381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自身相关的犯罪382

一、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382

二、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383

三、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384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犯罪385

一、暴力犯罪385

二、毒品犯罪388

三、涉枪犯罪394

四、贩运人口400

五、偷渡405

六、洗钱412

第十八章 跨国有组织犯罪419

第一节 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概念419

第二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公约适用范围的规定420

第三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实施与我国刑法的修改概述421

一、公约的实施421

二、我国刑法的修改422

第四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规定的四种基本犯罪与我国刑法相应条文的修改423

一、参加有组织犯罪集团(第5条)的刑事定罪424

二、洗钱行为的刑事定罪(第6条)425

三、腐败(第8条)的刑事定罪431

四、妨害司法罪(第23条)的刑事定罪433

第五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三个附加议定书规定的犯罪与我国刑法相应条文的修改434

一、概述434

二、《人口贩运问题议定书》规定的犯罪的刑事定罪(第5条)435

三、《移民问题议定书》规定的犯罪的刑事定罪(第6条)439

四、《枪支问题议定书》规定的犯罪的刑事定罪(第5条)441

第六编 原因论445

第十九章 我国黑社会犯罪(有组织犯罪)的原因论简介445

第一节 研究我国黑社会犯罪的原因的意义445

第二节 我国官方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446

第三节 我国学术界关于黑社会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449

一、有代表性的观点449

二、其他观点453

第二十章 对美国有组织犯罪原因论的考察455

一、美国有组织犯罪原因论的历史发展简介455

二、对美国犯罪原因论的简要分析457

第二十一章 黑社会犯罪的自组织原因论468

第一节 自组织原因论概论468

一、自组织原因论的方法论基础468

二、自组织原因论的基本原理469

三、自组织原因论的基本观点471

第二节 社会不平等(黑社会组织的社会根源)472

一、社会不平等的理论分析472

二、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474

三、失业476

四、收入差距悬殊,贫富差距扩大478

五、社会分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社会基础479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金钱的追求481

一、斯密难题或斯密悖论481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48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484

四、对金钱和财富的追求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驱动力487

第四节 犯罪亚文化(黑社会组织的精神支柱)487

一、犯罪亚文化的概念487

二、以游民文化为中心的犯罪亚文化488

三、以暴力和色情为中心的当代犯罪亚文化492

四、暴力意识和帮派思想——犯罪亚文化的核心493

第五节 政治腐败(黑社会组织孳生和发展壮大的温床)494

一、政治腐败与黑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494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个10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496

三、第二个10年(1990~1999年)499

四、第三个10年(2000~2009年)506

第六节 社会控制能力弱化510

第七节 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和影响511

第八节 结论512

第七编 预防与控制514

第二十二章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预防和控制514

第一节 概述514

一、预防和控制的概念514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国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方针516

第二节 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防控520

一、总的战略方针520

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战略策略521

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战术和措施523

第三节 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各类犯罪的防控526

一、对毒品犯罪的防控527

二、对涉枪犯罪的防控539

三、对偷渡犯罪的防控540

四、对贩运人口罪的防控542

五、对洗钱犯罪的防控547

第八编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合作550

第二十三章 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有组织犯罪550

第一节 概述550

第二节 初始阶段的国际合作550

一、1975年第五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与打击有组织犯罪550

二、1980年第六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与打击有组织犯罪551

三、1985年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与打击有组织犯罪551

四、1990年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与打击有组织犯罪553

五、国际上首次专门研究有组织犯罪的两个专家会议——1991年斯莫伦尼斯专家组会议和苏兹达尔国际研讨会557

六、1991年制定有效的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方案部长级会议与打击有组织犯罪564

七、第一届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与打击有组织犯罪565

第三节 历史性的转折点——对有组织犯罪的全面宣战和全球性行动566

一、英明的决策:“关于有组织的跨国犯罪问题世界部长级会议的决议草案”567

二、庄严的宣言和果断的行动:《那不勒斯政治宣言和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全球行动计划》568

第四节 全球统一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法治化——《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巴勒莫公约)572

一、巴勒莫公约的制定572

二、巴勒莫公约的内容575

第五节 迎接21世纪的挑战579

第六节 建立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联盟581

一、《曼谷宣言》581

二、战略联盟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及恐怖主义与其他犯罪活动的联系585

三、战略联盟的第二个主要目标: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587

四、战略联盟的第三个主要目标:预防与控制腐败588

第七节 建立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和反腐败的全球法律基础590

一、在国家和国际两级,实现法治,保护和保障人权590

二、确保《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及其议定书的有效执行591

三、确保13项反恐国际公约和《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的有效执行,特别是缔结一项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592

四、确保《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效执行594

参考书目596

后记6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