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
  • 刘晓辉,王淑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0484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22页
  • 文件大小:237MB
  • 文件页数:742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硬件-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硬件设备综述1

1.1 网络硬件组成2

1.1.1 网卡2

1.1.2 集线设备2

1.1.3 传输介质3

1.1.4 服务器5

1.1.5 工作站5

1.1.6 共享资源和外设5

1.1.7 路由器5

1.2 网络拓扑结构6

1.2.1 星状拓扑结构6

1.2.2 树状拓扑结构7

1.2.3 网状拓扑结构8

1.2.4 环状拓扑结构9

1.3 交换机概述9

1.3.1 交换机的功能9

1.3.2 交换机的应用11

1.4 路由器概述14

1.4.1 路由器的功能14

1.4.2 路由器的应用17

1.5 安全设备概述18

1.5.1 防火墙的功能18

1.5.2 IDS的功能20

1.5.3 IPS的功能21

1.5.4 安全设备的应用22

1.6 无线设备概述24

1.6.1 无线网络的适用24

1.6.2 无线设备的应用26

第2章 交换机技术与选择策略29

2.1 交换机技术30

2.1.1 高速链路技术30

2.1.2 冗余链路技术33

2.1.3 虚拟局域网技术37

2.1.4 多层交换技术39

2.1.5 路由冗余技术42

2.1.6 端口传输控制技术45

2.1.7 VoIP技术46

2.2 交换机的分类47

2.2.1 智能与傻瓜交换机47

2.2.2 固定端口与模块化交换机48

2.2.3 接入、汇聚与核心交换机49

2.2.4 二层、三层与四层交换机51

2.2.5 快速、千兆与万兆交换机51

2.3 交换机的选择策略53

2.3.1 核心交换机的选择53

2.3.2 汇聚层交换机的选择58

2.3.3 接入层交换机的选择59

2.3.4 可网管交换机的特点与适用62

第3章 交换机的端口与连接65

3.1 IEEE 802.3系列标准66

3.1.1 IEEE 802.3标准66

3.1.2 IEEE 802.3u标准66

3.1.3 IEEE 802.3z和802.3ab标准67

3.1.4 IEEE 802.3ax标准69

3.2 交换机端口类型71

3.2.1 光纤端口71

3.2.2 双绞线端口72

3.2.3 GBIC模块与插槽73

3.2.4 SFP模块与插槽74

3.2.5 10GE模块与插槽75

3.2.6 复用端口76

3.2.7 TwinGig转换模块77

3.3 跳线类型与适用77

3.3.1 双绞线跳线77

3.3.2 光纤跳线78

3.3.3 光纤跳线与光纤端口80

3.4 交换机的连接策略81

3.4.1 不同性能交换机的连接策略81

3.4.2 非对称交换机的连接策略81

3.4.3 对称交换机的连接策略82

3.5 交换机的级联83

3.5.1 光纤端口的连接83

3.5.2 双绞线端口的连接85

3.6 交换机的堆叠86

3.6.1 堆叠与级联86

3.6.2 StackWise堆叠87

3.6.3 StackWise Plus堆叠90

3.7 连接状态判断与链路测试90

3.7.1 交换机工作状态判断90

3.7.2 网络链路连通性测试92

第4章 交换机CNA基本配置96

4.1 交换机配置前的准备97

4.1.1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97

4.1.2 交换机配置前的规划101

4.2 交换机的初始配置102

4.2.1 初始配置前的准备103

4.2.2 运行快速设置103

4.2.3 Catalyst 4000/4500交换机初始化105

4.3 Cisco CNA简介107

4.3.1 Cisco CNA可管理的设备108

4.3.2 Cisco CNA视图108

4.3.3 集群和团体111

4.4 添加交换机112

4.4.1 将交换机添加至团体112

4.4.2 添加新的设备115

4.4.3 设置网络拓扑图116

4.5 交换机常用配置119

4.5.1 使用Cisco CNA配置端口属性120

4.5.2 使用Cisco CNA配置端口角色123

4.5.3 使用Cisco CAN配置EtherChannel124

4.5.4 配置STP126

4.5.5 使用Cisco CNA配置VLAN133

4.5.6 使用Cisco CNA配置堆叠137

4.5.7 使用Cisco CNA配置VLAN路由139

4.5.8 使用Cisco CNA配置静态路由144

4.5.9 使用Cisco CNA配置SPAN端口146

4.5.10 使用Cisco CNA配置设备属性149

4.5.11 交换机重新引导158

第5章 交换机CAN高级配置159

5.1 交换机安全配置160

5.1.1 Cisco CNA安全导向160

5.1.2 配置端口安全164

5.1.3 配置受保护端口169

5.1.4 泛洪控制169

5.2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171

5.2.1 访问控制列表简介171

5.2.2 配置ACL174

5.2.3 时间访问列表183

5.3 配置动态路由185

5.3.1 配置RIP动态路由185

5.3.2 配置OSPF动态路由187

5.4 监控交换机189

5.4.1 监控端口状态190

5.4.2 查看统计信息191

5.4.3 查看系统状况193

5.5 维护交换机194

5.5.1 文件管理194

5.5.2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195

5.5.3 升级系统映像196

5.6 使用Web配置和管理交换机199

5.6.1 使用Web设置端口属性199

5.6.2 使用Web设置端口角色200

5.6.3 使用Web快速配置交换机202

5.6.4 使用Web监控交换机204

5.6.5 使用Web管理交换机208

第6章 交换机CLI配置212

6.1 交换机CLI基本配置213

6.1.1 交换机CLI初始配置213

6.1.2 清除交换机配置214

6.2 端口配置216

6.2.1 配置复用端口216

6.2.2 配置速率、双工和自动翻转217

6.2.3 配置流控制219

6.2.4 查看模块或端口状态220

6.2.5 禁用并重新启用接口220

6.3 使用CLI配置EtherChannel221

6.3.1 EtherChannel配置规则221

6.3.2 EtherChannel的配置实现222

6.3.3 配置三层EtherChannel225

6.3.4 移除端口和EtherChannel226

6.4 使用CLI配置VLAN227

6.4.1 VLAN配置规则227

6.4.2 手动配置VLAN229

6.4.3 使用CLI配置VLAN Trunk232

6.5 使用CLI配置STP235

6.5.1 STP的CLI配置实现236

6.5.2 配置Trunk端口负载共享239

6.5.3 使用CLI配置Post Fast端口243

6.5.4 使用CLI配置MSTP244

6.6 使用CLI配置IP路由248

6.7 使用CLI创建并应用访问列表249

6.7.1 创建并应用IP访问列表249

6.7.2 创建并应用端口访问列表255

6.7.3 创建并应用VLAN访问列表256

6.8 其他重要配置256

6.8.1 使用CLI配置CDP256

6.8.2 使用CLI配置IHCP中继257

6.8.3 配置SPAN259

第7章 路由器参数与选择263

7.1 路由器的分类与适用264

7.2 路由器的主要参数266

7.2.1 路由器基本参数267

7.2.2 路由器性能参数270

7.3 路由器的选择271

7.3.1 路由器的选购原则271

7.3.2 选购时应考虑的因素273

7.4 路由协议选择274

7.4.1 静态路由274

7.4.2 RIP路由协议275

7.4.3 OSPF路由协议277

7.4.4 EIGRP路由协议281

第8章 路由器端口与连接284

8.1 路由器接口285

8.1.1 局域网接口285

8.1.2 广域网接口287

8.1.3 路由器配置接口288

8.2 路由器的连接289

8.2.1 路由器连接策略289

8.2.2 路由器面板290

8.2.3 路由器与网络连接295

8.3 路由器连接状况判断298

第9章 配置和管理路由器302

9.1 路由器初始化配置303

9.2 Cisco SDM概述305

9.2.1 Cisco SDM简介305

9.2.2 Cisco路由器准备308

9.2.3 Cisco SDM安装配置309

9.3 路由器基本配置318

9.3.1 用户账户设置318

9.3.2 VTY设置319

9.3.3 配置LAN和WAN连接320

9.3.4 配置基本路由322

9.3.5 创建网络地址转换(NAT)规则323

9.4 路由器高级配置327

9.4.1 创建防火墙327

9.4.2 配置VPN、Easy VPN和DMVPN连接328

9.4.3 安全审计及安全设置331

9.4.4 创建服务质量(QoS)策略335

9.5 管理路由器337

9.5.1 SNMP设置337

9.5.2 管理访问策略338

9.5.3 监视路由器的状态339

9.5.4 监视路由器端口的状态341

9.5.5 路由器日志344

9.5.6 恢复出厂默认设置349

第10章 路由器CLI配置350

10.1 路由器CLI基本配置351

10.2 使用CLI配置网络接口353

10.2.1 使用CLI配置以太网接口353

10.2.2 使用CLI配置同步串行接口355

10.2.3 使用CLI配置E1接口358

10.2.4 使用CLI配置Loopback接口360

10.2.5 使用CLI配置NULL接口360

10.2.6 使用CLI配置Tunnel接口361

10.3 使用CLI配置静态路由363

10.3.1 直连路由363

10.3.2 静态路由364

10.3.3 默认路由365

10.3.4 LAN方式接入Internet366

10.3.5 DDN接入Internet368

10.3.6 远程网络互连路由配置370

10.4 网络地址转换375

10.4.1 理解NAT375

10.4.2 静态地址转换的实现377

10.4.3 动态地址转换的实现378

10.4.4 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的实现380

10.4.5 网络地址转换实例381

10.5 使用CLI配置动态路由387

10.5.1 使用CLI配置EIGRP387

10.5.2 使用CLI配置RIP391

10.5.3 使用CLI配置OSPF395

第11章 安全设备参数与选择403

11.1 防火墙404

11.1.1 防火墙的分类与适用404

11.1.2 防火墙的参数与选择409

11.1.3 防火墙的局限性411

11.2 IDS411

11.2.1 IDS的选择412

11.2.2 IDS的优势与缺陷412

11.2.3 IDS与防火墙联动413

11.3 IPS414

11.3.1 IPS的分类414

11.3.2 IPS的参数与选择415

11.3.3 IPS的优势417

11.3.4 IPS的缺陷417

第12章 安全设备端口与连接419

12.1 安全设备的端口420

12.1.1 安全设备的物理端口420

12.1.2 防火墙逻辑端口422

12.1.3 安全设备端口的连接422

12.1.4 安全设备的LED指示灯424

12.2 网络安全设计与连接428

12.2.1 网络防火墙设计与连接428

12.2.2 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连接432

12.2.3 入侵防御系统设计与连接432

12.2.4 Cisco ASA设计与连接435

第13章 安全设备ASDM配置438

13.1 Cisco ASDM概述439

13.1.1 Cisco ASDM简介439

13.1.2 Cisco安全设备的准备441

13.1.3 Cisco ASDM的安装配置442

13.2 配置安全设备445

13.2.1 Cisco ASDM初始化445

13.2.2 网络设备集成化管理446

13.2.3 安全策略设置447

13.2.4 DMZ配置447

13.2.5 IPSec VPN远程访问配置454

13.2.6 Site-to-Site VPN配置461

13.3 管理安全设备464

13.3.1 监控和报告工具464

13.3.2 监视安全设备运行状态465

13.3.3 查看和分析网络流量466

13.3.4 查看和分析系统日志467

第14章 无线网络、设备选择与连接469

14.1 无线局域网标准470

14.1.1 IEEE 802.11系统标准470

14.1.2 IEEE 802.16a标准472

14.1.3 无线安全标准472

14.1.4 无线产品兼容性473

14.2 无线网络组件475

14.3 无线网络模式特点与适用478

14.3.1 对等无线网络478

14.3.2 独立无线网络478

14.3.3 接入以太网的无线网络479

14.3.4 无线漫游的无线网络480

14.3.5 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网络481

14.4 无线设备的选择481

14.4.1 无线AP的选择481

14.4.2 无线网桥的选择483

14.4.3 无线网络控制器的选择484

14.4.4 无线天线的选择486

14.4.5 远程供电设备的选择489

14.5 无线AP位置的选择489

14.5.1 室内无线AP位置的选择489

14.5.2 室外无线AP位置的选择491

14.6 无线设备的端口与连接492

14.6.1 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接口与连接492

14.6.2 无线AP的端口与连接494

14.6.3 连接状态判断496

第15章 无线网络配置与管理500

15.1 胖无线AP配置501

15.1.1 胖无线AP初始化501

15.1.2 无线AP配置规划504

15.1.3 胖无线AP快速配置504

15.1.4 配置胖无线AP安全508

15.1.5 配置胖无线AP管理512

15.1.6 配置胖AP无线漫游514

15.1.7 配置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网络516

15.2 漫游无线网络配置与管理518

15.2.1 初始化无线网络控制器519

15.2.2 管理无线网络控制器521

15.2.3 配置WLAN524

15.2.4 配置无线网络安全527

15.2.5 无线资源管理534

15.2.6 配置轻型无线AP537

第16章 服务器选择与连接539

16.1 通用服务器技术540

16.1.1 冗余技术540

16.1.2 系统I/O技术541

16.1.3 管理技术542

16.2 CPU、内存和总线543

16.2.1 CPU543

16.2.2 内存和缓存545

16.2.3 服务器总线接口547

16.3 存储系统549

16.3.1 SCSI硬盘与SATA硬盘550

16.3.2 RAID级别及适用场合553

16.4 服务器的选择559

16.4.1 服务器选择的原则559

16.4.2 网络服务与服务器选型559

16.4.3 网络规模与服务器选型562

16.4.4 网络环境与服务器选型563

16.5 服务器的连接与负载均衡564

16.5.1 服务器的连接564

16.5.2 服务器负载均衡566

第17章 网络存储选择与连接571

17.1 网络存储技术572

17.1.1 DAS572

17.1.2 NAS574

17.1.3 SAN579

17.1.4 磁盘阵列586

17.1.5 iSCSI588

17.2 虚拟存储591

17.2.1 虚拟存储的分类591

17.2.2 虚拟存储的实现方式592

17.2.3 虚拟存储的应用593

第18章 网络设备的维护与监控594

18.1 网络设备配置的备份与恢复595

18.1.1 维护前的准备595

18.1.2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597

18.1.3 系统映像的备份与恢复598

18.1.4 使用Xmodem下载映像600

18.1.5 Cisco IOS版本选择605

18.2 恢复网络设备管理密码610

18.2.1 密码的类型610

18.2.2 密码丢失后的恢复610

18.3 网络设备SNMP配置615

18.3.1 启用服务器上的SNMP服务615

18.3.2 配置网络设备的SNMP服务617

18.3.3 启用网络设备上的HTTP服务619

18.4 网络设备流量监控619

18.4.1 Windows下实现MRTG620

18.4.2 FreeBSD下实现MRTG621

18.5 网络设备状态监控623

18.5.1 安装OpManager623

18.5.2 使用发现向导发现网络设备624

18.5.3 用户管理626

18.5.4 网络发现628

18.5.5 设备的管理631

第19章 网络设备统一管理637

19.1 安装CiscoWorks LMS638

19.1.1 系统需求638

19.1.2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638

19.1.3 安装CiscoWorks LMS639

19.1.4 客户端配置642

19.1.5 登录CiscoWorks642

19.2 服务器管理643

19.2.1 更改为HTTPS方式643

19.2.2 管理用户644

19.2.3 更改管理员口令645

19.3 添加网络设备645

19.3.1 自动搜索网络设备645

19.3.2 手动添加网络设备648

19.4 查看并管理设备651

19.4.1 查看被管设备的属性651

19.4.2 探测被管设备的被管能力652

19.4.3 包捕获工具652

19.4.4 设置SNMP选项654

19.4.5 图形化显示设备654

19.4.6 监测设备655

19.4.7 设备的简单配置655

19.5 重要资源管理656

19.5.1 设备管理656

19.5.2 配置管理661

19.5.3 保存IOS镜像文件664

19.6 网络设备拓扑服务666

19.6.1 打开拓扑服务666

19.6.2 VLAN管理669

19.6.3 报告管理670

第20章 网络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672

20.1 网络故障概述673

20.1.1 故障主要原因与现象673

20.1.2 网络故障排除过程674

20.1.3 网络设备故障诊断方法676

20.1.4 网络设备故障诊断顺序678

20.2 交换机故障诊断680

20.2.1 电源故障680

20.2.2 端口故障682

20.2.3 接口故障683

20.2.4 GBIC/SFP故障687

20.2.5 背板故障688

20.2.6 引擎故障688

20.2.7 线卡故障690

20.2.8 系统故障691

20.2.9 配置错误692

20.3 路由器故障693

20.3.1 路由器一般故障693

20.3.2 路由器故障诊断697

20.4 无线网络故障699

20.4.1 无线桥接网络故障699

20.4.2 无线AP连接故障703

20.5 网络故障诊断实例706

20.5.1 交换机故障实例706

20.5.2 路由器故障实例716

20.5.3 无线网络故障实例7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