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活性污泥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活性污泥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
  • 许志茹,李巧燕,李永峰编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36479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33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646页
  • 主题词:活性污泥-微生物学-研究;活性污泥-分子生物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活性污泥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活性污泥微生物图谱1

第1章 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图谱1

1.1 球菌1

1.2 杆菌5

1.3 螺旋菌属13

1.4 其他细菌15

第2章 活性污泥中的真菌和藻类图谱20

2.1 真菌20

2.2 藻类25

第3章 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图谱32

3.1 原生动物32

3.2 后生动物54

第2篇 活性污泥微生物学原理62

第4章 古生菌62

4.1 古生菌的发现、定义和分布62

4.2 古生菌的生理特征64

4.3 古生菌的主要类群72

4.4 古生菌目前的研究与应用83

第5章 细菌86

5.1 细菌的形态、大小和细胞结构86

5.2 细菌的培养特征94

5.3 细菌的理化性质96

5.4 几种较重要的细菌类群97

5.5 细菌的致病性105

第6章 真菌106

6.1 真菌简介107

6.2 真菌门113

6.3 真菌的细胞结构121

6.4 几种重要的真菌128

6.5 真菌的致病性133

第7章 藻类135

7.1 概述135

7.2 藻门的特征140

第8章 原生动物147

8.1 原生动物的概念147

8.2 原生动物的分布及形态148

8.3 原生动物的生殖149

8.4 鞭毛纲152

8.5 肉足纲162

8.6 孢子纲165

8.7 纤毛纲168

8.8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71

8.9 原生动物门的系统发展177

第9章 后生动物179

9.1 概述179

9.2 后生动物的起源180

9.3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181

9.4 辐射对称动物185

9.5 无体腔动物190

9.6 假体腔动物196

9.7 体腔动物200

9.8 其他微型小动物210

第10章 病毒212

10.1 概论212

10.2 噬菌体219

10.3 真核生物的病毒224

10.4 理化因子对病毒的作用229

第3篇 活性污泥功能菌233

第11章 产甲烷菌233

11.1 产甲烷菌的分类233

11.2 产甲烷菌的代表种237

11.3 产甲烷菌的生理特性241

11.4 产甲烷菌的生长繁殖249

11.5 产甲烷菌的基因组研究254

第12章 产氢菌261

12.1 微生物制氢概述261

12.2 暗发酵产氢的微生物262

12.3 光合作用制氢272

12.4 高效厌氧产氢微生物选育及应用的研究趋势276

第13章 硫酸盐还原菌278

13.1 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类278

13.2 SRB的富集、分离与鉴定287

13.3 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理学290

第14章 脱氮除磷微生物315

14.1 氨氧化细菌315

14.2 硝化细菌323

14.3 反硝化细菌328

14.4 聚磷菌331

14.5 脱氮除磷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338

第4篇 活性污泥微生物实验技术341

第15章 显微镜技术341

15.1 显微镜原理341

15.2 显微镜测量347

15.3 湿涂片和涂片348

15.4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351

15.5 明视野光学显微镜352

15.6 暗视野光学显微镜353

15.7 相差光学显微镜354

15.8 荧光显微镜356

第16章 细菌的形态和染色358

16.1 细菌的形态358

16.2 细菌的染色原理及方法358

16.3 其他染色方法366

第17章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初步观察373

17.1 引言373

17.2 混合液中的生物食物链384

17.3 样品389

17.4 安全问题391

第18章 絮状颗粒和泡沫393

18.1 絮状颗粒393

18.2 四联体398

18.3 菌胶团399

18.4 泡沫400

第19章 活性污泥丝状生物体观察图解405

19.1 丝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405

19.2 对特殊染色剂的反应409

19.3 对“S”测试的反应409

19.4 检索表409

第20章 活性污泥动物观察图解415

20.1 原生动物415

20.2 细菌和原生动物的相对优势423

20.3 轮虫类427

20.4 蠕虫和类蠕虫的生物431

20.5 甲壳动物437

第21章 活性污泥藻类、真菌和指示性生物观察图解439

21.1 活性污泥中的藻类439

21.2 真菌440

21.3 活性污泥中指示性生物的观察443

第22章 活性污泥收集、评估及观察报告458

22.1 显微镜设置和等级表458

22.2 工作表474

22.3 显微镜镜检报告480

第5篇 活性污泥微生物学产业化应用484

第23章 产沼气484

23.1 产甲烷菌的甲烷形成途径484

23.2 甲烷形成过程中的能量代谢494

23.3 沼气技术496

第24章 产氢517

24.1 生物制氢概述517

24.2 生物制氢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518

24.3 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产氢机理520

24.4 厌氧发酵法生物制氢工艺概述521

24.5 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527

24.6 厌氧生物发酵制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532

第25章 脱氮除磷工艺535

25.1 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535

25.2 除磷工艺537

25.3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540

25.4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技术经济比较分析550

第26章 颗粒污泥553

26.1 厌氧颗粒污泥的基本性质553

26.2 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学558

26.3 好氧颗粒污泥563

第27章 污泥减量化569

27.1 污泥的分类及性质569

27.2 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流程及消化池构造584

27.3 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与控制603

27.4 化学物质对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610

第28章 活性污泥膨胀619

28.1 污泥膨胀的概念及理论619

28.2 污泥膨胀类型621

28.3 污泥膨胀成因625

28.4 污泥膨胀的调控措施628

参考文献6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