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实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兰巧,肖毅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4920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师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提出1
二、研究思路2
三、研究方法3
四、研究意义6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7
第一章 高校教师心理特征研究概况8
第一节 教师心理特征的内涵8
一、心理特征的内涵8
二、教师心理特征的内涵9
第二节 高校教师心理特征研究的演进脉络13
一、高校教师心理特征研究范式的转换13
二、高校教师心理特征研究分类的变迁14
三、高校教师心理特征研究视角的选择16
四、高校教师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与工具的变化18
五、高校教师心理特征研究在地域上的拓展19
第三节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研究的思考21
一、影响因素分析21
二、已有研究的启示25
第二章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理论研究27
第一节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发展理论基础27
一、认知特征理论27
二、需要和动机理论29
三、行为主义理论31
四、建构主义理论32
第二节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心理理论33
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33
二、教师职业角色理论44
第三节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理论50
一、职业压力理论50
二、职业倦怠理论52
三、职业幸福感模型53
四、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54
第三章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研究调查工具开发57
第一节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调查问卷设计57
一、核心指标57
二、问题设计60
三、抽样程序和调查阶段66
四、信效度检验67
五、难度与区分度70
第二节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定性研究设计74
一、定性研究的目的74
二、定性研究的程序74
三、资料整理和分析77
第四章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现状调查79
第一节 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79
一、调查对象79
二、调查过程81
第二节 调查结果82
一、样本构成82
二、调查的描述性结果88
三、不同属性被试调查结果的差异检验92
四、调查结论123
第三节 关于调查结果的讨论125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125
二、本次调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的分析比较128
三、调查结果启示131
第五章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案例研究——基于线下访谈与社交网数据133
第一节 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心理特征分析——游离的精英部落133
一、成长背景: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市场经济第一代133
二、学习经历:有20年以上学校学习经历的“学霸”群体136
三、边缘群体属性——圈在校园内观望社会变革的“留校生”139
四、职业属性——朴素的知识型工作者140
五、青年教师职业生态——努力向心的游离部落145
第二节 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殊途同归认同147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148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动机的主因——真爱就是理由152
第三节 在高校做教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痛并快乐着155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体验以工作词为主,成就词和收入词为辅156
二、职业体验中的心理活动以职业认知为主,情绪性和社会性体验为辅157
三、职业认知虽丰富,但认知中表现出差距感、限制感和冲突感159
四、情绪体验以正向情绪为主,情绪冲突典型162
五、职业社会性体验以对集体的感受为主164
第四节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破茧而出——路在脚下166
一、如何不逃脱消沉——稳定工作不意味着放弃追求梦想166
二、脸上的粉笔灰不能遮挡光芒,生活的艰辛不能阻止内心的渴望166
三、专注教学科研,加强自我修炼——“坐冷板凳”埋头读书167
第六章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解决策略169
第一节 聚焦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来源170
一、来自教师职业特殊性的社会压力170
二、来自教师价值评判的环境压力172
三、来自自我预期实现的个体压力173
第二节 关注职业价值实现与社会认同感——社会环境的改变174
一、营造信任与支持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环境175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176
三、促进社会对教师职业价值的充分认识177
四、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专项工程”177
第三节 为高校青年教师搭建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平台——高校的系统保障178
一、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178
二、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179
三、做好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和问题疏导工作180
四、营造激发青年教师创造力的工作氛围181
五、建立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183
六、完善青年教师激励与考核评价机制185
第四节 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状态——个体的控制调节187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187
二、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控能力188
三、加强专业培训和寻求外界支持190
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191
第五节 需要特殊关注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192
一、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192
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193
三、高职称青年教师194
附录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调查问卷196
参考文献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