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纲要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纲要 上
  • 本书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
  • ISBN:790035927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纲要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3

第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3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百年发展历程3

一、西式学堂的兴起和我国高等教育的诞生3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正确选择13

四、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发展历程的启示22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球趋势24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27

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7

二、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30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33

一、直正面向大众33

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35

三、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40

四、全球化、信息化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48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之路51

第一节 创办一流高等教育51

一、高等教育发展和结构的总体目标51

二、缩短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水平的差距54

第二节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62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区域教育现代化62

二、学校教育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63

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及其发展取向64

四、教育现代化的主题词72

五、树立现代学生观88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WTO90

一、加入WTO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90

二、中国加入WTO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93

三、WTO带来的机遇96

四、WTO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106

五、我国高等教育应对WTO的挑战110

第四节 发展高等教育的新路121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针探索122

二、中心城市举办高等学校的兴起127

第五节 我国高等教育新型发展模式130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现代模式130

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138

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转换151

第二篇 高等院校的运行机制165

第一章 高等院校的资源配置165

第一节 高等院校资源配置的“木桶现象”165

一、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木桶现象”165

二、“木桶原理”的作用形式167

三、“木桶现象”给我们的启示171

第二节 高等院校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益172

一、结构效益低下的表现174

二、结构效益的测算174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75

四、研究结果及其分析176

五、应对策略182

第三节 高等院校资源配置优化183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发展183

二、高等教育服务规模的经济分析189

三、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193

第二章 高等院校组织结构调整202

第一节 高等院校规模效益202

一、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研究回顾203

二、规模效益分析的意义204

三、规模分析的实证结果205

四、理论与实论分析的结论与政策性含义208

第二节 高等院校组织结构调整及其阻力209

一、学院制改革的基本模式210

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12

三、学院制改革的动因212

四、学院制改革中的阻力218

第三节 高等院校组织结构调整的原则与策略224

一、结构调整的模式建构原则224

二、阻力控制策略227

第四节 高等院校组织结构调整的实践229

一、提高办学效益230

二、实现体制上的突破232

三、从规模效益理论到规模效益实践233

第三章 大学办学模式237

第一节 从封闭到开放的办学模式237

一、对外开放与近现代大学的发展237

二、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大学的进一步开放241

第二节 从分离到结合的办学模式246

一、产学研关系的历史246

二、知识经济发展与产学研密切结合252

第三节 从单科到综合的办学模式256

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单科和多科大学的发展256

二、大学办学模式的综合化261

第四节 从僵化到灵活的办学模式267

一、工业经济的发展与相对僵化的办学模式的形成267

二、知识经济与相对灵活的办学模式271

第三篇 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281

第一章 高等院校发展与改革的趋势281

第一节 高等院校发展和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81

一、知识经济社会或信息化社会对大学功能的重要影响281

二、全球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的定位282

三、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需求与供给的突出矛盾282

第二节 高等院校发展和改革对策284

一、实行多渠道筹措经费与提高使用效益并重的原则284

二、坚持办学类型的多样化与创办特色大学285

三、进一步优化与协调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职能288

四、全面深化大学外部与内部的管理改革291

五、增强大学师资招聘与聘用的开放性294

第二章 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与布局结构调整295

第一节 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与布局结构调整的历史演变295

一、中国古代的“大学”教育297

二、近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形成与发展299

三、建立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制的尝试301

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制303

第二节 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与布局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意义306

一、中图高等教育体制面临“入世”新挑战306

二、改革原有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311

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314

第三节 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与布局结构调整的过程与进展315

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理论基础315

二、我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趋向318

三、改革的过程与进展323

第四节 改革与调整的经验举例328

一、原国家教委分别与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厦门大学328

二、机械工业部与辽宁省政府共建沈阳工业大学329

三、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为南昌大学331

四、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上海大学332

五、上海城建学院(原隶属于上海市政府)与上海建材学院(原隶属于国家建材工业局)并入原国家教委直属的同济大学,原国家教委与上海市政府共建新的同济大学333

六、重庆大学与一批大中型企业(集团)紧密合作,坚持产学研结合,探索与企业协作办学的方式334

第三章 高等院校管理体制创新336

一、高等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的内涵与本质336

二、高等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的内容338

三、高等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的实施方法和策略341

第四章 欧洲四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展347

第一节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与改革趋势347

第二节 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351

一、法国大学的合同制拨款351

二、德国高等教育拨款方式及改革趋势352

三、英国高等教育拨款体制与方法354

四、奥地利的公立大学法人化及其拨款方式改革357

第三节 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358

一、挖掘学校潜力提高服务收费标准358

二、面向社会提供多样的有偿教育培训服务358

三、积极争取企业的研究经费358

四、社会出资委托高等学校举办专业359

五、科研成果转让与转化收入359

六、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359

第四节 高等院校绩效评估360

一、法国国家评估委员会的高等教育评估360

二、英国的高等教育评估361

三、奥地利的大学内部评估363

四、德国的高等教育评估364

第四篇 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与课程改革369

第一章 本科教学工作评价369

第一节 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背景369

第二节 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实施370

第三节 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特色372

第四节 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发展374

第二章 国外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改革规划376

美国研究型大学行动计划376

什么是研究型大学377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379

概述379

大学是一个生态系统382

学术权益384

改革本科教育的十种方法385

结论399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本科通识教育改革的建议400

引言401

UCLA通识教育的原则403

知识的分类404

新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课程与要求405

通识教育的管理412

通识教育课程的选择和标准414

研究生担任助教和教师培训415

学生和新的通识教育:定向、顾问和课程量416

新的通识教育费用417

结论417

加州大学伊文分校本科教育改革计划417

一、前言417

二、本科教育改革419

三、问题的描述420

四、目的和目标422

五、潜在的影响423

六、手段和方法423

七、预期效果430

八、评价430

九、成果普及430

麻省理工学院学生生活和学习专家调研工作组对教师调查的结果(1997)431

概述431

调查问卷的设计432

问卷的统计433

分析方法433

调查结果434

结束语444

加州理工学院调查委员会评估报告444

加州理工学院简介444

授权评估的历史445

1998年的访问445

基于专题的合格评估(自评)446

基于专题的质量合格评估(自评)447

区别及统一453

学术自由,教师的领导力及其在管理中的角色454

财政和学院的完整性455

图书馆及信息技术455

专业审查及评估456

招生456

与众不同的学生生活质量456

建议总结458

普林斯顿大学对本科通识教育的新要求459

工程类理学学士(B.S.E.)的基础课程要求460

通识教育要求简述461

建议465

斯坦福大学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举措465

第三章 本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473

第一节 高等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473

一、80年代中、后期我国高等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473

二、90年代初期我国高等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475

第二节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477

一、策划与出台的过程477

二、“改革计划”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479

三、“改革计划”的实施481

四、“改革计划”的初步成果485

第三节 对“有计划有系统地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思考487

一、有计划有系统地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抓住了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环节,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学校教学改革487

二、有计划有系统地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487

三、有计划有系统地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遵循教育规律488

四、有计划有系统地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当鼓励各地各校发展个性,办出特色488

五、有计划有系统地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协作关系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