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息诊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息诊疗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910678.jpg)
- 齐凤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524002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息诊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全息医学的基本理论1
第一节 全息医学与信息1
一、信息1
二、激光信息2
三、信息载体2
四、信息反馈2
五、信息与生命信息相关性3
第二节 全息医学理论基础4
一、天人合一是全息思想的宇宙观4
二、整体观念是全息思想的纲6
三、阴阳五行是全息思想的纽带8
四、五脏六腑是全息思想的枢机9
五、运气学说是全息思想的时空9
六、周易是全息思想的数理基础10
第三节 生物全息律理论11
一、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11
二、泛胚论11
三、全息胚胎学12
四、全息元13
五、生物全息律13
六、全息生物学的研究进展13
第四节 人体全息律研究进展15
一、人体全息律中外古今论15
二、人体长骨穴位群规律17
三、人体“三段论”学说17
四、穴位分布的全息律18
五、全息穴位分布特点19
第二章 经络、穴位全息论22
第一节 经络全息系统22
一、经络组成的全息性22
二、经络分布的全息性22
三、经络循行连贯的全息性23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的全息性23
五、经络上穴位分布的全息律23
第二节 穴位全息论24
一、五输穴的全息律24
二、原穴和络穴的全息性24
三、腧穴、募穴的全息性24
四、八脉交会穴和下合穴的全息性25
五、八会穴的全息性25
第三节 穴位定位标准25
第四节 十四经穴定位与主治27
一、手太阴肺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2)27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3)28
三、足阳明胃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4)29
四、足太阴脾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5)32
五、手少阴心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6)34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7)35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8)36
八、足少阴肾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9)42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10)43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11)44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12)46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13)49
十三、督脉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14)51
十四、任脉经穴定位与主治(附图15)53
第三章 全息诊断学55
第一节 全息望诊55
一、望神全息诊法55
二、望皮肤全息诊法56
三、望形体全息诊法57
四、望面全息诊法59
五、望头形全息诊法61
六、望头发全息诊法62
七、望眼全息诊法63
八、望白睛络脉全息诊法64
九、望虹膜全息诊法67
十、望鼻部全息诊法71
十一、望人中全息诊法72
十二、望唇全息诊法75
十三、望齿龈全息诊法78
十四、望咽喉全息诊法78
十五、望舌全息诊法78
十六、望颈项部全息诊法83
十七、望胸胁部全息诊法84
十八、望腹部全息诊法86
十九、望脐全息诊法87
二十、望背腰部全息诊法88
二十一、望前后阴全息诊法89
二十二、望耳全息诊法90
二十三、望手全息诊法94
二十四、望指甲全息诊法103
二十五、望指纹全息诊法110
二十六、望足全息诊法111
二十七、望排泄物诊法113
第二节 全息闻诊114
一、闻声全息诊法114
二、嗅气味全息诊法117
第三节 全息问诊118
一、问一般信息118
二、问主诉和病史信息118
三、问现在症状信息119
第四节 全息切诊128
一、寸口脉全息诊法128
二、经络全息按触诊法133
三、腧穴全息按触诊法134
四、尺肤全息诊法134
五、肌肤全息按触诊法135
六、头部全息触诊法136
七、手足全息按触诊法137
八、耳部全息触诊法139
九、胸胁全息触诊法140
十、腹部全息触诊法141
十一、脐部全息按触诊法144
十二、背腧全息按触诊法145
十三、脊椎全息诊法147
十四、全息元按触疼痛诊法148
第五节 全息电测诊断法149
第四章 全息治疗学151
第一节 取穴治疗原则151
一、全息经络治疗原则151
二、全息穴位治疗原则151
三、全息元治疗原则152
第二节 全息疗法的优点153
一、适应证广、疗效显著153
二、非药物疗法、无副作用153
三、实用简便、经济快效154
四、早期诊断、诊治防同步154
五、操作简便、自诊自疗154
六、易于掌握、安全可靠154
第三节 全息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54
一、全息疗法的适应证154
二、全息疗法的禁忌证155
第五章 全息治疗方法156
第一节 体针全息疗法156
一、针法练习156
二、行针157
三、临床应用158
四、注意事项159
第二节 芒针全息疗法159
一、针具160
二、操作方法160
三、临床应用160
四、注意事项160
第三节 火针疗法160
一、针具161
二、操作方法161
三、功效作用161
四、临床应用161
五、注意事项161
第四节 皮内针疗法161
一、针具161
二、操作方法162
三、适应范围162
四、注意事项162
第五节 梅花针疗法162
一、针具162
二、针法163
三、叩刺部位163
四、刺激强度与疗程163
五、适应范围163
六、注意事项163
第六节 三棱针疗法164
一、针具164
二、操作方法164
三、临床应用165
四、注意事项165
第七节 穴位注射疗法165
一、针具及药液165
二、操作方法165
三、临床应用166
四、注意事项166
第八节 穴位埋线疗法166
一、器材与穴位选择166
二、操作方法167
三、临床应用167
四、埋线后反应167
五、注意事项168
第九节 电针全息疗法168
一、电针操作方法168
二、电针波形选择169
三、适应范围169
四、注意事项170
第十节 声电波电针疗法170
一、声电波电针操作170
二、临床应用170
三、注意事项170
第十一节 电火针疗法171
一、电火针仪操作171
二、电火针法适用范围171
三、电火针法注意事项171
第十二节 微波针灸疗法171
一、操作方法171
二、适应范围172
三、注意事项172
第十三节 激光照射疗法172
一、操作方法172
二、适应范围172
三、注意事项172
第十四节 电热针疗法173
一、电热针工具173
二、操作方法173
三、适应证173
四、注意事项173
第十五节 拔罐疗法174
一、罐的种类174
二、拔罐方法174
三、临床应用175
四、注意事项175
第十六节 艾灸疗法175
一、艾绒的制作175
二、艾灸的方法176
三、艾灸的适应证177
四、注意事项177
第十七节 磁全息疗法177
一、磁疗操作178
二、穴位选择178
三、临床应用178
四、注意事项178
第十八节 穴位敷贴疗法179
一、操作方法179
二、临床应用179
三、注意事项180
第十九节 指针疗法180
一、选穴原则180
二、操作方法180
三、临床应用180
四、注意事项180
第二十节 刮痧全息疗法181
一、部位选择181
二、操作方法181
三、临床应用181
四、注意事项181
第二十一节 推拿全息疗法182
一、揉法182
二、摩法182
三、推法183
四、擦法183
五、搓法183
六、抹法183
七、按法184
八、点法184
九、捏拿法184
十、拍法185
十一、拨法185
第六章 全息元定位治疗方法186
第一节 人体赤白肉际全息疗法186
一、人体赤白肉际定义186
二、人体赤白肉际定位表186
三、穴区定位与主治186
四、治疗方法188
第二节 背部全息疗法188
一、背部局部解剖188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188
三、治疗方法189
第三节 夹脊全息疗法189
一、夹脊部局部解剖190
二、穴位定位与主治190
三、治疗方法191
四、注意事项191
第四节 头皮全息疗法191
一、头皮解剖191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192
三、治疗方法193
第五节 眼部全息疗法194
一、眼部局部解剖194
二、眼部穴区定位与主治194
三、治疗方法194
第六节 鼻部全息疗法195
一、鼻部局部解剖195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195
三、治疗方法195
第七节 人中沟全息疗法197
一、人中沟局部解剖197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197
三、治疗方法197
第八节 口部全息疗法198
一、口部局部解剖198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198
三、治疗方法199
第九节 舌部全息疗法199
一、舌局部解剖200
二、穴位定位与主治200
三、治疗方法201
第十节 面部全息疗法201
一、面部解剖201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202
三、治疗方法203
第十一节 耳部全息疗法203
一、耳部解剖203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203
三、耳全息治疗的适应证207
四、耳全息疗法的禁忌证207
五、耳全息治疗方法207
第十二节 腹部全息疗法209
一、腹部局部解剖210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210
三、治疗方法210
第十三节 脐部全息疗法211
一、脐部局部解剖211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211
三、治疗方法213
第十四节 足部全息疗法213
一、足部局部解剖214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214
三、治疗方法216
第十五节 手部全息疗法216
一、手部局部解剖216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216
三、治疗方法217
第十六节 第二、五掌骨侧全息疗法218
一、第二、五掌骨侧局部解剖218
二、穴位定位与主治218
三、治疗方法219
第十七节 腕踝全息疗法219
一、腕踝部局部解剖219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219
三、治疗方法222
第十八节 尺肤全息疗法223
一、尺肤部局部解剖223
二、穴区定位与主治223
三、治疗方法224
第七章 常见病的全息治疗225
第一节 心脑血管、神经、精神疾病225
一、高血压病225
二、高脂血症226
三、冠心病226
四、头痛227
五、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27
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28
七、三叉神经痛229
八、坐骨神经痛229
九、末梢神经炎230
十、老年性痴呆231
十一、神经衰弱232
十二、焦虑症232
十三、抑郁症233
十四、心理障碍233
十五、癔症233
十六、癫痫234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235
一、感冒235
二、发热235
三、急性支气管炎236
四、慢性支气管炎236
五、支气管哮喘237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238
一、慢性胃炎238
二、胃下垂238
三、急性胃肠炎239
四、呃逆240
五、脂肪肝240
六、慢性胆囊炎241
七、胆石症242
八、便秘242
九、泄泻242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243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243
二、泌尿系统结石244
三、前列腺炎245
四、阳痿245
第五节 妇科病246
一、月经不调246
二、痛经246
三、闭经247
四、带下病248
五、盆腔炎248
六、更年期综合征249
七、子宫肌瘤249
八、卵巢囊肿250
九、乳腺增生250
第六节 骨伤科疾病251
一、落枕251
二、颈椎病251
三、肩关节周围炎252
四、肱骨外上髁炎253
五、急性腰扭伤253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254
七、踝关节扭伤255
八、痹证255
九、强直性脊柱炎256
十、退行性脊柱炎257
第七节 造血、内分泌系统疾病257
一、白细胞减少症257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8
三、糖尿病259
四、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59
五、癌瘤化放疗反应260
第八节 美容、减肥、皮肤病260
一、股外侧皮神经炎260
二、单纯性疱疹261
三、带状疱疹261
四、湿疹262
五、银屑病263
六、脂溢性皮炎263
七、荨麻疹264
八、酒糟鼻264
九、斑秃265
十、牛皮癣265
十一、皮肤瘙痒症266
十二、扁平疣267
十三、黄褐斑267
十四、痤疮268
十五、面部皱纹268
十六、肥胖症269
十七、痔疮269
十八、戒烟270
十九、戒毒271
第九节 眼科疾病271
一、麦粒肿271
二、近视眼272
三、青光眼272
四、急性结膜炎272
五、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273
第十节 耳鼻喉科疾病273
一、耳鸣273
二、急性扁桃体炎274
三、复发性口疮274
四、鼻窦炎275
五、急性鼻炎275
六、慢性鼻炎276
七、牙痛276
八、急性咽炎277
九、慢性咽炎277
第十一节 儿科疾病277
一、高热惊厥277
二、婴儿腹泻278
三、疳积279
四、慢惊风280
五、遗尿280
附图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