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伊斯兰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伊斯兰教](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4904813.jpg)
- 金宜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744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伊斯兰教史-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伊斯兰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1
第一节 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半岛1
一 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状况1
二 早期的国际关系3
三 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7
四 阿拉伯半岛的精神生活11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初期的哈里发国家14
一 穆罕默德早年的创教活动15
二 麦地那社团与伊斯兰教的胜利17
三 伊斯兰旗帜下的扩张战争(632—661年)21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传播24
一 伊斯兰教的发展(661—750年)25
二 伊斯兰教体制的确立(750—945年)27
三 伊斯兰社会的延续(945—1800年)30
四 伊斯兰世界的外围地区33
五 近现代的伊斯兰教36
第二章 伊斯兰教的基础43
第一节 《古兰经》43
一 《古兰经》的成书44
二 《古兰经》的编排原则46
三 《古兰经》的基本内容48
四 《古兰经》的诵读56
五 《古兰经》的注释59
六 《古兰经》的翻译61
第二节 圣训62
一 圣训的搜集63
二 圣训与“伪训”64
三 圣训的基本结构66
四 著名圣训集68
第三章 伊斯兰教的信仰与制度70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70
一 信安拉71
二 信使者72
三 信经典74
四 信天使74
五 信末日75
六 信前定77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宗教制度77
一 念诵“清真言”和作证词78
二 礼拜79
三 斋戒81
四 纳课82
五 朝觐83
六 其他宗教制度85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节日与纪念日86
一 开斋节87
二 宰牲节87
三 圣纪87
四 其他纪念日87
第四章 伊斯兰教法与教法学派90
第一节 伊斯兰教法的形成与发展90
一 穆罕默德与《古兰经》的立法90
二 早期的司法实践92
三 早期的教法学派94
第二节 教法学与教法学派97
一 阿巴斯王朝与伊斯兰教法97
二 教法学的经典理论99
三 四大教法学派103
四 伊斯兰教法的后期发展106
第三节 伊斯兰教法的基本内容110
一 宗教礼仪与义务110
二 家庭、婚姻与遗产继承114
三 财产与债务法115
四 刑法116
五 诉讼程序法117
六 宪法与战争法117
七 十叶派教法118
第四节 近现代的伊斯兰教法121
一 西方法律思想的冲击122
二 伊斯兰教法的改革125
三 当代的伊斯兰教法130
第五章 伊斯兰教派135
第一节 伊斯兰教派的形成与发展135
一 哈瓦利吉派的形成和发展136
二 十叶派的起源138
三 合法主义运动140
四 十叶派人与伊玛目教义141
五 栽德派的形成和发展142
六 伊斯玛仪派的形成和发展144
七 卡尔马特派运动145
八 十二伊玛目派的形成和发展146
九 十二伊玛目派宗教思想的发展148
十 “十叶派世纪”149
十一 十叶派被奉为国教154
十二 乌里玛教阶制度与十叶派教法的发展155
十三 逊尼派的形成157
第二节 哈瓦利吉派158
一 哈瓦利吉派的社会基础158
二 哈瓦利吉派的基本主张159
三 哈瓦利吉派的支派160
第三节 十叶派的基本主张165
一 伊玛目教义165
二 马赫迪思想166
三 《古兰经》隐义说167
四 塔基亚原则168
第四节 十叶派的主要支派168
一 十二伊玛目派169
二 栽德派170
三 伊斯玛仪派171
四 卡尔马特派172
五 德鲁兹派174
六 尼查尔派(阿萨辛派)和穆斯塔尔派176
七 凯桑派177
八 努赛里派(阿拉维派)179
九 阿赫里哈克派181
第六章 伊斯兰教义学183
第一节 伊斯兰教义学的形成与发展183
一 伊斯兰教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83
二 伊斯兰教义学的发展186
三 伊斯兰教官方教义学的建立188
第二节 伊斯兰教义学的主要派别191
一 盖德里叶(盖德尔)派192
二 穆尔吉亚派193
三 穆尔太齐赖派193
四 艾什尔里派196
五 其他教义学派别197
第三节 伊斯兰教传统学科198
一 各传统学科199
二 教义学200
三 内学201
第四节 伊斯兰教义学的基本论题202
一 真主独一与真主的诸多属性202
二 《古兰经》——真主的语言204
三 真主的绝对前定与人的相对自由205
第七章 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派别——苏非派208
第一节 苏非派的形成与发展208
一 早期的苦行主义与禁欲主义209
二 神秘主义的发展211
三 神秘主义与正统信仰的结合214
四 民间信仰的发展216
五 新苏非主义的发展220
第二节 苏非派的神秘教义222
一 一神论222
二 神爱论224
三 神光论225
四 神智论227
五 人主合一论229
第三节 苏非派的修炼道路232
一 导师制232
二 修炼道路与修炼方式235
三 赞念(齐克尔)237
第四节 苏非派的教团组织239
一 卡迪里教团241
二 苏哈拉瓦迪教团242
三 里法伊教团243
四 契斯提教团243
五 沙兹里教团244
六 毛拉维教团244
七 纳合西班迪教团245
八 比克塔西教团246
第八章 伊斯兰教与社会生活247
第一节 伊斯兰教与政治247
一 《古兰经》的政治思想247
二 哈里发制度250
三 伊斯兰教从业人员的地位与作用252
四 穆斯林应遵循的政治原则254
第二节 伊斯兰教与经济256
一 《古兰经》的经济主张256
二 伊斯兰教的经济理论258
第三节 伊斯兰教与伦理道德260
一 《古兰经》的伦理思想261
二 伊斯兰道德与伊斯兰教法265
三 伊斯兰道德与社会生活267
第四节 伊斯兰教与文化269
一 《古兰经》与文化270
二 伊斯兰教与自然科学271
三 伊斯兰教与社会科学273
四 伊斯兰教与文学、艺术275
五 伊斯兰教与文化教育278
第九章 近现代伊斯兰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280
第一节 近现代伊斯兰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的时代背景280
一 伊斯兰世界的一般状况280
二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伊斯兰世界281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伊斯兰世界283
第二节 近现代伊斯兰社会思潮283
一 伊斯兰复古主义284
二 泛伊斯兰主义285
三 伊斯兰现代主义287
四 伊斯兰社会主义290
第三节 近现代伊斯兰社会运动292
一 瓦哈比教派运动293
二 赛努西运动294
三 马赫迪运动296
四 巴布教派运动297
五 阿赫默底亚教派运动299
六 黑穆斯林运动300
第十章 战后的伊斯兰复兴303
第一节 伊斯兰复兴的发展303
一 什么是“伊斯兰复兴”303
二 伊斯兰复兴的社会思潮向社会运动的演变305
三 当代伊斯兰复兴的中心310
四 当代伊斯兰复兴的思想基础312
五 当代伊斯兰复兴的社会基础314
六 当代伊斯兰复兴的基本形式316
第二节 新泛伊斯兰主义316
一 泛伊斯兰组织及其基本主张317
二 新泛伊斯兰主义的特点320
三 泛伊斯兰组织的社会作用323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民间复兴326
一 民间宗教复兴的基本主张327
二 民间宗教复兴的表现和特点329
三 民间宗教复兴发生、发展的基本原因331
第四节 伊斯兰主义335
一 什么是伊斯兰主义336
二 伊斯兰主义的基本特征339
三 伊斯兰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341
四 伊斯兰主义的体现者344
五 宗教极端主义的发展347
第十一章 伊斯兰教在中国354
第一节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诸说354
一 隋开皇中说354
二 唐武德中说355
三 唐贞观初年说355
四 唐永徽二年说356
五 8世纪初年说357
第二节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359
一 唐、宋时期的伊斯兰教359
二 蒙元时期的伊斯兰教363
三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365
四 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369
第三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派别371
一 格底木371
二 门宦、道堂372
三 伊赫瓦尼派376
四 其他教派或派别377
第四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活动378
一 寺院的经堂教育378
二 穆斯林学者的汉文著述活动379
三 《古兰经》的译本382
第十二章 结束语386
伊斯兰教的基本结构386
伊斯兰教的自我调节388
伊斯兰教的政治活力391
伊斯兰教对挑战的反应393
伊斯兰教的新兴教派396
伊斯兰教的社会运动399
伊斯兰教的当代发展400
伊斯兰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402
附录405
一 安拉九十九个美名405
二 《古兰经》五十五个书名408
三 《古兰经》章首阿拉伯文字母410
四 阿里世系表412
五 苏非派赞词举要413
后记414
增订版后记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