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理有机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物理有机化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4890915.jpg)
- 余从煊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33764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理有机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物理有机化学的内容1
1.1.1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
1.1.2反应机理3
1.2物理有机化学的发展3
第二章 研究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方法6
2.1概论6
2.2提出合理的反应机理8
2.3产物及副产物的鉴定9
2.4活性中间体的研究12
2.4.1中间体的分离和鉴定13
2.4.2活性中间体的检测15
2.4.3活性中间体的捕获27
2.4.4活性中间体的动力学证据30
2.5同位素标记32
2.5.1鉴定对称性的中间体32
2.5.2区分分子间和分子内重排34
2.6立体化学证据36
2.7动力学证据38
2.7.1反应动力学方程38
2.7.2取代基效应42
2.7.3动力学同位素效应44
2.7.4溶剂同位素效应46
2.7.5溶剂效应47
2.7.6催化作用48
第三章 有机反应动力学49
3.1反应的热力学要求49
3.2动力学方程50
3.2.1分数级反应50
3.2.2假级反应51
3.2.3连串反应53
3.2.4平行反应54
3.3确定反应级数和反应速度常数的方法57
3.3.1半衰期法57
3.3.2 Powell法57
3.3.3过量浓度法59
3.3.4初始速度法60
3.4 假一级反应动力学的应用60
3.4.1对复杂动力学方程的应用60
3.4.2对多项动力学方程的应用61
3.4.3对平行反应的应用62
3.5反应速度理论63
3.6过渡态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69
3.7微观可逆性原理72
3.8动力学控制与热力学控制74
3.9补偿定律和等动力学关系79
3.10动力学同位素效应80
3.10.1一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80
3.10.2二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85
第四章 线性Gibbs自由能关系88
4.1线性Gibbs自由能关系88
4.2 Hammett方程89
4.2.1 Hammett方程89
4.2.2σ和?91
4.2.3 σ+和σ-93
4.2.4 Yukawa-Tsuno方程和σ?96
4.2.5非线性Hammett图98
4.3极性效应和共轭效应101
4.3.1极性效应101
4.3.2共轭效应103
4.4空间效应Taft方程105
第五章 酸和碱109
5.1酸碱及其强度109
5.2酸和碱的催化作用114
5.2.1专一性的酸和碱催化115
5.2.2一般酸和碱的催化116
5.2.3 Brφnsted催化方程120
5.3酸度函数125
5.3.1 Ho酸度函数125
5.3.2其他酸度函数H A和H R130
5.3.3各种酸度函数之间的关系133
5.3.4 酸度函数与反应速度135
5.3.5 H-函数140
第六章 反应介质143
6.1溶剂化143
6.1.1分子间的作用力144
6.1.2离子的溶剂化145
6.1.3电中性分子间的溶剂化147
6.1.4 溶剂化的热力学147
6.1.5相转移催化155
6.2溶剂的经验关系159
6.3溶剂动力学同位素效应165
6.4动力学电解质效应169
第七章 微扰分子轨道(PMO)法173
7.1微扰理论173
7.1.1两个轨道的微扰173
7.1.2定域双中心键175
7.1.3共轭和离域176
7.2交替烃180
7.2.1轨道配对法180
7.2.2节点方法181
7.2.3交替烃181
7.3分子内的微扰194
7.4微扰理论和反应性198
第八章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201
8.1 SN1和SN2机理201
8.1.1判别SN2机理的证据201
8.1.2判别SN1机理的证据203
8.2离子对207
8.3 SN1和SN2的转变,SN1(A)和SN2(A)的机理边界212
8.3.1烷基底物的溶剂解213
8.3.2苄基底物的反应214
8.4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218
8.4.1底物的结构218
8.4.2离去基220
8.4.3 亲核性试剂221
8.5邻基参与和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224
第九章 消去反应232
9.1 E1、 E1cB和E2反应232
9.1.1 E1、 E1cB和E2反应232
9.1.2动力学同位素效应235
9.2消去反应的立体化学237
9.3消去反应的方向240
9.3.1位置异构生成的方向240
9.3.2顺反异构生成的方向243
9.4消去反应与取代反应之间的平衡243
9.5热裂消去反应245
第十章 烯烃的离子加成249
10.1烯烃的水合249
10.2烯烃与卤化氢的加成251
10.3烯烃与卤素的加成256
10.3.1与溴的加成257
10.3.2与氯的加成263
10.4烯烃亲电加成的方向Markownikov规则264
10.5硼氢化265
10.6烯烃的亲核加成268
第十一章 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270
11.1反应机理270
11.1.1动力学同位素效应271
11.1.2碱对反应速度及kH/kD的影响273
11.1.3σ络合物的分离和鉴定273
11.1.4 σ络合物的捕获274
11.1.5σ络合物的稳定性275
11.2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和对底物反应性的影响276
11.2.1定位效应和致活(钝)作用的定性解释277
11.2.2定位效应和致活(钝)作用的定量分析279
11.3碰撞对控制282
11.4典型的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285
11.4.1硝化285
11.4.2卤化295
11.4.3磺化297
11.4.4 Friedel-Crafts反应299
11.4.3重氮盐偶联反应303
第十二章 羰基加成及其相关反应307
12.1简单加成307
12.1.1与水加成309
12.1.2与氰氢酸的加成310
12.1.3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311
12.2加成-消去反应与氨衍生物的加成313
12.2.1氮亲核试剂与羰基的加成313
12.2.2亲核催化319
12.3加成-取代反应与醇的加成320
12.3.1缩醛水解为半缩醛321
12.3.2半缩醛的水解327
12.4醇醛缩合328
第十三章 羧酸酯的水解332
13.1羧酸酯水解机理的类型332
13.1.1酰氧键与烷氧键断裂333
13.1.2 AC2与SN2334
13.1.3羧酸酯水解的Lngold分类337
13.2羧酸酯的酸性水解337
13.2.1 A Ac2机理338
13.2.2 A AL1机理338
13.2.3 A A c1机理340
13.3羧酸酯的碱性水解342
13.3.1 B A c2机理342
13.3.2 AL机理343
13.3.3 E 1 cB机理344
13.4羧酸酯水解中的催化345
13.4.1羧酸酯在强酸溶液中的水解345
13.4.2羧酸酯的中性水解:一般碱催化和亲核催化349
13.5羧酸酯的结构对水解的影响353
13.5.1电子效应353
13.5.2空间效应355
第十四章 分子重排356
14.1分子内和分子间的重排356
14.1.1分子间重排357
14.1.2分子内重排(联苯胺重排)358
14.2亲核重排(1?2-迁移)363
14.2.1 Wagner-Meerwein重排364
14.2.2频呐醇(Pinacol)和有关的重排367
14.2.3碳烯重排372
14.2.4 烃基从碳到氮的迁移374
14.2.5 Beckmann重排379
14.3关于非经典离子的讨论381
14.3.1非经典离子和σ参与382
14.3.2 2-降冰片基系统384
14.3.3甲基和氢的迁移387
第十五章 周环反应389
15.1协同和非协同反应389
15.2周环反应的理论395
15.2.1前线轨道理论395
15.2.2相关图方法405
15.2.3 Mobius-Huckel芳性过渡态理论410
15.2.4普遍规则413
15.3电环反应415
15.3.1热电环反应416
15.3.2光化学电环反应418
15.4环加成反应420
15.5 σ迁移重排422
15.5.1氢(或氘)的迁移423
15.5.2碳的〔1,j〕σ迁移427
15.5.3 〔3.3〕σ迁移429
第十六章 自由基反应434
16.1有机自由基434
16.1.1自由基的产生434
16.1.2自由基的结构和立体化学437
16.1.3自由基的稳定性439
16.2自由基反应的特征441
16.2.1 自由基的反应441
16.2.2链反应及其动力学特点443
16.3脂肪族自由基取代反应445
16.3.1 SH2机理445
16.3.2影响夺氢反应的因素448
16.4自由基加成反应453
16.4.1自由基加成机理453
16.4.2加成的立体化学454
16.4.3加成的方向和相对反应性456
主要参考文献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