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市场经济 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与管理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市场经济 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与管理新论
  • 戴园晨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26253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市场经济 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与管理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国市场型宏观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2

第一章 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进行宏观管理2

一、我国要建立的是有宏观管理和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2

二、不能在宏观调控名义下搞换汤不换药的计划管理4

三、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范围5

四、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必须树立经济运行具有系统性的观念9

五、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还必须树立发展的、可塑的动态概念13

六、判断经济类型、确定宏观政策调节的重点19

七、对待个人收入性质的认识转变和财政、银行调节的协调22

八、正确认识地区差别的扩大和所谓“诸侯经济”?27

九、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方式的革命性转变30

第二章 市场型宏观经济运行的前提:政府职能及其转换34

一、政府职能是政府体制的内在要素34

二、我国政府职能的历史沿革过程及其弊端36

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职能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44

四、政府职能的实现机制:政府实现与市场实现的比较49

五、政府职能市场实现过程的成本——收益分析55

六、我国现阶段政府职能的转换59

七、改革我国现行政府职能体系的指导方针和原则63

八、我国政府职能转换的操作设想67

第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的静态与动态考察及均衡与非均衡分析72

一、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72

二、对几种均衡理论的简要比较与评析81

第四章 市场型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Ⅰ:国民经济收入流程及其变化95

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经济收入流程95

二、国民经济收入流程分析的内容100

三、模式转换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流程的基本形态103

四、国民经济收入流程变动的意义114

五、对国民经济收入流程变动趋势的预测121

第五章 市场型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Ⅱ:企业及其对宏观调控的反映126

一、引言:命题的提出126

二、基础分析:概念与理论128

三、具体分析:不同模式下的企业行为143

四、聚焦分析:病理与出路158

中篇 中国市场型宏观经济运行的过程167

第六章 宏观经济运行过程Ⅰ:总需求及其形成过程167

一、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167

二、消费需求与储蓄180

三、积累与投资需求192

第六章 宏观经济运行过程Ⅱ:总供给及其增长格局219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推进供给219

二、决定总供给增长的因素分析227

三、经济发展阶段与总供给增长格局246

第八章 宏观经济运行过程Ⅲ:总供求缺口与通货膨胀258

一、究竟总供求是“永久平衡”的还是经常存在着缺口?258

二、总供求缺口的基本类型265

三、总供求缺口与我国通货膨胀的发生机理272

第九章 宏观经济运行过程Ⅳ: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282

一、周期波动和结构变动的概念282

二、国民收入波动——收入结构变动——产业结构变动285

三、价格波动——价格结构变动——产业结构变动296

四、储蓄——投资率波动——储蓄结构变动——产业结构变动302

五、从总量波动到结构变动的传递机制307

六、我国经济周期的确定313

七、我国经济波动的原因和机制316

八、我国历次经济周期中结构变动的实证描述326

一、经济预测与市场经济337

第十章 宏观管理与调控的技术基础:国民经济的预测方法与模型337

下篇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宏观政策管理与调控337

二、国外宏观经济预测的发展和现状341

三、中国经济预测工作的历史发展过程346

四、宏观经济预测方法349

五、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性预测模型360

六、广义经济预测378

第十一章 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国民经济计划、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381

一、三种政策手段的主次配置和三大部门的关系处理382

二、财政政策的作用范围及其在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中的作用386

三、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金融货币政策397

一、就业目标与调节就业的政策405

第十二章 宏观调控的关键: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的格局变化与政策405

二、工资对劳动力供需的调节409

三、从反对平均主义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转变412

四、个人收入增加与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416

五、作为宏观调控安全阀的社会保障体系420

第十三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及中国的对策423

一、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类型423

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比较427

三、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前途431

四、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434

五、中国在民族经济国际化发展中的对策438

一、政策与对策:宏观经济的博奕性质与博奕理论441

第十四章 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核心: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441

二、公众预期的理论分析444

三、80年代我国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判断的依据及其缺陷446

四、80年代影响宏观经济判断的制度因素451

五、80年代我国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方式455

六、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操作方式的历史变革459

第十五章 结束语:经济模式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464

一、经济体制的转轨正在加速推进464

二、从长官意志的随机调节规则到法制经济的规范规则469

三、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经济间接调控478

后记4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