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 1 区域地质 第22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 1 区域地质 第22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7/34870509.jpg)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0615X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 1 区域地质 第22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言1
第一篇 地层12
第一章 太古界12
第一节 地层划分12
第二节 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15
第二章 下元古界19
第一节 赵池沟群19
第二节 海原群21
第三章 中、上元古界26
第一节 长城系黄旗口群28
第二节 蓟县系王全口群34
第三节 震旦系镇木关组38
第四章 寒武系43
第一节 陕甘宁盆地西缘区44
第二节 祁连区57
第五章 奥陶系65
第一节 贺兰山-香山沉积区66
第二节 灵武沉积区78
第三节 青龙山-彭阳沉积区83
第六章 志留系92
第一节 下—中志留统93
第二节 上志留统96
第七章 泥盆系98
第一节 中泥盆统98
第二节 上泥盆统102
第三节 古地磁研究109
第八章 石炭系111
第一节 下石炭统113
第二节 中石炭统119
第三节 上石炭统131
第九章 二叠系136
第一节 陕甘宁盆地西缘区136
第二节 祁连区143
第十章 三叠系145
第一节 陕甘宁盆地西缘沉积区146
第二节 祁连沉积区156
第十一章 侏罗系160
第一节 中侏罗统162
第二节 上侏罗统171
第十二章 白垩系175
第一节 贺兰山东南麓沉积区176
第二节 六盘山沉积区180
第三节 马家滩-彭阳沉积区187
第十三章 第三系194
第一节 始新统寺口子组194
第二节 渐新统197
第三节 中新统206
第十四章 第四系214
第一节 下更新统217
第二节 中更新统223
第三节 上更新统228
第四节 全新统234
第二篇 沉积岩及沉积作用239
第一章 概述239
第二章 沉积岩各论241
第一节 陆源沉积岩241
第二节 火山物源沉积岩247
第三节 内源沉积岩248
第三章 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56
第一节 长城纪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56
第二节 蓟县纪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60
第三节 震旦纪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62
第四节 寒武纪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63
第五节 奥陶纪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70
第六节 泥盆纪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73
第七节 石炭纪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78
第八节 二叠纪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87
第九节 三叠纪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90
第十节 侏罗纪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93
第十一节 早白垩世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298
第四章 沉积建造301
第一节 中—晚元古代沉积建造301
第二节 寒武纪沉积建造303
第三节 奥陶—志留纪沉积建造306
第四节 晚古生代沉积建造306
第五节 中生代沉积建造309
第一章 概述310
第三篇 岩浆岩及岩浆作用310
第二章 各时期岩浆活动及岩浆岩类312
第一节 太古代末期混合花岗岩312
第二节 早元古代末期黑云斜长花岗岩315
第三节 早古生代早期辉绿岩322
第四节 早古生代晚期花岗闪长岩325
第五节 中生代基性喷出岩331
第六节 脉岩331
第三章 花岗岩类岩石成因及区域地质特征334
第四篇 区域变质岩及区域变质作用339
第一章 区域变质岩特征339
第一节 宁夏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339
第二节 区域变质岩特征340
第二章 区域变质岩原岩恢复346
第一节 变质单元的划分350
第三章 区域变质作用350
第二节 变质相系、变质作用类型及变质作用期次的划分352
第三节 几个问题的讨论355
第四章 混合岩及混合岩化作用358
第一节 混合岩特征358
第二节 混合岩化作用类型及期次360
第五篇 地质构造363
第一章 区域构造体系划分及其特征363
第一节 纬向构造体系363
第二节 贺兰山经向构造体系366
第三节 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脊柱——贺兰褶带369
第四节 新华夏构造体系388
第五节 河西构造体系396
第六节 陇西旋卷构造体系403
第七节 卫宁区域东西向构造带412
第二章 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418
第三章 区域构造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的探讨421
第四章 构造体系与矿产、岩浆岩及地震的关系425
第六篇 区域地质发展史431
第一章 地质演化历史431
第一节 太古代—早元古代阶段431
第二节 中—晚元古代及早古生代阶段432
第三节 晚古生代阶段435
第四节 中生代阶段436
第五节 新生代阶段437
第二章 地史演化的基本特征439
结语441
图版及其说明444
参考文献466
英文摘要469
附图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图(1∶22320
附图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构造体系图(1∶4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