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振兴中国市场经济的五大关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顾镜清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ISBN:7507805778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970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9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振兴中国市场经济的五大关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伍柏麟1
前言1
第一篇 科技进步意识:科技进步和科技市场/顾镜清 仇永鸣著1
第一章 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仇永鸣1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概念1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8
第三节 基础研究10
第四节 应用研究14
第五节 发展研究17
第二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顾镜清22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22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社会直接生产力27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4
第四节 科学产品42
第三章 科学进步/顾镜清46
第一节 科学进步的内容和实质46
第二节 科学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49
第四章 科学技术进步/顾镜清56
第三节 科学学和物质生产的相互作用63
第一节 科学技术进步的实质66
第二节 科学技术进步的形式68
第三节 科学技术进步是一个系统68
第四节 科学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71
第五章 科学技术进步的指标体系/顾镜清73
第二节 科学技术进步效果的估计方法75
第一节 科学技术进步效果的测度标准78
第三节 科技进步国民经济效果和部门经济效果的关系79
第四节 科学技术进步的指标体83
第六章 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顾镜清88
第一节 科技进步速度的概念88
第二节 科技进步速度的指标89
第三节 产品升级换代的论证92
第四节 西方科技进步速度的研究学派96
第七章 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途径/顾镜清102
第一节 科技寿命周期102
第二节 科学与生产结合的组织经济基础104
第三节 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形式108
第四节 生产联合体及其在加速实现科技进步中的作用112
第五节 科学-生产联合体及其在加速实现“研究-生产”周期中的作用114
第六节 “星火计划”及其在推动中小企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118
第七节 高新技术计划及其在推动大中企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121
第八节 专利许可证贸易活动是提高科技进步效益的极重要因素126
第八章 科学技术成果/顾镜清130
第一节 科学技术成果的概念130
第二节 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133
第四节 科学技术成果的定价原则136
第五节 技术成果的定价方法142
第一节 科学技术市场的概念145
第九章 科学技术市场/顾镜清145
第二节 科技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总趋势147
第三节 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市场149
第四节 我国的科技市场151
第五节 科技市场的形式154
第六节 科技市场的管理156
第七节 科技贸易是当代世界的潮流159
第八节 我国的技术进出口贸易162
第一节 管理学的含义167
第一章 管理和管理学/顾镜清167
第二篇 整体管理意识:管理理论和管理新潮/顾镜清 吴仲新 季善昌著167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169
第三节 管理的分类171
第四节 研究管理的方法和意义173
第五节 管理的外部环境176
第六节 管理者的社会责任179
第七节 管理比较研究180
第八节 管理基本原理及其对应原则184
第三节 科学技术成果的转移185
第二章 西方管理理论/顾镜清187
第一节 萌芽阶段189
第二节 创建阶段192
第三节 初步发展阶段199
第四节 进一步发展阶段206
第五节 最新阶段213
第六节 对西方管理理论的态度214
第三章 中国管理理论/顾镜清216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管理理论216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管理理论220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管理理论221
第四章 计划工作/顾镜清225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226
第二节 规划的概念230
第三节 员制规划和计划的程序233
第五章 预测工作/顾镜清237
第二节 预测的不定性原则240
第三节 预测的限制性原则240
第四节 预测的信息基础原则241
第五节 预测和规划一体化原则241
第六节 预测的程序242
第七节 预测研究方案及其评估标准243
第八节 预测质量评估244
第九节 预测方法245
第十节 主要几种预测方法简介246
第六章 决策工作/顾镜清251
第一节 决策的概念251
第二节 管理决策257
第三节 行政决策259
第四节 决策的程序261
第五节 决策的方法266
第七章 领导工作/顾镜清271
第一节 领导的本质271
第二节 领导权力274
第三节 领导研究277
第四节 领导方式279
第五节 领导的艺术284
第四节 行政计划285
第一节 预测的分类原则287
第六节 领导者292
第七节 作为管理者的领导者300
第八节 领导者行为304
第九节 行政领导306
第十节 领导者的考评和培训316
第八章 组织工作/顾镜清318
第一节 组织概述318
第二节 组织结构321
第三节 组织的寿命周期325
第四节 机构的组织326
第五节 组织变革333
第六节 组织发展335
第七节 组织型态338
第九章 公共关系工作/顾镜清340
第八节 职权的集中和分散343
第九节 部门的划分和合并346
第十节 组织的效能347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349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354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主要功能362
第五节 公共关系的调查和预测371
第六节 内部和外部的公共关系374
第七节 公关人员的培养和训练376
第十章 控制工作/吴仲新378
第一节 控制系统378
第二节 控制过程379
第三节 控制措施381
第四节 管理控制手段382
第五节 控制的有效性383
第六节 控制的类型385
第七节 目标管理386
第十一章 风险管理/季善昌389
第一节 风险概述389
第二节 风险管理394
第三节 风险处理397
第四节 风险管理的应用401
第十二章 战略管理/顾镜清407
第一节 战略概述407
第二节 安绍夫的战略论411
第三节 战略管理415
第四节 战略管理过程416
第五节 战略规划422
第六节 战略管理的实施425
第一节 企业文化概述427
第十三章 企业文化/顾镜清427
第二节 企沙文化的核心429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保证432
第二节 作为信息产品的情报432
第四节 企业文化的素养433
第十四章 经济心理/顾镜清438
第一节 概述438
第三节 商业工作者心理445
第四节 消费者心理451
第五节 储蓄心理460
第六节 管理者心理463
第三篇 金融贸易意识:金融业务和市场经营/蒋学辉 汤永铭 吴振根 余秉钧 徐国梁 唐瑞章等著467
第一章 银行工作和银行改革/叶丹蕾467
第一节 银行发展简史467
第二节 我国金融工作现状470
第三节 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目标473
第二章 金融市场/蒋学辉477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477
第二节 货币市场479
第三节 资本市场480
第四节 储蓄市场486
第五节 企业文化的网络486
第六节 企业文化地类型和考察487
第二节 生产者心理489
第五节 外汇市场491
第六节 保险市场494
附录一:《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1990年11月27日)498
附录二:《深圳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办法》(1991年5月15日)506
第一节 推销概述515
第三章 推销业务/顾镜清516
第二节 推销活动519
第三节 推销过程526
第四节 爱达推销公式及其发展559
第五节 直接推销法568
第六节 做好售后服务推销法573
第七节 寿险推销之神的成功秘诀/施汝良579
第四章 有价证券会计核算/余秉钧591
第一节 有价证券的发行核算593
第二节 有价证券的购买核算597
第三节 债券偿还和股息发放的帐务处理600
第四节 有价证券在资金平衡表上的反映603
第五章 银行结算业务/吴振根604
第一节 银行结算改革604
第二节 结算监督和结算纪律607
第三节 汇兑结算609
第四节 委托收款结算610
第五节 保证资金安全和加快清算的措施612
第六章 票据业务/蒋学辉613
第一节 票据和票据法613
第二节 商业汇票619
第三节 银行汇票623
第四节 本系625
第五节 支票626
第七章 租赁业务/赵希远628
第一节 租赁概述628
第二节 融资租赁631
第三节 服务性租赁637
第四节 国际租赁业务640
第五节 租赁机构的经营管理642
第八章 咨询业务/汤永铭643
第一节 咨询的概念648
第二节 咨询的程序649
第三节 调查访问和情况分析650
第四节 咨询人员652
第五节 咨询过程实例654
第六节 咨询报告的编写656
第七节 金融咨询业务658
第九章 信用评估/吴振根660
第一节 信用评估的重要性660
第二节 查个人信用调661
第三节 个人信用调查方法667
第四节 企业信用调查方法669
第五节 我国企业信用等级评估673
第六章 国际贸易法介绍/陆惠芳674
第一节 企业和项目概况审查675
第十章 项目评估/费晓青675
第二节 市场分析677
第三节 生产条件的评估678
第四节 生产规模分析679
第五节 技术和设备分析681
第六节 成本效益分析682
第七节 不确定性分析696
第八节 总评估697
第十一章 企业诊断/严文娟700
第一节 企业诊断的概念702
第二节 预备诊断702
第三节 正式诊断707
第四节 综合诊断709
第五节 战略诊断712
第六节 诊断秘诀713
第七节 企业诊断实例714
第十二章 厂内银行/唐瑞章716
第一节 厂内银行概述716
第二节 厂内银行的信用工具717
第三节 厂内银行的会计核算719
第四节 厂内银行的结算和信贷业务721
第五节 厂内银行的经营管理实例723
第六节 长春自行车总厂厂内银行结算规程(1984年8月)724
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727
第十三章 经济信息/顾镜清727
第三节 信息的来源736
第四节 信息的搜集745
第五节 信息的处理754
第六节 信息的传递759
第七节 信息质量的评估764
第十四章 资金管理/徐国梁770
第一节 信贷资金管理770
第二节 计划管理771
第三节 综合信贷计划773
第四节 现金计划781
第五节 现金管理784
第六节 银行营运资金运转788
第一节 中国邮政储汇的沿革792
第十五章 邮政储汇/黄国康793
第二节 邮政储蓄业务793
第三节 邮政汇兑业务800
第四篇 吸资创汇意识:投资活动和国际经贸/陆惠芳 邱永东 孙慧玲 严文娟著803
第一章 外商在中国投资须知/陆惠芳、严文娟803
第一节 外商来华投资程序804
第二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简介805
第三节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有关法规811
第四节 关于独资企业的法规简介812
第五节 中外合资企业的组织机构813
第六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814
第七节 中外合资企业的技术引进816
第八节 中外合资企业扩大生产经营再投资817
第二章 中商在海外投资须知/陆惠芳817
第一节 资本输入国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制818
第二节 资本输入国鼓励外国投资的法制822
第三节 主要发达国家对外国公司进入和撤离的规定826
第四节 管制外国投资的国内法制829
第三章 中商出口商品须知/邱永东832
第一节 日本市场及其进入对策832
第二节 美国市场及其进入对策834
第三节 西欧市场及其进入对策836
第四节 香港市场及其扩大对策838
第六节 前苏东市场及其扩大对策840
第五节 “四小龙”市场及其扩大对策840
第七节 东盟六国市场及其扩大对策842
第九节 非洲、拉美市场及其进入前景844
第四章 中国劳务输出须知/邱永东845
第一节 国际劳务市场的现状846
第八节 中东海湾市场及其进入前景848
第二节 国际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849
第三节 进入国际劳务市场的惯例853
第四节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858
第五节 建立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战略859
第五章 外汇结算与外汇会计/孙慧玲860
第一节 外汇结算概述860
第二节 外汇结算中的信用工具861
第四节 公共关系的日常业务和工作程序865
第四节 本票和支票866
第五节 外汇结算的结算方法868
第三节 汇票868
第六节 信用证结算方式869
第七节 外汇会计873
第一节 外贸合同874
第二节 对外贸易仲裁与诉讼879
第三节 国际贸易术语简介884
第五篇 人力资源意识:人才素质和人力管理/顾镜清 陈敬忠 秦生泉著889
第一章 企业家概说/顾镜清889
第一节 何谓企业家889
第二节 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891
第三节 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893
第四节 企业家是革新者894
第五节 企业家风险精神898
第一节 银行家的素质概述900
第二章 银行家概说/陈敬忠900
第二节 国际金融组织的银行家902
第三节 美国三大银行的银行家904
第四节 银行家的成功秘诀905
第三章 企业家+银行家=经济活动成功的保证/秦生泉907
第一节 杠杆原理的应用907
第二节 超级杠杆作用908
第三节 PSIC公式:P909
第四节 PSIC公式:S911
第五节 PSIC公式:Ⅰ912
第六节 PSIC公式:C913
第四章 人力资源理论概说/顾镜清916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论的背景916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917
第三节 理想职工的培训923
第四节 理想管理干部的培训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