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叶同仁丸散膏丹配制法释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叶同仁丸散膏丹配制法释解
  • 周超凡,王崇焕重订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3188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9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剂型-中药制剂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叶同仁丸散膏丹配制法释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甲)药丸部3

内科门3

补益类3

(一)景岳全鹿丸(张景岳方)3

(二)十全大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

(三)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八味丸(一名崔氏八味丸)(《金匮》方)4

(四)八珍丸(《六科准绳》方)4

(五)归肾丸(张景岳方)5

(六)人参养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

(七)千斤大力丸附:滋补大力丸5

(八)补中益气丸(李东垣方)6

(九)济生归脾丸济生方附:黑归脾丸7

(十)大补元煎丸(张景岳方)7

(十一)河车大造丸(吴球方)7

(十二)景岳右归丸(张景岳方)8

(十三)人参固本丸(叶氏丸)8

(十四)补火丸(验方)8

(十五)黑地黄丸(《保命集》方)8

(十六)归药六君丸(验方)9

(十七)附子理中丸(《证治准绳》方)9

(十八)补天大造丸《沈氏尊生方》)9

(十九)班龙百补丸(验方)9

(二十)天真丸(《御药院方》)10

(二一)金匮薯蓣丸(《金匮要略》方)(新增)10

(二二)无比山药丸(张子和方)11

(二三)扁鹊玉壶丸即玉壶丹(元寿先生方)11

(二四)打老儿丸(华佗方)12

(二五)脾肾双补丸(验方)12

滋阴类13

(一)六味地黄丸(钱乙方)13

(二)知柏八味丸即知柏地黄丸13

(三)归芍六味丸即归芍地黄丸(验方)13

(四)景岳左归丸(张景岳方)13

(五)坎离既济丸(《沈氏尊生方》)14

(六)二至丸(《六科准绳》方)14

(七)大补阴丸(朱丹溪方)14

健运类15

(一)六君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5

(二)香砂六君丸15

(三)枳术丸(张洁古方)15

(四)香砂枳术丸(张洁古方)16

(五)资生丸(缪仲淳方)16

(六)丁香烂饭丸(《苏沈良方》)16

(七)葛花解酲丸(李东垣方)16

(八)理中丸(《伤寒》方)17

(九)神效虎肚丸(验方)17

痰饮类17

(一)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方)17

(二)顺气消食化痰丸(《瑞竹堂经验方》)18

(三)清气化痰丸(验方)18

(四)指迷茯苓丸(《千金方》)18

(五)理中化痰丸(《证治准绳》方)18

(六)橘半枳术丸(《张氏医通》方)19

(七)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9

(八)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方)20

(九)节斋化痰丸(节斋方)20

(十)十枣丸(《金匮》方)(新增)20

神志类21

(一)朱砂安神丸(李东垣方)21

(二)定志丸(《千金方》)21

(三)安神定志丸(《沈氏尊生方》)21

疟痢类22

(一)鳖甲煎丸(《金匮》方)(新增)22

(二)圣济鳖甲丸(《圣济总录》方)22

(三)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3

(四)二十四制清宁丸一名青麟丸23

(五)六神丸(《证治准绳》方)24

(六)木香槟榔丸(《卫生宝鉴》方)24

(七)仲景乌梅丸(《伤寒论》方)25

(八)驻车丸(《千金方》)25

遗浊类25

(一)二妙丸(朱丹溪方)25

(二)三妙丸25

(三)金锁固精丸26

(四)青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6

(五)猪肚丸(《证治准绳》方)26

(六)锁精丸(《证治准绳》方)26

(七)治浊固本丸27

(八)威喜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7

(九)五子丸(《世医得效方》)27

(十)滋肾丸一名通关丸(李东垣方)27

(十一)金樱固精丸28

(十二)壬子丸28

(十三)固真丸(景岳方)28

癫痫类29

(一)白金丸29

(二)定痫丸(《医学心悟》方)29

附:证治准绳定痫丸29

(三)断痫丸(《证治准绳》方)30

(四)人参回生再造丸30

(五)青州白丸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1

泄利类31

(一)二神丸(《类证普济本事方》)31

(二)四神丸(《证治准绳》方)31

(三)大七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2

郁结类32

(一)左金丸(朱丹溪方)32

(二)戊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2

(三)越鞠丸(朱丹溪方)33

(四)沉香化气丸(验方)33

(五)木香顺气丸(李东垣方)33

(六)当归龙荟丸(钱氏方)33

(七)绿萼梅花丸(王潜斋方)(新增)34

(八)泻青丸(钱乙方)(新增)34

(九)抑青丸(朱丹溪方)(新增)35

积滞类35

(一)保和丸(朱丹溪方)35

(二)和剂红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5

(三)和中丸(《证治准绳》方)35

(四)三黄枳术丸(朱丹溪方)36

(五)三物备急丸(《金匮》方)36

(六)阴阳攻积丸(乔三余方)36

(七)中满分消丸(李东垣方)37

(八)百顺丸(张景岳方)37

(九)陆氏润字丸(《三世医验》方)37

(十)枳术导滞丸(李东垣方)一名枳实导滞丸37

便秘类38

(一)更衣丸38

(二)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8

(三)麻仁丸一名脾约麻仁丸(《金匮》方)38

暑疫类39

(一)消暑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9

(二)藿香正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9

(三)六和定中丸39

(四)痧药蟾酥丸(验方)40

(五)香薷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0

(六)纯阳正气丸(验方)40

(七)清暑益气汤(李东垣方)40

(八)梅酥丸(验方)41

(九)罗汉丸41

?疝类41

(一)济生橘核丸(《济生方》)41

(二)胡芦巴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2

痿痹类42

(一)虎潜丸(朱丹溪方)42

(二)虎骨四斤丸(《和剂局方》)一名虎骨木瓜丸43

咳嗽类43

(一)八仙长寿丸43

(二)杏仁丸43

(三)七味都气丸44

(四)附子都气丸44

(五)七味地黄丸即玉桂七味丸,又名七味丸(《疡医大全》方)44

(六)参麦六味丸(验方)44

(七)金水六君丸(张景岳方)44

(八)百合固金丸(《赵蕺庵方》)45

(九)半贝丸(《格言联璧》方)45

(十)冷哮丸(《张氏医通》方)45

附:三建膏方45

(十一)葶苈丸(《证治准绳》方)46

(十二)宁嗽丸(验方)46

(十三)皂荚丸(《金匮》方)(新增)46

肿胀类47

(一)舟车丸(刘河间方)一名舟车神佑丸,又名净府丸47

(二)济生肾气丸(《济生方》)47

(三)禹余粮丸(《三因极一病证方》)一名大针砂丸48

(四)大温中丸(朱丹溪方)48

(五)小温中丸(朱丹溪方)48

(六)己椒苈黄丸(《金匮》方)(新增)49

(七)局方温白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9

喉牙类49

(一)黄连上清丸(验方)49

(二)雷氏六神丸(雷氏方)50

血症类50

(一)十灰丸(《医统方》)50

(二)四生丸(类方)51

耳目类51

(一)磁石六味丸51

(二)磁朱丸(《千金方》)51

(三)耳聋左慈丸51

(四)杞菊地黄丸52

(五)明目地黄丸52

(六)滋阴地黄丸即熟地黄丸(李东垣方)52

(七)石斛夜光丸(《苏沈良方》)(新增)52

(八)桑麻丸(胡僧方)53

妇科门54

经带类54

(一)女科八珍丸54

(二)四制香附丸(验方)54

(三)神效益母丸55

(四)白凤丸55

(五)四物益母丸(《济生方》)56

(六)调经止带丸(验方)56

(七)白带丸(验方)56

(八)大黄?虫丸(《金匮》方)56

(九)乌金丸(验方)57

(十)抵当丸(《伤寒》方)(新增)57

(十一)乌贼骨丸(《素问·腹中论》)(新增)57

(十二)桂枝茯苓丸(《金匮》方)(新增)58

种子类58

(一)调经种子丸(验方)58

(二)鱼鳔种子丸一名赤脚大仙鱼鳔种子丸(验方)58

(三)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方》)59

(四)千金吉祥丸(《千金方》)59

(五)五子衍宗丸(朱丹溪方)60

(六)毓麟丸(验方)60

胎产类60

(一)宁坤丸(验方)附状元宁坤丸60

(二)千金保孕丸(《千金方》)63

(三)千金保胎丸(《沈氏尊生方》)63

(四)竹皮大丸(《金匮》方)(新增)63

儿科门64

补益类64

(一)健脾肥儿丸(《医宗金鉴》方)64

惊痰类64

(一)牛黄抱龙丸64

(二)琥珀抱龙丸(曾氏方)65

(三)小儿惊风丸一名十全抱龙丸65

(四)万氏牛黄清心丸(万氏方)65

(五)牛黄清心丸(验方)66

疳积类66

(一)五疳保童丸66

(二)人参乳疳丸66

(三)九味芦荟丸(《中藏经》方)67

(四)犀角解毒丸(《疡医大全》方)67

(五)化虫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7

外科门68

疮疡类68

(一)蜡矾丸(《沈氏尊生方》)68

(二)神效疥疮丸68

(三)?峒丸(《全生集》方)68

瘰痔类69

(一)消瘰丸(《医学心悟》方)69

(二)香梅丸69

(三)脏连丸(《儒门事亲》方)69

(四)槐角丸(《沈氏尊生方》)70

(乙)药散部73

内科门73

滋补类73

(一)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3

(二)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73

(三)七味白术散(《六科准绳》方)73

(四)侯氏黑散丸(《金匮》方)(新增)74

(五)风引散 原名风引汤,千金名紫石散(《金匮》方)(新增)74

(六)五味异功散(钱乙方)74

暑疫类75

(一)六一散一名天水散(刘河间方)75

(二)益元散(刘河间方)75

(三)鸡苏散75

(四)碧玉散75

(五)玉泉散(张景岳方)75

(六)防风通圣散(刘河间方)附:双解散75

附:双解散(原名双解通圣散)76

(七)人参败毒散(《类证活人书》)76

(八)武侯行军散76

(九)人马平安散77

(十)通关散(《证治准绳》方)77

(十一)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7

(十二)清肺散(原名麻杏甘石汤)(《伤寒》方)77

(十三)利济宣白散(利济医院方)78

(十四)甘露消毒散即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解疫丹(叶天士方)78

(十五)文蛤散(《伤寒》方)(新增)79

(十六)银翘散(《温病条辨》方)(新增)79

郁结类79

(一)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9

(二)金铃子散(《病机气宜保命集》方)79

(三)清胃散(李东垣方)(新增)80

(四)瓜蒂散(《金匮》方)(新增)80

?疝类80

(一)天台乌药散(李东垣方)80

(二)四逆散(《伤寒》方)(新增)80

遗浊类81

(一)妙香散(《苏沈良方》)81

(二)导赤散(钱乙方)(新增)81

(三)八正散(《和剂局方》)81

(四)五苓散(《伤寒论》方)(新增)82

(五)四苓散(《瘟疫论》方)82

(六)鸡鸣散(《证治准绳》方)82

血症类82

(一)十灰散(葛可久《十药神书》方)82

喉眼类83

(一)清凉散(《证治准绳》方)83

(二)热眼清凉散83

(三)锡类散(《金匮翼方》)84

(四)泻白散84

妇科门85

经带类85

(一)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5

(二)失笑散(经验方)85

胎产类86

(一)佛手散(徐文仲方)86

(二)保生无忧散(验方)俗名十二味安胎散86

(三)开骨散一名加味芎归汤,又名龟壳散(俗名催生散)(《证治准绳》方)86

儿科门88

惊痰类88

(一)万应散一名万亿丸此散京都发售,每分纹银一钱,珍贵无比88

(二)断脐散88

疮疡类88

(一)生肌散(《证治准绳》方)88

(二)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方)89

(三)三黄散(《六科准绳》方)89

(四)擦牙清齿散89

(五)外科冰硼散(《外科正宗》方)89

(六)冰硼散90

(七)汗斑散90

(八)三合散90

(九)伤科七厘散90

(十)暖脐散(王孟英方)90

(丙)药膏部93

内科门93

滋补类93

(一)党参膏93

(二)金樱膏93

(三)枇杷膏93

(四)雪梨膏93

(五)黄芪膏94

(六)集灵膏(《张氏医通》方)(新增)94

(七)两仪膏(张景岳方)94

(八)琼玉膏(朱丹溪方)(新增)94

(九)二冬膏(《张氏医通》方)95

(十)桑葚膏一名文武膏(《证治准绳》方)95

养生类(新增)95

(一)延年益寿膏方95

(二)益气补血膏方102

(三)安神补脑膏方103

(四)聪耳明目膏方104

(五)开胃健脾膏方105

(六)强腰壮膝膏方105

(七)固本壮阳膏方106

(八)滋阴养生膏方107

(九)护肤养颜膏方108

(十)养发乌发膏方110

(十一)减肥增胖膏方111

(十二)房中养生膏方112

(十三)清肺理中膏方113

(十四)护齿美容膏方113

(十五)养胃健脾膏113

妇科门115

经带类115

益母膏(验方)115

外科门116

瘰疥类116

(一)夏枯草膏116

(二)麻黄膏(杭州胡庆余方)116

(三)玉带膏116

痈疽类117

(一)万应膏(《医宗金鉴》方)117

(二)太乙膏(《外科正宗》方)117

(三)暖脐膏118

(四)头风膏(验方)118

(五)千捶膏(《疡医大全》方)118

(六)观音救苦膏(验方)119

(七)消痞狗皮膏119

(八)万应宝珍膏(验方)120

(九)鲫鱼膏(验方)120

(丁)药丹部123

内科门123

滋补类123

(一)三才封髓丹(《卫生宝鉴》方)123

(二)还少丹(杨氏方)123

(三)延年益寿不老丹又名还元丹(《沈氏尊生》方)124

(四)七宝美髯丹(邵应节方)124

神志类125

(一)天王补心丹(《世医得效方》)125

(二)孔圣枕中丹(《千金方》)125

遗浊类125

(一)水陆二仙丹(《证治准绳》方)125

(二)金锁思仙丹(《沈氏尊生方》)126

(三)封髓丹(《医宗金鉴》方)126

(四)草灵丹(验方)126

暑疫类126

(一)卧龙丹一名武侯卧龙丹126

(二)太乙玉枢丹一名紫金锭127

(三)局方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28

(四)紫雪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28

(五)辟瘟丹(验方)129

(六)八宝红灵丹130

(七)寸金丹(验方)130

(八)人参至宝丹(许氏方)130

(九)神犀丹(《温热经纬》方)131

痰饮类131

(一)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名子龙丸131

(二)金粟丹集成方132

(三)来复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32

(四)神仙解语丹(《证治准绳》方)132

(五)局方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32

(六)震灵丹(南岳魏夫人方)133

(七)局方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33

(八)换骨丹(《证治准绳》方)134

(九)圣济大活络丹(圣济方)(新增)134

妇科门135

胎产类135

(一)回生丹(验方)(新增)135

(二)妇宝胜金丹(验方)137

(三)益母胜金丹(《医学心悟》方)138

(四)化症回生丹(《温病条辨》方)138

儿科门140

惊风类140

(一)沆瀣丹(集成方)140

(二)小儿万病回春丹140

(三)五福化毒丹(《医宗金鉴》方)141

(四)万应保赤丹(验方)141

(五)三圣丹(集成方)141

外科门142

痈疔类142

(一)飞龙夺命丹(《外科正宗》方)142

(二)九龙丹(《外科正宗》方)142

(三)万灵丹(《张氏医通》方)143

(四)梅花点舌丹(《全生集》方)143

(五)灵宝如意丹(验方)143

(六)外科八宝丹(验方)144

附:外科珠黄八宝丹144

(七)观音救苦丹144

眼药类144

(一)光明丹(《证治准绳》方)144

(二)赛空青眼药145

(三)八宝眼药145

(四)光明眼药粉145

(五)水眼药146

(戊)胶酒部149

胶类149

(一)龟板胶149

(二)鹿角胶149

(三)麋角胶149

(四)鳖甲胶149

(五)阿胶一名驴皮胶150

(六)虎骨胶150

(七)霞天胶150

(八)龟鹿二仙胶(《证治准绳》方)151

(九)黄明胶151

(十)鹿肾胶151

酒类151

(一)史国公药酒151

(二)五加皮酒(《太平圣惠方》)152

(三)虎骨酒(《类证普济本事方》)152

(四)虎骨木瓜酒152

(五)周公百岁酒152

(六)虎骨愈风酒153

(己)药曲部157

(一)六神曲157

(二)沉香曲157

(三)午时茶(《经验百病内外方》)157

(四)万应神曲(验方)157

(五)灵效万应神曲158

(庚)杂方部163

戒烟类163

十五味戒烟方(林则徐方)一名林文忠公戒烟丸163

胎产类163

生化汤(傅青主生化编方)163

暑疫类163

(一)桂苓甘露饮(刘河间方)一名宣明桂苓甘露饮(俗名甘露五苓散)163

(二)普济消毒饮(东垣方)164

(三)桑菊饮(《温病条辨》方)164

(四)三仁汤(《温病条辨》方)164

(五)清瘟败毒饮(《温热经纬》方)165

疳积类165

(一)八仙糕165

(二)疳积方165

伤科类166

(一)三两半166

(二)大八宝方166

外科类166

(一)疥疮粉166

(二)癞痨疥疮粉166

(三)一扫光(《外科正宗》方)167

(四)一笔消(《全生集》方)167

(五)百药煎167

附录171

附录一 各药炮制法171

(一)制熟地黄法171

(二)制甘附法171

(三)制天南星法附:制杜胆星法171

(四)造霞天曲法172

(五)造豆豉法(《本草经方》)172

(六)造豆卷法(《本草经方》)172

(七)制元明粉法172

(八)制矾精法173

(九)造人中黄法173

(十)造金汁法173

(十一)造秋石法173

(十二)制半夏法173

(十三)制半夏曲法174

(十四)制川朴法174

(十五)制甘石法附:三黄汤方174

(十六)制海粉法174

附录二 各种花露175

(一)鲜生地露175

(二)地骨皮露175

(三)枇杷叶露175

(四)夏枯草露175

(五)金银花露176

(六)玫瑰花露176

(七)白荷花露176

(八)早桂花露176

(九)甘菊花露176

(十)黄菊花露176

(十一)霜桑叶露176

(十二)薄荷叶露176

(十三)鲜佛手露177

(十四)鲜藿香露177

(十五)鲜稻叶露177

(十六)陈香橼露177

(十七)马兰根露177

(十八)鲜青蒿露177

附录三 配药制药方法表178

附录四 中华老字号叶同仁发展谱184

附录五 叶氏同仁堂纪功碑188

附录六 叶同仁轶闻趣事190

附录七 鸣鹤古镇 叶氏大宅门193

附录八 叶同仁“崇敬堂”1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