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极气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极气象学
  •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编;解思梅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14774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南极洲(学科: 气象学) 气象学(学科: 南极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极气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南极地形1

1.2 南极气象观测史2

1.3 日本南极气象研究概要7

第二章 辐射11

2.1 冰雪面的辐射特性11

2.1.1 雪的反照率11

2.1.2 海冰的反照率16

2.1.3 红外区的比辐射率19

2.1.4 微波比辐射率20

2.2 大气的辐射特性24

2.2.1 直达的太阳辐射和大气混浊度24

2.2.2 散射太阳辐射和全天太阳辐射26

2.2.3 长波辐射30

2.2.4 逆温层和长波辐射33

2.2.5 地吹雪和辐射37

2.3 辐射收支39

2.3.1 地面的辐射收支39

2.3.2 辐射收支的垂直分布43

2.3.3 大气、地面系统的辐射收支44

第三章 边界层49

3.1 下降风49

3.1.1 下降风的性质49

3.1.2 下降风的动力平衡55

3.1.3 下降风的模式和应用58

3.1.4 下降风的热收支和质量收支63

3.1.5 浅薄的下降风66

3.1.6 今后的研究课题67

3.2 地吹雪69

3.2.1 地吹雪的运动状态和吹雪量69

3.2.2 吹雪量的高度分布70

3.2.3 全吹雪移动量74

3.2.4 水平能见度76

3.2.5 地吹雪和降雪77

3.2 6 地吹雪和地形78

3.2.7 地吹雪对下降风的影响80

3.3 热收支80

3.3.1 热收支方程式81

3.3.2 内陆冰原区域83

3.3.3 冰原沿岸区域86

3.3.4 海冰域88

第四章 大气环流90

4.1 气旋90

4.1.1 地面气压分布90

4.1.2 气旋92

4.2.1 极涡98

4.2 大气环流98

4.2.2 经向环流102

第五章 中层大气104

5.1 平均温度结构104

5.1.1 温度的垂直分布和大气分层104

5.1.2 温度分布的季节变化108

5.2 臭氧109

5.2.1 前言109

5.2.2 调查地点和观测资料110

5.2.3 臭氧总量累年平均值的季节变化111

5.2.4 臭氧总量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幅度113

5.2.5 年际变化114

5.2.6 在昭和基地实施臭氧特别强化观测116

5.2.7 南极臭氧洞(Ozone Hole)121

5.2.8 臭氧总量的平均状态125

5.3.1 南极平流层气溶胶雷达(激光雷达)观测128

5.3 气溶胶128

5.2.9 结束语128

5.3.2 南极平流层物质流131

5.3.3 冬季平流层气溶胶增加的量134

5.3.4 南极冬季平流层是水蒸气的入口吗?降落冰粒子139

5.3.5 气溶胶和臭氧洞141

5.4 运动146

5.4.1 东西风的垂直分布146

5.4.2 西风的季节变化149

5.4.3 平流层的突然升温和行星波及臭氧149

5.4.4 重力波151

第六章 云和雪153

6.1 云153

6.1.1 水汽观测153

6.1.2 云的观测157

6.2.1 单体雪结晶的分类和特征162

6.2 雪162

6.2.2 晴天降雪166

6.2.3 南极点基地降水粒子的特征169

6.2.4 北极降水粒子的特征174

第七章 对流层气溶胶177

7.1 概论177

7.1.1 大气气溶胶177

7.1.2 南极气溶胶研究的意义178

7.1.3 南极气溶胶的观测历史179

7.2 气溶胶浓度179

7.2.1 爱特肯粒子的浓度179

7.2.2 大粒子浓度185

7.2.3 云核、冰晶核、海盐核188

7.2.4 高度分布190

7.3 粒径分布191

7.3.1 粒径分布概况191

7.3.2 粒径分布的季节变化195

7.4 物质组成197

7.4.1 元素分析197

7.4.2 电子显微镜下的同定物质199

7.4.3 爱特肯粒子的挥发特性200

7.4.4 有关物质组成的问题201

7.5 南极气溶胶的起源202

第八章 CO2和微量成分204

8.1 CO2204

8.1.1 CO2浓度的日变化和10天左右不规则周期性变化205

8.1.2 CO2浓度的季节变化206

8.1.3 CO2浓度的年际变化211

8.1.4 CO2的排放源和吸收源212

8.2 氟氯碳气体及其他微量成分214

8.2.1 昭和基地微量成分的地面浓度214

8.2.2 空间分布217

8.2.3 红外分光观测219

第九章 气候和气候变动224

9.1 气候224

9.1.1 地面气温分布224

9.1.2 海拔高度和气温224

9.1.3 各基地的气温变化226

9.1.4 昭和基地、瑞穗基地的气候227

9.1.5 近地逆温层230

9.1.6 高层大气234

9.1.7 气候区的划分237

9.2 气候变化239

9.2.1 澳卡达斯基地的气温239

9.2.2 南极大陆基地气温的年变化240

9.2.3 昭和基地气候要素的历年变化242

9.2.4 海冰和气温243

文献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