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央银行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央银行学
  • 刘锡良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1830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5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央银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1

一、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1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及初期发展阶段5

三、初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12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13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货币金融的混乱13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13

三、中央银行制度扩展的原因17

四、中央银行扩展时期的特点18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19

一、国家开始控制中央银行19

二、当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20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26

四、中央银行制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29

一、旧中国的中央银行34

第四节 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完善34

二、新中国的中央银行36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45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宗旨45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45

二、中央银行的宗旨48

三、中央银行的作用49

二、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52

一、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52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52

三、中央银行对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53

四、中央银行受政府制约,又独立于政府53

五、业务经营对象是政府、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54

六、中央银行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清偿性54

七、中央银行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54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54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55

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59

三、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62

四、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的银行66

第四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70

一、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71

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72

三、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74

四、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管理金融的银行75

五、如何强化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76

一、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的组成形式80

二、多元制中央银行制度的组成形式80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制度形式80

第三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结构80

三、联邦制中央银行的组成形式81

四、原苏联、东欧中央银行制度的组成形式81

五、准中央银行制度的组成形式82

六、跨国中央银行的组成形式82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资本来源和结构82

一、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82

二、中央银行最高权力机构的组织形式84

三、中央银行内部机构87

四、中央银行分支机构94

第三节 我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与形式97

一、我国人民银行的内部组织机构97

二、我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98

第四章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102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02

一、中央银行与政府的一般关系102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04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实质109

四、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不同模式113

五、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实证分析119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内容126

一、中央银行与政府负有共同的使命126

二、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与管理128

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13

三、中央银行与财政的关系131

第三节 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135

一、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基本关系135

二、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的关系137

三、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计委的关系138

五、关于我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几个问题140

第一节 货币政策概述147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147

二、货币政策的特征147

第五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概述147

上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147

三、货币政策的任务148

四、货币政策的内容149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与社会总供求平衡151

一、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含义151

二、货币量变动通过总需求影响总供给152

三、社会总供求的状况是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154

四、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区别155

一、货币政策目标形成的历史156

第三节 货币政策形成的历史156

二、货币政策工具形成简史158

第六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161

第一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161

一、稳定物价目标161

二、充分就业目标165

三、经济增长目标167

四、平衡国际收支目标169

第二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172

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172

二、稳定物价与促进经济增长的矛盾174

三、稳定物价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175

四、促进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175

五、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倾向有所侧重176

六、对最终目标进行权衡的争论177

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180

一、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回顾180

二、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与评价181

三、选择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依据188

四、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193

第七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197

第一节 再贴现政策197

一、再贴现政策的意义197

二、再贴现政策的机制198

三、再贴现的条件198

五、再贴现政策的效果199

四、再贴现的利率199

六、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200

第二节 存款准备金政策201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由来201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202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要点203

四、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205

五、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205

一、公开市场政策的形成及其意义206

第三节 公开市场政策206

二、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活动的目的207

三、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的经济金融环境208

四、公开市场政策的效果209

五、公开市场政策的利弊210

第四节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211

一、直接信用控制212

二、间接信用控制214

三、消费者信用控制216

四、证券市场信用控制217

五、不动产信用控制219

第五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220

一、我国中央银行传统的直接信用控制下的货币政策工具220

二、我国中央银行间接信用控制下的货币政策工具224

三、调控方式的选择228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233

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与作用243

第八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243

第一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243

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一般原则244

三、中介指标的种类246

第二节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253

一、基础货币253

二、货币乘数260

三、货币供应量264

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265

一、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几种主要观点的评价266

二、选择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68

三、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269

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用过程272

第一节 货币政策作用过程的一般理论272

一、货币、财富与最终支出的关系273

二、货币、资产结构与最终支出的关系277

三、货币、信用可供量和预期与最终支出的关系280

一、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282

第二节 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理论分歧282

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284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291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传递机制295

一、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理论依据295

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296

三、体制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298

中篇 中央银行金融监督与管理302

第十章 中央银行金融监督与管理概述302

第一节 中央银行监管职能的产生、发展和必要性302

一、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的产生302

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发展304

三、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308

第二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体制、目标和原则311

一、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体制311

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目标316

三、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原则318

一、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一般方法319

第三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方法与内容319

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具体方法与内容322

第四节 我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概述330

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职能的产生与发展330

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体制、目标和原则331

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对象、方法与内容334

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338

一、金融机构的含义、构成与特征345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345

第一节 中央银行监督管理金融机构概述345

二、中央银行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内容与方法349

第二节 世界上主要国家对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352

一、美国对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352

二、英国对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359

三、德国对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363

一、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367

第三节 世界上主要国家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367

二、世界上主要国家对信托投资公司的监督与管理369

三、世界上主要国家对保险公司的监督与管理375

四、世界上主要国家对银行持股公司的监督与管理383

第四节 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386

一、我国金融机构的类型及金融机构监管的特征386

二、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设置和撤并的监管388

三、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监管390

四、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监管的其他内容393

第十二章 中央银行对全回市场的监督与管理401

第一节 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监督管理概述401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构成与作用401

二、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关系403

三、金融市场监督与管理体制及比较405

四、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一般原则409

五、监督管理金融市场的作用及必要性413

六、我国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体制及分工414

一、货币市场及其监管概述416

第二节 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监督与管理416

二、中央银行对票据市场的监督与管理418

三、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的监督与管理419

四、中央银行对其他货币市场的监督与管理421

第三节 中央银行对资本市场的监督与管理422

一、资本市场及监管概述422

二、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资本市场的监督与管理425

三、我国金融当局对资本市场的监督与管理428

第四节 国际金融市场及其监管434

一、国际金融市场及其监管概述434

二、《巴塞尔协议》与国际金融市场监督与管理439

三、中央银行对金融衍生业务的监督与管理442

四、国际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协调与发展446

第十三章 中央银行稽核与银行评级448

第一节 国外金融审计概述448

一、金融审计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及其特征448

二、国外金融审计体制及其比较450

三、金融审计的对象、内容及组织形式452

第二节 银行评级制度455

一、“骆驼银行评级体系”的含义及产生背景455

二、“骆驼银行评级体系”的具体内容457

三、“骆驼银行评级体系”的评估报告及其他事项465

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稽核与评级470

一、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稽核的性质470

二、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稽核的职能与作用472

三、我国中央银行稽核的对象和内容474

四、我国中央银行稽核和其他监督部门的关系477

五、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稽核评级478

下篇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及其他业务483

第十四章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483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483

一、货币发行的含义、种类及渠道与程序483

二、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485

三、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486

四、主要国家及地区货币发行制度的比较488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492

一、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与意义492

二、中央银行存款的种类及来源493

三、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495

四、中央银行存款对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影响496

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497

一、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497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业务502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505

第十五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508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508

一、再贴现业务508

二、贷款业务509

三、证券买卖业务511

四、保管黄金外汇储备513

第二节 我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516

一、我国人民银行的贷款业务516

二、我国人民银行的票据再贴现业务519

三、我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521

四、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523

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活动527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资金清算业务527

一、中央银行资金清算业务概述527

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资金清算系统简介529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会计、统计业务533

一、中央银行的会计业务533

二、中央银行的统计业务535

第三节 中央银行对外汇、外债的管理538

一、中央银行外汇管理的含义及内容538

二、中央银行外债管理的目标及措施544

三、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外债的管理545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关系549

一、发展中央银行对外金融关系的必要性549

二、中央银行对外金融关系的基本任务551

三、中央银行与各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5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