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日近代教育关系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日近代教育关系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4799722.jpg)
- 吕达主编;杨晓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8356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中日关系-教育史-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日近代教育关系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田正平 1
导论 5
第一节 留学日本与国民教育思想的生成38
第一章 强敌与先生——民族危机下的教育选择 41
第一节 中日教育关系易位的历史际遇43
一、从洋务教育看中国人的心理弱势43
二、来自日本明治维新教育的启示47
第二节 甲午战争后中国学习日本教育的导向与政策 56
一、康有为以“以强敌为师”的立论57
二、维新运动时期学习日本教育的改革尝试62
三、清政府赴日留学和考察教育政策的确立65
第二章 留学与考察——民族屈辱下的教育壮举 71
第一节 《劝学篇》与留学日本热73
一、《劝学篇》与救亡图存74
二、游学与社会改革76
三、游学取向从“西艺”到“西政”78
四、留日学生对“速成”游学的批评80
五、对留学日本教育中民族歧视的抗议84
第二节 教育官员、学者的赴日教育考察88
一、清末日本教育考察的概况88
二、中日教育官员、学者的教育认识交流93
三、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104
一、从事中国留学教育与考察活动的动机116
第三节 日本回应中国赴日留学与考察活动的个案116
二、与中国留日学生的冲突与磨合119
三、赴中国的教育考察123
四、改革中国教育的建议126
第三章 模仿与改革——民族觉醒中的教育变迁136
一、留学日本教育与民族国家理想的建构138
二、以日本为媒介吸收西方国民教育的思想原素141
三、留日学生、学者提出的国民教育思想144
第二节 清末中国教育改革的示范者——日本教习161
一、日本教习涌入中国的历史契机162
二、日本对日本教习去华的不同认识168
三、新式学堂对日本教习的大量需求174
四、清末各级各类学堂中的日本教习178
五、日本教习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作用186
第三节 西方教学思想由日本导入中国的个案分析197
一、赫氏“形式教学阶段”由日本导入的契机、途径与内容197
二、赫氏“形式教学阶段”由日本导入的文化特征200
三、赫氏“形式教学阶段”导入中国后的实践形态203
第四节 癸卯学制与近代日本学制207
一、近代日本学制对癸卯学制的重要启示208
二、癸卯学制对近代日本学制的借鉴217
三、中日学者对癸卯学制的评论228
一、《教育敕语》的文化特质及其历史作用238
第五节 《教育敕语》与《教育宗旨》238
二、《教育敕语》导入中国的基本脉络243
三、清末中国《教育宗旨》的颁布247
第五节 模仿日本教育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252
一、提倡国民教育253
二、批判科举制度255
第四章 选择与融合——民族复兴中的教育成长 259
第一节 1912~1937年赴日教育考察的新视角261
一、赴日教育考察的概况261
二、赴日教育考察的主要特征266
三、赴日教育考察记个案分析272
一、关于留学日本教育的讨论277
第二节 20~30年代教育改革中的“东洋”与“西洋”之争 277
二、学制改革中的“东洋”与“西洋”之争292
第三节 留学日本与鲁迅国民教育思想的文化特质303
一、鲁迅国民教育思想产生的日本探源304
二、鲁迅国民教育思想的文化特质316
三、鲁迅国民教育思想的实现道路325
第五章 批判与重构——民族崛起中的教育道路331
第一节 留学日本与李大钊开辟的新教育道路334
一、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对李大钊的影响335
二、对日本文化教育的比较与批判342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提出348
四、“第三种文明”及其教育道路351
第二节 杨贤江教育思想的发展演变与日本教育362
一、对日本教育思潮的译介362
二、对日本教育的政治批判370
三、对日本新教育研究成果的汲取377
第六章 独立与对抗——民族救亡中的教育生命391
第一节 中国对日本文化教育侵略的反抗393
一、从教科书问题到“排日教育”问题393
二、中国对日本拓殖教育的反应395
三、日本对华文化侵略政策及中国人的反抗399
第二节 战争中的民族教育观与教育政策409
一、战争对中国教育的严重摧残410
二、战争中的民族教育观413
三、中国的抗战教育政策417
第三节 中国人民的抗日教育424
一、国统区的抗日教育424
二、解放区的抗日教育428
三、抗日战争中的留学日本教育435
结语 443
一、中日近代教育关系揭示反传统教育的历史沉淀过程443
二、中日近代教育关系是西学东渐与根源意识互动的结果444
三、中日近代教育关系建立在中国近代主体之上447
主要参考文献 450
后记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