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网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通信网技术
  • 穆维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4193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通信网-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网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通信网技术的概念及分类1

一、通信网技术概述1

目录1

二、信息网的大体分类4

三、中国通信网目前的分类4

第二节 通信网的基本构成5

一、终端设备5

三、交换节点6

二、传输系统6

四、信道7

第三节 现代通信网技术的发展趋势8

习题14

第二章 电话网15

第一节 PSTN15

一、电话网络的结构16

二、电话网络组织和路由计划18

三、电话网的传输质量19

四、专用通信网20

第二节 电路交换22

一、交换节点22

二、时分复用22

三、交换原理23

四、交换机24

五、呼叫接续过程26

一、智能网概述27

第三节 IN27

二、智能网的模型29

三、智能网应用协议33

四、综合智能网34

第四节 ISDN35

一、ISDN概述35

二、ISDN用户—网络接口36

三、N-ISDN提供的业务39

习题39

第一节 数字同步网40

一、同步网的概念40

第三章 支撑网40

二、滑动及对通信的影响41

三、同步方法及方式42

四、滑动性能指标及分配43

五、同步时钟的操作44

第二节 信令网45

一、信令的基本概念45

二、消息传递部分50

三、电话应用部分53

四、信令连接控制部分54

五、事务处理应用部分55

六、综合业务数字网部分57

七、信令点编码58

第三节 管理网59

一、管理网的概念60

二、电信网络管理系统61

三、传输网的监控与管理64

四、No.7信令网的维护监控系统66

五、数据同步网的网管系统67

六、数字数据网(DDN)网管68

七、移动电话网网管系统69

习题70

第四章 移动通信71

第一节 第二代移动通信71

一、GSM系统71

二、CDMA系统73

三、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75

第二节 GPRS79

一、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概述79

二、GPRS网络80

三、GPRS工作原理85

四、GPRS管理86

第三节 无线市活系统88

一、无线市话网络结构及组成89

二、无线市话系统的技术92

第四节 第三代移动通信94

一、3G概述94

二、TD-SCDMA96

三、cdma200098

四、WCDMA105

五、3G的比较及问题113

习题114

第五章 传输系统115

第一节 传输技术概述115

一、PCM基础115

二、PDH技术的缺陷117

三、SDH技术的特点118

四、传输技术分类及传输介质118

一、光纤通信系统组成120

第二节 光纤通信120

二、光纤通信的优点121

三、光纤通信的应用122

第三节 SDH123

一、SDH的基本概念123

二、SDH帧结构124

三、SDH的复用原理125

四、映射和同步复用127

五、SDH传输网130

一、WDM概述134

第四节 WDM系统134

二、WDM系统的功能结构136

第五节 微波通信137

一、数字微波通信概述137

二、微波通信系统138

第六节 卫星通信140

一、卫星通信基本概述141

二、卫星通信系统142

三、卫星通信网144

第七节 ASON146

一、ASON体系结构147

二、ASON连接149

三、ASON组网149

习题150

第六章 接入系统151

第一节 接入网151

一、光纤接入技术151

二、铜缆接入技术153

三、以太网接入技术154

四、混合接入网155

五、电话接入网156

六、无线接入网157

七、综合接入技术158

第二节 智能社区网158

第三节 电缆配线系统161

一、电缆配线系统的组成161

二、电缆配线法161

三、电缆配线原则162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63

第四节 综合布线系统163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164

习题167

第七章 多媒体增值业务网168

第一节 多媒体概述168

一、多媒体定义168

二、多媒体系统169

三、多媒体业务170

一、多媒体通信网的结构及要求172

第二节 多媒体通信网172

二、现有的通信网与多媒体通信174

三、多媒体通信问题175

四、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176

习题177

第八章 广播电视网178

第一节 广播电视网概述178

一、线缆调制解调178

二、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180

四、广电网的数字化182

三、分配器和分支器182

第二节 HFC网184

一、HFC网的基本概念184

二、HFC网络结构及频率分配185

三、HFC组建宽带网185

第三节 有线广电网的应用及发展186

一、CATV-HFC网络的IP电话186

二、CATV-HFC网络的VOD187

三、多媒体在CATV中的应用187

四、IPTV系统188

五、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趋势190

习题192

第九章 分组交换数据网193

第一节 数据网概述193

一、数据网的概念193

二、分组交换数据网结构196

第二节 分组交换197

一、分组头198

二、分组格式199

三、分组交换虚电路200

第三节 X.25协议202

一、X.25的物理层203

二、X.25的数据链路层203

三、X.25分组层205

第四节 分组网的应用206

一、分组网业务206

二、网络互联及终端接入207

习题209

一、帧中继的特点210

第十章 帧中继210

第一节 帧中继概述210

二、帧中继协议212

三、帧中继交换机213

第二节 帧中继网214

一、帧中继网络结构214

二、帧中继的应用215

三、帧中继的组网技术217

习题219

一、DDN介绍220

第十一章 数字数据网220

第一节 DDN概述220

二、DDN的组成221

三、DDN的特点223

第二节 DDN的基本原理224

一、DDN节点的复用和交叉连接224

二、DDN的同步及网管225

三、DDN的网络结构225

一、DDN提供的业务226

第三节 DDN的应用226

二、DDN的应用228

三、DDN的发展228

习题229

第十二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230

第一节 B-ISDN概述230

一、B-ISDN发展起因230

二、B-ISDN体系及结构231

三、基于ATM的B-ISDN231

四、B-ISDN主要业务应用232

第二节 ATM技术233

一、ATM的定义233

二、ATM的特点234

三、ATM信元结构235

四、ATM的通信连接236

五、ATM的统计复用237

六、ATM的VP交换和VC交换237

第三节 ATM协议模型238

一、ATM协议参考模型238

二、物理层239

三、ATM层241

四、ATM适配层(AAL)242

第四节 ATM交换及信令244

一、ATM交换244

二、ATM信令247

第五节 ATM组网252

一、ATM/B-ISDN的网络环境252

二、ATM网络结构252

三、ATM主要按口253

四、基于ATM的应用255

习题257

第十三章 计算机网络258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258

一、计算机网络功能258

二、计算机网络设备258

三、计算机网络指标定义261

四、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262

五、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64

六、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装设置267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组成269

一、以太网及IEEE 802.3269

二、环形网及IEEE 802.5271

三、无线局域网及IEEE 802.11273

四、VLAN及IEEE 802.1Q277

五、WiMAX及IEEE 802.16282

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协议283

一、TCP/IP协议族283

二、网络接口层协议284

三、网络层协议286

四、传输层协议293

五、计算机网络举例294

第四节 IPv6296

一、IPv6介绍296

二、IPv6数据报格式298

三、IPv6的地址299

四、IPv4向IPv6的过渡302

习题303

一、宽带IP网的优势305

第十四章 宽带IP网305

第一节 宽带IP网概述305

二、宽带IP网模型306

三、宽带IP网的类型306

第二节 IP与ATM技术的融合308

一、重叠模式308

二、集成模式309

三、两种模型的比较309

一、CLIP的基本原理及工作过程310

第三节 传统的IP over ATM310

二、CLIP协议311

三、网络连接313

四、CIPOA的特点314

第四节 IP交换315

一、IP交换概述315

二、宽带IP交换机316

三、宽带IP交换网318

第五节 IP over SDH/WDM/DWDM319

一、IP over WDM320

二、IP over DWDM321

三、几种传输方式的比较322

第六节 标签交换IP网323

一、标签交换的原理323

二、标签交换网结构324

三、标签交换网的应用325

四、标签交换的优缺点325

第七节 MPLS326

一、MPLS概述326

二、MPLS的网络结构327

三、MPLS的基本原理328

四、标签分发协议(LDP)329

五、MPLS的应用329

习题331

第十五章 NGN及软交换技术332

第一节 NGN概述332

一、对NGN的理解332

二、NGN的特点333

三、NGN结构334

四、NGN协议336

五、NGN的主要技术337

第二节 软交换技术338

一、软交换技术的基本要素339

二、软交换的功能339

三、软交换的网络结构及实现340

四、软交换的对外接口342

五、软交换网络基本协议343

第三节 NGN组网及发展345

一、传统网络向NGN的演进345

二、NGN的进展346

习题349

课外活动349

第十六章 故障案例分析350

第一节 传输系统的问题分析及案例350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故障分析357

第三节 信令网案例分析361

第四节 电信网案例分析363

缩略语368

参考文献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