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工业工程常用数据速查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工业工程常用数据速查手册
  • 王启山主编;池勇志,马瑞巧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6175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给排水系统-数据-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工业工程常用数据速查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1篇 给水工程1

第1章 常规给水处理1

1.1 给水水质标准1

1.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

1.1.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

1.1.3 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质标准7

1.1.4 地下水质量标准8

1.1.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10

1.1.6 渔业水质标准11

1.1.7 景观娱乐水质标准12

1.1.8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13

1.1.9 人工游泳池水质标准14

1.1.10 海水水质标准14

1.2 混凝16

1.2.1 凝聚剂和助凝剂16

1.2.2 混合23

1.2.3 絮凝25

1.3 沉淀29

1.3.1 沉淀池形式选择29

1.3.2 平流沉淀池31

1.3.3 斜板与斜管沉淀池31

1.3.4 沉淀排泥32

1.4.1 机械搅拌澄清池33

1.4 澄清池33

1.4.2 水力循环澄清池34

1.4.3 脉冲澄清池35

1.4.4 悬浮澄清池36

1.5 气浮37

1.5.1 气浮池设计要点37

1.5.2 计算公式及数据37

1.5.3 溶气设备38

1.6 过滤40

1.6.1 过滤一般规定40

1.6.2 普通快滤池43

1.6.3 虹吸滤池44

1.6.4 重力式无阀滤池45

1.6.5 移动罩滤池46

1.6.6 小阻力配水系统47

1.7 消毒48

1.7.1 常用消毒剂48

1.7.2 液氯消毒49

1.7.3 漂白粉消毒52

1.7.4 氯胺消毒54

1.7.5 二氧化氯消毒54

1.7.6 臭氧消毒55

1.7.7 紫外线消毒56

1.8 给水厂设计57

1.8.1 水厂总体设计57

1.8.3 给水厂平面布置59

1.8.2 给水厂工艺选择及流程布置59

1.8.4 给水厂高程布置60

1.8.5 给水厂附属建筑62

第2章 膜技术67

2.1 常见分离膜材料性能67

2.1.1 膜分离技术特点及其应用67

2.1.2 分离膜的种类70

2.1.3 膜分离方法比较70

2.2 反渗透和纳滤71

2.2.1 渗透压71

2.2.2 反渗透膜72

2.2.3 反渗透装置73

2.2.4 膜的清洗75

2.2.5 纳滤膜性能76

2.2.6 纳滤组器技术性能78

2.3 超滤79

2.3.1 概述79

2.3.2 超滤装置80

2.4 微滤81

2.4.1 概述81

2.4.2 微滤膜的材质、品种和规格82

2.4.3 连续微滤(CMF)83

2.4.4 微滤膜性能84

2.5 电渗析85

2.5.1 适用范围85

2.5.2 电渗析器86

2.5.3 设计数据87

第3章 其他给水处理工艺90

3.1 除氟90

3.1.1 除氟方法90

3.1.2 除氟装置设计要点91

3.2 除藻94

3.2.1 一般规定94

3.2.2 处理方法94

3.2.3 处理含藻水的沉淀池和澄清池95

3.2.4 处理含藻水的气浮池96

3.2.5 处理含藻水的滤池96

3.3.1 概述97

3.3 臭氧氧化97

3.3.2 原料空气的处理98

3.3.3 臭氧发生器安装尺寸及性能参数98

3.3.4 接触装置的设计参数99

3.4 活性炭吸附103

3.4.1 概述103

3.4.2 活性炭的特性103

3.4.3 活性炭吸附装置106

3.5 除铁除锰107

3.5.1 除铁除锰方法107

3.5.2 除铁滤池108

3.5.4 同时除铁除锰109

3.5.3 除锰滤池109

3.5.5 曝气110

第4章 室外给水管道工程114

4.1 城市用水量规划114

4.1.1 用水量指标114

4.1.2 日变化系数116

4.2 室外给水管道设计121

4.2.1 输水管121

4.2.2 配水管网122

4.2.3 管道附属构筑物124

5.1.1 给水泵房分类128

5.1 给水泵房128

第5章 给水泵站128

5.1.2 水泵站机组布置129

5.1.3 水泵130

5.1.4 管路布置131

5.1.5 泵房132

5.2 泵房其他设备133

5.2.1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133

5.2.2 起重设备133

5.2.3 真空、充水系统134

5.2.4 通风与采暖134

6.1 进水设计水质水量137

6.1.1 进水设计水量137

第2篇 排水工程137

第6章 城市污水厂设计水质水量与总体设计137

6.1.2 进水设计水质139

6.2 出水设计水质141

6.2.1 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41

6.2.2 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50

6.3 厂址选择、总体布置与工艺选择原则154

6.3.1 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154

6.3.2 工艺选择原则157

7.2 沉砂池159

7.2.1 一般规定159

7.1 格栅159

第7章 城市污水一级处理技术159

7.2.2 平流沉砂池160

7.2.3 曝气沉砂池160

7.2.4 圆形涡流式沉砂池160

7.3 沉淀池161

7.3.1 一般规定161

7.3.2 平流沉淀池162

7.3.3 辐流沉淀池162

7.3.4 斜板(管)沉淀池163

7.3.5 双层沉淀池163

第8章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165

8.1 各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和操作特点165

8.2 常规活性污泥法及其二级强化处理技术167

8.2.1 生物反应池设计的一般规定167

8.2.2 常规活性污泥法168

8.2.3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A/O)工艺170

8.2.4 厌氧—好氧生物除磷(A/O)工艺171

8.2.5 厌氧/缺氧/好氧(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172

8.3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173

8.3.1 一般规定173

8.3.2 奥贝尔(Orbal)型氧化沟174

8.3.3 鼓风曝气氧化沟工艺175

8.4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176

8.4.1 经典SBR 工艺176

8.4.2 ICEAS 工艺177

8.4.3 CAST工艺177

8.5.1 主要设计参数178

8.5 水解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法178

8.5.2 实际设计参数与处理效果179

8.6 AB两段活性污泥法179

8.6.1 主要设计参数179

8.6.2 实际设计参数与处理效果180

8.7 曝气系统设计181

8.7.1 一般要求181

8.7.2 鼓风曝气系统182

8.7.3 机械曝气190

8.7.4 搅拌机械192

8.8 污水消毒194

9 2.2 主要设计资料196

9.2.1 一般规定196

9.1 一般规定196

9.2 生物接触氧化法196

第9章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技术——生物膜法196

9.2.3 填料197

9.3 生物滤池200

9.3.1 一般规定200

9.3.2 生物滤池主要技术参数201

9.4 生物转盘202

9.4.1 一般规定202

9.4.2 主要设计参数与处理效果203

9.4.3 生物转盘设备204

9.5.2 主要设计参数205

9.5.1 一般规定205

9.5 曝气生物滤池205

第10章 污水再生利用技术206

10.1 污水再生利用分类和水质控制指标206

10.1.1 污水再生利用分类206

10.1.2 水质控制指标207

10.2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与构筑物设计209

10.2.1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209

10.2.2 构筑物设计的一般规定212

第11章 污泥处理技术214

11.1 污泥性质214

11.2 污泥输送216

11.3.1 重力浓缩池218

11.3 污泥浓缩218

11.3.2 气浮浓缩池219

11.4 污泥消化221

11.4.1 厌氧消化池设计参数221

11.4.2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222

11.4.3 好氧消化池设计参数226

11.4.4 加热与保温227

11.5 污泥脱水228

11.5.1 污泥脱水前的预处理228

11.5.2 污泥机械脱水229

11.5.3 常用脱水设备的选型231

12.1 稳定塘233

第12章 污水自然净化技术233

12.2 土地处理系统235

第13章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237

13.1 厌氧接触工艺237

13.1.1 设计参数237

13.1.2 对工业废水的实际处理效果238

13.2 厌氧生物滤池239

13.2.1 影响因素239

13.2.2 工艺设计240

13.2.3 对工业废水的实际处理效果241

13.3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243

13.3.1 设计计算243

13.3.2 布水区设计计算245

13.3.4 出水装置与排泥系统设计计算246

13.3.3 三相分离器设计计算246

14.1 室外排水管道设计247

14.1.1 管渠水力计算247

14.1.2 污水管道247

第14章 室外排水管道工程247

14.1.3 雨水管渠249

14.2 管道及附属构筑物的布置269

14.2.1 管道基础设置269

14.2.2 检查井271

14.2.3 跌水井272

14.2.4 雨水口273

14.2.5 倒虹管274

14.2.7 雨水凋蓄275

14.2.6 雨水溢流井275

14.2.8 体育场276

第15章 排水泵站278

15.1 一般规定278

15.1.1 泵站规模278

15.1.2 站址选择278

15.1.3 泵站组成279

15.1.4 格栅279

15.1.5 集水池279

15.1.6 机器间280

15.2.1 泵房形式的选择282

15.2 污水泵站282

15.1.8 楼梯和踏步282

15.1.7 配电室282

15.2.2 泵站设计283

15.3 雨水泵站及合流泵站283

15.3.1 集水池283

15.3.2 格栅283

第3篇 建筑给水排水284

第16章 建筑给水284

16.1 用水定额284

16.1.1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284

16.1.2 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285

16.1.3 民用建筑用水量估算值285

16.1.4 集体宿舍、旅馆等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定额287

16 1.5 旅馆和医院生活用水标准289

16.1.6 工业企业建筑生活用水定额290

16.1.7 汽车冲洗用水定额290

16.1.8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290

16.1.9 其他用水量290

16.1.10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补充水量291

16.1.11 卫生器具的一次和一小时用水量291

16.1.12 卫生器具的给水额定流量292

16.2 管材、附件及水表293

16.2.1 建筑给水管材293

16.2.2 给水阀门295

16.2.3 水表299

16.3.1 给水贮水设备——贮水箱、贮水池、水塔与吸水井303

16.3 建筑给水设备303

16.3.2 给水升压设备——给水水泵、气压给水设备、变频调速给水设备307

16.4 建筑给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313

16.5 给水设计流量计算320

16.5.1 最高日用水量和最大时生活用水量的计算320

16.5.2 给水设计流量的计算320

16.6 给水管道水力计算334

16.6.1 给水管道水力计算的目的334

16.6.2 给水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335

16.6.3 给水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373

17.1 卫生器具376

17.1.1 每一卫生器具的使用人数376

第17章 建筑排水376

17.1.2 卫生器具及给水配件的安装高度377

17.1.3 便器冲洗水箱分类及规格379

17.1.4 卫生器具排水管穿越楼板留洞尺寸380

17.2 排水管道计算380

17 2.1 卫生器具排水流量、当量和排水管的管径380

17.2.2 排水流量计算381

17.2.3 建筑物内生活排水管道的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382

17.2.4 生活排水立管最大排水能力383

17.2.5 排水管最小管径限值384

17.2.6 各种排水管道的流速限值384

17.2.7 排水横管水力计算表385

17.2.8 通气管386

17.2.9 居住小区室外生活排水管道最小管径、最小设计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388

17.3 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388

17.3.1 排水管道的连接388

17.3.2 伸缩器的设置390

17.3.3 清扫口的设置391

17.3.4 检查井的设置392

17.3.5 厂房内排水管的最小埋设深度393

17.3.6 排水塑料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393

17.4 排水构筑物394

17.4.1 化粪池394

17.4.3 汽车洗车污水沉淀池399

17.4.2 隔油池399

第18章 屋面雨水400

18.1 屋面雨水排放400

18.1.1 屋面雨水排放形式400

18.1.2 各种屋面雨水排放形式的特点400

18.2 屋面雨水内排计算403

18.2.1 屋面雨水流量403

18.2.2 屋面天沟排水量403

18.2.3 重现期的确定404

18.2.4 雨水斗设计流量405

18.2.5 雨水管排水能力405

第19章 建筑中水系统410

19.1 中水水源410

19.2 水质标准411

19.3 处理工艺及设施412

19.3.1 处理工艺412

19.3.2 常用构筑物(设备)的设计参数413

第20章 热水及饮水供应420

20.1 热水420

20.1.1 热水用水定额及水温420

20.1.2 热水系统计算424

20.1.3 热源448

20.1.4 热水系统加热和贮热设备449

20.1.5 管材和附件453

20.1.6 管道敷设与保温456

20.2.2 管道直饮水457

20.2.1 饮用水(开水)供应457

20.2 饮水供应457

第21章 特殊建筑给排水463

21.1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463

21.1.1 池水水质、水温及游泳池尺寸(FINA)463

21.1.2 池水循环465

21.1.3 池水净化466

21.1.4 池水加药和水质平衡468

21.1.5 池水消毒469

21.1.6 池水加热469

21.1.7 附属配件470

21.1.8 跳水池制波472

21.1.9 水上游乐池472

21.2 公共浴室473

21.3 洗衣房476

21.4 高压蒸汽设备478

21.5 防空地下室480

21.5.1 战时生活用水量标准480

21.5.2 战时生活贮水池(箱)480

21.5.3 各级防空地下室隔绝防护和滤毒通风时间481

21.5.4 洗消间给排水481

21.5.5 防空地下室消防给排水481

第22章 消防给排水482

22.1 建筑物消防给水系统设置范围482

22.1.1 低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置范围482

22.1.2 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置范围489

22.1.3 村镇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置范围491

22.1.4 汽车库消防给水系统设置范围492

22.1.5 人防工程消防给水系统设置范围493

22.2 消防水源494

22.2.1 消防水源种类及适用条件494

22.2.2 消防水池技术要求495

22.2.3 消防水箱技术要求497

22.3 消防水压498

22.3.1 室外消火栓最低压力要求498

22.3.2 室内消火栓消防水压要求范围498

22.3.3 室内消火栓栓口水压计算499

22.4.1 消火栓的选用和布置500

22.4 消火栓给水系统500

22.3.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压要求范围500

22.4.2 消火栓的消防流量501

22.4.3 消火栓型号509

22.4.4 消火栓箱基本参数及型号509

22.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512

22.5.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火灾危险等级举例512

22.5.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参数513

22.5.3 管道514

22.5.4 喷头515

22.5.5 自动消防报警阀521

22.5.6 水流指示器521

22.6.1 水喷雾灭火系统522

22.6 水喷雾及细水喷雾灭火系统522

22.5.7 泄放试验阀522

22.6.2 细水喷雾灭火系统523

22.7 水泵接合器524

22.7.1 水泵接合器设置范围524

22.7.2 水泵接合器设置技术要求525

22.7.3 水泵接合器基本参数526

22.8 建筑消防排水526

22.9 建筑灭火器配置526

22.9.1 火灾种类及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526

22.9.2 灭火器的配置及设置530

22.9.3 灭火器配置的设计计算530

参考文献5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