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
  • 燕道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1660330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群体-突发事件-互联网络-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群体性事件与网络风险1

一、日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2

二、不可忽视的网络力量4

三、迫切需要的风险管理5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综述8

一、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国内外研究8

二、简要评论15

第三节 研究脉络与创新之处15

一、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15

二、研究方法17

第一章 群体性事件20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20

一、群体和群体性事件20

二、群体性事件官方概念的演变21

三、群体性事件的定义23

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25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29

一、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进行分类30

二、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30

三、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规模和影响大小进行分类31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32

一、一般群体性事件的特征33

二、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34

三、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36

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39

一、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社会转型期中经济利益格局调整40

二、突出的社会管理问题:社会事务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协调42

三、不可忽视的个人因素:社会发展过程中导致的心理失衡44

第五节 群体性事件的影响47

一、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的直接威胁47

二、群体性事件对社会意识的间接影响50

三、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发展的有利影响51

第二章 网络舆情54

第一节 舆情与网络舆情54

一、舆情54

二、网络舆情59

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60

一、有共同利益诉求的网民60

二、引起广泛关注的公众议题63

三、相对自由的网络表达空间63

第三节 网络舆情的形成土壤65

一、中心话语权的消解66

二、传播方式的改变68

三、现实空间的延展68

第四节 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69

一、自由性和可控性69

二、隐匿性和现实性71

三、自发性和突发性72

四、情绪化与群体极化性74

第五节 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传播形态75

一、新闻网站舆情场76

二、意见领袖舆情场77

三、网民舆情场78

四、网络舆情的传播形态79

第六节 当前网络舆情的新特点和新趋势79

一、微博新舆论时代——微博搅动传统传播格局80

二、大众麦克风时代——公民报道者的崛起81

三、自媒体时代——民意诉求的网络狂欢82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形成84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主体:网民84

一、中国网民的阶层分析85

二、中国网民的参政热情86

三、中国网民的非理性行为89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促生因素92

一、根本因素:社会风险上升93

二、社会因素:信息不公开94

三、媒体因素:网络媒体成为舆论集结新平台95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发酵机制96

一、网友爆料或者媒体报道97

二、媒体跟进报道与网友广泛讨论98

三、网络舆论压力与相关部门的应对99

四、网络舆情消解与新流行语流传101

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101

一、网络舆情潜伏期102

二、网络舆情酝酿期102

三、网络舆情爆发期103

四、网络舆情衰减期104

五、网络舆情平息期104

第五节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危机105

一、现代风险的媒介化存在106

二、风险社会中的危机传播108

第六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效果理论的呼应109

一、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反映:议程设置理论110

二、群体性事件、群体心理与网络舆情:沉默的螺旋理论111

三、网络舆情的放大效果:蝴蝶效应理论112

第四章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中的群体怨恨心理114

第一节 群体怨恨心理与网络舆情的怨恨动员115

一、群体怨恨的心理来源116

二、网络舆情的怨恨动员117

第二节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怨恨现象119

一、权力过敏下的怨恨心理122

第三节 网络互动传播模式下的群体怨恨心理125

一、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126

二、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130

三、网络群体极化131

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心理诱因134

一、弱者道德优势心理135

二、想象的征服心理136

三、群体心理138

第五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载体:网络141

第一节 传统媒体对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缺失142

一、定式思维——噤声失语143

二、固化风格——拘谨褊狭147

第二节 网络传播在群体事件中的作用149

一、舆论首发地150

二、意见扩散地152

三、新闻事件第一现场154

第三节 网络传播带来舆情新格局157

一、网络传播中舆情形成机制的改变158

二、网络传播中群体性事件动员方式的改变161

三、网络传播对群体性事件舆情的放大效应163

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与网络的博弈165

一、媒体控制与民意“喷泉”165

二、主动合作与危机平复167

第六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领导者:舆论领袖170

第一节 网络中的草根话语权172

一、平等对话:草根发声173

二、网络维权:从发声到行动175

第二节 网络舆论领袖178

一、网络舆论领袖掌控网络话语权178

二、名人话语权的先天优势180

三、幽默诙谐的草根群体182

第三节 精英与草根的网络话语权183

一、舆论领袖的意见公告板184

二、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领袖184

三、势力强大的网民围观186

第七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炒作者:网络推手189

第一节 网络推手词语衍生190

一、“推手”与“网络推手”190

二、“网络推手”与“网络营销”190

三、网络推手的缘起与发展192

第二节 网络推手的职业化发展193

一、热点借势与情绪造势194

二、网络推手的行为特征196

三、网络推手背后的利益链条199

第三节 网络推手的传播学批判与辩护200

一、网络推手的传播学批判200

二、网络推手的传播学辩护204

第四节 网络推手与群体性事件209

一、网络推手与网络舆情操控210

二、网络推手在炒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角色213

三、网络推手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炒作过程215

四、网络推手可以成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力量216

第八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218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管理误区219

一、反应迟缓219

二、鸵鸟政策223

三、一味否认224

第二节 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227

一、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国际经验227

二、国外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启示231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管理的阶段及其重点234

一、潜伏期:密切关注及时控制235

二、酝酿期:读懂危机对症下药235

三、爆发期:抑制火势防止蔓延235

四、衰减期和平息期:冷静观察免生意外236

第四节 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237

一、政府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管理的关键环节238

二、坦诚、真实、负责:政府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原则247

三、健全政府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248

第五节 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250

一、传统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251

二、网络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256

后记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