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事故分析预测与事故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事故分析预测与事故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4789050.jpg)
- 罗云,吕海燕,白福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8119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工伤事故-事故分析;工伤事故-预测;工伤事故-处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事故分析预测与事故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事故管理概述1
第一节 我国事故预防的发展及进步1
一、事故预防理论的发展1
二、事故管理存在的问题7
三、事故分析理论与方法的进步8
第二节 事故管理的目的及意义9
一、事故管理的目的与作用9
三、事故预测的目的及意义10
二、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及意义10
第三节 国内外事故状况对比分析11
一、我国事故水平与国外对比分析11
二、我国事故研究和分析方法的问题与差距13
三、国际上事故调查的特点13
四、我国事故处理方式与国外的差别14
第二章 事故分析与管理基础16
第一节 基本术语及概念16
一、基本术语16
二、重要概念18
第二节 事故的性质与特点19
一、事故的危害性19
二、对安全生产形势的认识与思考20
三、事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4
四、事故的性质及特点25
第三节 事故分类学26
一、事故分类的方法及目的26
三、事故严重度分类27
二、事故发生的领域或行业分类27
四、按事故管理原因分类28
五、事故加害物分类29
六、事故人为原因分类33
七、物及技术原因分类35
八、事故伤害部位分类37
九、国际事故分类方法39
第四节 事故统计指标40
一、事故指标体系40
二、国外重要的事故统计指标43
三、事故统计分析综合指数44
四、事故相对指标定义46
第五节 事故指数48
一、事故指数的设计思路48
二、事故指数的数学模型49
第三章 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54
第一节 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统计54
一、全国各类伤亡事故情况54
二、建国以来我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统计58
三、建国以来我国煤矿事故统计62
四、我国火灾事故统计65
第二节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状况分析66
一、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66
二、工矿企业事故与国外的比较分析68
三、工矿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析69
四、矿山事故的现状分析71
五、机械与制造业事故现状分析76
第三节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安全事故指数综合分析86
一、2004年各省市(自治区)事故统计数据86
二、各省市(自治区)事故综合当量指数排序88
第四章 事故的预测理论、方法及应用90
第一节 事故预测的作用及意义90
第二节 事故预测原理与方法92
一、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法93
二、事故趋势外推预测95
三、专家系统预测法96
四、事故死亡发生概率测度法97
一、德尔菲法98
第三节 事故直观预测法98
二、情景预测法100
第四节 事故回归预测法102
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103
二、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104
三、应用回归预测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04
第五节 事故时间序列预测法105
一、时间序列分解法106
二、时间序列趋势外推107
三、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109
四、博克斯-詹金斯法115
第六节 事故灰色预测模型119
第七节 事故预测的应用分析123
第八节 我国未来小康社会建设期间的事故预测125
一、我国事故指数目标预测和推断125
二、世界各国GDP与职业工伤事故回归分析预测129
第五章 事故致因理论132
第一节 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132
二、海恩事故法则133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133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134
第三节 系统安全工程理论136
第四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137
第五节 事故遭遇倾向论139
第六节 多米诺骨牌理论141
第七节 轨迹交叉论143
第八节 管理失误论147
第九节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50
第十节 能量转移理论151
第十一节 人因系统理论157
第十二节 事故原因树159
第十三节 变化-失误连锁理论161
第十四节 扰动理论165
第十五节 作用-变化与作用连锁理论166
第六章 事故预防原理170
第一节 事故可预防性理论170
一、事故可预防性的认识170
二、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171
第二节 事故的宏观战略预防对策172
一、安全法制对策172
二、工程技术对策173
三、安全管理对策175
四、安全教育对策176
第三节 事故预防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77
一、事故预防的基本要求177
二、选择事故预防技术的原则177
三、事故预防对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178
第四节 人为事故的预防179
四、安全生产危害因素的控制方法和措施179
一、人为事故的规律180
二、强化人的安全行为,预防事故发生182
三、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控制事故发生182
第五节 设备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183
一、设备因素与事故的规律184
二、设备故障及事故的原因分析186
三、设备导致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186
第六节 环境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187
一、环境与事故的规律188
二、环境导致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189
第七节 时间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189
一、时间导致事故的规律189
二、时间导致事故的预防技术190
第七章 事故调查处理技术193
第一节 事故调查统计分类193
第二节 事故报告200
一、事故调查原则与步骤203
第三节 事故调查203
二、事故调查组的工作程序及要求204
三、事故调查程序及项目206
四、事故调查的内容与方法207
五、事故调查中应弄清的几个问题209
第四节 事故调查分析210
第五节 伤亡事故结案归档211
第六节 事故处理212
第七节 事故原因分析214
一、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216
第八节 事故统计分析216
二、事故统计分析方法218
三、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221
第九节 事故的认定与责任划分223
一、事故性质的认定223
二、事故责任的划分224
第十节 安全生产事故整改措施228
一、事故预防措施的设计228
二、事故整改计划的编制与实施229
参考文献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