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层序地层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纪友亮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83013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214页
- 主题词:地层层序-地层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层序地层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前言3
第一篇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简史3
一、概念的提出3
二、地震地层学阶段3
三、层序地层学的产生11
四、发展趋势13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基本术语13
一、层序地层学概念13
一、层序地层学沉积单元的划分14
第三节 层序地层学沉积单元和地层单元的划分14
二、基本术语14
二、层序地层学地层单元的划分16
第二章 准层序18
第一节 准层序的定义及其边界特征18
一、准层序的定义18
二、准层序的形成环境18
三、准层序的特征18
四、准层序边界19
五、准层序边界的意义20
第二节 准层序边界的形成机理21
一、泥岩的压实作用21
三、海平面的升降22
二、断层的活动22
一、准层序的纵向岩相组合23
第三节 准层序的岩相组合23
二、准层序的横向岩相组合24
第三章 准层序组25
第一节 准层序组的定义及其边界特征25
一、准层序组的定义25
二、准层序组的边界25
第二节 准层序组的类型25
一、进积式准层序组25
二、退积式准层序组25
三、加积式准层序组25
二、准层序组横向岩相组合26
第三节 准层序组内的岩相组合26
一、准层序组纵向岩相组合26
第四节 准层序组对比的意义28
一、地层对比的概念28
二、岩性地层对比与年代地层学对比的差异28
第四章 层序31
第一节 概念及术语31
一、层序的概念31
二、与层序相关的术语31
第二节 盆地类型32
一、陆架坡折边缘型盆地32
一、低水位体系域33
二、斜坡边缘型盆地33
第三节 体系域33
二、海侵体系域37
三、高水位体系域38
四、陆架边缘体系域38
第四节 层序内部的体系域组合特征38
一、第Ⅰ类层序内部的体系域组合特征38
二、第Ⅱ类层序内部的体系域组合特征41
第五节 层序边界特征41
一、层序边界的定义41
二、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41
三、深切谷的特征47
第一节 沉积基准面和可容空间52
第五章 地层层序的形成机制分析52
一、可容空间53
二、新增可容空间53
三、沉积基准面53
第二节 海平面变化与层序的形成53
一、海平面变化53
二、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层序的发育56
第三节 全球海平面升降旋回与层序边界的形成57
一、海平面升降旋回57
二、海平面升降旋回与层序边界的关系57
第六章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模式60
一、沉积背景61
第一节 沉积剖面和相带61
二、相带划分62
第二节 碳酸盐岩产率和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63
一、相对海平面变化63
二、沉积背景66
三、气候变化66
第三节 不整合类型及相关的地质作用66
一、Ⅰ型层序界面66
二、Ⅱ型层序界面68
第四节 体系域特征69
一、低水位和海进体系域的特征69
二、高水位体系域特征73
一、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75
二、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般步骤75
第七章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75
第一节 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75
第二节 地震地层学研究76
一、地震地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76
二、地震地层学研究的一般步骤82
第三节 钻井层序地层学研究83
第二篇 层序地层学其他学派的观点89
第八章 成因层序地层学89
第一节 成因层序和沉积层序的对比89
一、层序界面选择上的差异89
一、沉积旋回和成因地层层序模式90
第二节 沉积旋回和成因层序90
二、层序分析的对比探讨90
二、沉积旋回和成因地层层序91
三、沉积旋回产生的原因94
四、三个变量的共同作用95
五、成因地层层序模式的特点96
第九章 构造层序研究99
第一节 概述99
第二节 构造体系域的划分100
一、裂谷初期体系域100
二、裂谷高峰期(强裂陷期)体系域101
四、裂谷后晚期(收缩期晚期)体系域104
三、裂谷后早期(收缩期早期)体系域104
五、构造层序的发育模式105
第十章 T-R旋回层序地层学108
第一节 F.Embry的海相T-R地层学模式108
第二节 陆相断陷湖盆T-R旋回层序研究109
一、陆相断陷湖盆T-R旋回层序的提出109
二、T-R旋回层序的控制因素110
第十一章 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114
第一节 基准面原理114
一、基准面的定义114
二、基准面的原理114
一、体积划分原理116
二、相分异作用116
第二节 体积划分原理与相分异作用116
第三节 基准面旋回对比117
一、基准面旋回对比的原则117
二、海岸平原-浅海相旋回对比模式118
第三篇 陆相层序地层学123
第十二章 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123
第一节 内陆盆地中的基准面和地层结构123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在湖泊环境中的应用124
第三节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特点125
一、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125
二、层序界面类型126
二、湖平面的定义128
一、湖盆类型128
第四节 湖平面128
第五节 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因素129
一、构造运动129
二、气候的变化131
三、沉积物供应的影响131
四、海侵的影响132
第十三章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模式及层序形成机制133
第一节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模式133
一、Olsen的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模式133
二、Perimutter和Matthews的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模式134
三、华北典型箕状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模式139
四、廊崮坳陷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模式141
五、渤海湾地区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模式146
一、断陷湖盆的可容空间147
第二节 断陷湖盆地层层序形成机制147
二、构造运动对层序发育的控制148
三、气候变化对层序发育的控制155
四、构造和气候对层序发育的共同影响158
五、湖平面变化与层序发育的关系159
第三节 断陷湖盆层序边界的形成机制160
一、断陷敞流湖盆边界断层停止活动160
二、断块的翘倾作用160
三、湖盆整体抬升161
第四节 断陷湖盆层序类型及其体系域的组成162
四、湖平面下降162
一、构造层序及其体系域的组成163
二、气候层序及其体系域的组成167
第十四章 双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173
第一节 地堑构造格局和构造运动173
第二节 层序界面特征173
一、区域性不整合型界面(古构造运动面)173
二、沉积间断型界面174
第三节 层序内部体系域的构成175
第四节 双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176
四、强裂陷晚期(水退)体系域176
五、裂陷收缩期体系域176
二、强裂陷早期(水进)体系域176
一、初始期冲积体系域176
三、强裂陷中期(深水)体系域176
第十五章 挤压性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178
第一节 层序边界的特征及其体系域的组成178
一、层序边界的特征178
二、体系域组成180
第二节 煤层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特殊意义180
一、煤沼环境的沉积作用181
二、煤层作为层序边界的依据182
一、前陆盆地的定义185
二、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185
第一节 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185
第十六章 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185
第二节 前陆盆地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及模式186
一、前陆盆地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186
二、前陆盆地层序发育模式188
第三节 前陆盆地层序发育模式实例188
一、早期欠补偿阶段(构造活动最强烈)189
二、晚期过补偿阶段(构造不活动)190
第十七章 冲积环境层序地层学192
第一节 冲积地层中层序边界的识别192
第二节 冲积地层的“最大海泛面”的识别193
第三节 冲积地层中的体系域特征193
第四节 河流环境中的准层序划分196
结束语199
参考文献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