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下
  • 许志英,丁帆主编(南大文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03738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32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1334页
  • 主题词:小说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编 从“伤痕”到“反思”21

第一章 文学体制及其功能21

第一节 文学制度的建构21

第二节 文学体制的“话语激励”38

第三节 文学体制的“话语规约”——“《苦恋》风波”的重新检讨50

第二章 新时期文学知识分子现代认同的历史起源68

第一节 意识形态、历史转型与身份认同68

第二节 认同重组的时代和作家的代际区分72

第三节 “右派作家”的革命认同75

第四节 “人民认同”的内在分野85

第五节 “知青”身份的浪漫“重申”94

第六节 “启蒙”身份的初步自觉105

第三章 新时期知识分子写作现代性话语的历史起源(上)111

第一节 “反左”话语:新的现代性话语体系111

第二节 “反封建”话语:“五四”话语的接续与新变126

第四章 新时期知识分子写作现代性话语的历史起源(下)146

第一节 “人道伦理”的历史重建146

第二节 “人道话语”的政治关切152

第三节 “话语突围”与“历史禁忌”160

第二编 知青情结167

第一章 知青主体类型的诞生167

第一节 理论、对象与方法167

第二节 多功能性符号存在与独特知青身份的雏形173

第三节 主体的问世与经典文本的成型192

第四节 知青主体转型的社会结构原因211

第一节 起点与框架223

第二章 知青文学的分类223

第二节 理想、献身、反叛、占有227

第三节 自疑、自疏、解构239

第四节 文化乡村的不归之旅246

第五节 欲望与生命本体255

第六节 《血色黄昏》及其他259

第三章 从“知青”到“老三届”264

第一节 “老三届文化现象”264

第二节 “老三届文化现象”与知青话语268

第四章 戏谑智性的敞开284

第一节 落日情结的漂浮284

第二节 “黄金时代”的重写与敞开294

第一节 理一理我们的根309

第三编 文化寻根·小说实验·女性写作309

第一章 寻根小说309

第二节 重返民族文化空间315

第三节 东方审美人格的重现336

第四节 寻根的自我解构353

第二章 先锋小说365

第一节 颓败与狂狷365

第二节 虐恋的舞蹈385

第三节 遭遇后现代主义399

第四节 寻根的隐遁和先锋的还乡415

第三章 女性写作425

第一节 双声性质和双重身份425

第二节 身体叙事和女性生命文化444

第三节 打开女性的私人空间469

第四编 “新写实”与“现实主义冲击波”489

第一章 “新写实小说”的缘起与现代性焦虑489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的缘起489

第二节 现代性与现代性焦虑496

第二章 “新写实小说”的贫困叙事与现代性质疑506

第一节 失望的贫困叙写506

第二节 暧昧的价值取向510

第三节 “历史”与“当下”的价值错位515

第四节 体制与道德人性的冲突519

第三章 “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认同危机525

第一节 历史主体的不确定性525

第二节 自我主体的变迁528

第三节 理性主体的颠覆534

第四节 主体性的反思538

第四章 “新写实小说”审美主义现代性的伦理困境543

第一节 审美主义的伦理困境543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与生命价值547

第三节 感性生命存在的悖谬与困顿552

第四节 叙事伦理的诉求557

第五节 关于“文化批评”与“新写实小说”562

第五章 “改革文学”再思考567

第一节 “现实主义冲击波”与“改革文学”567

第二节 “改革文学”的现代性叙事反思569

第三节 “改革文学”的现代性话语压制576

第六章 世纪末的“艰难”与“分享”583

第一节 国有企业的世纪末“艰难”583

第二节 “分享艰难”的文学策略586

第三节 市场经济的困惑与反思589

第七章 世纪末中国的乡土叙事595

第一节 城乡关系的再思考595

第二节 自足的乡土人生598

第三节 乡镇意义的表述602

第四节 乡村贫困的再审视605

第五编 “晚生代”的姿态611

第一章 “断裂”:世纪末的文坛事件611

第一节 命名的尴尬611

第二节 “断裂”的一代614

第三节 关于论争的思考621

第二章 出走的一代:另类经验的诞生628

第一节 对压抑的反抗:弑父者?628

第二节 虚假的意义结构?633

第三节 废墟上的一代?639

第四节 新的真实与新的经验650

第五节 个案:韩东的“下放地”656

第六节 悬浮中的狂欢662

第三章 欲望之壑:无尽的狂欢674

第一节 还原:欲望的物本体674

第二节 存在与虚无:符码化抑或意义追问690

第三节 面向虚无:午夜的狂欢703

第四节 爱情,幻象及其他719

第四章 深度的诱惑:沉沦或舞蹈730

第一节 激情、乌托邦与存在之思730

第二节 历史、现实与超验739

第三节 代际叙事:一代人的经验与言说751

第一节 国共战争小说759

第一章 战争小说扫描759

第六编 战争小说的新变759

第二节 抗日战争小说777

第三节 抗美援朝战争小说797

第二章 英雄主义的时代新变814

第一节 由神到人的回归814

第二节 静态描写与动态透视817

第三节 从喜剧到悲剧821

第三章 人道主义烛照下的命运悲歌828

第一节 军人的命运悲剧828

第二节 人性的深层探索834

第三节 战争心理的拓展840

第四章 纪实:战争文学的处女地848

第一节 历史大潮中的人生实录848

第二节 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861

第五章 探索:战争审美的多样化869

第一节 史诗意识的觉醒与史诗形式的创造869

第二节 本体意识的发现和战争质感的追求878

第三节 写实原则的弘扬和生活原色的切近885

第七编 爱情描写的变奏894

第一章 为爱情正名894

第一节 突破爱情描写禁区894

第二节 爱情之痛与历史之忧901

第三节 撩开人性的面纱908

第二章 爱情的文化反思920

第一节 背负沉重的父权920

第二节 性爱的双刃剑929

第三节 妇女解放的反思937

第一节 失范的农民企业家949

第三章 爱情心理探寻949

第二节 迷茫的现代商人955

第三节 封建幽灵笼罩的公仆970

第四节 被放逐的知识分子981

第四章 爱情的苦恼与畅想991

第一节 破灭的爱情神话991

第二节 痛苦的理性抉择998

第三节 爱情的多重变奏1007

第四节 爱情小说的沉思1017

第八编 历史叙事的构架1031

第一章 农民起义的宏大叙事1031

第一节 元话语与史诗化追求1031

第二节 《李自成》的命运1037

第三节 宏大叙事的衰落1042

第二章 帝王将相的“复辟”1047

第一节 文学游魂的归来1047

第二节 帝王的辉煌与风流1050

第三节 走出漫画化和脸谱化1056

第三章 古代女性的秘史1062

第一节 弱势群体与杰出女性1062

第二节 狭窄的生存空间与异化的生存状态1064

第三节 女性文本与姐妹情谊1070

第四章 近代历史的悲喜剧1076

第一节 正本清源与翻案辩诬1076

第二节 近代化的悲剧和喜剧1080

第三节 名人历史的凸显与普通人历史的淡出1084

第一节 “新历史小说”与“精神创伤”1088

第五章 现代史的另一面1088

第二节 《白鹿原》与“民族的秘史”1092

第三节 历史的循环与民间文化立场1095

第四节 历史叙事与现实的隐忧1100

第六章 家族史的沉浮1104

第一节 从民族寻根文化到家族寻根1104

第二节 “纵向的历史追索”与“横向的时代概括”1110

第三节 “如果”与历史的多种可能性1116

第七章 新潮小说的历史叙事1124

第一节 “历史的实在”与“历史理解的实在”1124

第二节 历史的偶然性与非逻辑性1130

第三节 “前理解”与历史的文本性1133

第一节 类比结构与历史的重复1139

第八章 经典文本的重写与戏仿1139

第二节 解构思潮与语言游戏1143

第三节 思维的乐趣与叙述的多种可能性1147

第四节 后现代写作与续书传统1151

第九章 历史虚构的可能性及其限度1156

第一节 原生态历史…遗留态历史…叙述态历史1156

第二节 现代意蕴与历史话语1161

第三节 结构方式与叙述形态1167

第九编 作家文化心理的嬗变1175

第一章 新时期文化状况与作家心态嬗变1175

第一节 新时期文化格局1175

第二节 作家构成与心态类型1178

第三节 作家心态嬗变轨迹1185

第一节 水的轻灵与机智1192

第二章 “智者”的达观与“仁者”的落拓1192

第二节 山的凝重与深情1199

第三节 个人之轻与时代之重1209

第三章 “载道者”的沉落与新生1216

第一节 “载道”的由来1216

第二节 最初的辉煌1219

第三节 艰难的蜕变1223

第四节 危机与新生1229

第四章 “归去来”的困惑与彷徨1236

第一节 《归去来》的主体意蕴1236

第二节 文化的困惑与寻路的艰难1239

第三节 “寻根”之累1246

第一节 现实巨变与乡村挽歌1253

第五章 绝望而困惑的乡村挽歌作者1253

第二节 生存与文化:意义的边缘1255

第三节 逃避与追寻1260

第四节 唱不完美的田园梦想1265

第六章 “移植”的光荣与悲哀1272

第一节 何谓“先锋”1272

第二节 “意义”追求之路1275

第三节 形式的意味与代价1280

第四节 重估“先锋”1283

第七章 90年代作家文化心态1291

第一节 “新写实”:现实局促下的无路之路1291

第二节 “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意识形态意义1301

第三节 “新生代”创作:反抗的意义与局限1309

参考书目1319

跋1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