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形而上学批判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形而上学批判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4776526.jpg)
- 仰海峰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4199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形而上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形而上学批判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马克思哲学研究:反思与超越1
第一节 本体论变迁与形而上学3
1.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三种本体论3
2.存在论:新的视角及理论推进7
3.海德格尔在何种意义上认同马克思12
4.海德格尔反对马克思16
5.马克思与哲学观念的转变19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的三大主题26
1.形而上学批判26
2.资本逻辑与总体性30
3.社会批判理论35
第三节 方法变更与视域开启40
1.从“独白”到“复调”:研究方法的变更40
2.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视域开启与理论界划46
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50
4.本书的主题与任务52
第一章 主体与人54
第一节 从古典人本主义到新人本主义54
1.人的地位的确立54
2.人的理性确证56
3.理性与情感的双重变奏58
4.德国古典哲学的“类”人学61
5.新人本主义转向64
第二节 存在的优先性与先验人性论批判67
1.“存在先于本质”究竟意味着什么67
2.自由的选择行动何以可能70
3.另一种人道主义73
第三节 存在与人的历史性生存75
1.对萨特人道主义思想的批评75
2.传统人道主义:一种形而上学的规定78
3.存在与人的历史性生存82
第四节 青年马克思人学现象学的哲学建构88
1.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本主义及其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88
2.青年马克思人学现象学的哲学建构93
3.人学现象学与人学研究99
第五节 “现实的个人”与人学形而上学的解构101
1.人学形而上学传统的反思101
2.“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性规定104
3.“现实的个人”与人学研究思路的辨识109
第二章 形而上学的颠覆112
第一节 黑格尔与理性形而上学的建构112
1.“我思”的形而上学意蕴112
2.康德与批判哲学115
3.绝对观念与理性的自明117
第二节 有限性与早期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121
1.康德与传统形而上学的无意识转向121
2.“此在”的有限性与形而上学的深层关联124
3.“有限的”形而上学与“无”之境127
第三节 物化之境与形而上学的神化131
1.物性之遗忘131
2.物性与物化之境135
3.物化之境:形而上学的神化与无奈138
第四节 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颠覆141
1.两种形而上学141
2.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颠覆145
3.后形而上学时代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理解149
第三章 历史认识论154
第一节 认识论:从逻辑思辨到历史性建构154
1.近代认识论的逻辑建构与深层难题154
2.马克思历史认识论的内在逻辑159
3.历史认识论与现代认识论转向165
第二节 认识的历史性构成:从个体到社会168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反思168
2.个体认识的社会建构:米德的社会心理学分析172
第三节 历史认识中的主体间性178
1.“自我”概念的再思考178
2.自我的构成与主体间性182
3.实践意识与理性思维185
4.从米德到马克思189
第四节 解释学与历史性理解合法性论证192
1.解释学:从启蒙到浪漫主义192
2.历史学派中的解释学问题195
3.历史生:从历史认识论问题到精神科学的理论基础199
第四章 社会批判理论207
第一节 从价值批判到社会的内在批判207
1.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兴起207
2.青年马克思的价值批判理论210
3.社会批判理论的深层难题214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视界217
1.走出思想中心论与价值悬设217
2.概念的历史性定位220
3.社会关系的矛盾分析223
第三节 颠倒、合理性与意识形态批判227
1.经济生活与拜物教227
2.理性意识形态中的颠倒问题231
3.意识形态批判的方法论原则233
第五章 形而上学与工具理性236
第一节 物化理论与形而上学批判的理论转向236
1.马克思与生产关系批判236
2.物化与生产力批判239
3.理论转向与内在困境243
第二节 形而上学与权力支配246
1.启蒙与神话246
2.形而上学与权力支配251
3.文化工业与操控256
第三节 工具理性与人的单向度化260
1.技术理性替代形而上学260
2.社会的单向度化与否定性辩证法的消解265
3.大拒绝:重申价值判断与否定性思维270
4.简要的评论:通向后马克思主义之途275
第六章 形而上学批判与后马克思主义279
第一节 形而上学的解构与面向未来的承诺:德里达解读马克思279
1.形而上学的界限与解构279
2.“脱节的时代”与在场的形而上学286
3.幽灵的多义性与面向未来的承诺290
4.简要的评论:无法实现的希望296
第二节 失去信心的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297
1.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297
2.生产时代的终结302
3.生产理论与意识形态幻象304
4.走向悲观主义的冷漠307
第三节 总体性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309
1.从现代到后现代:总体性观念的建构与解构309
2.概念总体性与具体总体性: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界划314
3.资本逻辑与后现代主义:总体性与社会批判理论的建构321
主要参考文献326
后记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