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钟官铸钱遗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钟官铸钱遗址
  • 姜宝莲,秦建明主编;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3622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古代货币-冶铸遗址-调查报告-西安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钟官铸钱遗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况1

第一节 地理环境1

图1-1 锺官铸钱遗址位置示意图2

英文提要………………………………………………………………2

插图目录2

第二节 遗址区的地理环境3

图1-2 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3

第三节 历史沿革与环境变迁4

第二章 地层与遗迹分布8

一、遗址的分区9

第一节 遗址分区与地层9

图2-1 遗址中心区及周围钱范出土点分布示意图9

图2-2 遗址分区图10

二、利用地形图与航空照片等现代地理环境信息资料11

三、地层结构12

图2-3 遗址区航片判图12

图2-4 遗址区域地形测量图13

图2-6 遗址区域东西断面图15

图2-5 遗址区域南北断面图15

图2-7 A区北部地层剖面图16

图2-8 A区南部地层剖面图16

图2-9 A区中部地层剖面图17

图2-10 B区地层剖面图19

第二节 各区重要遗迹遗物的分布20

一、A、B区陶范,范坑与冶铸遗物分布与堆积21

图2-11 水井平面图23

图2-12 残墙平、剖面图24

二、C区遗迹分布25

图2-13 Y2平、剖面图27

第三节 磁力考古探测情况28

三、D区遗迹分布28

图2-14 重要遗迹、遗物分布示意图29

图2-15 在遗址区进行磁测工作30

图2-16 A、B区磁测范围分布图32

图2-18 A区磁测遗迹分析图33

图2-17 遗址A区磁测影像图33

图2-19 B区磁测影像图34

一、西汉时期的五铢钱范35

第一节 钱范35

第三章 出土遗物35

图3-1 A型Ⅰ式五铢范母(标本098)36

图3-2 A型Ⅰ式五铢范母(标本131)37

图3-3 A型Ⅰ式五铢范母(标本131)38

图3-4 A型Ⅰ式五铢范母(标本133)38

图3-5 A型Ⅰ式五铢范母(标本145)39

图3-6 A型Ⅰ式五铢范母(标本145)40

图3-7 A型Ⅰ式五铢范母(标本285)41

图3-8 A型Ⅰ式五铢范母(标本336)42

图3-10 A型Ⅰ式五铢范母(标本368)43

图3-9 A型Ⅰ式五铢范母(标本336)43

图3-11 A型Ⅰ式五铢范母(标本372)44

图3-12A A型Ⅱ式五铢范母(标本154)44

图3-12B A型Ⅱ式五铢范母(标本096)45

图3-13 A型Ⅱ式五铢范母(标本330)46

图3-14 B型小五铢范母(标本149)46

图3-15 A型Ⅰ式五铢背范(标本106)49

图3-16 A型Ⅰ式五铢背范(标本135)50

图3-17 A型Ⅰ式五铢背范(标本188)51

图3-18 A型Ⅱ式五铢背范(标本087)53

图3-19 A型Ⅱ式五铢背范(标本129)54

图3-20 A型Ⅱ式五铢背范(标本132)55

图3-21 A型Ⅱ式五铢背范(标本202)56

图3-22 A型Ⅱ式五铢背范(标本228)57

图3-23 A型Ⅱ式五铢背范(标本239)59

图3-24 带钱模外廓痕背范(标本243)60

图3-25 带钱模外廓痕背范(标本243)61

图3-26 B型小五铢背范(标本156)62

图3-27 B型小五铢背范(标本194)63

图3-28 铸铜范的陶背范(标本195)69

图3-29 铸铜范的陶背范(标本301)69

二、新莽时期钱范70

图3-30 一刀平五千铜范(标本HX001)71

图3-31 一刀平五千范母(标本139)72

图3-32 一刀平五千范母(标本313)73

图3-33 一刀平五千范母(标本371)73

图3-34 一刀平五千范母(标本374)74

图3-35 契刀五百范母(标本322)74

图3-36 契刀五百范母(标本369)75

图3-37 契刀五百范母(标本369)76

图3-38 契刀五百范母(标本371)77

图3-39 刀币背范(标本060)78

图3-40 刀币背范(标本061)79

图3-41 刀币背范(标本062)80

图3-42 刀币背范(标本259)81

图3-43 刀币背范(标本259)82

图3-44 小泉直一范母(标本072)83

图3-45 小泉直一范母(标本251)84

图3-46 小泉直一范母(标本251)84

图3-47 小泉直一范母(标本325)85

图3-48 小泉直一范母(标本325)86

图3-49 小泉直一背范(标本085)87

图3-50 小泉直一背范(标本088)88

图3-51 小泉直一背范(标本095)89

图3-52 幼泉二十范母(标本141)90

图3-53 幼泉二十范母(标本295)90

图3-55 中泉三十范母(标本140)91

图3-56 中泉三十范母(标本170)91

图3-54 幼泉二十背范(标本067)91

图3-57 中泉三十范母(标本172)92

图3-58 中泉三十背范(标本086)93

图3-59 壮泉四十范母(标本115)94

图3-60 大泉五十范母(标本074)94

图3-61 大泉五十范母(标本075)95

图3-62 大泉五十范母(标本076)95

图3-63 大泉五十范母(标本079)96

图3-64 大泉五十范母(标本079)97

图3-65 大泉五十范母(标本174)98

图3-66 大泉五十范母(标本153)99

图3-67 大泉五十范母(标本153)100

图3-68 大泉五十范母(标本266)100

图3-69 大泉五十范母(标本370)101

图3-70 大泉五十背范(标本071)102

图3-71 小布一百范母(标本284)104

图3-72 幺布二百范母(标本289)105

图3-73 幺布二百范母(标本289)106

图3-74 幼布三百范母(标本196)107

图3-75 幼布三百背范(标本144)107

图3-76 次布九百范母(标本066)108

图3-77 次布九百范母(标本296)109

图3-79 次布九百背范(标本064)110

图3-78 次布九百范母(标本297)110

图3-80 大布黄千背范(标本065)111

图3-81 大布黄千背范(标本084)112

图3-83 文字范头(标本097)113

图3-82 货布范(标本150)113

图3-84 叠铸工艺铸铜母范背范(标本292)114

图3 85 铸铜母范背范(标本292)115

图3-86 铸铜母范背范(标本HX002)115

三、其他陶范120

图3-87 钱形器陶范(标本111)121

图3-88 钱形器陶范(标本290)122

图3-89 钱形器陶范(标本290)123

图3-91 环形器陶范(标本191)124

图3-90 环形器陶范(标本331)124

图3-92 W形器范(标本300)125

图3-93 椭圆形器陶范(标本112)125

图3-94 器物范(标本124)126

图3-95 器物陶范(标本294)127

图3-97 器物陶范(标本110)128

图3-96 器物陶范(标本375)128

图3-98 器物陶范(标本373)129

图3-99 文字范头(标本152)129

图3-100 文字范头(标本321)129

第二节 钱币130

图3-101 文字范头(标本327)130

图3-102 遗址出土半两、五铢钱币131

图3-103 遗址出土钱币132

第三节 铸钱有关的遗物138

图3-104 鼓风管残片(标本354)139

图3-105 小型坩埚(标本158)140

图3-106 小型坩埚残片(标本159)140

图3-107 大型坩埚残片(标本353)140

图3-108 陶质浇口杯残片(标本307)141

图3-109 陶质工具(标本160)142

图3-110 铜质小工具(标本161)142

图3-111 窑垫(标本162)143

图3-112 尖头铁铲(标本116)144

图3-113 铁器144

第四节 建筑遗物144

图3-114 上林瓦当(标本001)145

图3-115 上林瓦当145

图3-116 千秋□□瓦当(标本029)146

图3-117 延□益□瓦当(标本135)146

图3-118 延□益□瓦当147

图3-119 永奉无疆瓦当147

图3-120 永奉无疆瓦当(标本135)148

图3-122 朱雀云纹瓦当149

图3-121 玄武云纹瓦当149

图3-124 云纹瓦当150

图3-123 云纹瓦当150

图3-126 云纹瓦当151

图3-125 云纹瓦当151

图3-128 葵纹瓦当152

图3-127 云纹瓦当152

图3-129 筒瓦153

图3-130 板瓦154

图3-131 几何纹铺地方砖155

图3-132 空心砖156

图3-133 陶质“工”字形砖157

图3-134 绳纹陶井圈157

图3-135 柱础石158

图3-136 柱础石158

图3-137 陶盆159

图3-138 陶罐159

第五节 其他159

图3-139 骨叉160

第一节 钱范铸造工艺历史161

第四章 锺官铸钱工艺研究161

一、范型设计162

第二节 合范浇铸工艺162

图4-1 有设计线条的陶范母163

图4-2 锺官遗址出土五铢范母显示铸范型腔165

图4-3 刀币、圆钱混合排列范面166

图4-4 布币、圆钱混合排列范面166

图4-5 序布范母上显示的设计线痕166

图4-6 中布六百范母167

图4-7 锺官遗址出土契刀五百范复原图168

图4-9 小泉直一定位槽复原图169

图4-8 小泉直一范上钱模分布复原图169

图4-10 大布黄千范母钱模排列复原图170

图4-11 幺布二百范母复原图170

图4-12 大泉五十范母显示的铸范型腔171

图4-13 小泉直一范母复原示意图172

图4-14 大泉五十范母复原示意图173

图4-15 小布一百范面设计线174

图4-16 一刀平五千范面设计线174

图4-17 铸钱背范钱模设计复原图175

二、制范原料的选择176

三、陶范的成型和加工177

图4-18 夹砂陶背范结构图178

四、陶范的烧制及钱范的烘烤180

图4-19 汉长安城陶窑结构图181

图4-20 澄城坡头汉代铸钱遗址陶窑结构图181

五、刻范制模182

图4-21 有廓无穿钱模陶背范183

图4-22 外廓有双线钱模陶背范183

图4-23 陶背范184

图4-24 有穿和浅廓痕陶背范185

图4-25 陶背范显示的设计线185

六、定位与合范186

图4-26 甘肃环县王莽铸钱遗址出土陶范186

一、叠范工艺的历史187

第三节 叠范制作工艺187

图4-27 秦都咸阳遗址区出土的半两铜范188

图4-28 半两钱叠铸母范复原示意图189

二、叠铸钱范的制作190

图4-29 “货泉”铜母范191

图4-30 大泉五十陶范片与范包192

图4-31 西安王莽铸钱陶窑193

一、浇铸原料194

第四节 浇铸工艺194

图4-32 黑龙江宁城王莽铸钱窑址194

二、冶铸工具196

三、铸范的固定197

四、关于浇铸的技术问题197

五、两种铸币工艺技术的比较198

图4-33 合范铸钱工艺流程图198

图4-34 叠范铸钱工艺流程图199

一、钱币的开范修整199

第五节 钱币的开范修整和管理199

图4-35 钱币锉痕示意图201

图4-36 钱币外廓锉痕显微照片202

图4-37 内穿加工痕迹204

二、钱币的管理205

第六节 结语206

一、钱范研究著述207

第一节 钱范研究历史207

第五章 汉代锺官铸钱——兼论上林三官铸钱遗址207

二、我国古代利用陶范母铸钱的起源与发展208

图5-1 秦咸阳出土的秦半两陶范母209

图5-2 山西夏县禹王城出土钱范211

一、古代环境与锺官铸钱关系的探讨214

第二节 汉代锺官铸钱问题214

图5-3 大原村汉代建筑遗址215

二、锺官铸币的历史原因218

三、锺官铸钱遗址的内涵221

图5-4 五铢钱范上钱模223

图5-5 大泉五十钱范上钱模225

图5-6 汉代货币改制变化曲线图228

图5-7 遗址出土五铢钱币232

图5-8 五铢钱币重量百分比示意图233

图5-9 遗址内出土钱范与钱币的对比234

第三节 关于上林三官铸钱遗址237

一、上林三官的定名237

图5-10 汉代铸币遗址分布图239

二、西安周围发现的汉代时期五铢钱铸钱遗址239

图5-11 陕西澄城坡头村铸钱遗址出土五铢钱铜范240

图5-12 高低堡铸钱遗址区的东柏梁铸钱遗址242

图5-13 高低堡铸钱遗址出土五铢钱陶范母242

图5-14 4行钱模陶背范243

图5-15 6行钱模陶背范243

图5-16 相家巷铸钱遗址出土五铢钱陶范母245

图5-17 “官一”铭记陶范母246

图5-19 窝头寨铸钱遗址钱范堆积层247

图5-18 窝头寨西汉铸钱遗址247

图5-20 窝头寨铸钱遗址出土陶背范248

图5-21 窝头寨铸钱遗址出土钱范249

图5-22 窝头寨铸钱遗址出土带有设计线陶范249

三、范上铭刻研究250

图5-23 陶范母上的铭记253

图5-24 幺布二百陶范255

四、关于小五铢钱的研究256

图5-25 西安周围铸钱遗址中出土小五铢钱范母257

图5-26 锺官铸钱遗址出土的小五铢钱币257

五、钱形器范与钱形器258

图5-27 西安高低堡铸钱遗址区(东柏梁)出土钱形器和钱形器陶范259

图5-28 甘肃的环县城子岗铸钱遗址出土钱形器陶范260

六、锺官铸币与汉代经济261

图5-29 钱形器用法示意图261

七、锺官铸钱遗址的考古学意义263

第六章 王莽货币改制与锺官铸钱265

第一节 王莽货币改制的分期265

图6-1 幺泉一十陶范母273

图6-2 幼泉二十陶范母273

图6-3 中泉三十陶范母273

图6-4 壮泉四十陶范母274

图6-6 幺布二百陶范母274

图6-5 小布一百陶范母274

图6-7 幼布三百陶范母275

图6-8 序布四百陶范母275

图6-9 差布五百陶范母275

图6-10 中布六百陶范母276

图6-11 壮布七百陶范母276

图6-12 第布八百陶范母277

图6-13 次布九百陶范母277

图6-14 大布黄千陶范母278

图6-15 系列布币在同一陶范母上279

图6-16 货布铜范母及背面的“母”字281

第二节 货币改制与锺官282

图6-17 货泉铸范母陶范283

第七章 陶范和钱币的测试分析及科学保护284

第一节 陶范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284

一、样品及分析方法284

二、分析结果及讨论284

图7-1 白墡土的X射线衍射分析图谱286

图7-2 陶范细泥层的X射线分析图谱286

第二节 陶范结构的镜下分析287

图7-3 陶范材料结构显微照片289

图7-4 钱范表面黑色土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图谱289

第三节 钱币的电镜能谱分析290

图7-6 五铢钱(编号5-3)的SEM-EDAX图谱291

图7-5 铜、铅、锡配比数值范围图291

第四节 陶质钱范加固保护292

图7-7 五铢钱(编号5-4)的SEM-EDAX图谱292

图7-8 陶范的加固保护过程295

图7-9 抗压强度(左)和抗钻强度(右)随含氟聚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296

图7-10 经保护和加固后的陶范297

附录298

附录一 发现于锺官铸钱遗址区内的墓志资料298

附录二 史书记载的有关文献302

附录三 研究论著要目310

后记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