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
  • 夏中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574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57页
  • 文件大小:234MB
  • 文件页数:571页
  • 主题词:语用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语用学的学科研究及其成果1

第一节 语用学的内涵1

一 语用学术语的提出1

二 语用学的几种定义2

第二节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5

一 传统语用学的研究范围6

二 当代语用学研究范围8

第三节 语用学的学科渊源10

一 语用学与哲学、逻辑学10

二 语用学与符号学15

三 语用学与社会学16

四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心理学17

五 语用学与语义学20

六 语用学与修辞学23

第四节 语用学的产生和发展28

一 语用学的产生28

二 语用学发展的主要成果29

三 语用学的引进与汉语语用学的研究31

第二章 指示的研究及其成果43

第一节 指示含义和用法的研究43

一 指示的提出43

二 指示现象的研究47

三 指示用法的研究53

第二节 指示类型的研究55

一 指示类型研究概说55

二 人称指示的研究56

三 时间指示的研究61

四 空间指示的研究64

五 篇章指示的研究67

六 社会指示的研究68

第三节 指示功能与应用的研究70

一 指示功能的研究70

二 指示应用的研究72

第三章 会话含义的研究及其成果81

第一节 会话含义性质的研究81

一 会话含义的性质81

二 会话含义的特征83

三 会话含义特征的讨论86

第二节 会话含义类型的研究88

一 含义的分类88

二 规约含义和非规约含义88

三 非会话含义和会话含义89

四 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89

五 标准会话含义和非标准会话含义91

六 各家观点91

第三节 合作原则研究及其成果94

一 合作原则及准则的研究94

二 合作原则违反的研究95

三 合作原则价值与局限的研究100

第四节 会话含义理论的修正与发展103

一 霍恩的会话含义理论103

二 莱文森三原则理论105

三 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价值与局限107

第五节 会话含义理论在我国的发展110

一 徐盛桓的会话含义理论110

二 周礼全的合作五准则116

三 钱冠连的目的—意图原则117

第四章 言语礼貌的研究及其成果124

第一节 礼貌原则性质的研究124

一 礼貌现象研究概述124

二 礼貌原则的提出及内容127

三 礼貌原则的性质与特征研究131

第二节 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关系的研究134

一 礼貌原则拯救了合作原则134

二 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地位的探讨137

第三节 礼貌原则价值与局限的研究139

一 礼貌原则的价值的研究139

二 礼貌原则的局限的研究139

三 礼貌原则的修正143

第四节 面子理论与面子威胁行为的研究144

一 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与面子观144

二 国内对于面子理论的研究149

第五节 汉语礼貌现象研究154

一 汉语礼貌之道154

二 汉语礼貌原则新拟155

三 汉语礼貌的得体原则157

第五章 预设研究及其成果161

第一节 预设的性质的研究161

一 国内研究概况161

二 国外研究概况162

三 预设的定义及特征164

四 预设与相关概念的辨析169

第二节 预设触发语的研究176

一 国内研究概况176

二 国外研究概况177

三 预设触发语的定义、特征及其类型的研究178

第三节 预设分类的研究180

一 预设的分类181

二 语用预设的研究182

三 语义预设的研究185

四 语用预设和语义预设的关系187

第四节 预设投射的研究188

一 预设投射问题的产生188

二 预设投射定义的研究189

三 预设投射的三大类型190

第六章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及其成果197

第一节 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97

一 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197

二 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197

第二节 言语行为理论内涵的研究198

一 言语行为理论定义的研究199

二 表述句与施为句研究199

三 施为句分类的研究201

四 言语行为三分说的研究202

五 以言行事行为的研究203

第三节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205

一 言语行为理论与哲学的研究205

二 言语行为理论与交际的研究207

三 言语行为的运行机制及推理的研究208

四 言语行为理论应用的研究208

五 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的研究209

六 言语行为理论其他角度的研究210

第四节 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213

一 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贡献213

二 塞尔对以言行事行为的再分类213

三 间接言语行为内涵的研究217

第五节 汉语言语行为及跨文化比较的研究224

一 汉语言语行为的研究225

二 言语行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229

第七章 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及其成果240

第一节 模糊限制语性质与功能的研究240

一 模糊限制语的性质240

二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243

三 模糊限制语在相关领域应用的研究254

第二节 模糊限制语类型的研究259

一 模糊限制语分类研究的现状260

二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261

三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263

第三节 语用含糊与刻意曲解的研究266

一 语用含糊的研究266

二 刻意曲解的研究275

第八章 会话分析研究及其成果288

第一节 会话分析性质的研究288

一 会话分析的内涵288

二 会话分析特征的研究290

三 应用型会话分析研究295

第二节 会话分析结构的研究300

一 话轮理论及其研究成果301

二 相邻语对的研究304

三 反馈信号的研究307

四 修正机制的研究309

第三节 话语分析的研究311

一 话语分析的内涵311

二 话语分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12

三 话语分析的兴盛阶段314

四 话语分析的主要流派317

第四节 话语标记语与语码转换的研究320

一 话语标记语的研究320

二 语码转换的研究330

第九章 语言顺应论研究及其成果345

第一节 语言顺应论内涵及语言选择特征的研究345

一 语言顺应论的内涵345

二 语言选择及其特征的研究349

第二节 语言顺应论理论的研究355

一 语言顺应论的引入和评介355

二 语言顺应论与其他语用理论的比较研究358

第三节 语言顺应论的应用研究361

一 语言顺应论与翻译的研究361

二 语言顺应论与语用策略的研究365

三 语言顺应论与语篇、句子、词汇的研究369

四 语言顺应论与语言、文化交际的研究371

五 语言顺应论与外语教学、二语习得的研究374

第十章 关联理论研究及其成果379

第一节 关联理论形成及内涵的研究379

一 关联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研究379

二 关联定义的研究385

三 国内外关联理论的研究386

第二节 关联理论交际观的研究387

一 语境观研究387

二 代码模式与格赖斯推理模式的研究390

三 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研究393

四 明示—推理交际模式的研究394

第三节 关联原则的研究397

一 关联性的研究397

二 关联程度的研究398

三 关联原则的研究399

四 关联期待的研究402

第四节 关联理论的价值与局限的研究404

一 关联理论的意义与价值研究405

二 关联理论局限的研究409

三 关联理论弥补的研究410

第十一章 模因论研究及其成果417

第一节 模因性质的研究417

一 模因的性质417

二 模因的特征422

三 国内研究概况425

四 国外研究概况426

第二节 语言模因及其类型的研究428

一 模因与语言429

二 语言模因的类型划分438

第三节 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的研究439

一 理论概述440

二 国内研究概况443

三 国外研究概况445

四 主要研究成果446

第四节 语言模因功能与应用的研究447

一 语言模因与修辞效应448

二 语言模因对翻译的影响451

三 语言模因对语言教学的影响454

第十二章 语用学的应用研究463

第一节 语用学与外语教学的研究463

一 语用学与外语教学研究概况463

二 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的研究464

三 语用理论与外语教学的研究467

第二节 语用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468

一 语用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469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对比研究470

三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教学研究471

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习得研究472

第三节 语用策略应用的研究473

一 语用策略研究概况473

二 语用策略实施的研究474

三 语用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研究476

第四节 语用与语境的研究478

一 国内研究概况478

二 国外研究概况479

三 语用学中的语境480

四 语用学框架下的语境研究483

第十三章 语用学的分支学科490

第一节 形式语用学和描写语用学490

一 形式语用学490

二 描写语用学493

第二节 词汇语用学和语篇语用学494

一 词汇语用学494

二 语篇语用学497

第三节 修辞语用学和文学语用学499

一 修辞语用学499

二 文学语用学501

第四节 文化语用学和社会语用学504

一 文化语用学504

二 社会语用学506

第五节 教学语用学和语际语用学508

一 教学语用学508

二 语际语用学510

第六节 跨文化语用学和国际交流语用学515

一 跨文化语用学515

二 国际交流语用学519

第七节 认知语用学和元语用学521

一 认知语用学521

二 元语用学524

第八节 对比语用学和民族语用学526

一 对比语用学526

二 民族语用学529

第九节 历史语用学和发展语用学530

一 历史语用学531

二 发展语用学532

第十节 实验语用学534

一 国内研究概况534

二 国外研究概况535

附录一:人名对照表542

附录二:术语对照表549

后记5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