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江海燕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4335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在19世纪的发展1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2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5

(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6

(五)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7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19世纪的发展10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0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12

(三)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14

三、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17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17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18

四、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开放的科学18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理论的态度18

(二)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2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建立22

一、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胜利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22

(一)“共同胜利论”22

(二)“一国胜利论”23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26

(一)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6

(二)列宁转向实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28

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影响30

(一)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争论30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3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40

一、东欧、东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苏联模式的推广40

(一)东欧、东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40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推广43

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过程、原因及教训44

(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过程44

(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46

(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48

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国50

(一)坚持“主体的社会主义”的朝鲜50

(二)推进社会主义革新的越南52

(三)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老挝54

(四)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稳步前进的古巴56

四、原苏联东欧地区的新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58

(一)原苏东地区主要共产党重建或复兴了自己的组织58

(二)原苏东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59

五、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原因60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64

一、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必然性64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历程及模式选择66

(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程66

(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模式选择69

三、在改革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70

(一)中国渐进式改革历程70

(二)中国改革的成就与问题72

(三)中国改革的经验75

四、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同一性和模式的多样性相统一78

(一)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的历史过程78

(二)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80

(三)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同一性和模式的多样性相统一81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82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82

(一)国内背景包括历史根据和现实经验两部分82

(二)国际背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85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88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88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92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95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贡献100

第六章 “三个代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0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105

(一)国际背景105

(二)国内背景10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0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10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11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112

(一)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12

(二)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13

(三)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5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整体117

四、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118

(一)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19

(二)坚持党的阶级性和群众基础广泛性的统一120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121

(四)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23

(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124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意义125

第七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128

一、欧洲共产主义128

(一)欧洲共产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28

(二)欧洲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政策132

(三)欧洲共产主义在发展中的困难和前景136

二、民主社会主义139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139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政策142

(三)民主社会主义的新探索153

三、生态社会主义154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起源与发展154

(二)生态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159

(三)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162

(四)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165

四、市场社会主义170

(一)市场社会主义的渊源及发展阶段170

(二)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172

第八章 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179

一、全球化及其特征179

二、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82

(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82

(二)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185

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188

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191

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196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196

(二)社会主义前景一片光明1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