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件评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考试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软件评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考试用书
  • 张友生主编;中国系统分析员顾问团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1829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44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6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软件评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考试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1

1.1 中央处理器1

1.1.1 中央处理器1

1.1.2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3

1.2 输入/输出及其控制4

1.2.1 输入/输出设备一览4

1.2.2 输入/输出控制器5

1.2.3 外设的识别5

1.2.4 外设的访问6

1.2.5 常见输入/输出接口11

1.2.6 联机、脱机和假脱机12

1.3 总线结构、指令流和数据流12

1.3.1 三态门12

1.3.2 总线13

1.3.3 常见的个人计算机系统总线的比较14

1.3.4 总线仲裁15

1.3.5 指令流、数据流和计算机的分类17

1.4 存储器系统18

1.4.1 主存储器19

1.4.2 辅助存储器19

1.4.3 Cache存储器22

1.5 例题分析23

第2章 程序语言基础知识33

2.1 汇编系统基本原理33

2.1.1 汇编程序34

2.1.2 装配程序36

2.1.3 宏指令36

2.2 编译系统基本原理37

2.2.1 形式语言基本知识38

2.2.2 词法分析40

2.2.3 语法分析44

2.2.4 语法制导翻译49

2.2.5 代码生成53

2.3 解释系统基本原理55

2.4 程序语言的数据类型56

2.4.1 基本数据类型57

2.4.2 结构化数据类型59

2.4.3 抽象的数据类型61

2.4.4 类型和错误检查62

2.5 程序语言的控制结构63

2.5.1 表达式64

2.5.2 语句间的顺序控制65

2.5.3 过程控制67

2.6 程序语言的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70

2.7 例题分析73

第3章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81

3.1 操作系统概述81

3.1.1 操作系统的定义81

3.1.2 操作系统分类和功能82

3.1.3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模式82

3.2 处理机管理82

3.2.1 进程的概念83

3.2.2 进程的状态转换与控制83

3.2.3 进程互斥与同步及P,V操作84

3.2.4 进程通信与管程86

3.2.5 进程调度与死锁86

3.2.6 线程87

3.3 存储管理87

3.4.1 设备管理的概念90

3.4 设备管理90

3.4.2 数据传输控制方式91

3.4.3 设备的分配91

3.4.4 磁盘调度算法91

3.4.5 虚设备与Spooling技术92

3.5 文件管理92

3.5.1 文件和文件系统的概念92

3.5.2 文件的结构和存取方式93

3.5.3 文件存储设备管理93

3.5.4 文件控制块和文件目录93

3.5.5 文件的操作与使用94

3.6 作业管理94

3.6.1 作业状态与作业管理94

3.7 网络操作系统96

3.7.1 UNIX系统96

3.6.3 用户接口96

3.6.2 作业调度及其常用调度算法96

3.7.2 Windows NT系统98

3.8 嵌入式操作系统98

3.8.1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99

3.8.2 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100

3.9 例题分析103

第4章 数据库系统119

4.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119

4.2 数据库模型120

4.2.1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结构120

4.2.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121

4.2.3 数据库系统两级独立性122

4.3 数据模型122

4.3.1 数据模型的分类122

4.3.2 关系模型123

4.3.3 关系规范化理论124

4.4 数据操作126

4.4.1 集合运算127

4.4.2 关系运算128

4.5 数据库语言130

4.5.1 数据定义131

4.5.2 数据查询132

4.5.3 数据更新135

4.5.4 视图136

4.5.5 数据控制137

4.6 例题分析138

第5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47

5.1 网络的功能、分类与组成147

5.1.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7

5.1.2 按工作模式分类149

5.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51

5.2 网络协议与标准156

5.2.1 OSI网络层次模型157

5.2.2 局域网协议162

5.2.3 广域网协议165

5.2.4 互联网协议168

5.3 网络结构与通信168

5.3.1 总线型拓扑结构168

5.3.2 星型拓扑结构169

5.3.3 环型拓扑结构170

5.3.4 其他拓扑结构170

5.3.5 拓扑结构的选择171

5.4 三层结构171

5.4.1 主机模式171

5.4.2 客户/服务器模式171

5.4.3 三层结构与B/S模式172

5.5 Internet和Intranet初步174

5.5.1 Internet网络协议174

5.5.2 Internet应用178

5.5.3 Intranet初步180

5.6 网络管理初步180

5.6.1 网络管理标准180

5.6.2 网络管理系统181

5.7 例题分析182

第6章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189

6.1 软件工程与软件生存周期189

6.1.1 软件工程概念190

6.1.2 软件生存周期191

6.2 软件开发方法及过程195

6.2.1 结构化开发方法195

6.2.2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203

6.2.3 软件开发模型212

6.3 软件质量管理214

6.3.1 软件质量214

6.3.2 软件质量管理215

6.3.3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217

6.4 软件过程管理218

6.4.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218

6.4.2 软件过程与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219

6.4.3 软件过程改进220

6.5 软件配置管理222

6.5.1 软件配置的基本概念222

6.5.2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223

6.6 软件开发风险基础知识224

6.7 例题分析225

7.1 构件模型及实现239

第7章 软件构件与中间件239

7.2 构件获取240

7.3 构件管理241

7.3.1 构件描述242

7.3.2 构件分类与组织242

7.3.3 人员及权限管理245

7.4 构件重用245

7.4.1 检索与提取构件245

7.4.2 理解与评价构件246

7.4.3 修改构件247

7.4.4 构件组装247

7.5 常用构件标准250

7.5.1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250

7.5.2 EJB基础知识253

7.5.3 DCOM基础知识253

7.6 中间件技术254

7.6.1 中间件的定义255

7.6.2 中间件的功能255

7.6.3 中间件的分类256

7.6.4 中间件技术在集成中的应用258

7.6.5 中间件的发展趋势258

7.7 例题分析259

第8章 信息安全知识261

8.1 保密性和完整性261

8.1.1 私钥和公钥加密标准261

8.1.2 认证264

8.1.3 完整性266

8.1.4 访问控制267

8.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护269

8.2.1 防火墙269

8.2.2 入侵检测271

8.2.3 安全协议272

8.2.4 硬件安全性279

8.2.5 计算机病毒保护280

8.3 安全保护282

8.3.1 个人信息控制282

8.3.2 匿名283

8.3.3 不可跟踪性284

8.4 例题分析285

第9章 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293

9.1 著作权法及实施条例293

9.1.1 著作权法客体293

9.1.2 著作权法主体294

9.1.3 著作权294

9.2.2 著作权人确定296

9.2.1 条例保护对象296

9.2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96

9.2.3 软件著作权297

9.3 商标法及实施条例298

9.3.1 注册商标298

9.3.2 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299

9.3.3 注册商标使用的管理299

9.4 专利法及实施细则299

9.4.1 专利法的保护对象299

9.4.2 确定专利权人300

9.4.3 专利权301

9.5 反不正当竞争法301

9.5.1 什么是不正当竞争302

9.5.2 商业秘密303

9.6 例题分析303

10.1.1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307

第10章 标准化基础知识307

10.1 标准化概述307

10.1.2 标准化的发展309

10.1.3 标准化机构311

10.1.4 标准的层次315

10.1.5 标准的类别317

10.1.6 标准的生命周期318

10.2 软件评测标准318

10.2.1 软件产品质量标准318

10.2.2 软件产品评价标准321

10.3 软件工程标准322

10.3.1 软件工程标准综述322

10.3.2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324

10.3.3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325

10.3.4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328

10.3.5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331

10.3.6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333

10.3.7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335

10.3.8 软件工程的其他标准339

10.4 例题分析343

第11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347

11.1 信息与信息化347

11.1.1 信息的定义及其特性347

11.1.2 信息化348

11.2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350

11.2.1 政府信息化的概念、作用及意义350

11.2.2 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历程和策略351

11.2.3 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354

11.2.4 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357

11.2.5 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357

11.3.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361

11.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361

11.3.2 企业资源规划的结构和功能364

11.3.3 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的应用367

11.3.4 企业门户370

11.3.5 企业应用集成373

11.3.6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375

11.3.7 商业智能377

11.3.8 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380

11.4 信息资源管理382

11.5 信息化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385

11.6 例题分析386

第12章 专业英语389

12.1 综述389

12.3 例题详解390

12.2 试卷分析390

第13章 软件评测师职业素质要求395

13.1 软件评测师的目标和任务395

13.2 软件评测师的职业特点396

13.3 软件评测师行为准则与职业道德要求398

13.3.1 公共行为准则398

13.3.2 职业行为准则399

13.3.3 软件评测师的职业道德要求399

13.4 软件评测师的能力要求400

13.4.1 基本能力400

13.4.2 沟通能力400

13.4.3 技术能力400

13.4.4 管理能力401

13.4.5 文档能力402

14.1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403

14.1.1 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403

第14章 软件评测基础知识403

14.1.2 软件测试的目的405

14.1.3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405

14.1.4 软件测试的对象406

14.1.5 软件测试的过程407

14.2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409

14.2.1 V模型409

14.2.2 W模型410

14.2.3 H模型411

14.2.4 X模型412

14.2.5 前置测试模型413

14.2.6 测试模型的使用415

14.3 软件测试类型416

14.3.1 按开发阶段划分416

14.3.2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416

14.3.3 按照测试方式划分417

14.3.4 按照测试技术划分418

14.4 软件生命周期测试策略418

14.4.1 软件测试策略概述418

14.4.2 软件定义与设计阶段的评审422

14.4.3 软件开发阶段的测试策略425

14.5 软件问题的分类与管理431

14.5.1 软件问题的概念与分类431

14.5.2 软件缺陷与错误的分布433

14.5.3 软件错误的跟踪管理434

第15章 软件评测现状与发展439

15.1 国内外现状439

15.1.1 国内软件评测逐步受到重视,国外基本形成市场439

15.1.2 评测技术不断提高441

15.1.3 第三方评测方兴未艾442

15.2.1 测试与质量保证体系的融合444

15.2 软件评测发展趋势444

15.2.2 测试技术会细分445

15.2.3 测试工具和测试自动化446

15.2.4 测试将走向专业化道路447

第16章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449

16.1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449

16.1.1 白盒测试基本技术449

16.1.2 白盒测试方法464

16.2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470

16.2.1 等价类划分法471

16.2.2 边值分析法472

16.2.3 错误猜测法473

16.2.4 因果图法473

16.2.5 判定表驱动法476

16.2.6 正交试验法477

16.2.7 功能图法482

16.2.8 场景法483

16.3 面向对象测试用例设计方法484

16.3.1 基于故障的测试485

16.3.2 基于场景的测试485

16.3.3 OO类的随机测试486

16.3.4 类层次的分割测试486

16.3.5 由行为模型导出的测试487

16.4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选择策略487

16.4.1 白盒测试方法选择策略487

16.4.2 黑盒测试方法选择策略490

16.4.3 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策略491

16.5 测试用例的编写491

16.5.1 测试用例的计划491

16.5.3 测试用例的格式492

16.5.2 测试设计的说明492

16.5.4 测试程序的说明495

16.5.5 测试用例的产生方法495

16.5.6 测试用例编写时的注意事项496

16.6 例题分析496

第17章 软件自动化测试505

17.1 软件自动化测试基本概念505

17.2 选择自动化测试工具506

17.3 分析自动化507

17.4 功能自动化测试508

17.4.1 模拟工具508

17.4.2 单元测试框架510

17.5 负载压力自动化测试510

17.6 例题分析512

18.1.1 面向对象的概念513

18.1.2 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型513

18.1 面向对象的开发简介513

第18章 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513

18.1.3 统一建模语言514

18.2 面向对象测试模型515

18.2.1 测试模型的划分515

18.2.2 面向对象测试的过程516

18.3 面向对象分析的测试517

18.3.1 面向对象的分析517

18.3.2 OOA测试的范围517

18.4 面向对象设计的测试518

18.4.1 面向对象的设计518

18.4.2 OOD测试的范围519

18.4.3 OOD测试的方法520

18.5 面向对象编程的测试520

18.6.2 面向对象单元测试521

18.6.1 单元测试介绍521

18.6 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521

18.6.3 类测试522

18.6.4 构造测试驱动522

18.6.5 单元测试自动化522

18.7 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523

18.7.1 集成测试的工作模式523

18.7.2 面向对象集成测试策略524

18.8 面向对象的系统测试524

18.8.1 面向对象系统测试的目的524

18.8.2 面向对象系统测试的范围524

第19章 负载压力测试527

19.1 压力测试目标527

19.2 压力测试基本内容527

20.1.1 Web应用软件测试概述529

20.1.2 Web应用软件的特点529

第20章 Web应用测试529

20.1 Web应用测试概述529

20.1.3 Web应用软件测试技术530

20.2 Web应用的测试策略534

20.2.1 测试策略534

20.2.2 测试策略原则535

20.2.3 Web测试策略535

20.2.4 测试策略文档537

20.3 Web应用设计测试538

20.3.1 计划测试538

20.3.2 测试需求540

20.4 Web应用开发测试541

20.4.1 静态测试541

20.4.3 Web应用性能测试542

20.4.2 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542

20.4.4 测试工具介绍544

20.5 Web应用运行测试544

20.5.1 Web应用压力测试545

20.5.2 压力测试工具547

20.5.3 测试结果的度量和分析548

第21章 网络测试551

21.1 网络系统全生命周期测试策略551

21.1.1 网络规划设计阶段的测试551

21.1.2 网络实施阶段的测试551

21.1.3 网络与应用系统集成阶段的测试552

21.2 网络仿真技术552

21.2.1 网络仿真的流模型和包模型552

21.2.2 网络仿真在网络测试中的应用553

21.2.3 网络仿真软件553

21.3.1 网络性能测试的主要内容557

21.3 网络性能测试557

21.3.2 网络性能测试分类558

21.3.3 网络性能测试的对象558

21.4 网络应用测试559

21.4.1 网络应用测试的主要内容559

21.4.2 网络应用性能与负载测试工具560

第22章 安全测试563

22.1 测试内容563

22.1.1 用户认证机制563

22.1.2 加密机制564

22.1.3 安全防护策略565

22.1.4 数据备份与恢复566

22.1.5 防病毒系统566

22.2 测试策略567

22.2.1 安全防护体系567

22.2.2 安全保护国家标准568

22.2.3 基本安全防护系统测试569

22.3 测试方法571

22.3.1 功能验证571

22.3.2 漏洞扫描572

22.3.3 模拟攻击573

22.3.4 侦听技术579

22.4 例题分析580

第23章 兼容性测试583

23.1 硬件兼容性测试583

23.1.1 主机兼容性测试583

23.1.2 板卡、配件及外设的兼容性测试584

23.2 软件兼容性测试584

23.2.1 操作系统兼容性测试585

23.2.2 数据库兼容性测试586

23.2.3 中间件兼容性测试587

23.3.1 编码体系测试588

23.2.4 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测试588

23.3 数据兼容性测试588

23.3.2 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591

23.3.3 新旧系统数据兼容和数据迁移测试592

23.4 平台软件兼容性测试594

23.4.1 平台软件的硬件兼容性测试594

23.4.2 平台软件的操作系统兼容性测试594

23.4.3 平台软件的数据库兼容性测试595

23.4.4 平台软件的数据兼容性测试595

23.4.5 平台软件的文种兼容性测试595

第24章 易用性测试597

24.1 概述597

24.1.1 易用性概念597

24.1.2 易用性测试597

24.2 安装测试599

24.1.3 易用性与其他质量特性的关系599

24.3 功能易用性测试600

24.4 用户界面测试601

24.4.1 界面整体测试601

24.4.2 界面元素测试603

24.5 图形用户界面(GUI)测试用例604

24.5.1 遵从窗口标准604

24.5.2 屏幕元素确认列表607

第25章 文档测试613

25.1 软件项目文档613

25.2 用户文档615

25.2.1 用户文档分类615

25.2.2 用户文档的作用615

25.3 用户文档测试616

25.3.1 测试方法616

25.3.2 测试要点617

25.3.3 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的测试618

25.3.4 联机帮助的测试618

第26章 测试项目管理621

26.1 软件测试与配置管理621

26.1.1 软件配置管理的作用621

26.1.2 配置管理内容622

26.1.3 单元测试管理活动622

26.2 测试的组织与管理624

26.3 测试文档625

26.4 软件测试风险分析626

26.4.1 软件风险分析626

26.4.2 软件测试风险632

软件评测师考试大纲635

主要参考文献6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