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白贵,王俊杰,王列主编;孙凤毅,夏光富,宿丰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4753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电视纪录片-创作方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纪录片概述1
第一节 纪录片的界定1
一、什么是纪录片1
二、我国对于纪录片的思考6
第二节 纪录片的类型7
一、国外关于纪录片类型的划分8
二、我国关于纪录片类型的划分12
三、纪录片的其他划分方法13
第三节 纪录片的片种属性17
一、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17
二、内容领域的丰富性19
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21
四、语言元素的综合性23
第四节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27
第二章 中外纪录片演进与发展34
第一节 国外纪录片的起源及发展34
一、起源: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34
二、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纳努克》36
三、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理论39
四、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43
五、直接电影与真理(实)电影48
六、新纪录电影——主张虚构的纪录片54
第二节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脉络57
一、初期的电视纪录片57
二、“十年动乱”时期的电视纪录片(1966年到1978年)58
三、纪录片的初步繁荣(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59
四、新纪录片运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63
五、退潮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64
六、“DV”出现后的中国电视纪录片(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65
第三章 纪录片创作的理性思辨67
第一节 真实与非真实67
一、纪实与真实67
二、真实的含义69
三、真实与诚实74
第二节 主观与客观77
一、主观与客观表现的理论基础77
二、实践层面的案例80
第三节 旁观与介入84
一、旁观84
二、旁观与介入87
第四节 再现与表现91
一、关于纪录片的再现与表现91
二、纪录片再现与表现的手法94
第五节 纪实性与艺术性97
一、强调纪录片创作的纪实性97
二、重视纪录片创作的艺术性99
三、生活本身就蕴涵着戏剧化101
第四章 纪录片的选题106
第一节 题材的含义106
一、素材与题材107
二、纪录片的题材与选题109
第二节 纪录片题材的价值标准111
一、史料知识性112
二、社会普遍性114
三、形象趣味性115
四、突破常规117
第三节 纪录片的选题120
一、获取题材的渠道120
二、影响纪录片选题的主客观因素123
第四节 纪录片选题的误区130
第五章 纪录片的创作准备137
第一节 组织创作班子137
一、纪录片的创作生产模式137
二、纪录片创作的管理模式137
三、创作班子139
第二节 理解与熟悉140
一、对选题的充分理解140
二、与投资方的充分沟通145
三、故事线索的发现与材料收集148
四、采访148
五、实地勘察151
第三节 影片构思与设计152
一、选题153
二、主题158
三、纪录片的制作方法与提纲的编写162
四、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代表模式168
五、物质准备171
第六章 纪录片导演工作(上)173
第一节 与被拍摄者关系173
一、拍摄组织与组织拍摄173
二、主观介入与客观品格174
第二节 观察发现与纪录片选材176
一、大众日常生活的采撷与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176
二、观察发现的追求与材料选择的原则179
第三节 思考与主题校正180
一、主题要与时代挂钩181
二、主题要与生活真实相合182
第四节 合理预测184
一、现在进行时:必须预测的拍摄185
二、即兴拍摄:难以预测的拍摄186
第五节 结构意识188
一、结构方式188
二、影响结构方式的因素190
第六节 伦理问题191
一、对拍摄对象负责191
二、对历史真相负责192
第七节 与摄制组成员的协调配合194
一、整体的协调配合194
二、个别的默契沟通195
第七章 纪录片导演工作(下)197
第一节 过程的意义197
一、长镜头的功能198
二、长镜头的运用199
第二节 声音形象202
一、同期声202
二、其他声204
第三节 环境与气氛205
一、环境与氛围:现实或历史的烙印205
二、环境与氛围:单一或多元的构成208
第四节 故事与细节209
一、故事化的记录策略209
二、细节的展示方式211
第五节 过去时空的建构218
一、文献纪录片219
二、历史文化纪录片220
第六节 真实再现223
一、真实再现表现手法的分类224
二、真实再现存在的合理性226
第七节 人物访谈230
一、人物访谈的对象选择231
二、人物访谈对编导的要求231
第八章 纪录片摄影234
第一节 纪录片摄影的本质234
第二节 摄影方式235
一、架上摄影235
二、手持摄影237
第三节 摄影师的编辑意识238
一、建立画面之间的关系238
二、运动镜头留足起落幅239
三、对话场面拍摄注重成组镜头239
第四节 镜头语言240
一、视角240
二、运动249
三、镜头的长短256
第五节 跟踪拍摄260
第九章 纪录片的叙事263
第一节 纪录片叙事及其特点263
一、叙述与纪录片叙事263
二、纪录片叙事的根本特征266
三、纪录片叙事的特点268
第二节 纪录片叙事的基本原则273
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273
二、详略得当、虚实相生274
三、题材的片段性和主题的集中性276
四、“举类迩而见义远”和叙事的思想性278
五、张弛缓急与叙述性节奏280
第三节 纪录片叙事技法281
一、自叙与他叙281
二、顺叙与倒叙282
三、详叙与概叙283
四、仰叙与俯叙284
五、连叙与截叙285
六、明叙与隐叙285
七、分叙与合叙286
第十章 纪录片的结构289
第一节 结构的意义289
一、结构是布局谋篇的总设计289
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层次291
三、结构的基本方法291
四、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开头——中段——结尾”293
第二节 结构的基本要求294
一、扣紧主题295
二、完整统一297
三、谨严周密300
四、新鲜多样303
第三节 常见的结构方法304
一、主体部分常见结构方法304
二、开头常见的结构方法309
三、结尾常见的结构方法310
四、高潮的安排311
第十一章 纪录片的编辑313
第一节 叙事性编辑与表现性编辑313
一、叙事性编辑314
二、表现性编辑316
第二节 画面编辑320
一、画面组接的连贯320
二、画面组合与接点的选择324
第三节 声音编辑326
一、声音的编辑327
二、声音的综合处理——声画组合333
第四节 节奏的把握335
一、外部节奏创造有变化的动感336
二、内部节奏营造叙事感染力338
三、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的有机统一339
第五节 音乐的选配340
一、音乐的表现作用340
二、音乐选配时需注意的问题343
第十二章 纪录片解说词写作347
第一节 解说词的功能347
一、叙事功能348
二、抒情表意功能353
三、结构功能355
四、补充提示功能357
五、提炼升华功能359
第二节 解说词的特征362
一、配合性362
二、间断性366
三、通俗性369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372
一、开头372
二、主体376
三、结尾384
后记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