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经济形式下产融结合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经济形式下产融结合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4733734.jpg)
- 王勇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6866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产业-关系-金融-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经济形式下产融结合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我国产融结合研究总论1
1.1 产融结合界定1
1.1.1 产融结合关系1
1.1.2 产融结合的实质4
1.2 新经济形势要求继续深入研究我国产融结合6
1.2.1 经济体制转型新阶段及其新要求6
1.2.2 经济结构的新阶段及其新要求10
1.2.3 经济过剩运行阶段及其新要求15
1.2.4 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及其新要求17
1.3 我国产融结合现状迫切要求深入研究中国产融结合19
1.3.1 中国产融结合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19
1.3.2 我国产融结合的主要问题及其迫切要求26
1.3.3 后德隆时期的产融结合发展趋势28
1.4 有效产融结合问题是产融结合研究的核心问题30
1.4.1 有效产融结合的界定与内容30
1.4.2 有效产融结合的判断标准32
1.4.3 有效产融结合的现实意义35
2.我国产融结合的分析框架40
2.1 垄断利润:一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方法40
2.1.1 垄断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40
2.1.2 垄断利润是产、融资本结合的动力和源泉41
2.1.3 我国工商企业参股金融企业的动机42
2.1.4 银行资本内在矛盾的有效解44
2.2.1 交易成本45
2.2 风险与交易成本:一种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45
2.2.2 风险48
2.3 有效产融结合:新竞争经济学分析50
2.3.1 正确处理竞争优势战略与产融结合战略的关系50
2.3.2 科学的、正确的定位产融结合战略目标54
2.4 有效产融结合是可能的56
2.4.1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有效产融结合的可能性57
2.4.2 改革深化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了市场主体及其实力58
2.4.3 我国产融结合的金融环境逐步改善59
2.4.4 国家正逐步加大产融结合的支持力度60
3.1 国外产融结合的环境分析63
3.1.1 历史文化背景与经济发展水平63
3.产融结合的环境分析63
3.1.2 法律的约束和规范64
3.1.3 社会融资结构64
3.1.4 政府参与经济的程度65
3.1.5 政府选择金融制度的态度66
3.1.6 银企之间的交易和联系机制67
3.2.2 金融结构问题68
3.2 我国产融结合的环境分析68
3.2.1 金融压抑及政策法规的约束68
3.2.3 国有企业体制问题71
3.3 我国产融结合的环境建设80
3.3.1 政策法规的完善80
3.3.2 产融结合机制建设82
3.3.3 产融结合组织体系建设86
4.1.1 美国经验91
4.产融结合的模式和内容91
4.1 国际经验借鉴91
4.1.2 日本经验93
4.1.3 欧洲经验97
4.2 中国产融结合模式选择99
4.2.1 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模式100
4.2.2 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模式104
4.2.3 中国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108
4.3 内容的创新111
4.3.1 创建产权联系和产权融合111
4.3.2 培育专业性中介组织114
4.3.3 新型投融资方式的拓展117
4.3.4 金融衍生121
4.3.5 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是产融结合的有效拓展122
5.产融结合的途径125
5.1 产融结合的途径设计126
5.1.1 以新型银企关系为目标的途径设计126
5.1.2 基于控制风险和财团、企业集团成长目标的途径设计134
5.1.3 以金融控股集团及其风险控制为目标的途径设计140
5.2 产融结合的技术途径确定147
5.2.1 信贷方式147
5.2.2 单向持股方式149
5.2.3 双向持股方式153
5.2.4 人事派遣方式155
5.2.5 协议合作方式156
5.2.6 担保和抵押形式157
6.1 工具选择之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159
6.产融结合的工具选择159
6.2 工具选择之二——资产及银企债务重组162
6.2.1 银行和企业相互参股162
6.2.2 上市公司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关系164
6.3 工具选择之三——信托投资公司166
6.3.1 发展途径166
6.3.2 信托投资公司在推进产融结合方面的优势167
6.3.3 信托投资公司参与产融结合和债务重组168
6.3.4 操作实施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69
6.4 工具选择之四——融资租赁170
6.4.1 融资租赁的特点171
6.4.2 融资租赁的优点172
6.4.3 融资租赁的具体方式174
6.4.4 几种创新模式选择178
6.5 工具选择之五——上市公司参股、控股证券公司181
6.5.1 上市公司参股控股证券公司的动因181
6.5.2 上市公司参股控股证券公司的类型182
6.6.1 产业投资基金是中小企业产融结合的基本工具186
6.6 工具选择之六——产业投资基金186
6.6.2 产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与结构问题188
6.6.3 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问题189
6.7 工具选择之七——金融控股型保险集团189
6.7.1 保险集团的优势189
6.7.2 保险集团的发展战略190
6.8 工具选择之八——典当191
6.8.2 典当创新192
6.8.1 典当的六大优势192
6.8.3 找准银行业务空隙193
7.产融结合的实证分析194
7.1 山东鲁能——向多业型的投资集团的转型195
7.1.1 集团简介195
7.1.2 多业型转型过程中的金融支持196
7.1.3 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197
7.1.4 制度和非制度方面的安排198
7.1.5 资源和技术条件的利用198
7.2 涌金集团——从资本运作向实业投资的转型199
7.2.1 集团简介199
7.2.2 资本运作200
7.2.3 向实业投资转型201
7.2.4 涌金集团的产融结合的基本经验202
7.3 首创集团——“大投行”之路203
7.3.1 集团简介203
7.3.2 产业结构分布204
7.3.3 整合金融资源205
7.3.4 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207
7.4 海尔——倾力打造产融帝国208
7.4.1 集团简介208
7.4.2 打造产融帝国209
7.4.3 财务公司是海尔公司产融结合的切入点210
7.4.4 海尔公司的产融结合的经验及问题211
7.5 东方集团——在资本浪潮下腾飞212
7.5.1 集团简介212
7.5.2 产融结合中的创业轨迹213
7.5.3 多元化架构下的产业核心——金融215
7.5.4 宏观经济效应215
7.6 中信集团——产融结合的巨舰217
7.6.1 集团简介217
7.6.2 全能金融的发展势态218
7.6.3 制度方面的安排221
7.6.4 中信集团产融结合的基本经验222
参考文献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