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与借鉴 中国教育技术路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新与借鉴 中国教育技术路径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0391745.jpg)
- 黄立志,孟昭宽主编;杨丽娜,肖克曦,李燕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
- ISBN:978750474415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教育技术-教育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新与借鉴 中国教育技术路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关于教育技术的起源问题1
二、相关概念界定4
三、相关文献综述6
四、理论框架11
五、研究方法15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教育技术17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教育技术17
一、教育技术的萌芽17
二、文字前的记事方式18
三、教育器具的出现20
第二节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技术21
一、夏朝的教育技术21
二、商朝的教育技术22
三、西周的教育技术23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技术23
一、春秋时期的教育技术24
二、战国时期的教育技术26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技术思想28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技术30
第一节 秦朝的教育技术30
一、崇尚技术的风气30
二、统一文字和度量衡31
三、造纸术的萌芽31
第二节 汉朝的教育技术32
一、西汉时期的教育技术32
二、东汉时期的教育技术34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技术39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教育技术39
一、教学设计的雏形39
二、学位考试出现40
三、著录弟子延续41
四、魏晋时期教育技术衰弱的原因41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技术42
一、国学中的教育技术42
二、蒙学教材的突破43
三、胎教方法的倡导44
四、私学中教育技术的尝试45
五、音乐教育的兴盛46
六、南北朝时期教育技术落后的原因49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技术51
第一节 隋代的教育技术51
一、科举制中的教育技术51
二、雕版印刷中的教育技术51
第二节 唐代的教育技术53
一、科举中的教育技术53
二、音乐教育技术53
三、半工半读的艺徒制54
四、官学的直观教学55
五、唐朝教育技术发展的原因57
第三节 五代十国的教育技术58
一、印刷技术的进展58
二、医学教育技术进展59
三、音乐教育技术进展60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教育技术62
第一节 北宋时期的教育技术62
一、中国教育技术学的诞生63
二、中国教育技术的革命64
三、中国教材设计的跃进65
第二节 南宋时期的教育技术66
一、教学设计日趋完善67
二、教学工具日益改进68
三、医学教育技术不断发展69
四、宋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原因70
第七章 元明时期的教育技术72
第一节 元代时期的教育技术72
一、医学教育技术的延续72
二、教学设计的继承73
三、印刷术的改进73
四、舆图的直观运用73
五、元朝教育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74
第二节 明代时期的教育技术75
一、教学媒介的进展75
二、教学工具的革新76
三、教学手段的改进78
第八章 前清时期的教育技术81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发展81
一、设计与开发学习资源81
二、创造与使用技术性学习资源82
三、扩大教学媒介的范围84
第二节 函授教育的萌芽85
一、早期国子监的异地教学形态85
二、早期国子监异地教学的分析85
第三节 戴震的教育技术思想86
一、注重直观教学86
二、注重实物验证87
三、教育技术思想的影响88
古代部分小结89
第九章 晚清时期的教育技术92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延续92
一、中国照相技术的出现92
二、工学的教育技术发展93
三、医学教育技术繁盛96
四、古代蒙学教材的延续98
第二节 电化教育的开端100
一、国外电影的传入100
二、我国电影教育的发端101
三、教会学校电化教育的发轫101
第三节 函授教育的肇始102
一、近代最早的函授教育活动102
二、近代最早的函授教育机构103
第四节 特殊教育手段的创立103
一、教会学校的盲人教育技术103
二、教会学校的聋哑人教育技术104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教育技术105
第一节 国民政府统治区域的电化教育105
一、相关术语的由来105
二、电化教育的组织机构109
三、有关电化教育的法律法规112
四、电化教育的经费114
五、电化教育的内容117
六、函授教育的发展121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电化教育123
一、抗日根据地的电化教育124
二、解放区的电化教育127
第三节 日伪占据时期的电化教育128
一、“满铁”对我国电化教育的染指128
二、“满映”在我国电化教育的行径128
三、汪伪政府电化教育的卖国鼓噪129
第四节 舒新城的电化教育思想129
一、生平和政治观点130
二、电化教育思想主要内容131
三、对后世的影响134
第五节 郭有守的电化教育思想135
一、生平与信仰135
二、电化教育的主要思想与活动137
三、电化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评价140
近代部分小结142
第十一章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教育技术145
第一节 我国电化教育的制度145
一、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变迁145
二、电化教育政策的变迁146
三、电化教育仪器生产变迁147
第二节 学校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48
一、电化教育专业的初步发展148
二、广播电视大学的建立和发展150
三、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建立152
四、函授教育的发展154
第三节 社会电化教育的大力发展156
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突破进展157
二、电影教育的蓬勃发展158
三、电教期刊的发展160
第四节 萧树滋的电化教育思想160
一、主要生平160
二、电化教育思想的内涵162
三、电化教育思想的评价165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至今的教育技术167
第一节 电化教育的飞跃167
一、电化教育政策的沿革167
二、电化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68
三、电影教育的发展与衰退170
四、教育技术设备不断创新170
五、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174
六、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75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科建立与发展177
一、教育技术学科建立177
二、教育技术学科发展181
三、远程教育学的创立181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文献分析189
一、我国现阶段教育技术期刊概况189
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分析192
第四节 最新教育技术热点问题194
一、教育技术理论建设194
二、教学设计与学习理论197
三、创新性技术研究200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201
五、绩效技术与企业培训206
第五节 南国农电化教育思想207
一、主要社会经历207
二、电化教育理论贡献208
三、电化教育思想评价210
第十三章 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教育技术211
第一节 中国台湾的教育技术211
一、日据时期的电化教育(1895—1945年)211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技术(1945—1978年)213
三、革新后教育技术(1978年至今)214
第二节 中国香港的教育技术220
一、回归前的教育技术220
二、回归后的教育技术222
第三节 中国澳门的教育技术223
一、早期的教育技术224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澳门电化教育225
三、回归后的教育技术227
现当代部分小结231
参考文献234
附录一 中国教育技术大事记242
附录二 外国教育技术大事记267
后记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