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理学
  • 王晓茜,包兴敏,白冬青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海出版社
  • ISBN:780711549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心理学-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2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二、心理学的分支5

三、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6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10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0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1

第三节 心理科学的发展14

一、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4

二、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6

第四节 心理的实质18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8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9

三、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20

第二章 注意22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22

一、什么是注意22

二、注意的功能23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24

四、注意的生理机制25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26

一、无意注意26

二、有意注意29

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32

四、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33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39

一、注意的广度39

二、注意的稳定性40

三、注意的分配42

四、注意的转移43

第四节 注意理论44

一、过滤器理论44

二、认知资源理论46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48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48

一、什么是感觉48

二、什么是知觉48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49

四、感知觉的生理机制50

第二节 感知觉的种类51

一、感觉的种类51

二、知觉的种类55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及其运用62

一、感觉规律62

二、知觉的特性67

三、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72

第四节 观察及观察力培养73

一、观察与观察力73

二、青少年观察能力的培养75

第五节 感知觉理论75

一、经验说、完形说和心理物理对应说75

二、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理论76

第四章 记忆78

第一节 记忆概述78

一、什么是记忆78

二、记忆的生理机制79

三、表象81

第二节 记忆的种类82

一、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82

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84

三、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85

第三节 记忆过程86

一、识记86

二、保持90

三、再认和回忆97

第四节 记忆品质99

一、记忆的品质99

二、青少年记忆的特点101

三、青少年记忆能力的培养102

第五节 记忆理论104

一、记忆信息加工理论104

二、元记忆理论106

第五章 思维109

第一节 思维概述109

一、什么是思维109

二、思维的种类112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113

一、分析与综合114

二、比较与分类114

三、抽象与概括115

四、系统化与具体化115

第三节 想象116

一、什么是想象116

二、想象的种类117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19

一、解决问题的阶段119

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21

第五节 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24

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124

二、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26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130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的概述130

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130

二、情绪、情感功能131

三、情绪的生理机制133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种类135

一、情绪与情感的维度与极性135

二、情绪、情感的种类136

第三节 情绪的表现141

一、情绪的外部表现141

二、情绪的生理变化142

第四节 情绪调节144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144

二、培养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的能力146

第五节 情绪理论148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148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149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150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150

第七章 意志152

第一节 意志概述152

一、什么是意志与意志行动152

二、意志行动特征153

三、意志行动的生理机制154

四、意志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155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的分析157

一、采取决定阶段157

二、执行决定阶段159

第三节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162

一、意志品质162

二、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与特点165

三、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166

一、智力及其结构170

第八章 智力的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170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170

二、智力的发展174

第二节 创造力的培养182

一、创造力的概述182

二、高创造力学生的特征186

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87

第九章 个性差异191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191

一、什么是个性191

二、个性的结构193

第二节 个性心理特征193

一、能力194

二、气质195

三、性格198

四、判断个性的工具——心理测验202

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教育207

一、能力差异与教育207

二、气质差异与教育211

三、性格差异与教育213

第十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216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216

一、什么是心理发展216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217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218

四、心理发展的动力220

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阶段221

第二节 少年期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与教育222

一、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222

二、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225

三、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教育229

第三节 青年初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230

一、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230

二、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231

三、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教育235

第十一章 学习心理238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238

一、什么是学习238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239

三、学习的分类241

第二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243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243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247

三、人本主义的学习观250

一、什么是技能252

第三节 技能的学习252

二、技能的种类253

三、技能的形成阶段254

四、技能形成的指导256

第四节 学习迁移260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260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260

三、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261

第五节 学习积极性263

一、什么是学习积极性263

二、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264

三、学生积极性的激励265

第十二章 教学心理273

第一节 教学设计273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273

二、确定教学目标274

三、组织教学内容279

四、分析教学对象285

五、选择教学形式、方法、策略289

第二节 课堂心理气氛293

一、什么是课堂心理气氛293

二、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295

三、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296

第三节 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297

一、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297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298

第四节 教师心理299

一、教师的角色与劳动特点299

二、教师的心理品质301

三、教师的威信306

一、什么是品德309

第一节 品德的概述309

第十三章 品德心理309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310

第二节 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312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312

二、道德情感的丰富314

三、道德意志的锻炼317

四、道德行为的训练319

第三节 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321

一、什么是学生的不良品德321

二、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322

三、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324

第十四章 学校教育中的社会心理327

第一节 社会知觉327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327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327

三、社会知觉的特征328

四、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329

五、社会知觉的偏见331

六、社会知觉的归因理论334

第二节 态度及其转变338

一、什么是态度338

二、态度的形成340

三、态度的转变341

四、态度的理论345

第三节 人际关系347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347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347

三、人际吸引349

第四节 学校中的群体心理352

一、群体的概述352

二、群体对个体活动的影响354

三、班集体的社会心理357

第十五章 青少年心理卫生361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361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361

二、心理卫生的类型362

三、心理卫生的重要意义362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363

第二节 青少年的异常心理365

一、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异常的表现365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370

三、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的成因372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卫生教育与指导375

一、青少年心理卫生教育的内容375

二、学校心理咨询378

主要参考文献3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