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经济力的透视:瞭解日式经营与日本经济的指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日本经济力的透视:瞭解日式经营与日本经济的指标](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4724578.jpg)
- 陈荣贵著 著
- 出版社: 地之角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日本经济力的透视:瞭解日式经营与日本经济的指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序——假设日本整体是一种命运共同体6
第一章 战後日本高度经济成长的一般要因21
1 前言22
2 政冶的安定24
3 快速的资本累积27
(一)输出的扩大28
(二)战後美国的援助30
(三)韩战招徕的特别军事需求31
(四)海外低廉的物价32
(五)一九六○~六三年的巨额出超32
4 良质的劳动力34
5 进步的技术36
(一)引进技术的竞争37
(二)设备能力的扩大竞争38
(三)投资诱发投资的波及效果40
(四)日本企业家的求胜心理42
(五)间接金融的筹资方式43
6 集团主义的行为特性46
7 结语54
8 补记——官民协调制的经济意义57
第二章 日本大企业经营的神髓63
1 前言64
(一)大企业的出现及优胜法则69
2 终身雇用制的形成背景69
(二)终身雇用制的形成背景72
3 企业组织均衡理论与终身雇用制77
(一)终身雇用关系82
(二)年资晋升制82
(三)年资薪金制85
(四)集团主义的经营92
(五)福利设施98
4 终身雇用制精神之体现101
(一)经营家族主义101
(二)强烈的生活共同体意识103
(三)C级命运共同体105
(四)日本大企业经营者的劳动观110
5 结语—终身雇用制的功过得失113
(一)终身雇用制的长处114
(二)终身雇用制的短处118
(三)变迁中的终身雇用制120
6 补记——裁员措施122
第三章 战後日本的企业集团124
1 前言125
2 战前日本财阀的特质126
(一)金字塔型纵向支配关系127
(二)财阀本社与财阀银行的并行支配129
(三)人的结合关系129
(四)集中采购与销售129
(六)与政治权力的密切关系130
(五)欠缺组织上横向连系的合理性130
3 战後日本企业集团的三大类型132
(一)旧财阀的复活—大企业之横向结合132
(二)新兴企业集团—银行集团133
(三)独立式巨型企业的系列化—纵向支配关系133
4 战後日本六大企业集团的共通标识135
(一)企业间相互支配的关系—相互拥有股权与B级命运共同体135
(二)系列融资139
(三)总合商社141
(四)投资行动的整套主义145
(五)共同投资企业的设立146
(六)社长会147
5 日本六大企业集团简介149
(一)三菱集团149
(二)三井集团154
(三)住友集团158
(四)芙蓉(富士)集团162
(五)第一勤银集团166
(六)三和集团168
6 结语—日本经济的基本架构172
第四章 日本的总合商社180
1 前言181
2 日本总合商社的实体184
(一)总合商社的综合化运动186
(二)总合商社的机能192
(三)日本总合商社的特徵202
(四)日本总合商社的组织结构212
3 总合商社的多国籍化220
(一)有日本型多国籍企业之称的总合商社220
(二)日本型多国籍企业的活动特徵223
(三)一九七○年代谋求国际化的背景225
(四)一九七○年以来的国际战略228
(五)总合商社的组织改革235
4 结语—总合商社所引发的问题238
5 补记——日本的多国籍企业(以汽车工业为主)242
第五章 石油危机後的日本经济大势259
1 前言260
(一)石油供给量的问题263
2 安定的经济成长263
(二)石油涨价可能引起国际收支恶化的问题264
(三)交易条件恶化的问题265
(四)减低输出竞争力的问题265
(五)工资高涨的问题266
3 产业结构的变化267
4 日币大幅度升贬值浮动270
5 一九八一年的经济景气对策275
6 结语—有关台湾经济的几个感想277
(一)政府支出的有效运用278
(二)技术模仿与技术开发279
(三)企业经营方式的改进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