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官制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官制史
  • 韦庆远,柏桦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ISBN:780627682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官制(地点: 中国 年代: 古代) 官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官制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官制史的意义和方法1

目录1

第二节 中国官制史的特点4

第一章 中国官制的形成和发展15

第一节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16

一、三皇17

二、五帝19

一、原始氏族组织22

第二节 原始社会出现的官制萌芽22

二、部落联盟组织25

第三节 中国古代官制的发展略程29

一、早期国家的官制形成30

二、争霸时期的官制发展34

三、皇权专制制度下的官制变化39

第二章 王权和皇权制度46

第一节 王权制度46

一、王权制度形成过程47

二、王权的体现形式50

三、对王权的制约57

第二节 霸主和集权制度60

一、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60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62

第三节 皇帝制度69

一、作为王朝最高首脑的皇帝69

二、皇帝的名位制度70

(一)皇帝的名号71

(二)皇帝的名位73

(三)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78

三、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79

(一)皇权的行使方式80

(二)保证皇权行使的组织机构和君临之术81

(三)皇权的运用85

(四)皇帝制度的特点89

第四节 王位和皇位继承制度91

一、王位继承——嫡子继位制度的确立92

二、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93

(一)皇位继承制度的发展94

(二)选立皇位继承人的标准和条件96

(三)维护皇位继承的保护和防范措施102

第五节 皇权的变态形式——外戚和宦官专权108

一、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108

(一)后妃制度110

(二)女官制度111

(三)后妃专权与外戚政治112

二、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122

(一)宫省制度123

(二)宦官组织的形成和发展128

(三)宦官专权的政治局面133

第三章 中枢辅佐机构153

第一节 贵族辅政的职官和辅政制154

一、夏商周三代贵族辅政的职官和辅政制154

二、秦汉以后早期国家的辅政职官和辅政制156

第二节 宰相开府施政的官制和辅政制159

一、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的形成和发展159

二、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的运作方式及特点163

第三节 宰相机构参议的官制和辅政制165

一、帝宫层次与中外朝官165

二、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的沿革175

第四节 宰相听命拟旨辅政制185

第五节 清末责任内阁的官制和辅政制191

第六节 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193

第四章 中央政务机构和主要职官206

第一节 战国以前的国家政务机构206

第二节 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的政务机构208

第三节 公省监台卿卫的政务机构211

第四节 以《周礼》为本的政务机构214

第五节 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机构216

第六节 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219

第七节 “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机构221

一、民族传统管理机构221

二、以统治民族为主导的管理机构223

第八节 以一省制为核心的政务机构226

第九节 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机构228

第十节 晚清的中央政务机构230

第五章 司法和监察机构234

第一节 司法机构234

一、中央司法机构234

二、地方司法行政239

第二节 监察机构243

一、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机构243

二、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机构249

第六章 军事制度254

第一节 兵役制度254

一、郡县兵役制254

二、谪罪兵役制255

三、招募兵役制256

四、世袭兵役制257

五、发奴为兵制258

六、民壮兵役制259

第二节 军事编制和管理体系260

一、军事编制260

附表262

二、兵种配置266

三、军事管理体系268

四、军事刑罚271

第一节 财政收支275

一、赋税制度275

第七章 财政制度275

二、徭役制度279

三、土贡制度280

四、财政收支280

第二节 财政机构282

一、中央财政机构282

第三节 经济机构287

一、先秦经济机构的形成287

二、秦以后的经济机构289

第一节 历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区293

第八章 地方官制293

第二节 行政区名称的由来及级别变化301

第三节 各行政区的官吏设置307

一、先秦地方行政管理体制308

二、秦以后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312

(一)省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312

(二)道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315

(三)路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317

(四)府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319

(五)州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320

(六)郡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324

(七)县的重要长官和县衙机构326

(八)基层行政组织328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制331

一、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331

二、羁縻府州和都护府332

三、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334

四、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336

第九章 文教卫生等机构342

第一节 文教机构342

第二节 天文历象机构348

第三节 图书管理和编撰机构351

第四节 医药卫生机构352

第十章 胥吏、幕僚和家人355

第一节 胥吏355

第二节 幕僚361

第三节 家人365

第十一章 职官管理制度372

第一节 官吏选拔制度372

一、先秦的官吏选拔制度372

(一)荐举制度375

二、秦以后的官吏选拔制度375

(二)科举制度381

(三)征辟制度384

(四)荫袭制度386

(五)其他入仕途径387

第二节 任用制度390

一、任用种类390

二、任用方法392

三、任用限制394

一、先秦的考课和奖惩制度396

第三节 考课和奖惩制度396

二、秦以后的考课和奖惩制度398

(一)考课期限398

(二)考课内容和标准399

(三)考课行政401

(四)奖惩制度404

第四节 等级和俸禄制度413

一、等级制度413

二、俸禄制度420

第五节 休假、退休和抚恤制度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