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输血与血液保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输血与血液保护](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391237.jpg)
- 陈骏萍,严敏著;赵明钢,于布为审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9217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输血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输血与血液保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形势与对策1
第一章 临床用血现状与对策1
一、临床用血现状1
(一)血源紧张1
(二)安全隐患4
(三)国内外临床用血差距5
二、临床用血对策6
(一)限制性输血6
(二)自体输血8
(三)血液保护综合措施8
(四)开源与节流并重9
第二章 临床用血特点与分析11
一、我国临床用血的地区性特点分析11
(一)沿海发达地区临床用血特点11
(二)我国中部、西南部分地区临床用血特点12
(三)我国西北偏远地区临床用血特点13
(四)我国高原地区临床用血特点14
(五)总体对策15
二、我国临床用血的医院等级性差异15
三、我国临床用血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差异17
第三章 临床用血趋势与展望19
一、临床用血趋势19
二、临床用血总体规划20
(一)输血新观念和输血知识普及20
(二)输血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落实20
(三)输血相关机构的建立和完善20
三、临床用血发展策略21
四、临床用血展望22
(一)转换血型让血液“通用”22
(二)干细胞造血22
(三)猪血代用解决供血矛盾22
(四)血液代用品——人工氧载体22
五、宁波用血展望23
(一)细节推动全局23
(二)输血指证测定设备23
(三)发展方向23
第二篇 自体输血25
第四章 回收式自体输血25
一、定义、分类25
(一)定义25
(二)分类25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26
(一)适应证26
(二)禁忌证26
三、操作规程26
(一)人员资质27
(二)准备工作27
(三)操作步骤27
四、回收红细胞的质量评价29
(一)回输血Hct29
(二)回输血红细胞洁净度29
(三)肝素清除率29
五、大量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管理30
(一)定义30
(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30
(三)肝素残留30
(四)洗涤液31
六、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管理31
(一)设备(OrthoPAT)31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32
(三)注意事项32
七、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安全评估32
(一)安全有效32
(二)风险防范33
八、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进展33
(一)白细胞滤器的应用33
(二)多种自体输血方法的联合应用34
九、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争议34
(一)非洗涤法回收式自体输血34
(二)外伤性污染34
(三)肿瘤患者34
第五章 稀释式自体输血36
一、定义、分类36
(一)定义36
(二)分类36
二、生理影响36
(一)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36
(二)血液稀释对组织氧供的影响36
(三)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37
(四)血液稀释对组织间液平衡的影响37
(五)血液稀释对重要器官的影响37
三、适应证及禁忌证37
(一)适应证37
(二)禁忌证38
(三)相对禁忌证38
四、操作规程38
(一)人员资质38
(二)准备工作38
(三)操作步骤39
五、血浆代用品40
(一)晶体液41
(二)人造胶体液41
(三)人工氧载体42
六、临床监测42
(一)循环血容量及循环功能监测42
(二)失血量监测42
(三)凝血功能监测43
(四)氧供/氧耗平衡监测44
(五)内环境监测44
(六)体温监测45
七、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的安全评估45
八、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其他血液保护技术的联合应用45
(一)稀释式自体输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45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与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45
(三)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应用46
(四)稀释式自体输血与血液麻醉联合应用46
(五)稀释式自体输血与人工氧载体联合应用46
九、稀释式自体输血成本效益比46
第六章 贮存式自体输血48
一、定义、分类48
(一)定义48
(二)分类48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48
(一)适应证48
(二)禁忌证48
三、操作规程49
(一)人员资质49
(二)准备工作49
(三)操作步骤51
四、贮存式自体输血与EPO联合应用53
五、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争议53
六、贮存式自体输血的安全评估53
(一)分析53
(二)风险54
(三)评估54
第七章 成分式自体输血55
一、定义、分类55
(一)定义55
(二)分类55
二、意义55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55
(一)适应证55
(二)禁忌证56
四、操作规程56
(一)人员资质56
(二)准备工作56
(三)操作步骤57
五、两种分离方法比较及PRP中血小板量计算60
(一)两种采集PRP方法比较60
(二)PRP中血小板量计算60
六、成分式自体输血的安全评估61
第八章 自体输血技术联合应用62
一、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62
(一)适用范围62
(二)临床应用62
(三)临床监测62
(四)优缺点63
(五)注意事项63
二、贮存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64
(一)适用范围64
(二)临床应用64
(三)临床监测64
(四)优缺点64
(五)注意事项64
三、成分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65
(一)自体浓缩红细胞单采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65
(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单采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66
四、贮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67
(一)适用范围67
(二)临床应用67
(三)临床监测67
(四)优缺点67
(五)注意事项67
五、术中、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68
(一)适用范围68
(二)临床应用68
(三)临床监测68
(四)优缺点69
(五)注意事项69
第九章 自体输血解析71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解析71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管理71
(二)自检通过后待机71
(三)先安装储血罐71
(四)血液回收机的负压71
(五)抗凝剂72
(六)洗涤液72
(七)正确安装离心杯72
(八)光学传感器72
(九)浓缩功能72
(十)血液回收机的操作模式73
(十一)血液回收机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73
(十二)大量回收式自体输血73
(十三)血液回收机使用注意事项74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解析77
(一)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容量治疗血液稀释的区别77
(二)自体血回输时机77
三、贮存式自体输血解析77
(一)人员资质77
(二)贮存式自体输血的血液采集77
四、成分式自体输血解析77
(一)成分式自体输血77
(二)血小板分离78
(三)血小板胶79
五、自体输血技术的联合应用解析80
(一)各种自体输血方式的联合应用80
(二)自体输血与其他血液保护技术联合应用80
六、肿瘤患者自体血回输争议80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80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81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81
第十章 自体输血成本效益分析82
一、我国输血治疗成本现状82
(一)我国输血收费的全国性规定82
(二)我国输血收费的地方性规定82
(三)异体输血的成本费用83
(四)自体输血的成本费用84
二、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的成本效益分析比较85
(一)比较分析的必要性85
(二)比较分析方法的演变及对结果判断的影响85
三、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成本效益分析85
(一)临床应用情况的演变85
(二)成本效益分析及其影响86
(三)提高成本效益比的方法86
四、稀释式自体输血的成本效益分析86
(一)成本效益分析86
(二)与异体输血及其他自体输血方法的比较87
(三)提高成本效益比的方法87
五、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成本效益分析87
(一)国外的成本效益分析87
(二)国内的成本效益分析88
六、成本费用对自体输血发展的影响88
(一)国内外存在的差别88
(二)国内相应政策的调整89
第十一章 自体输血质量控制91
一、总则91
二、组织与人员91
(一)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91
(二)人员资质91
三、职责91
(一)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的职责91
(二)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组长的职责91
(三)麻醉医师的职责92
(四)手术室护士的职责92
(五)手术医生的职责92
四、手术室内自体输血规范化管理制度92
(一)围术期临床用血管理制度92
(二)培训制度93
(三)设备、耗材管理制度93
(四)纠正措施管理制度93
(五)手术室内自体输血过程示意图93
(六)各类自体输血的操作步骤96
五、规范手术室内自体输血管理相关文书96
六、手术室内输注自体浓缩红细胞临床执行程序96
第十二章 自体输血考核标准97
第三篇 异体输血99
第十三章 围术期限制性输血99
一、定义99
二、术前患者评估99
(一)相关病史查询99
(二)实验室检查99
(三)大量失血或输血高危因素100
(四)术前急诊创伤的失血量估计100
三、术前输血准备100
(一)减少失血、输血措施100
(二)正确预计术中输血量101
四、术中失血量的监测与评估101
(一)肉眼观察101
(二)计算休克指数101
(三)测红细胞比容101
(四)测血红蛋白101
(五)纱布称重102
(六)吸引器内液量测定102
(七)床边快速Hct和Hb监测102
五、术中限制性输血的指证102
(一)正确评估出血量102
(二)确定输血量和输血时机102
六、围术期限制性输血的安全性监测103
(一)限制性输血的安全性监测103
(二)氧供/氧耗平衡监测103
七、围术期限制性输注红细胞指标104
(一)围术期输注红细胞的推荐指标104
(二)围术期输注红细胞的指导性指标104
八、围术期停止输血的指标105
第十四章 成分输血106
一、定义106
二、成分输血的发展106
三、成分输血的优点106
四、成分输血指南与规范106
五、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107
(一)红细胞制剂应用107
(二)白(粒)细胞制剂应用109
(三)血浆制剂应用110
(四)血小板制剂应用114
第十五章 大量输血并发症117
一、循环超负荷117
(一)原因117
(二)临床表现117
(三)治疗117
(四)预防118
二、枸橼酸盐蓄积中毒及低钙血症118
(一)原因118
(二)临床表现118
(三)治疗118
(四)预防118
三、高血钾119
(一)原因119
(二)临床表现119
(三)治疗119
(四)预防119
四、低血钾120
(一)原因120
(二)临床表现120
(三)治疗与预防120
五、出血倾向120
(一)原因120
(二)临床表现120
(三)治疗121
(四)预防121
六、肺微血管栓塞121
(一)原因121
(二)临床表现121
(三)预防121
七、酸碱平衡紊乱122
八、低体温122
第十六章 去白细胞临床意义和应用123
一、白细胞对血液贮存的影响123
(一)血液贮存的损伤123
(二)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123
二、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输血反应124
(一)降低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124
(二)降低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125
(三)预防HLA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125
(四)防止输血相关病毒传染125
(五)降低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125
(六)其他应用126
三、去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126
(一)在成分输血中的应用126
(二)在临床中的应用127
四、去白细胞输血器和体外循环用白细胞滤器129
(一)去白细胞输血器129
(二)体外循环用白细胞滤器130
(三)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130
五、去白细胞的临床意义130
第十七章 血栓弹力图在血液管理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132
一、TEG的设计原理132
二、TEG主要技术参数133
三、TEG检测项目134
四、TEG和常规凝血测试方法的比较134
五、TEG指导创伤患者合理输血136
六、TEG指导心外科手术的输血138
七、结论142
第十八章 输血与检测145
一、血液学一般检验145
(一)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145
(二)红细胞检验及临床意义145
(三)白细胞检验及临床意义146
(四)血小板计数及临床意义147
二、部分血液成分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147
(一)红细胞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147
(二)血小板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148
(三)凝血系统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149
三、血型鉴定154
(一)ABO血型鉴定154
(二)Rh血型鉴定155
(三)交叉配血试验156
四、血液保护相关的血清学检测157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157
(二)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158
(三)梅毒血清学检测158
(四)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159
五、库血保存温度检测160
第十九章 异体输血解析162
一、围术期限制性输血解析162
(一)输血观念的转变162
(二)严格掌握和执行输血指证162
(三)常用的氧合参数163
(四)输血不良反应诊断标准164
(五)红细胞输注效果165
二、成分输血解析166
(一)最新的中国成分输血指南166
(二)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比较167
(三)血浆的不合理使用168
(四)血栓弹力图和Sonoclot分析仪168
三、大量输血并发症解析169
(一)大量失血患者输注血浆的指证169
(二)择期手术预期大出血患者的输血策略169
(三)急症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策略及新理念170
(四)大量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170
四、去白细胞临床意义和应用解析171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171
(二)去白细胞输血的作用机制171
(三)白细胞过滤的时机172
(四)白细胞滤器的研究进展172
(五)白细胞过滤与机体免疫功能172
五、血栓弹力图在血液管理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解析173
六、输血与检测解析173
(一)Hb/Hct的检测进展173
(二)血液浓缩和血液稀释174
(三)Rh阴性血患者的输血175
(四)传染病的“窗口期”输血感染175
第二十章 围术期临床用血质量控制178
一、总则178
二、组织与人员178
(一)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178
(二)人员资质178
三、职责178
(一)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的职责178
(二)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组长的职责179
(三)麻醉医师的职责179
(四)手术室护士的职责179
(五)手术医生的职责179
四、手术室内输血规范化管理制度180
(一)围术期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80
(二)培训制度180
(三)设备、耗材管理制度181
(四)纠正措施管理制度181
(五)围术期临床用血过程示意图181
(六)异体输血和各类自体输血的操作步骤182
五、文件182
六、规范手术室内输血管理相关文书182
七、手术室内输血质量控制管理要点183
八、建立手术室内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183
九、围术期输注血液制品的临床执行程序184
(一)手术室内输注红细胞临床执行程序184
(二)手术中大量输血方案的临床执行程序184
第二十一章 围术期临床用血考核标准186
第四篇 宁波输血189
第二十二章 宁波输血的开源与节流189
一、宁波输血历史189
二、宁波无偿献血190
(一)无偿献血的发展190
(二)无偿献血的宣传191
(三)献血志愿者队伍193
三、宁波输血193
(一)宁波输血安全框架194
(二)宁波临床输血管理新举措194
(三)宁波采供血机构血液质量管理197
四、宁波自体输血198
(一)宁波自体输血价值探索198
(二)宁波自体输血的两次飞跃198
(三)宁波自体输血的三大特点199
(四)宁波自体输血面临的四大困境200
(五)宁波自体输血五项举措201
(六)宁波自体输血信息化建设203
(七)宁波自体输血典型事例203
五、结束语204
第二十三章 宁波输血纪事205
一、大事记205
二、科研、继教与著作207
(一)科研项目207
(二)继教项目209
(三)著作210
第二十四章 宁波输血论文摘要汇编211
一、论文摘要汇编211
二、综述汇编(正文略)235
附件 临床输血管理文书238
附件一 自体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238
附件二 贮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239
附件三 贮存式自体输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240
附件四 贮存式自体输血血袋标签241
附件五 贮存式自体输血采集工作记录241
附件六 贮存式自体输血血液回输申请单242
附件七 贮存式自体献血不适和反应243
附件八 手术室内输悬浮红细胞登记表244
附件九 临床用血事件情况表245
附件十 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246
附录247
附录一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247
附录二 临床输血须知249
附录三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74
附录四 围术期输血指南287
附录五 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试行)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