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崛起 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China's road to a great power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崛起 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China's road to a great power
  • 张剑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7216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发展战略 研究 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崛起 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China's road to a great power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1

序…………………………………………………………………吴敬琏自序………………………………………………………………张剑荆导论 为中国崛起定位第一章 大转型:通过“历史三峡”第一节 中国中心与中国复兴21

1.一个虚构的事实21

2.复兴与拯救:迷失在“中心论”的森林里24

第二节 皇权中心约束下的“中兴世界观”25

1.历史现场:李鸿章对俾斯麦25

2.李鸿章:“只知练兵”27

3.以甲午战争失败为例28

第三节 千年未有之变局30

1.帝国转型:转向公民国家30

2.欧洲与中国:大分流32

第四节 “历史三峡”:中国大转型34

1.“历史三峡”34

2.中国崛起:全球主义时代的大事件35

3.旋流和逆流:工业化转型和市场化转型36

4.知识社会转型39

5.全球化转型44

6.宪政转型46

7.文明转型48

第二章 增长奇迹54

第一节 走向市场经济54

1.20世纪80年代:全球趋势54

2.20世纪90年代:新纪元的开始56

第二节 增长奇迹57

1.确实是奇迹57

2.排名“大跃进”58

第三节 中国的前景61

1.是转轨还是改革?61

2.可能的两种前景63

1.拥抱市场65

第一节 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65

第三章 市场联盟的崛起65

2.必要的警惕:坏的市场经济66

第二节 市场联盟的崛起68

1.政治行政化68

2.地方政府的公司化导向68

3.权力寻租72

第三节 精英的联盟与冲突73

1.新社会结构的形成73

2.精英联盟的局限性75

第四节 市场联盟的政治取向80

1.分析中国政治变革的两个范式80

2.市场支持法治:中国政治改革的现实路径82

3.走出立法误区83

第四章 中国是一个革命者吗?88

第一节 财富增长带来扩张:现实主义的定理88

第二节 对中国的两种判断:修正主义还是维持现状90

第三节 增长与遏制:仍在争辩的问题92

第四节 中国崛起的时空维度93

1.尚未定型的国际体系93

2.导致不确定的几个因素93

3.美国的确定并没有带来世界的确定95

4.重组中的世界秩序96

第五节 不做修正主义者97

1.环境对中国崛起总体上是有利的97

2.维持现状,不是修改现状98

第五章 身份焦虑100

第一节 身份焦虑100

1.我是谁?我们好吗?100

2.为身份而焦虑:市场还是计划101

3.为身份而焦虑:“被围堵”和“说不”103

1.90年代中期:崛起焦虑107

第二节 他者之镜:中国焦虑意识生成的背景107

2.认同的三种形式108

3.倒退性认同:光荣孤立心态109

4.1998年:心态开始调整111

5.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萨达姆111

第三节 中国崛起与中国民族主义113

1.“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113

2.他们是民族主义者吗?115

3.草根民主还是民族主义?117

4.日本人珠海买春事件:“抗日英雄”的心理螺旋119

5.为什么是日本?120

6.20世纪90年代:中日反向运动121

7.日本问题:永远的发酵池123

第一节 中国的综合国力127

第六章 力量难题127

1.黄硕风国力方程128

2.胡鞍钢国力方程130

3.富克斯、克莱茵国力方程130

4.对几个国力方程的评价132

第二节 综合的难题134

1.软国力难题134

2.时间难题136

3.突变难题136

4.前苏联样本:综合国力无法反映结构锁定138

第三节 力量的国内结构140

1.力量不是问题的全部140

2.力量论:一个悠久的传统140

3.国家是力量的容器?142

4.容器内的结构更为重要144

1.软实力决定力量的方向145

第四节 软力量决定硬力量的方向145

2.软力量是一种体系能力146

3.中美关系样本:软实力的定位功能148

第七章 北京朝圣?153

第一节 北京朝圣:“北京共识”对抗“华盛顿共识”?153

1.把赞歌献给中国153

2.北京共识:思想市场的供应商154

3.北京朝圣:重温60年代156

4.中国模式的三个公理158

5.到华盛顿订购政策:“华盛顿共识”159

6.“反全球化国际”向中国集结162

第二节 尚未完成的“中国模式”164

1.软实力在上升164

2.但是,还不够165

3.历史镜鉴:转型从未成功167

4.时间总是不够用:革命与改革赛跑169

5.中国模式的长期表现取决于制度创新170

6.规模!规模!171

第三节 中国如何提升软实力173

1.走一条可持续的人与环境、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的道路173

2.避开坏的市场经济和权贵资本主义的陷阱,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关怀的宪政国家177

3.与世界分享中国的增长,走一条和平、共赢、开放和自由的发展道路183

第八章 霸权兴衰的规律190

第一节 霸权提供秩序与和平190

1.霸权、战争与文明兴衰190

2.一个历史迷雾:霸权等于征战者?192

3.霸权周期194

第二节 霸权与技术——产业创新196

1.英国经验:霸权与领先部门196

2.霸权取决于关键技术的能力198

1.文明兴亡的法则:失败是因为成功200

第三节 制度锁定与创新200

2.一个样本:苏共为什么瓦解201

3.前苏联精英为何背叛?203

4.一个成例:制度的生命周期205

第九章 地缘大锤207

第一节 中国崛起:一个结构性事实207

第二节 重思东亚危机209

第三节 地缘枢纽213

1.中国因素213

2.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革命:欧洲统一的意义214

3.中国崛起:一个新的地缘枢轴215

4.这里有原始星云:五大板块的博弈218

第四节 世界变革:中国崛起的地缘政治含义220

1.地缘政治学的复兴220

2.冲突之地,荣誉之地220

3.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大国之一221

4.复杂的镶嵌画222

5.牵动所有大国的革命223

6.国家利益的扩展226

7.需要全球主义维度229

第十章 东亚的政治力学:冲突和秩序232

第一节 “欧洲的过去将成为亚洲的未来”232

第二节 大战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33

1.中国面临的战略约束233

2.反美轴心不可行234

3.三个战略原则235

第三节六国模式:一个理想的解决冲突的模式238

1 .多极系统和平衡者238

2.东亚多极系统239

3.朝鲜问题与六国模式240

1.对未来东亚秩序的两种描述244

第一节 东亚秩序:中国将恢复中心地位吗244

第十一章 稳在亚洲244

2.20年机遇期246

3.东亚国际体系:平衡多极248

4.美国作为平衡者249

5.“打破平衡的关键是中国”——米尔斯海默的观点250

6.对米尔斯海默预言的质疑251

7.以中国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是可能的吗?253

第二节 东亚共同体:中国不做“驾驶员”255

1.东亚共同体的构想255

2.东亚是否依附中国?256

3.做一个活跃的乘客:中国如何看待东亚的领导权问题257

4.中国崛起不会带来雁型结构的重建260

第三节 “日本问题”:未来之结261

1.中日关系的调整261

2.“对日关系新思维”的论争262

3.日本问题的由来:脱亚论263

4.日本问题的由来:殖民地论264

5.日本问题的由来:经济第一主义265

6.日本问题的由来:中国的转型崛起266

7.日本问题的由来:中日两国都把认同建立在经济上267

8.在和平崛起的背景下看待“日本问题”267

第四节 中美关系: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268

1.中美日关系:不均衡的三角268

2.美国:中国国家战略中最重要的因素270

3.中美关系:大战略上难有大的突破273

第十二章 大战略与韬光养晦279

第一节 确定国家利益279

1.什么是大战略?279

2.国家利益计算中的误区:不考虑需求的相互性280

4.中国国内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中国国家利益282

3.国家内部力量的调整推动国家利益的扩展282

1.什么是大国?285

第二节 成为世界大国285

2.中国的国家定位:转型性大国286

第三节 战略转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与中国的外交政策288

1.十六届三中全会与中国亚洲外交288

2.25年经济成就效应的溢出290

3.转型增长道路290

4.失衡和均衡291

5.外交政策转变的推力: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293

第四节 韬光养晦与和平崛起294

1.新形势下的新看法294

2.什么是韬光养晦?295

3.为什么要韬光养晦?297

4.韬光养晦和国家大战略298

1.国际体系中的领导者303

第十三章 国际秩序,中国制造303

第一节 领导权转移:美国的经验303

2.领导权转移:美国经验305

3.英国和美国的争吵307

第二节 中国准备好了吗?310

1.中国是国际体系的受益者310

2.中国:国际体系的变革力量312

3.中国如何改造国际体系?312

4.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巨大挑战313

第三节 国际秩序的中国方案314

1.中国作为稳定轴心314

2.新秩序315

3.从“革命外交”到稳在其中316

4.国际体系分享中国转型的不确定性319

5.两大外交目标与中国转型320

第四节 在联合国的旗帜下323

1.联合国危机323

2.旧秩序的终结325

3.联合国:共有的大屋顶327

4.联合国:政治正确328

5.一些国家需要联合国的危机330

6.联合国体制面临的问题330

7.支持改革符合中国国家利益331

第十四章 文明与权力334

第一节 “中国式方案”334

1.“中国世纪”的文化定义334

2.亨廷顿的战略清单335

第二节 亚洲普世主义是可能的吗?337

1.复兴的亚洲337

2.亚洲普世主义339

3.奇迹的解释:国际体系还是亚洲价值340

4.东亚色彩=威权主义341

5.东亚金融危机揭示的问题343

第三节 文明与权力346

1.暴力是文明失败的产物346

2.“萨达姆锁定”347

3.文化与权力:硬和软348

4.文明总是追随文明而不是追随暴力351

5.文明再生的能力354

第四 节文明重建与创造355

1.西学深深卷入中国进程355

2.中国还没有站到世界科学前沿359

3.文明重组和创造362

注释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