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智能交通产业化基地发展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智能交通产业化基地发展模式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4705295.jpg)
- 罗俊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942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交通运输业:高技术产业-产业结构-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智能交通产业化基地发展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刘希宋1
前言 罗俊仪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智能交通产业化基地发展模式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
一 研究的背景1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趋势综述13
一 高新技术园区理论研究13
二 ITS产业技术研究13
三 国内有关ITS产业化的研究17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18
一 理论概述18
二 对ITS产业的性质、地位、现状、发展前景的分析研究18
三 ITS产业化基地发展模式的总体框架19
四 评价模式和对策20
第四节 研究方法21
一 理论创新与政策实践相结合21
二 规范分析与调查研究相结合21
第五节 创新之处22
一 理论观点的系统性和创新性22
四 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22
三 比较研究22
二 发展模式的实用性和可行性23
第二章 理论综述25
第一节 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25
一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成基础25
二 高新技术产业化生成的运作机制29
三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32
第二节 有关高新技术园区理论36
一 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36
二 高新技术园区的功能40
三 高新技术园区组织、管理模式简介43
第三节 有关产业集群理论47
一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47
二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运行机理49
第四节 有关产业化基地的理论55
一 产业经济学理论对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启示55
二 产业化基地的内涵和发展趋势57
三 产业化基地的发展基础和运营机理59
第三章 ITS产业的性质、地位、发展前景及现状65
第一节 ITS产业的内涵、性质及地位65
一 ITS产业的发展66
二 ITS产业的内涵68
三 ITS产业的性质71
四 ITS产业的地位80
第二节 国外ITS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借鉴84
一 国外ITS产业化的现状和前景84
二 国外ITS产业化推进模式88
三 我国对国外ITS产业化发展状况的借鉴90
第三节 中国ITS产业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94
一 中国ITS产业化发展的现状94
二 中国ITS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97
三 中国ITS产业发展的前景101
一 发展和应用ITS是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客观要求106
第四节 中国ITS产业建设的必要性106
二 发展和应用ITS是发展相关产业的客观要求110
三 发展和应用ITS将带来巨大的交通、环境和社会效益114
第四章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模式及发展目标的总体构想121
第一节 产业化基地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121
一 产业化基地概念的由来及内涵界定121
二 产业化基地特征的辨析124
三 产业化基地相关概念的辨析126
第二节 产业化基地模式类型及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模式选择131
一 国内外产业化基地的模式类型131
二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模式选择137
第三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总体目标构想140
一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总体目标141
二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技术发展重点及目标142
三 “十五”期间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目标145
第四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功能148
一 ITS技术与产品研发的先导功能148
二 ITS产业创业企业的孵化功能151
三 ITS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功能152
四 ITS行业规划与协调功能154
五 ITS知识共享与人才培训功能156
一 国家社会发展战略全局160
第一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建设的选择原则160
第五章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区位选择160
二 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161
三 区域经济结构基本适应161
四 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性162
五 城市区域功能分布配套163
第二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区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163
一 基地区位选择评价原则163
二 基地区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166
第三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区位选择评价模型178
一 指标权重的确定179
二 指标的无量纲化183
三 综合得分的确定184
第四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区位的选择185
一 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185
二 实地评价中指标无量纲化处理193
三 综合得分的确定194
四 无锡综合评价结果分析195
第六章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组织模式209
第一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管理与开发双重推进模式的选择209
一 世界科技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209
二 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和借鉴213
三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组织模式的构建219
第二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领导体制的构建226
一 立项管理227
二 资金的运营与管理228
三 目标管理228
四 过程管理229
五 收益分配原则的制定230
六 后勤服务230
第三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入驻企业的连接机制231
一 培育和发展我国ITS企业技术联盟的战略意义231
二 培育和发展我国ITS企业技术联盟的组织形式240
一 政、产、学、研结合共建基地255
第七章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运行模式255
第一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运行模式的特征255
二 以龙头科研院所为依托,实现有序发展257
三 搞活运行机制,开放创建基地258
四 建立高素质的创新团队259
第二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基础环境260
一 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作用260
二 知识基础设施建设262
三 生产基础设施建设263
第三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人文环境264
一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265
二 建立激励性的人才管理体制267
第四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政策环境269
一 对ITS产业的财政投入支持270
二 对ITS产业实施税收优惠激励政策272
三 对ITS产业实施特殊的信贷优惠政策274
四 对ITS产业实施研究开发扶持政策275
五 对ITS产业实施技术贸易政策277
六 对ITS产业实施吸引人才政策278
第五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服务支持279
一 完善信息和服务体系279
二 建立相应的资本市场体系283
第六节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法规调控287
一 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科技法规的借鉴288
二 完善我国ITS产业化基地法规调控的基本思路291
第八章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绩效评价295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295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295
二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297
三 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298
四 评估指标的涵义300
一 评估指标等级划分309
第二节 评价标准的确定309
二 评估指标等级划分标准310
第三节 评价模型的构建318
一 评价指标权数分配318
二 评价矩阵的确定320
三 综合评价321
第四节 对中国无锡ITS产业化基地建设预期绩效评价的研究321
第九章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对策329
第一节 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对ITS产业化基地的组织领导329
一 加强组织领导329
二 确保措施到位330
一 采取明确的产业倾斜政策331
第二节 完善政府对ITS产业化基地的推进政策331
二 出台体现ITS产业化基地特殊性的优惠政策334
三 政策应促进ITS产业化基地整体功能的协调335
第三节 制定有关ITS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发展的远景规划339
一 进行重点规划340
二 加强龙头作用341
三 实现跨越式发展342
第四节 推进ITS产业化基地的国际化344
一 ITS产业化基地投资环境的国际化344
二 基地内ITS产业的国际化346
三 ITS产业化基地人才的国际化347
第五节 完善ITS产业化基地投融资体系,加大引进外资力度348
一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348
二 实现融资多元化350
结论352
中国智能交通(ITS)大事记357
图表索引365
一 图题索引365
二 表题索引367
参考文献371
后记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