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伦理文化的人格透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伦理文化的人格透视](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4682493.jpg)
- 孔润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186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伦理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伦理文化的人格透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与人格的互动1
一 文化发展的人格透视1
(一)什么是文化1
(二)文化决定人格8
二 人格发展的文化解读16
(一)“人格”概念和研究方法16
(二)人格发展的遗传因素和文化因素18
第二章 儒家伦理的人格透视35
一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道德规范论35
(一)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美德范畴论36
(二)荀子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规范论39
(三)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说40
(四)儒家的义利关系论43
二 儒家的人格教育论46
(一)《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46
(二)董仲舒的“性三品”和道德教育论48
(三)王安石的道德教育论51
(四)朱熹的道德教育论53
(五)王守仁的道德教育论55
(六)古代典籍中的家庭德育思想56
三 儒家的人格修养论57
(一)孟子的道德修养论57
(二)《中庸》的道德修养论61
(三)《孝经》论“孝”德及其修养65
(四)周敦颐的修养方法论67
(五)朱熹的修养方法论69
(六)王守仁的修养方法论71
四 儒家的人格评价论74
(一)王充的人格评价论74
(二)魏晋时期的人物品题76
(三)“才性之辨”与人格评价77
(四)“理欲之辨”与人格评价81
第三章 道家伦理的人格透视87
一 老子的道德规范论和道德修养论88
(一)以“无为”为原则的道德规范论88
(二)以“无为”为原则的道德修养论92
二 庄子伦理思想中的理想人格94
(一)以“道”为本的理想人格94
(二)“逍遥”自由的理想人格95
三 《淮南子》论道德发展、性命关系和道德评价96
(一)《淮南子》的道德发展论97
(二)《淮南子》的性命关系论98
(三)《淮南子》的道德评价论99
四 魏晋玄学家论名教与自然100
(一)王弼论“名教出于自然”101
(二)郭象论“名教即自然”103
(三)嵇康论“越名教而任自然”105
(四)阮籍论“弃名教而返自然”108
(五)《列子·杨朱篇》中的伦理思想110
五 道家文化对现实人格的影响113
第四章 佛教伦理的人格透视118
一 佛教及其伦理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背景118
二 魏晋佛教对人生和人格的理解120
三 隋唐佛教对人生和人格的理解131
四 佛教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137
五 宗教伦理的内容、特征和社会作用139
六 从伦理文化视角理解宗教的现代价值142
第五章 中国士人的人格理想151
一 “道”是古代士人的人格理想151
二 儒道融合与中国士人的人格特征163
三 对中国文士人格的分析及举例168
(一)李叔同172
(二)王国维174
(三)鲁迅176
第六章 农民道德人格与新农村建设181
一 农民人格现代化181
(一)农民人格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181
(二)农民人格现代化的基本内涵185
(三)农民道德人格的不足与缺陷186
(四)实现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变189
二 新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192
(一)我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成绩和问题192
(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对策197
第七章 为官者的道德人格202
一 中国古代的官德文化及其评价202
二 当代中国的官德状况及其分析207
三 加强为官者的道德人格建设210
第八章 商人的道德人格219
一 商业职业道德规范与商人的道德人格219
二 中国古代的商业道德观念222
三 近现代中国商业道德的发展230
第九章 市民道德与现代化文明城市建设236
一 中国早期市民道德意识的文学表达236
二 现代化文明城市与市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240
三 现代化文明城市与市民道德建设的内容构成244
四 现代化文明城市与市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249
附录:一些大城市的市民道德建设经验254
第十章 杰出历史人物的道德人格273
一 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方法和意义273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和人格273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境界和志功275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276
二 以刘邦为例——对历史人物的人格评价277
(一)刘邦的功绩在于顺应历史趋势建立汉朝并定都长安277
(二)刘邦的智德在于能识人用人278
(三)刘邦的才能在于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281
后记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