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朝鲜文学通史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朝鲜文学通史 中
  • 李岩,池水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50971511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944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朝鲜文学通史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上古时期文学19

第一章 概述19

第二章 古朝鲜时期文学37

第一节 朝鲜古代神话37

第二节 朝鲜古代传说50

第三节 古代歌谣65

第三章 三国时期的国语诗歌71

第一节 乡歌71

第二节 歌词失传的民族歌乐——乡曲77

第四章 汉诗84

第五章 散文88

第二编 统一新罗时期文学第一章 概论97

第二章 传说109

第三章 国语诗歌119

第一节 乡歌的作者和形式119

第二节 统一新罗时期乡歌的思想内容123

第三节 《井邑词》及其他131

第四章 汉文诗歌133

第一节 汉文诗繁荣的原因133

第二节 慧超的诗歌134

第三节 金乔觉和其他诗人141

第五章 崔致远150

第一节 崔致远的生平和思想150

第二节 崔致远诗歌的内容156

第三节 崔致远诗歌的艺术特点164

第四节 崔致远的散文168

第五节 崔致远在朝鲜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73

第六章 散文176

第一节 强首176

第二节 薛聪及吏读178

第三节 禄真《谏忠恭赋》184

第四节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189

第七章 史传文学197

第一节 朝鲜早期通史197

第二节 朝鲜早期专门史207

第三节 史传文学210

第四节 《金庾信行录》216

第八章 《新罗殊异传》225

第一节 《新罗殊异传》的编写与流传225

第二节 《新罗殊异传》的内容与艺术价值229

第三节 《崔致远传》的创作与流传235

第四节 《崔致远传》的内容与艺术价值243

第三编 高丽时期文学253

第一章 概述253

第二章 国语诗歌270

第一节 乡歌270

第二节 长歌279

第三节 景几体歌293

第四节 时调299

第五节 民间歌谣308

第三章 汉文诗歌312

第一节 高丽前半期的汉文诗歌312

第二节 郑知常319

第三节 海左七贤323

第四节 高丽后半期的汉文诗歌334

第四章 李奎报347

第一节 李奎报的生平与思想347

第二节 李奎报诗歌的内容354

第三节 李奎报诗歌的艺术特色370

第四节 李奎报的散文382

第五章 李齐贤389

第一节 李齐贤的生平、思想与创作389

第二节 李齐贤的诗397

第三节 李齐贤的词406

第四节 李齐贤的散文415

第六章 《三国史记》与《三国遗事》423

第一节 金富轼的思想与《三国史记》的内容424

第二节 《三国史记》的体例与文学价值432

第三节 一然与《三国遗事》448

第七章 高丽末叶的使节文学及郑梦周的使行诗460

第一节 高丽末叶的赴明使节及其文学460

第二节 郑梦周的使行诗464

第八章 散文484

第一节 赋与骈文485

第二节 拟传体散文492

第三节 稗说体散文497

第四节 文学批评507

第九章 民间故事518

第四编 朝鲜朝前半期文学第一章 概述527

第二章 国语诗歌的发展550

第一节 国语乐章550

第二节 景几体歌554

第三节 时调的繁荣与辞说时调的出现558

第四节 歌辞的产生、发展与杂歌的出现582

第三章 三大国语诗人及其创作594

第一节 郑澈与“松江歌辞”594

第二节 朴仁老与“芦溪歌辞”601

第三节 尹善道及其山水田园时调609

第四节 三大国语诗人创作的艺术特色614

第四章 朝鲜朝前半期的使节文学620

第一节 使节文学的瑰宝——《朝天录》620

第二节 权近的使行诗628

第三节 李晬光的“朝天”诗654

第四节 李晬光的北京“腊梅”诗660

第五章 汉文诗歌的创作676

第一节 辞章派与道学派的汉文诗676

第二节 “三唐诗人”的汉文诗687

第三节 现实主义汉文诗695

第四节 爱国题材汉文诗710

第五节 言情诗、风土诗及写景诗718

第六节 权跸及其汉文诗创作728

第六章 乐府诗的创作739

第一节 乐府诗的发展739

第二节 金宗直及其《东都乐府》743

第三节 沈光世及其《休翁乐府》749

第七章 散文的盛行759

第一节 稗说体散文759

第二节 拟传体散文763

第三节 梦游录767

第四节 纪行散文772

第五节 纪实散文778

第六节 国语散文783

第八章 小说的兴起791

第一节 小说兴起的原因791

第二节 金时习与《金鳌新话》794

第三节 林悌及其寓言小说804

第四节 《云英传》与《彰善感义录》811

第五节 其他小说822

第九章 许筠与《洪吉童传》832

第一节 许筠的生平和思想832

第二节 《洪吉童传》835

第十章 金万重及其国语长篇小说842

第一节 金万重的生平和思想842

第二节 《谢氏南征记》846

第三节 《九云梦》859

第十一章 爱国主义小说《壬辰录》及其他873

第一节 《壬辰录》873

第二节 《朴氏夫人传》与《林庆业传》887

第十二章 佛教文学894

第一节 佛教文学的发展894

第二节 禅诗的创作899

第三节 国文佛教叙事散文的创作909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917

第一节 民间歌谣917

第二节 民间故事925

第三节 民间戏剧937

第五编 朝鲜朝后半期的文学第一章 概述947

第二章 国语诗歌974

第一节 国语诗歌的蓬勃发展974

第二节 敬亭山歌坛及其时调987

第三节 杂歌1011

第四节 歌辞1020

第三章 汉文诗歌1038

第一节 进步文人的汉诗创作1038

第二节 申纬的诗歌创作1065

第三节 “海东乐府”体的发展1080

第四节 赵秀三和“委巷”诗人的汉诗创作1095

第五节 金笠的讽刺诗1116

第四章 国文小说的蓬勃发展1125

第一节 小说发展的时代背景1125

第二节 翻案小说的大量出现1133

第三节 长篇小说的兴起和发展1145

第四节 《彩凤感别曲》及其他国文小说1153

第五节 《玉楼梦》1160

第六节 《蔷花红莲传》和《孔菊和潘菊》1166

第五章 汉文小说的发展1173

第一节 李钰的汉文小说1173

第二节 金鑢的汉文小说1183

第六章 讲唱脚本体小说的兴起和发展1194

第一节 讲唱脚本体小说1194

第二节 东国绝唱《春香传》1200

第三节 《沈清传》1213

第四节 《兴夫传》1221

第五节 《兔子传》1229

第七章 实学派文学1238

第一节 实学派的产生和发展1238

第二节 实学派的文学思想1247

第三节 朴趾源的小说1258

第四节 丁若镛的汉诗创作1278

第五节 “四家诗人”的诗文1293

第八章 散文1315

第一节 文人散文1315

第二节 宫廷女性散文1333

第三节 游记和使行录1352

第九章 纪行文学的杰作——《热河日记》1368

第一节 燕岩笔下的辽野山川风情1369

第二节 许身关梁、城阙之间的主体风范1383

第三节 所见市街宫阙之繁华富丽及其多重审美价值观1397

第四节 所见中国文物制度与利用厚生之思1407

第十章 诗歌理论批评1415

第一节 诗歌理论的发展1415

第二节 金昌协与《农岩杂识》1426

第三节 洪万宗与《小华诗评》1431

第十一章 民间文学1437

第一节 传说故事1437

第二节 民间歌谣和巫歌1446

第三节 民间说唱1456

参考文献14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