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热点问题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诉讼热点问题专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4668814.jpg)
- 韩旭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45027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热点问题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对“两院三部”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之评析1
一、“非法言词证据”的内涵、外延如何界定2
(一)非法言词证据是否仅限于采用刑讯逼供、暴力、威胁手段所取得2
(二)如何理解刑讯逼供的含义4
二、重复性自白应否排除6
三、“毒树之果”如何处理8
四、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后能否重新取证10
五、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启动的“两难”与证明的“一易”11
(一)辩方提供非法取证线索或证据“难”11
(二)法庭启动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难”13
(三)侦控方对取证合法性证明“易”14
六、“虎头蛇尾”的法庭审查程序17
七、非法证据对法官“心证”的影响真的能够被排除吗20
(一)证据移送制度使得庭审法官难免不受到被排除证据的“污染”20
(二)“一元制”结构下职业法官对非法证据的排除面临着心理学上的难题22
(三)建立完备的判决理由制度是实施排除规则的当务之急23
第二章 被告人与律师之间的辩护冲突及其解决机制研究26
一、引言26
二、域外辩护冲突的两种解决模式27
(一)当事人主导辩护模式27
(二)律师独立辩护模式32
(三)两种模式的形成机理34
三、两种模式的异同及其利弊分析39
(一)相同与差异——两种模式之比较39
(二)两种模式的利弊分析41
四、律师“辩护独立”论对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利弊分析45
(一)在现行体制下律师独立辩护整体上有利于维护被告人的权益45
(二)过分强调律师独立辩护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49
五、构建我国以“辩护协商”为基础律师“相对独立”的辩护冲突解决机制53
(一)被告人当庭认罪情形下律师能否作无罪辩护54
(二)被告人主张无罪情形下律师能否做有罪辩护55
(三)同一被告人的两位辩护人的辩护意见能否相左56
(四)辩护方式、方法发生冲突的解决方案58
第三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辩护制度的改革与完善60
一、澄清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是辩护制度改革、完善的前提61
(一)法律语境下的辩护权主体及辩护人职责61
(二)政治语境下的律师角色及其职能62
二、会见通讯制度的改革与完善64
(一)我国会见通讯制度存在的问题65
(二)改革完善会见通讯制度的建议70
三、阅卷制度的改革与完善80
(一)我国阅卷制度存在的问题80
(二)我国阅卷制度的改革和完善85
四、调查取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93
(一)自行调查取证制度面临的困境93
(二)申请调查取证制度存在的问题99
(三)改革辩方自行调查取证制度103
(四)完善我国的申请调查取证制度111
(五)构建我国的证据保全制度114
第四章 我国公诉制度研究的新发展118
一、公诉方式和公诉审查制度118
(一)现有公诉方式的缺陷及其改革完善118
(二)公诉审查程序的特点及其重构123
(三)简要评析126
二、不起诉制度127
(一)法定不起诉128
(二)酌定不起诉128
(三)附条件不起诉133
(四)对不起诉裁量权的制约142
(五)简要评析146
三、公诉变更制度149
(一)公诉变更制度的内容150
(二)域外公诉变更制度151
(三)我国公诉变更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155
(四)撤回公诉制度157
(五)简要评析162
四、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164
(一)国外提起公诉证据标准之比较164
(二)我国学界关于提起公诉证明标准的观点争鸣166
(三)简要评析169
第五章 刑事见证制度专题研究171
一、诉讼行为理论语境下刑事见证的内涵分析171
二、我国刑事见证的制度缺陷及其实践174
(一)制度上的缺陷174
(二)实践中的危害177
三、刑事见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79
(一)对国家权力过分信任的政治哲学179
(二)“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法律文化180
(三)惩罚犯罪的诉讼目的181
四、构建完备的刑事见证制度之必要性分析182
(一)证明模式转型的现实要求182
(二)程序法定原则的内在要求183
(三)保障证据效力的证明要求184
(四)保障侦查行为正当性的程序要求185
五、构建刑事见证制度的具体路径186
(一)明确刑事见证的主体186
(二)合理设定刑事见证的范围188
(三)明确见证人的诉讼地位及其权利义务189
(四)强化侦查人员的法定义务190
六、刑事见证的法律效力分析191
(一)对违反见证程序所取得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采取“利益权衡原则”191
(二)将证据能力问题转化为证明力问题进行处理192
(三)例外情形下有条件地承认其证据能力194
第六章 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196
一、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不符合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精神197
(一)违背控辩平等原则198
(二)违背控审分离原则199
(三)违背审判独立原则200
(四)违背无罪推定原则的精神202
二、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行使审判监督权的依据不足204
(一)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法律依据不足204
(二)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法理根据不足205
三、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在实践中会带来一系列无法克服的矛盾207
(一)检察长的回避制度无法落实207
(二)列席检察长可能与合议庭发生冲突208
(三)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产生新的程序不公209
(四)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可能造成程序的紊乱210
(五)难以协调的角色冲突可能导致审判委员会的偏听偏信210
四、余论:法院组织法的修改211
第七章 辩护方在审判阶段的调查取证权问题研究214
一、关于辩护方审判阶段申请调查取证权的保障问题216
二、关于被告人对质权和传闻证据规则的确立问题219
三、正确协调辩护方调查取证权、检察机关补充侦查权和法院审判权三者之间的关系223
(一)赋予检察机关审判阶段不受限制的补充侦查权有违诉讼规律223
(二)重新配置控辩审三方在审判阶段的调查取证权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