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学通论
  • 王宏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0009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2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农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农学与作物生产1

第一节 农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1

一、农学的概念1

二、农学的性质1

三、农学的地位2

四、农学的特点3

第二节 人类食物营养及其来源4

一、食物的营养素及其作用4

二、我国居民的食物营养源14

第三节 人口增长与粮食危机16

一、人口增长的历史与趋势16

二、作物生产与粮食危机17

三、粮食危机的解决途径20

复习思考题22

第二章 种植业资源与农田生态系统24

第一节 我国种植业资源及其特点24

一、气候资源24

二、土地资源28

三、生物资源29

四、社会资源30

第二节 生态因子与作物的关系30

一、影响作物的生态因子30

二、作物与光照31

三、作物与温度33

四、作物与水分36

五、作物与空气39

六、作物与肥料40

第三节 农田生态系统41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41

二、农田生态系统42

三、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45

四、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7

第四节 提高种植业资源的利用效率50

一、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原则50

二、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尺度51

复习思考题51

第三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53

第一节 作物的起源与传播53

一、作物的起源53

二、作物的传播54

第二节 作物的分类55

一、按照植物学分类55

二、按照作物生物学特性分类57

三、按照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58

第三节 作物分布59

一、禾谷类作物59

二、豆类作物62

三、薯类作物63

四、油料作物64

五、纤维作物66

六、糖料作物67

七、嗜好作物68

复习思考题68

第四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品质形成69

第一节 作物的生长发育69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69

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69

三、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70

四、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71

五、作物器官的建成73

第二节 作物的产量及产量形成80

一、作物的产量80

二、产量构成因素81

三、作物产量潜力与增产途径83

第三节 作物的品质及品质形成84

一、作物的品质84

二、作物产品品质形成过程85

三、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86

四、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87

复习思考题88

第五章 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89

第一节 良种在生产上的作用89

一、品种的概念89

二、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90

第二节 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特点91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91

二、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遗传与育种特点92

第三节 作物育种主要方法94

一、引种94

二、系统育种97

三、杂交育种99

四、杂种优势利用102

五、诱变育种105

六、生物技术育种107

第四节 种子产业与管理109

一、种子产业的含义、目标及途径109

二、品种审定110

三、良种繁育111

四、种子检验111

五、种子经营113

复习思考题115

第六章 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116

第一节 土壤耕作与地力培肥116

一、土壤耕作的作用116

二、土壤耕作的类型117

三、土壤培肥技术118

第二节 作物的播种与田间管理119

一、良种选用与种子处理119

二、播种期的确定121

三、播种技术121

四、作物田间管理123

第三节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25

一、地膜覆盖的生态效应125

二、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126

三、地膜的种类127

四、地膜覆盖生产技术128

第四节 作物水分调节技术129

一、灌溉定额及灌水方法129

二、排水技术130

第五节 作物施肥技术131

一、施肥原则131

二、影响施肥效果的因素132

三、肥料的种类132

四、施肥方法133

第六节 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133

一、杂草危害及其防除133

二、作物虫害及其防治134

三、作物病害及其防治136

四、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137

五、人工控旺技术139

第七节 收获与贮藏140

一、收获时期140

二、收获方法141

三、收获物的粗加工141

四、贮藏142

复习思考题143

第七章 农产品加工及其利用145

第一节 农产品加工概述145

一、农产品加工的性质与特点145

二、农产品加工的意义145

三、农产品加工的分类146

第二节 粮食作物加工技术147

一、小麦加工及利用147

二、稻谷加工及利用153

三、玉米加工及利用157

第三节 油料作物加工及利用160

一、油料加工基础知识161

二、油料作物加工及利用161

复习思考题167

第八章 农作制度与区域农业发展168

第一节 农作制的概念、特性与功能168

一、农作制的概念168

二、农作制的特性169

三、农作制的功能169

四、中国农作制特征170

第二节 种植制度172

一、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172

二、作物布局173

三、复种175

四、间套作178

五、轮作与连作182

第三节 我国农作制分区与区域农业发展185

一、农作制区划的意义及原则185

二、我国农作制分区185

三、区域农业发展189

复习思考题196

第九章 农业现代化及其展望197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97

一、农业的概念197

二、农业的起源197

三、农业的发展197

四、世界农业概况200

第二节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203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索203

二、我国农业存在的基本问题205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205

四、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途径205

第三节 种植业发展趋势207

一、作物生产现代化207

二、作物生产机械化208

三、作物生产设施化209

四、作物生产标准化210

五、作物生产智能化211

六、作物生产安全化212

第四节 生物质能源214

一、生物质能源的概念、分类与特点214

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途径215

三、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意义216

四、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216

五、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方向217

复习思考题217

参考文献2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