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考试法制化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考试法制化问题研究
  • 唐冰开,戚欣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5014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考试-教育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考试法制化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国家教育考试的概念及特点2

(一)国家教育考试的涵义2

(二)国家教育考试的特点8

(三)国家教育考试的种类9

二、我国现行考试行政法规管理的缺陷12

(一)教育考试机构性质模糊、专业化程度不高12

(二)考试管理权、考试实施权与招生权的一体化15

(三)监督权与管理权的一体化16

三、教育考试立法的必要性18

第一章 中国教育考试管理的历史沿革23

一、察举制下的考试管理制度23

(一)先秦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制度的萌芽24

(二)两汉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制度的兴起28

(三)魏晋南北朝考试管理制度的嬗变33

二、科举制下的考试管理制度40

(一)科举考试的科目与应举人资格40

(二)科举考试的方法与内容46

(三)科举考试的机构与考官62

三、近代中国的考试管理制度65

(一)清末教育考试与考试管理66

(二)民国教育考试制度的创立与演变74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考试管理制度83

(一)普通高校、中等学校和研究生考试的组织管理84

(二)成人高校考试的组织者管理91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组织管理93

第二章 西方主要国家教育考试的管理模式96

一、法国的教育考试管理模式96

(一)中学毕业会考96

(二)工业高级技术员证书考试99

(三)高等教育考试100

二、日本的教育考试管理模式101

(一)高中阶段学业成绩的考查办法101

(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102

(三)高校和研究生教育考试105

三、英国的教育考试管理模式107

(一)英国的教育制度107

(二)英国的考试制度108

(三)英国高校招生制度112

(四)英国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113

四、美国的教育考试管理模式114

(一)美国教育考试概况114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117

第三章 教育考试的立法宗旨及原则124

一、教育考试的立法宗旨124

(一)教育考试法要维护法律公正性与促进政府依法履行教育服务义务126

(二)坚持权利与义务、责任的适应与统一128

(三)保障国家教育考试秩序128

(四)推行考试法的法律制裁130

二、教育考试立法的指导思想131

三、教育考试立法的原则133

(一)考试法基本原则的涵义133

(二)考试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34

四、教育考试法的价值及其构成140

(一)考试基本法的法价值分析140

(二)考试基本法的法治价值141

(三)考试基本法的权利价值142

(四)考试基本法的司法价值143

第四章 教育考试中的行政法律关系144

一、教育考试法的调整范围144

(一)考试立法应包含的内容及其意义145

(二)关于考试法的调整范围146

二、教育考试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150

(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多样性与当事一方行政机关的恒定性150

(二)行政法律关系类型的丰富性与专门业务性151

(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的对应性与不对等性152

三、国家考试行政法律关系的类型154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154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156

四、教育考试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61

第五章 教育考试的主体163

一、考试机构设置及职权和职责163

(一)考试机构设置的原则163

(二)考试机构的性质166

(三)考试机构的职权和职责167

二、考试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170

三、公民的参考权及其维护173

第六章 教育考试的组织和管理176

一、考试组织的程序、内容及特点176

(一)考试组织程序176

(二)考试组织的特点与内容178

二、考试命题工作管理181

(一)命题工作管理的重要性181

(二)命题工作管理的职能和任务182

(三)命题管理工作涉及的基本理论184

(四)命题工作体制192

(五)命题方式193

(六)命题的组织与实施194

三、考试实施管理199

(一)考试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99

(二)考试管理的基本原则199

(三)接纳考生报名200

(四)试卷的印制、分发、运送和保管201

(五)考点设置和考场编排203

(六)考场管理204

四、评卷和分数管理205

(一)评卷前期准备205

(二)评卷阶段209

(三)成绩统计及试卷与答卷评析阶段212

五、考风考纪管理214

(一)考风考纪管理的重要意义214

(二)考风考纪现状及问题215

(三)加强考风考纪管理的措施216

第七章 教育考试法律责任的界定221

一、教育考试法律责任的概念221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点221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与实施原则222

(三)确定和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223

(四)考试法律责任的概念、特点及构成要件224

二、考试法律责任的形式225

(一)教育考试法律责任的实现及其机制225

(二)考试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227

三、教育考试法律责任的内容229

(一)应考者违反考试法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230

(二)考试机关的考试工作人员违反考试法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231

(三)其他人员违反考试法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232

(四)考点、考区违反教育考试法的法律责任233

(五)违反保密规定的法律责任233

(六)教育考试法律责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34

第八章 教育考试的法律救济236

一、教育考试的申诉制度237

(一)考试申诉制度的概念237

(二)构建考试申诉制度的必要性239

(三)构建考试申诉制度的可行性240

(四)对构建我国考试申诉制度的思考240

二、教育考试的行政复议242

(一)考试行政复议概述242

(二)考试行政复议与考试申诉的区别245

(三)考试行政复议的价值取向246

(四)考试行政复议的原则247

(五)考试行政复议的范围249

(六)当前考试行政复议的缺陷与完善250

三、考试行政诉讼251

(一)考试行政诉讼的性质251

(二)考试行政诉讼的主要特征252

(三)考试行政诉讼与考试行政复议的关系253

(四)考试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255

(五)考试行政诉讼的缺陷与完善255

四、考试行政赔偿257

第九章 与考试立法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259

一、当前与考试立法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性259

(一)与考试立法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性的表现259

(二)与考试立法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性的后果262

(三)与考试立法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性的根源264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267

(一)应对国家考试的范围、种类与性质有准确定位267

(二)应遵循国家考试的基本立法原则270

(三)应完善国家考试权的违法行使与救济272

(四)明晰“依法治考”的内涵:平衡权利与权力的关系274

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想275

(一)考试立法相关法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275

(二)完善考试立法相关法律制度的具体构想278

(三)完善考试立法相关法律制度的辅助措施280

附录284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考试法(建议稿)284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