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纺织材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纺织材料
  • 张一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750643560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纺织纤维-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纺织材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主要内容1

二、纺织材料的分类2

三、常用指标与术语简介5

四、纺织网络资源9

五、常用的参考书籍9

第一章 棉纤维11

第一节 原棉的种类与形态结构11

一、原棉的种类11

二、原棉的形态结构14

第二节 原棉的化学组成与化学性质17

一、棉纤维的组成物质17

二、棉纤维的化学性质17

第三节 棉纤维性质的商业检验18

一、抽样19

二、品质检验21

三、公量检验25

四、棉花质量标识的标示方法及代号27

第四节 棉纤维性质的常规检验28

一、长度28

二、成熟度34

三、细度36

四、马克隆值38

五、强度41

六、疵点43

七、糖分45

八、棉纤维其他检验方法46

第五节 实验47

一、棉纤维长度实验47

二、棉纤维细度实验51

三、棉纤维成熟度实验54

第二章 麻纤维59

第一节 麻纤维的种类59

一、苎麻59

二、亚麻59

三、黄麻60

四、洋麻60

五、大麻60

六、苘麻60

七、罗布麻61

八、剑麻61

九、蕉麻61

十、菠萝麻61

第二节 麻纤维的化学组成62

一、纤维素62

二、半纤维素62

三、果胶物质63

四、木质素63

五、其他成分63

第三节 常用麻纤维的形态特征与性能63

一、苎麻纤维的形态特征与性能63

二、亚麻纤维的形态特征和性能69

三、黄麻、洋麻的形态特征与主要性能72

四、其他麻纤维的形态特征与性能76

第四节 实验78

一、梳片式苎麻纤维长度测定78

二、苎麻纤维截面切片实验80

第三章 毛纤维85

第一节 特种动物毛简介85

一、特种动物毛的分类与分布85

二、特种动物毛的结构与性能简介94

第二节 绵羊毛的种类及质量特征98

一、按产毛区分类98

二、按纤维组织结构分103

三、按纤维类型分103

四、按剪毛季节分104

五、其他分类104

第三节 绵羊毛的形成与结构107

一、羊毛纤维的形成107

二、羊毛纤维的结构109

第四节 绵羊毛的性能与检验113

一、细度113

二、长度115

三、天然卷曲119

四、含杂与净毛率120

五、摩擦特性124

六、化学特性126

七、羊毛处理新技术129

第五节 实验133

一、毛纤维长度实验(梳片法、排图法)133

二、显微投影测量法测毛纤维细度136

三、羊毛纤维含脂率实验(萃取法)139

第四章 蚕丝144

第一节 蚕丝的种类144

第二节 蚕丝的形成及形态结构145

一、茧丝的形成145

二、茧丝的形态结构147

三、生丝的缫制148

四、生丝的形态结构149

第三节 蚕丝的组成与聚集态结构149

一、蚕丝的组成149

二、蚕丝的聚集态结构153

第四节 蚕茧的性状156

一、蚕茧的外形质量156

二、蚕茧的工艺性状158

第五节 蚕丝的性能与检验161

一、蚕丝的主要性能161

二、生丝与柞丝的检验163

第六节 蚕丝开发利用172

一、绢丝(绢纱)172

二、双宫丝172

三、生丝性能改良172

四、生丝开发173

第七节 实验174

一、生丝的细度实验174

二、生丝的抱合力实验175

第五章 化学纤维177

第一节 化学纤维概述177

一、化学纤维的分类177

二、化学纤维制造概述184

第二节 化学纤维的性能与检验188

一、化学纤维长度检验188

二、化学纤维细度检验191

三、化学纤维强伸度检验192

四、化学纤维卷曲检验194

五、化学纤维含油检验196

六、外观疵点检验197

七、其他性质的检验197

第三节 常见化学纤维的特性简介197

一、再生纤维的特性简介198

二、合成纤维204

三、无机纤维213

第四节 纺织纤维的鉴别214

一、手感目测法215

二、燃烧法215

三、显微镜观察法216

四、溶解法219

五、着色剂法219

六、荧光颜色法220

七、含氯含氮呈色反应试验方法221

八、红外吸收光谱法221

九、系统鉴别法221

第五节 实验223

一、显微镜认识纤维223

二、纺织纤维鉴别224

三、化纤卷曲度226

四、单纤维强力测试227

第六章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230

第一节 吸湿指标与常用术语230

一、回潮率230

二、含水率230

三、标准大气230

四、调湿231

五、预调湿231

六、标准回潮率231

七、公定回潮率232

八、实际回潮率233

九、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233

十、公定重量234

第二节 吸湿机理234

一、纤维内部的亲水基团234

二、结晶度235

三、纤维的比表面积235

四、纤维表面伴生物含量及性质236

第三节 影响纤维吸湿的外在因素236

一、吸湿平衡236

二、吸湿等温线237

三、吸湿等湿线238

四、吸湿滞后性239

第四节 吸湿对纺织材料性质的影响240

一、对材料重量的影响240

二、对材料形态尺寸的影响240

三、对材料密度的影响241

四、对材料机械性质的影响241

五、对材料热学性质的影响242

六、对材料电学性质的影响243

第五节 纤维润湿性简介244

一、界面张力与接触角244

二、润湿角与润湿力244

第六节 吸湿性测试简介245

一、烘箱法245

二、电阻法248

第七节 实验249

一、烘箱法测回潮率实验249

二、电阻法测湿实验252

第七章 纤维材料的机械性质255

第一节 拉伸指标255

一、与断裂点相关的指标255

二、与拉伸曲线相关的指标257

第二节 影响拉伸测试结果的因素261

一、拉伸断裂机理261

二、影响纤维拉伸断裂强度的主要因素264

三、影响纱线拉伸断裂强度的主要因素268

第三节 粘弹体的力学行为特征269

一、三种变形269

二、纤维的蠕变和应力松弛271

三、纤维的弹性与疲劳272

第四节 纤维的表面力学性质276

一、摩擦抱合的概念与指标277

二、影响切向阻抗系数的因素279

三、纤维摩擦抱合性质与可纺性的关系281

四、纤维的磨损281

第五节 纤维的弯、扭、压性质简介284

一、纤维的弯曲284

二、纤维的扭转287

三、纤维的压缩291

第六节 实验294

一、单纤维强力测试294

二、纤维摩擦实验294

第八章 纤维材料的热学、光学、电学性质298

第一节 热学性质298

一、常用热学指标298

二、热力学性质301

三、热定形303

四、耐热性与热稳定性304

五、热收缩305

六、熔孔性306

七、阻燃性307

第二节 光学性质308

一、色泽309

二、折射与双折射310

三、耐光性与光防护311

四、紫外荧光313

第三节 电学性质313

一、介电常量313

二、电阻314

三、静电316

第四节 实验319

一、绝热率实验319

二、纤维热收缩实验320

三、纤维比电阻实验322

第九章 纱线的结构与性能325

第一节 纱线的分类325

一、按纱线的结构外形分325

二、按组成纱线的纤维种类分329

三、按组成纱线的纤维长度分330

四、按花色(染整加工)分331

五、按纺纱工艺分331

六、按纱线线密度分331

第二节 纱线的粗细及检测332

一、纱线的细度指标332

二、股线细度的表达334

三、细度指标间的换算334

四、细度偏差335

第三节 纱线的条干均匀度336

一、表示条干均匀度的指标336

二、纱线条干不匀产生的主要原因337

三、纱线条干不匀的测试与分析338

第四节 纱线的加捻程度及结构特征346

一、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346

二、纱线捻度的测试349

三、加捻程度对纱线性能的影响350

四、纱线的结构特征352

第五节 纱线的力学性质355

一、历史曾用指标356

二、纱线一次拉伸断裂的机理356

三、影响纱线强伸度的因素357

第六节 实验360

一、纱线的细度实验360

二、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实验362

三、纱线捻度实验365

四、纱线强度实验367

第十章 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及基本性质371

第一节 织物分类概述371

一、机织物的分类371

二、针织物的分类373

三、非织造布的分类373

第二节 机织物的结构参数375

一、经纬纱细度(线密度)375

二、经纬密度与紧度376

三、覆盖系数377

四、织物的长度、宽度和厚度377

五、单位面积重量379

第三节 针织物的结构参数379

一、线圈长度380

二、密度380

三、未充满系数381

四、针织物的平方米重381

五、厚度382

第四节 织物的坚牢度382

一、织物的拉伸性质382

二、织物的撕裂性能385

三、织物的顶破性质389

四、织物耐磨性391

第五节 织物的外观保持性396

一、抗皱性396

二、织物免烫性397

三、褶裥保持性398

四、起毛起球性398

五、勾丝性401

第六节 织物的尺寸稳定性简介403

一、缩水性403

二、热收缩性404

第七节 织物的风格与手感简介404

一、织物风格的含义404

二、织物风格的分类405

三、手感的主观评定405

四、织物风格的客观评定406

第八节 织物的透通性与舒适性简介409

一、透气性410

二、透湿性411

三、透水性412

四、透热性413

第九节 实验414

一、机织物密度与紧度实验414

二、针织物密度和线圈长度实验415

三、织物坚牢度实验416

四、织物的起毛起球实验418

五、织物的折皱弹性实验420

六、织物的勾丝性实验422

参考文献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