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新闻采访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贾广惠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7733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新闻采访-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新闻采访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新闻采访的发展及认识基础3
第一章 新闻采访:从职业行为到社会行为3
第一节 从官方到民间:采访活动回溯3
一、古代官方采访制度3
二、伴随古代采访活动的报纸5
三、西方中世纪新闻事业概况6
四、中国近代、民国、新中国的概况6
第二节 突破垄断:技术进步提供物质条件7
一、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带来的影响7
二、电视的平民化色彩7
三、网络、手机的普及8
第三节 新闻自由依赖“采访自由”保障得以实现9
一、新闻自由的基本概念10
二、传统媒体的局限10
三、网络、手机的自由传播11
第二章 新闻采访的认识论基础15
第一节 事实无限与采访的有限15
一、对于事实的认识15
二、截取事实的艺术18
三、对几种事实的把握21
第二节 例证式采访问题26
一、“以个别代表一般”26
二、“关门想点子,出门找例子”27
三、图解政策27
第三节 采访对象——事实辨析29
一、事实即信息29
二、“反信息”的事实不应作为记者采访报道的对象30
三、采访对受众具有知悉意义的事实32
第三章 新闻价值标准的把握35
第一节 新闻价值的起源与含义35
一、新闻价值的起源35
二、新闻价值含义37
第二节 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39
一、从发现到采访39
二、从写作到编辑39
三、从传播到反馈40
第三节 新闻价值实现受制于内外两个因素41
一、记者与媒体价值追求的统41
二、新闻价值受制于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43
第四章 新闻采访中的道德伦理49
第一节 新闻职业道德与伦理49
一、职业道德的历史与现状49
二、道德成为稀缺资源50
三、新闻职业道德要求51
四、虚假新闻、新闻炒作泛滥问题52
第二节 备受争议的采访“看客”52
一、鲁迅先生批判的“看客”问题52
二、记者采访的“看热闹”53
三、采访“看客”遭受道德压力54
第三节 揭露隐私过度问题55
一、名人隐私满天飞56
二、记者与个人(报道对象)的合谋57
三、恪守“公共利益”标准58
中编 新闻采访:一门“发现”的学问65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进场”与接近信源65
第一节 采访要“进场”65
一、记者要有自己特殊的“场”65
二、到单位部门的采访(意图、寒暄、验证、监督)67
三、社会领域的采访72
第二节 采访中的调查取证79
一、取得线人信任和实地访问79
二、多方获取材料81
第三节 采访中的识人83
一、认识采访对象84
二、想方设法接近采访对象86
三、与采访对象交朋友90
第六章 新闻“发现”与新闻敏感培养100
第一节 新闻“发现”的界定100
一、新闻“发现”界说101
二、新闻“发现”的内容与指向101
第二节 新闻敏感指向新闻发现106
一、新闻敏感与新闻“发现”之关系107
二、新闻敏感的含义与特点108
三、新闻敏感的大敌:职业倦怠109
第三节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110
一、“上头”和“下头”111
二、亲友、熟人等社会关系网络112
三、静态途径113
第四节 记者的思维方法114
一、逆向思维115
二、辩证思维117
三、发散思维119
四、统摄思维120
五、超前思维121
六、症候式分析123
第七章 新闻的背景采访与深度报道129
第一节 深度报道特有的价值129
一、采访的深度决定思想的深度130
二、采访事实背景即寻找意义和价值132
第二节 记者要致力于为社会“解惑”133
一、受众需要深度信息133
二、“风险社会”需要媒体预告134
第三节 学者型记者的发现力136
一、学者型记者的优势136
二、全面、深刻地“发现”社会问题138
三、突破专业分工,走向融合140
第八章 采访者的知识储备145
第一节 杂家的要求145
一、资料收集与整理146
二、舍得下工夫148
第二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50
一、手不释卷,获得广博知识151
二、“行万里路”153
第三节 业务知识储备156
一、基本业务知识156
二、新闻传播理论知识157
第九章 新闻采访资源的开发162
第一节 新闻采访资源开发的时代要求162
一、资源稀缺时代的到来162
二、新闻资源即信息166
第二节 新闻资源开发的潜力168
一、信息产业的开发169
二、新闻资源开发在媒体的运用170
第三节 新闻开发中的主、客体制约因素178
一、媒体资源178
二、社会关系资源180
三、媒体的受众资源182
第十章 新闻采访策划的运用188
第一节 新闻采访策划的发展与现状188
一、采访策划风行188
二、采访策划的商业化误区191
第二节 新闻策划的步骤、类型与原则195
一、新闻采访的策划步骤195
二、新闻采访策划的类型与原则197
三、新闻采访策划的方法202
第三节 采访策划的“公共利益”标准206
一、“公共利益”至上206
二、采访策划中维护公共利益的急迫性与可行性209
下编 网络时代的采访219
第十一章 网络采访的含义、特征与意义219
第一节 网络采访的含义219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219
二、个人拥有媒体220
三、网络采访的含义222
第二节 网络采访的特征222
一、采访内容的多媒体性223
二、采访工具的全数字化223
三、采访范围的全球性和速度的快捷性223
四、新闻资源的丰富性及利用的方便性224
五、记者选择资料的自主性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224
六、记者业务能力和使用能力的合一性224
第三节 网络采访出现的意义226
一、打断体制守护的话语权垄断226
二、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源227
第十二章 “公民记者”兴起231
第一节 “公民时代”草根记者兴起231
一、公民时代231
二、“公民记者”自主记录事实232
三、公民记者的尴尬233
第二节 对传统采访的继承与超越234
一、对匡扶正义侠风的继承234
二、对传统遗风的超越235
第三节 公民记者采访:沟通的能力235
一、以局内人身份沟通236
二、耐心与持久236
三、“草根”身份增进沟通236
第四节 公民记者引领参与237
一、网民的低度参与问题237
二、公民记者走向“公民社会”238
三、公民记者的合力效应239
第十三章 网络记者(采访)的多样性244
第一节 网络记者244
一、网络记者的含义244
二、网络记者的法律地位245
第二节 网络独立调查人246
一、网络独立调查人的兴起246
二、网络独立调查人的难题248
第三节 网络民意代表249
一、网络民意代表的兴起249
二、网络民意的崛起250
第四节 网络推手的出现251
一、网络推手的缘起252
二、网络推手的商业化操作253
第十四章 网络采访的平民化258
第一节 网络采访向平民化与自由化回归258
一、网络采访向平民化回归258
二、网络采访提供自由表达空间259
第二节 网络采访的道德、法律空间260
一、网络采访中的混乱无序261
二、刻意揭露他人隐私262
三、“公器私用”问题264
四、网络采访缺乏法律赋予的权利266
第三节 网络采访与媒介融合267
一、融媒体时代的采访268
二、采访的合流:3G手机展示采访的新时代270
参考文献274
后记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