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诉中的博弈 我的公诉战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诉中的博弈 我的公诉战争](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4648374.jpg)
- 李爱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433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公诉-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诉中的博弈 我的公诉战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自我博弈——职业素养与内心世界1
第一节 我是谁2
一、我是公诉人2
二、从犯罪嫌疑人到被告人,要一直跟着程序走5
三、惩恶还要扬善7
第二节 优秀公诉人的炼成8
一、心理素质是锻炼出来的8
二、理论功底有赖于不懈怠的思考10
三、办案技巧要靠经验积累11
四、办案感觉是法律素养、洞察能力和社会良知的综合13
第三节 如果失败是必须的,那就微笑着去拥抱14
一、我的一些亲历——踏入社会的第一场博弈14
二、站在公诉人的角度,刑辩是一门遗憾的艺术15
三、拥抱失败的同时,你也站在成功的起点17
第四节 情感与责任怎样才能守恒18
一、法律人的情感与正义观18
二、情感与责任有时会发生碰撞21
(一)法律跟不上情势发展22
(二)法的一般规定是正当的,但由于个案的特殊性,导致适用法律的结果偏离一般社会情感22
(三)社会公众的普遍道德水准与法的期待有差距25
(四)证据规则适用结果使得社会一般情感得不到满足27
三、情感与责任的守恒实则是博弈的过程30
第五节 司法与民意怎样才能契合32
一、我眼中的民意32
二、司法与民众需求35
三、能动司法是促成司法与民意契合的不二选择36
四、实践中能动司法的一些个案39
第二章 不辩之辩——隐形博弈43
第一节 办案中的博弈大多是看不见的43
一、办案中要与许多对象进行博弈43
二、想要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45
第二节 在罪与非罪之间徘徊45
一、时常在罪与非罪之间犹豫45
(一)有些法律条文过于原则,留下太多的解释空间46
(二)有时,我多么希望法律能给我一定的解释空间48
(三)犹豫之后的抉择51
二、在几种情形下的纠结很痛苦52
(一)行为人的行为依法构成犯罪,但承办人认为不应当被评价为犯罪53
(二)行为人的行为应当以犯罪评价,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55
(三)承办人确信行为人犯了罪,但证据不足以证明56
三、有时罪与非罪的界限很模糊58
(一)证据是否充分58
(二)行为人是否具备特定身份61
(三)是否具有特定犯罪动机64
(四)是否具有特定犯罪目的65
(五)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68
(六)客观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69
(七)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71
(八)犯罪是否作用于特定对象72
(九)是否产生法定后果74
(十)是否已过追诉时效77
(十一)是否存在排除犯罪事由78
四、几种貌似犯罪的行为要排除出犯罪80
(一)貌似符合犯罪构成,但实质上并不符合犯罪构成81
(二)貌似符合犯罪构成,但行为呈现大众化82
(三)貌似符合犯罪构成,但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83
(四)貌似符合犯罪构成,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86
(五)貌似符合犯罪构成,但认定行为构成犯罪很荒谬88
(六)貌似符合犯罪构成,但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与道德观念相悖88
(七)貌似符合犯罪构成,但是不能期待行为人作出合法行为90
(八)貌似符合犯罪构成,但社会对此行为普遍能够容忍91
(九)貌似符合犯罪构成,但行为系由于职能部门不作为或者滥作为所致93
五、判断罪与非罪的原则和方法94
(一)罪刑法定是统领95
(二)存在疑问时,将利益交给行为人96
(三)根据社会一般人正常观念进行判断97
(四)客观归罪或主观归罪都不可取99
(五)切忌机械套用犯罪构成要件101
(六)找到一点谬误便可全盘否定103
(七)换位思考是必要的104
(八)给一般违法行为留出足够的空间107
第三节 在此罪与彼罪之间犹豫108
一、分歧总是难免的108
(一)法律条文不明确,以至于在理解过程中产生太多的争议108
(二)对事实理解不同,形成此罪与彼罪的争议111
(三)对行为作法律上类型化的判断存在争议,难以在此罪与彼罪之间作出明确的判断112
(四)对证据和事实归纳产生分歧114
(五)犯罪手段与时俱进,使得确认犯罪性质的难度与日俱增116
二、相近罪名之间的关系很复杂117
(一)构成要件上的包容关系117
(二)构成要件上的竞合关系119
(三)事实上的吸收交叉关系122
三、个体解释法律的方法和角度有差异124
四、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几点心得126
(一)准确地归纳犯罪事实127
(二)把握犯罪构成要件精髓128
(三)深入地解释法律129
(四)在事实与犯罪构成要件之间进行比对132
(五)一定的法律储备必不可少134
(六)罪责刑相适应136
(七)存在疑问时,将利益交与行为人138
第四节 在一罪与数罪之间权衡140
一、一罪还是数罪,有时很难判断140
(一)理论不能有效指导实践140
(二)证据不足使得罪数问题存疑141
(三)因实体认识不同产生罪数之争143
二、罪数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144
第五节 事实和证据的判断取舍147
一、审查证据时心里不踏实147
(一)唯恐遗漏证据148
(二)唯恐轻信了虚假证据150
(三)唯恐证据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排除151
(四)唯恐非法证据未被发现152
二、有罪推定使不得154
(一)有罪推定思想的存在是造成错案的重要原因之一154
(二)轻易相信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有时会犯错误156
(三)轻易排除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有时也会犯错误157
(四)听取多方意见很重要158
三、审查证据的过程比较复杂160
(一)逐个审查160
(二)比对160
(三)组合160
(四)综合160
四、内心确信与证据规则的矛盾161
五、多种因素使得办案人员不敢轻易作出事实判断结论163
(一)担心犯罪人逃脱法律追究163
(二)担心无辜的人受到法律追究165
(三)担心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169
第三章 与辩护人的博弈——对抗与合作并存171
第一节 与辩护人的庭前博弈171
一、实践中的需要和效果172
二、彼此信任非常重要174
三、公诉人与辩护人庭前交流实践模式175
四、与辩护人庭前交流应当注意的问题177
第二节 与辩护人的庭上博弈179
一、事实与证据的博弈179
二、实体博弈184
第四章 与法官的博弈——说服与合作同在190
第一节 与法官产生冲突的几种情形190
一、对证据的判断产生分歧,使案件结果陷入未知状态190
二、对案件的实体定性产生分歧,使案件结果陷入模糊状态193
三、其他情形下的冲突,使公诉人陷入尴尬状态199
(一)在法庭上,法官随意打断公诉人的发言199
(二)在法庭上,法官有违法或控庭不当情形200
(三)庭审结束后,法官提出不合理要求200
(四)公诉人本人的意见与经汇报后决定起诉的结果有所不同,但该意见与承办法官意见相同201
(五)案件起诉后证据发生重大变化又无法说服法官怎么办202
第二节 说服法官的几种思路203
一、鉴定佐证法203
二、情理分析法204
三、判例引证法205
四、专家论证法208
五、事前沟通法209
第五章 与当事人的博弈——释法与平衡的艺术212
第一节 对抗胜于合作213
一、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关系213
二、与被害人(家属)的关系215
第二节 情与理的运用218
一、以情感人218
二、以理服人219
第三节 释法与利益平衡220
一、与表现各异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博弈220
(一)真诚悔悟型221
(二)认罪但不悔罪型221
(三)认事但不认罪型222
(四)拒不供认型223
二、与风格不一的被害人(家属)的博弈223
(一)理性温和型223
(二)理性激烈型224
(三)不理性且极端型225
第四节 司法信任的建立227
一、真诚相待227
二、耐心倾听230
三、周到说理231
四、细致沟通233
五、借助外力235
六、坚守法律237
七、赢得理解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