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文学编年史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秦文学编年史 中
  • 赵逵夫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5265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87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文学史-编年史-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先秦文学编年史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春秋部分423

春秋部分(前770—前454年)423

前770年 周平王元年 鲁孝公三十七年 齐庄公二十五年 晋文侯十一年 秦襄公八年 楚若敖二十一年 郑武公元年423

此前周幽王于骊山为犬戎所杀,虢公翰拥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与先是由申、缯、许、鲁等国拥立于西申之天王宜臼相对峙,形成“二王并立”之局面。此后周室渐衰,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是为历史上春秋时代之开始,亦为春秋文学之开始423

卫武公和约83岁,以救乱有功,周平王锡命其任王室司马424

周大夫作《正月》,闵宗周之亡,忧二王并立425

周大夫作《雨无正》之诗,伤悼宗周覆亡,人心离散427

周平王锡秦襄公命,且与秦襄公誓。锡命必有命辞,盟誓亦有誓辞。“命”、“誓”均为先秦时期重要的应用文体429

秦襄公始立为诸侯,秦人作《车邻》、《驷驖》之诗,以示颂美之意430

秦大夫作《终南》,美襄公朝周王受赐朝服之光荣431

秦作西畤,以祠白帝。畤祭必歌舞以乐诸神,并陈辞以示诚信于神,祈求保佑432

桧人作《隰有苌楚》等诗,闵国之将亡432

前769年 周平王二年 鲁孝公三十八年 齐庄公二十六年 晋文侯十二年 秦襄公九年 楚若敖二十二年434

郑武公灭桧434

鲁孝公死,在位38年。子弗湟立,是为惠公435

邢侯败北戎435

前768年 周平王三年 鲁惠公弗湟元年 齐庄公二十七年 晋文侯十三年 秦襄公十年 楚若敖二十三年435

周平王锡命郑武公为周王室司徒。应有命辞435

周史官作《缁衣》之诗,美郑武公受王命为伯435

前767年 周平王四年 鲁惠公二年 齐庄公二十八年 晋文侯十四年 秦襄公十一年 楚若敖二十四年436

郑武公灭东虢436

秦人作《小戎》,咏秦襄伐戎之事437

前766年 周平王五年 鲁惠公三年 齐庄公二十九年 晋文侯十五年 秦襄公十二年 楚若敖二十五年 燕哀侯司空元年438

《蒹葭》约产生于此年前后438

秦襄公伐西戎,至岐而卒438

前765年 周平王六年 鲁惠公四年 齐庄公三十年 晋文侯十六年 秦文公元年 楚若敖二十六年 宋武公元年439

秦文公元年,居西垂宫。其地民强悍,轻生乐死,故秦诗有矫厉猛起之气439

郑武公东迁,至溱、洧流域。其地土狭而险,其人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恂訏且乐,故有《郑风》之情歌439

前764年 周平王七年 鲁惠公五年 齐庄公三十一年 晋文侯十七年 秦文公二年 楚若敖二十七年 宋武公二年 燕郑侯元年440

楚若敖熊仪卒,子熊坎立,是为霄敖440

前763年 周平王八年 鲁惠公六年 齐庄公三十二年 晋文侯十八年 秦文公三年 楚霄敖熊坎元年440

秦文公将兵东猎,作《石鼓文》以纪其事。《石鼓文》文句古奥典雅似《诗经》之雅颂,表现出秦人对周文化的继承440

前762年 周平王九年 鲁惠公七年 齐庄公三十三年 晋文侯十九年 秦文公四年 楚霄敖二年442

秦文公东迁至汧、渭之会,占卜居所得吉兆,因而营邑于斯442

前761年 周平王十年 鲁惠公八年 齐庄公三十四年 晋文侯二十年 秦文公五年 楚霄敖三年 蔡共侯元年442

秦文公营邑汧、渭之会成,乃徙居之442

郑武公娶申侯女武姜为夫人,武姜为郑庄公之母442

前760年 周平王十一年 鲁惠公弗湟九年 齐庄公三十五年 晋文侯二十一年 秦文公六年 楚霄敖四年443

晋文侯杀携王余臣,周二王并立至此结束443

周平王东迁洛邑。伊洛为天下之中,有夏之居,平夷洞达,万方辐辏,据有地理、文化之中心地位。武王克商,在洛阳营建成周;平王为避乱而迁此,终春秋战国,及周秦以后,乃至汉魏唐宋,伊洛地区文化、文学都很繁盛,和其他地区相比,具有先导性443

周平王锡晋文侯命,周作册史官作《文侯之命》444

周人作《采菽》以美平王能锡命晋文侯445

西都旧臣作《都人士》,闵宗国之乱,而思复国446

周人作《绵蛮》,咏东迁途中所见所感447

前759年 周平王十二年 鲁惠公十年 齐庄公三十六年 晋文侯二十二年 秦文公七年 楚霄敖五年 蔡戴侯元年 曹穆公武元年448

周西都畿内之人作《野有死麇》,咏婚姻之事448

前758年 周平王十三年 鲁惠公十一年 齐庄公三十七年 晋文侯二十三年 秦文公八年 楚霄敖六年449

卫武公约95岁,作《抑》以箴儆于国449

卫人作《淇奥》以美卫武公450

卫武公和卒,享年约95岁450

楚霄敖卒,在位六年451

前757年 周平王十四年 鲁惠公十二年 齐庄公三十八年 晋文侯二十四年 秦文公九年 楚蚡冒熊眴元年 卫庄公杨元年451

郑武姜生庄公寤生451

曹穆公武卒,子终生立,是为桓公451

前756年 周平王十五年 鲁惠公十三年 齐庄公三十九年 晋文侯二十五年 秦文公十年 楚蚡冒二年 曹桓公终生元年451

秦文公从史敦之言,作鄜畤,以祭白帝。祭祀必有歌舞,如汉代《郊祀歌》之类,即是郊祭之乐歌451

前754年 周平王十七年 鲁惠公十五年 齐庄公四十一年 晋文侯二十七年 秦文公十二年 楚蚡冒四年 陈文公圉元年452

郑武姜生共叔段,武姜爱之,欲以代寤生为太子,郑武公不许452

前753年 周平王十八年 鲁惠公十六年 齐庄公四十二年 晋文侯二十八年 秦文公十三年 楚蚡冒五年452

秦人初有史,以记秦事452

秦地旧歌《晨风》约写定于此年前后452

卫庄公娶齐庄公女庄姜为夫人,卫人为之作《硕人》之诗452

前750 周平王二十一年 鲁惠公十九年 齐庄公四十五年 晋文侯三十一年 秦文公十六年 楚蚡冒八年454

秦文公大败戎师于岐,遂收周之余民,地至岐。秦不但占有西周故地,亦继承了西周文化传统,文学亦然,如《秦誓》之袭周誓命之制,《石鼓文》之有意模仿雅颂即是454

秦人作《无衣》,美秦文公454

前747年 周平王二十四年 鲁惠公二十二年 齐庄公四十八年 晋文侯三十四年 秦文公十九年 楚蚡冒十一年 宋宣公历元年456

宗周宫室坏,周大夫作《黍离》以伤之456

秦文公得宝于陈仓,作陈宝祠457

前746年 周平王二十五年 鲁惠公二十三年 齐庄公四十九年 晋文侯三十五年 秦文公二十年 楚蚡冒十二年457

秦国之法初有三族之罪457

晋文侯仇卒,子昭侯伯立457

前745年 周平王二十六年 鲁惠公二十四年 齐庄公五十年 晋昭侯伯元年 秦文公二十一年 楚蚡冒十三年458

晋昭侯封成师于曲沃,晋始乱,晋大夫师服以“名义”、“本末”之说论晋乱之始由及近因。“名义”之说开孔子“正名”修辞说的先河458

晋之国人将叛而归曲沃,作《扬之水》(《唐风》)以刺晋昭公459

晋人师服之流作《椒聊》,以刺晋昭公459

前743年 周平王二十八年 鲁惠公二十六年 齐庄公五十二年 晋昭侯伯三年 秦文公二十三年 楚蚡冒十五年 郑庄公寤生元年460

郑庄公封叔段于京,郑大夫祭仲谏之,庄公不听460

前740年 周平王三十一年 鲁惠公二十九年 齐庄公五十五年 晋昭侯六年 秦文公二十六年 楚武王元年461

卫庄公宠嬖人之子公子州吁,卫大夫石碏以“六逆”、“六顺”之论谏之461

卫庄姜作《绿衣》而自伤失位461

卫庄姜作《日月》自伤462

卫庄姜作《终风》以自伤463

前739年 周平王三十二年 鲁惠公三十年 齐庄公五十六年 晋孝侯平元年 秦文公二十七年 楚武王二年464

晋大夫潘父弑昭侯而欲迎曲沃桓叔464

晋人作《山有枢》刺晋昭公464

前738年 周平王三十三年 鲁惠公三十一年 齐庄公五十七年 晋孝侯二年 秦文公二十八年 楚武王三年465

楚人侵南申,打开与中原诸国争雄之门户。楚文化由此前吸收中原文化之态势变为与中原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此对当时和后世文学有重要的影响465

晋贵族作《蟋蟀》之诗,忧时伤怀466

前735年 周平王三十六年 鲁惠公三十四年 齐庄公六十年 晋孝侯五年 秦文公三十一年 楚武王六年466

卫庄公扬卒,太子完立,是为桓公466

周平王遣畿内之民戍申、吕、许,以固南土。戍者怨思,作《扬之水》(《王风》)467

周平王命王人戍申,行役者作《君子于役》,刺久戍失时468

前733年 周平王三十八年 鲁惠公三十六年 齐庄公六十二年 晋孝侯七年 秦文公三十三年 楚武王八年469

卫桓公异母弟州吁出奔。庄公不听大夫石碏之谏,乃有此乱469

前731年 周平王四十年 鲁惠公三十八年 齐庄公六十四年 晋孝侯九年 秦文公三十五年 楚武王十年469

齐庄公赎卒,子禄父立,是为釐公469

晋曲沃桓叔成师卒,子鱓立,是为曲沃庄伯470

前729年 周平王四十二年 鲁惠公四十年 齐僖公二年 晋孝侯十一年 秦文公三十七年 楚武王十二年470

狄人伐翼,至于晋郊。以曲沃伯召之也470

宋宣公病,不立其子与夷而立其弟和,是为穆公470

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周平王使史角往鲁,惠公留之,其子孙遂居鲁国,后墨翟所学焉470

前725年 周平王四十六年 鲁惠公四十四年 齐僖公六年 晋孝侯十五年 秦文公四十一年 楚武王十六年471

管仲约生于此年。其思想对战国诸子多有影响471

前724年 周平王四十七年 鲁惠公四十五年 齐僖公七年 晋孝侯十六年 秦文公四十二年 楚武王十七年472

曲沃庄伯伐翼,杀晋孝侯,晋人立孝侯子郄,是为鄂侯472

前723年 周平王四十八年 鲁惠公四十六年 齐僖公八年 晋孝侯十七年 秦文公四十三年 楚武王十八年472

流寓河洛之周人作《葛藟》之诗,自叹身世472

鲁惠公卒,太子允年幼,长庶子息继位,是为隐公473

鲁师败宋师于黄473

前722年 周平王四十九年 鲁隐公息元年 齐僖公九年 晋鄂侯二年 秦文公四十四年 楚武王十九年473

鲁隐公元年,编年体史书《春秋》、《左氏春秋》记事始于是年473

三月,鲁隐公与邾君克盟于蔑473

九月,鲁、宋盟于宿474

郑庄公与邾盟于翼474

郑人作《叔于田》、《太叔于田》,刺郑庄公474

郑庄公克段于鄢,太叔出奔共。庄公怒母武姜偏袒叔段,置之城颍,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475

郑颖谷封人颖考叔谏郑庄公以孝,公见母武姜,遂有大隧之赋,君子引《诗·大雅·既醉》以美之475

前721年 周平王五十年 鲁隐公二年 齐僖公十年 晋鄂侯三年 秦文公四十五年 楚武王二十年475

鲁隐公与戎盟于唐475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475

周人作《中谷有蓷》之诗,以悯乱离476

前720年 周平王五十一年 鲁隐公三年 齐僖公十一年 晋鄂侯四年 秦文公四十六年 楚武王二十一年477

二月己巳,日食。《春秋》以为灾异,故予以记录477

三月,周平王宜臼卒,太子泄父早死,太孙林立,是为桓王477

四月,周、郑交恶,君子引《诗·召南·采蘩》《采苹》、《大雅·行苇》《洞酌》论忠信之道。忠、信后成为儒家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477

八月,宋穆公和卒,立兄子与夷,是为宋殇公,君子引《商颂·玄鸟》以赞之477

十二月,齐僖公郑庄公盟于石门478

前719年 周桓王林元年 鲁隐公四年 齐僖公十二年 晋鄂侯五年 秦文公四十七年 楚武王二十二年 宋殇公与夷元年478

春,卫公子州吁收聚亡命之徒,袭杀其兄桓公,自立为卫君478

夏,卫州吁以卫、宋、陈、蔡四国之师围郑478

鲁大夫众仲论州吁必败之理479

秋,卫州吁以卫、宋、陈、蔡、鲁五国之师再次伐郑,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479

卫人作《击鼓》,怨州吁也,用兵暴乱,勇而无礼479

卫大夫石碏诱杀州吁于陈480

冬,石碏立卫桓公弟公子晋为晋君,是为宣公481

前718年 周桓王二年 鲁隐公五年 齐僖公十三年 晋鄂侯六年 秦文公四十八年 楚武王二十三年 卫宣公晋元年481

春,曲沃庄伯率郑、邢之师伐翼,周桓王亦遣其大夫尹氏、武氏助之。晋侯郗奔随481

鲁隐公如宋、鲁交界之棠地观鱼,实为观季春之月上巳节中男女相会之场面,臧僖伯陈辞进谏,公不听。《诗·国风》之中有许多恋歌产生于上巳节对恋情的歌咏活动当中481

秋,曲沃庄伯叛周,桓王命虢公讨之,庄伯自翼走保曲沃。是时,晋鄂侯在随,晋遂立其子光于翼,是为哀侯484

九月,鲁隐公为惠公母仲子筑宫,行祭礼,舞《万》,献六佾485

十二月辛已,鲁大夫臧僖伯卒485

前717年 周桓王三年 鲁隐公六年 齐僖公十四年 晋哀侯光元年 秦文公四十九年 楚武王二十四年485

五月,鲁隐公会齐侯,盟于艾485

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破之,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不许,故有此难。君子引《商书》及周任之言,论“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之理486

冬,京师来告饥。鲁隐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486

郑伯如周,始朝桓王。王不以礼。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况不礼焉?郑不来矣!”486

东都之人作《兔爰》,悯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君子不乐其生487

前716年 周桓王四年 鲁隐公七年 齐僖公十五年 晋哀侯二年 秦文公五十年 楚武王二十五年487

夏,齐侯使夷仲年聘于鲁,结艾之盟487

秋,郑、宋议和。七月庚申,盟于宿487

冬,周使凡伯聘鲁,还至楚丘,戎君执之488

陈及郑议和,歃血而盟488

秦文公卒,太子早死,立文公孙,是为宪公488

前715年 周桓王五年 鲁隐公八年 齐僖公十六年 晋哀侯三年 秦宪公元年 楚武王二十六年488

春,郑庄公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488

三月,郑庄公使宛来归祊于鲁,不祀泰山也488

夏,虢公忌父始为周卿士489

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陈鍼子言其非礼489

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489

九月辛卯,鲁隐公及莒人入盟于浮来。盟辞失载490

十二月,鲁公孙无骇卒,羽父为之请谥与族,鲁隐公赐以展氏,大夫众仲论赐族之制490

前714年 周桓王六年 鲁隐公九年 齐僖公十七年 晋哀侯四年 秦宁公二年 楚武王二十七年 蔡桓侯封人元年491

夏,宋殇公不朝天子。郑、宋有隙,郑庄公以周王左卿士而讨伐宋殇公,未能得志491

秋,郑庄公以王命告诸侯491

冬,齐僖公、鲁隐公会于鲁之防地,谋伐宋492

北戎伐郑,郑庄公之子郑突献三伏之计,戎师败退492

秦宪公自西垂徙都平阳。遣兵伐荡社之戎492

前713年 周桓王七年 鲁隐公十年 齐僖公十八年 晋哀侯五年 秦宁公三年 楚武王二十八年492

春,鲁隐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鲁之邓,为师期492

六月,郑庄公会齐僖公、鲁隐公于老桃以伐宋。鲁败宋师于菅。郑又取宋之郜、防,并以二地予鲁。君子嘉许郑庄公,谓其以王命讨不庭而不贪其土493

秋,卫国、蔡国出师助宋。七月,卫、宋之师乘郑师远出,袭郑都,复会蔡师取戴。蔡与宋、卫不协。八月,郑师克戴,俘三国之师。九月,郑师入宋493

秦败荡社之戎,逐其王,灭之493

前712年 周桓王八年 鲁隐公十一年 齐僖公十九年 晋哀侯六年 秦宁公四年 楚武王二十九年493

春,滕侯、薛侯争行礼先后,质于鲁隐公。鲁隐公使羽父劝之,羽父引《周谚》以劝薛侯493

夏,鲁隐公会郑伯于郲,谋伐许494

五月甲辰,郑庄公将伐许,依军礼授兵于祖庙。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494

七月,鲁隐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壬午,遂入许。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使公孙获处许西偏。皆有辞以告之。君子谓郑庄公知礼494

郑颖考叔死于伐许之役,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颍考叔者。君子讥之。此年诅辞失载495

君子以“恕”道论周桓王失郑之由495

息侯伐郑,郑伯与之战于境,息师大败而还。君子以“五不韪”论息必亡之由496

十月,郑伯以虢师伐宋,大败宋师496

鲁羽父弑鲁隐公,立桓公允496

前711年 周桓王九年 鲁桓公允元年 齐僖公二十年 晋哀侯七年 秦宁公五年 楚武王三十年496

春,鲁桓公即位。鲁史书其事。桓公篡立而用常礼,欲自同于遭丧即位者496

三月,郑庄公会鲁桓公于垂,请复祀周公,以璧假鲁之许田497

四月丁未,郑庄公、鲁桓公盟于越497

冬,诸侯聘鲁,郑庄公拜盟497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497

前710年 周桓王十年 鲁桓公二年 齐僖公二十一年 晋哀侯八年 秦宁公六年 楚武王三十一年 燕宣侯元年497

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497

滕子朝聘于鲁498

三月,鲁桓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欲以谋平宋乱。宋督以弑君故,遍赂诸侯498

四月,鲁桓公受赂,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鲁大夫臧哀伯有辞以谏桓公498

七月,杞侯朝聘于鲁,不敬499

楚称王,郑伯、蔡侯惧楚,会于邓。中原诸侯患楚自此始499

九月,鲁桓公及戎盟于唐499

冬,鲁桓公至自唐,依礼因祝史告于祖庙499

前709年 周桓王十一年 鲁桓公三年 齐僖公二十二年 晋哀侯九年 秦宁公七年 楚武王三十二年 宋庄公冯元年499

正月,鲁桓公会齐僖公于嬴,成婚于齐。君子以为非礼499

夏,齐僖公、卫宣公胥命于蒲。结言而退499

晋人作《鸨羽》,痛攻战不休,不得养父母500

七月,为鲁侯婚礼故,鲁公子翚如齐逆女500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欢。鲁桓公亲迎,会齐侯于欢。夫人姜氏至自齐。皆不合当时亲迎之制500

前708年 周桓王十二年 鲁桓公四年 齐僖公二十三年 晋小子侯元年 秦宁公八年 楚武王三十三年500

正月,鲁桓公狩于郎500

夏,周桓王宰渠伯纠骋鲁500

秋,秦师侵芮,败之501

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501

前707年 周桓王十三年 鲁桓公五年 齐僖公二十四年 晋小子侯二年 秦宁公九年 楚武王三十四年501

正月,陈侯鲍卒,于是陈乱501

夏,周桓王夺郑伯之政,郑伯不朝501

秋,周桓王以诸侯之师伐郑,郑桓公败之于繻葛。郑祭仲慰问王师501

鲁国举行大雩之祭,以祈谷502

前706年 周桓王十四年 鲁桓公六年 齐僖公二十五年 晋小子侯三年 秦宁公十年 楚武王三十五年 陈厉公耀元年502

春,楚武王侵随,楚斗伯比言于楚王,使薳章与随少师于瑕议和,欲骄其志而后图随。随季梁以忠信之道谏随君,表现出较明确的民本思想,并提出“祝史正辞,信也”之说502

夏,北戎伐齐,齐乞师于郑。郑太子忽帅师救齐503

六月,诸侯联军大败戎师。齐行馈饩之礼。礼以别尊卑,因使鲁人班诸侯之序503

齐侯复以女妻郑太子忽,忽固辞不受,引《诗·大雅·文王》之句以明其志503

秋,鲁国举行大阅兵马之仪式504

九月丁卯,鲁桓公太子生,行命名礼,桓公问名于申繻,申繻就命名之礼义对桓公之问504

前705年 周桓王十五年 鲁桓公七年 齐僖公二十六年 晋小子侯四年 秦宁公十一年 楚武王三十六年504

秋,郑以盟、向叛己,会齐师、卫师伐之。周迁盟、向之民于郏504

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周伐曲沃,立晋哀侯弟湣为晋侯504

前704年 周桓王十六年 鲁桓公八年 齐僖公二十七年 晋侯缗元年 秦宁公十一年 楚武王三十七年505

正月十四日,鲁国举行烝祭仪式。礼尚依时而动,此为违时之举505

周桓公使家父聘鲁。此家父为周幽王朝作《节南山》家父之后505

夏,楚伐随,季梁进退兵之谋,随侯不听季梁之谋,遂败505

秋,楚武王听斗伯比之言与随盟。盟辞无载505

冬,周桓王娶后,依礼,以同姓诸侯鲁为其主婚。桓王卿士祭公适鲁迎娶,于次年春归于京师洛邑505

前703年 周桓王十七年 鲁桓公九年 齐僖公二十八年 晋缗公二年 秦出子元年 楚武王三十八年506

春,巴国使行人韩服告于楚,请与邓国修好。楚武王派道朔率韩服聘于邓,邓南鄙鄾人攻而夺其礼品,并杀道朔与韩服506

夏,楚使斗廉帅师协同巴师围鄾,邓人救之,楚、巴之师败之506

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506

冬,曹太子射姑来朝鲁桓公,鲁以上卿之礼享之。工歌诗,间奏诗乐507

前702年 周桓王十八年 鲁桓公十年 齐僖公二十九年 晋缗公三年 秦出子二年 楚武王三十九年507

春,曹桓公卒。子射姑立,是为庄公507

夏,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周王。詹父有辞,以王师伐虢,虢公出奔于虞507

秋,虞公贪求玉于其弟虞叔,其弟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继而又求剑。以其贪,虞叔伐其君虞公,虞公出奔共池509

冬,郑会齐、卫之师伐鲁,战于郎(今曲阜近郊)509

前701年 周桓王十九年 鲁桓公十一年 齐僖公三十年 晋缗公四年 秦出子三年 楚武王四十年 曹庄公射姑元年509

正月,齐桓公会卫、郑、宋盟于恶曹,盟辞失载509

楚莫敖屈瑕用斗廉之谋败郧师,而与贰、轸二国结盟。盟辞失载510

五月,郑庄公寤生卒。郑祭仲立太子忽,是为昭公510

九月,郑昭公奔卫,厉公立。郑人作《有女同车》,以刺忽不婚于齐而婚于陈,以失系援510

前700年 周桓王二十年 鲁桓公十二年 齐僖公三十一年 晋缗公五年 秦出子四年 楚武王四十一年 郑厉公突元年512

夏,鲁与莒、杞盟于曲池。盟辞失载512

冬,郑、鲁盟于武父,帅师伐宋。时君子引《诗·小雅·巧言》刺宋之无信曰:“苟信不继,盟无益也。《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无信也。”512

楚屈瑕谋伐绞,设计诱绞师出,败之,迫其订城下之盟而还512

卫宣公晋卒,太子朔立,是为卫惠公512

《诗·邶风》之《雄雉》、《匏有苦叶》、《新台》等诗约作于此年前后512

前699年 周桓王二十一年 鲁桓公十三年 齐僖公三十二年 晋缗公六年 秦出子五年 楚武王四十二年 卫惠公元年 陈庄公元年513

春,屈瑕帅师伐罗,为罗师、卢戎所败,自缢于荒谷513

夏,郑聘鲁寻盟,且修曹之会513

前698年 周桓王二十二年 鲁桓公十四年 齐僖公三十三年 晋缗公七年 秦出子六年 楚武王四十三年513

十二月,齐僖公卒,子诸儿立,是为襄公513

宋率齐、蔡、卫、陈之师伐郑,入郑都,伐东郊,取牛首。以郑太庙之椽归为宋郊卢门之椽514

秦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杀出子,复立故太子,是为秦武公514

前697年 周桓王二十三年 鲁桓公十五年 齐襄公元年 晋缗公八年 秦武公元年 楚武王四十四年 燕桓侯元年514

春,周桓王使家父适鲁求车,非礼也。据周礼,诸侯不贡车、服于天子,天子不私求财于诸侯514

三月乙未,周桓王崩。子佗立,是为庄王514

五月,郑厉公突出奔蔡,祭仲迎昭公忽复归于郑514

九月,郑厉公入栎。于是郑、栎二郑君并立514

冬,鲁、宋、卫、陈之君会于袳,伐郑昭公,纳郑厉公,弗克而还。宋予厉公兵,助其守栎515

前696年 周庄王佗元年 鲁桓公十六年 齐襄公二年 晋缗公九年 秦武公二年 楚武王四十五年515

四月,宋、鲁、卫、陈、蔡五国之师伐郑昭公515

冬,卫惠公出奔。左公子洩,右公子职以《芄兰》之诗,刺惠公诬兄谋国,年少在位,骄而无礼515

前695年 周庄王佗二年 鲁桓公十七年 齐襄公三年 晋缗公十年 秦武公三年 楚武王四十六年516

春,鲁桓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516

二月丙午,鲁桓公会邾仪父,盟于趡516

六月丁丑,蔡桓公封人卒,弟献舞立,是为蔡哀侯516

齐侵鲁疆,疆吏请于鲁桓公。公曰:“疆场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姑尽所备焉。事至而战,又何谒焉?”517

十月朔,日食517

郑昭公为太子时尝谏郑庄公勿以高渠弥为卿,昭公立,高渠弥弑公,立昭公弟子亹为君517

郑人以《山有扶苏》之诗,刺忽不能用贤去奸,以致亡身517

郑人以《萚兮》,刺郑昭公忽君弱臣强,不倡而和517

郑人以《狡童》,刺郑昭公不能与贤臣图事,权臣擅命,以致亡身518

郑同姓之臣以《扬之水》,闵郑昭公忽兄弟相争,又无忠臣良士,终以死亡518

前694年 周庄王三年 鲁桓公十八年 齐襄公四年 晋缗公十一年 秦武公四年 楚武王四十七年 蔡哀侯献舞元年519

春,鲁桓公会齐襄公于濼,夫人姜氏与往,将行,鲁大夫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遂及文姜如齐,齐襄通焉519

四月,齐襄公杀鲁桓公于齐519

齐大夫作《南山》之诗,刺齐襄公淫于其妹,行恶无礼519

七月,齐襄公杀郑子亹,祭仲立其弟子仪为君520

周公黑肩谋杀庄王,而欲以王子克代之。周大夫辛伯谏周公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庄王杀黑肩,王子克奔南燕520

前693年 周庄王四年 鲁庄公元年 齐襄公五年 晋缗公十二年 秦武公五年 楚武王四十八年 郑子仪元年521

三月,文姜私奔于齐521

齐人作《敞笱》,刺文姜淫乱,为二国之患焉521

夏,周庄王嫁妹于齐,天子之卿单伯送王姬于鲁,依礼,使同姓之侯国鲁主婚522

秋,鲁庄公于郊筑王姬之馆舍,礼也522

周庄王使大夫荣叔聘鲁,追锡鲁桓公命,行锡命礼522

王姬归于齐522

前692年 周庄王五年 鲁庄公二年 齐襄公六年 晋缗公十三年 秦武公六年 楚武王四十九年 陈宣公杵臼元年523

七月,王姬卒,齐告王姬之丧于周,礼也523

十二月,鲁庄公之母文姜会其兄齐襄公于禚。鲁桓公违礼数,又不听申繻之谏,故有文姜之乱523

宋庄公冯卒,子捷立,是为闵公523

前691年 周庄王六年 鲁庄公三年 齐襄公七年 晋缗公十四年 秦武公七年 楚武王五十年 宋闵公捷元年524

秋,鲁之同盟国纪始乱,纪侯弟纪季以酅邑入于齐,为齐附庸524

冬,鲁庄公次于滑,将会郑伯以谋救纪,郑伯辞以难524

前690年 周庄王七年 鲁庄公四年 齐襄公八年 晋缗公十五年 秦武公八年 楚武王五十一年 燕庄公元年524

二月,鲁文姜享齐侯于鲁地祝丘524

齐人作《载驱》之诗,刺齐襄公无礼义,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都大道,与文姜淫,播其恶于万民焉524

三月,楚武王伐随,卒于军。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其丧,率兵围随。随惧,与楚盟。楚全师而退。屈重为屈原七世祖525

前689年 周庄王八年 鲁庄公五年 齐襄公九年 晋缗公十六年 秦武公九年 楚文王熊赀王元年526

秋,郳犁来朝于鲁庄公526

冬,鲁庄公与齐、宋、陈、蔡会盟,以伐卫526

前688年 周庄王九年 鲁庄公六年 齐襄公十年 晋缗公十七年 秦武公十年 楚文王二年526

六月,卫惠公入复位,逐黔牟,杀公子洩、公子职。时君子引《诗·大雅·文王》以为公子洩、公子职之立黔牟为“不度本末”526

秋,鲁庄公伐卫归国,行告庙之礼527

冬,楚文王伐申,借道于邓,邓祁侯享之。“三甥”谏邓侯,请杀楚文王。弗听,楚遂灭邓527

是岁,秦武公伐邽、翼之戎,取之,于其地置县527

周史以《周易》见陈厉公,公使筮其子陈完,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陈衰,此其昌大乎!”527

前687年 周庄王十年 鲁庄公七年 齐襄公十一年 晋缗公十八年 秦武公十一年 楚文王三年528

春,文姜会齐侯于齐之防地528

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此为世界最早之天琴座流星记录。春秋人以为天人之间有某种神秘的对应关系,以流星雨为灾异,故记之528

冬,文姜会齐侯于齐之穀地528

齐人作《猗嗟》之诗,刺鲁庄公有威仪技艺,而不能防闲其母文姜528

前686年 周庄王十一年 鲁庄公八年 齐襄公十二年 晋缗公十九年 秦武公十二年 楚文王四年529

春,鲁庄公伐郕,治兵于祖庙529

陈大夫懿氏卜妻陈厉公之子陈完。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530

夏,鲁、齐之师围郕,郕降齐。仲庆父请伐齐师,鲁庄公引《夏书》以修德待时之理止之530

齐襄公言行无常,人莫知其所措。齐大夫鲍叔牙以为“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奔莒530

十二月,齐无知杀襄公,齐乱。管仲、召忽奉公子纠奔鲁531

前685年 周庄王十二年 鲁庄公九年 齐桓公小白元年 晋缗公二十年 秦武公十三年 楚文王五年531

春,鲁桓公与齐大夫盟于?531

夏,鲁伐齐,纳子纠。齐桓公小白自莒先入,从鲍叔之请,以管仲为相。霸业始基531

前684年 周庄王十三年 鲁庄公十年 齐桓公二年 晋缗公二十一年 秦武公十四年 楚文王六年531

春,鲁师败齐师于长勺。鲁曹刿请见,与鲁桓公论为政及为战之道531

六月,齐宋之师攻鲁,次于郎。蒙虎皮以马,遂败宋师。此为春秋战法之一532

前683年 周庄王十四年 鲁庄公十一年 齐桓公三年 晋缗公二十二年 秦武公十五年 楚文王七年532

秋,宋大水,鲁桓公使臧文仲聘宋,吊其灾祸。吊辞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答辞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532

臧文仲引述禹汤罪己之事,论宋人知礼,言其知礼必兴533

齐桓公适鲁,行亲迎之礼,迎娶周共姬533

齐人作《何彼秾矣》,以美王姬下嫁齐桓533

前682年 周庄王十五年 鲁庄公十二年 齐桓公四年 晋缗公二十三年 秦武公十六年 楚文王八年534

《王风》中《采葛》、《大车》、《丘中有麻》三首诗至迟产生于此年以前534

秋,宋长万作乱,弑宋闵公534

十月,宋萧叔大心及群公子杀南宫万、猛获,立闵公之弟御说,是为宋桓公534

卫石祁子谏卫君勿保恶背盟534

周庄王佗卒,子胡齐立,是为僖(釐)王535

前681年 周僖王胡齐元年 鲁庄公十三年 齐桓公五年 晋缗公二十四年 秦武公十七年 楚文王九年 宋桓公御说元年535

春,齐桓公始盟诸侯535

冬,鲁庄公会齐侯,盟于柯。鲁始与齐通好。曹柯之盟经战国人附会,成为后世重要的文学素材535

前680年 周僖王二年 鲁庄公十四年 齐桓公六年 晋缗公二十五年 秦武公十八年 楚文王十年536

春,宋人背北杏之盟。齐桓公会陈、曹伐之。周命大夫单伯会三国之君536

夏,郑厉公复位,取郑子仪而代之。子仪有《王子婴齐炉铭》传世536

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至此年而郑厉公自外入郑复位。人以为有妖。鲁桓公问于鲁大夫申繻,申繻以“妖由人兴”对之536

郑大夫原繁对郑厉公之问536

楚文王灭息,以息妫归。息妫知义能言,其事迹成为战国秦汉间重要的文学素材537

冬,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会于鄄。天子之卿单伯主盟537

前679年 周僖王三年 鲁庄公十五年 齐桓公七年 晋缗公二十六年 秦武公十九年 楚文王十一年537

春,齐会宋、陈、卫、郑于鄄,齐桓公主盟,始称霸537

晋人作《杕杜》之诗,闵宗族离散537

管仲论“成民”之术538

管仲论“制国”之术538

前678年 周僖王四年 鲁庄公十六年 齐桓公八年 晋缗公二十七年 秦武公二十年 楚文王十二年539

秋,楚伐郑。以郑厉公复位,缓告于楚,不礼故也539

十二月,齐桓公会鲁庄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许穆公、滑伯及滕子同盟于幽,齐桓公主盟539

周僖王使虢公锡命曲沃武公以一军为晋侯539

秦武公卒,人殉,从死者六十六人。弟立,是为秦德公540

晋大夫作《无衣》,美晋武公540

前677年 周僖王五年 鲁庄公十七年 齐桓公九年 晋武公三十九年 泰德公元年 楚文王十三年540

周僖王胡齐崩,子阆立,是为惠王540

晋武公称卒,子诡诸立,是为晋献公540

晋人作《有杕之杜》,刺晋武公无好贤之心,不求贤以自辅541

前676年 周惠王元年 鲁庄公十八年 齐桓公十年 晋献公元年 秦德公二年 楚文王十四年541

春,虢公丑、晋献侯朝于周惠王。王享之,赐币,玉五瑴,马三匹。鲁史以为非礼541

前675年 周惠王二年 鲁庄公十九年 齐桓公十一年 晋献公二年 秦宣公元年 楚文王十五年542

春,楚文王御巴师,败于津,还,鬻拳不纳,王卒,鬻拳亦自杀。时君子谓其爱君542

秋,鲁大夫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桓、宋桓公盟542

冬,边伯、石速、蒍国作乱,逐周惠王,而立子颓为天子542

前674年 周惠王三年 鲁庄公二十年 齐桓公十二年 晋献公三年 秦宣公二年 楚堵敖熊囏元年 蔡穆侯肹元年543

冬,王子颓享边伯等五大夫,乐及六代之乐《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543

郑厉公引“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之说,论王子颓必败543

前673年 周惠王四年 鲁庄公二十一年 齐桓公十三年 晋献公四年 秦宣公三年 楚堵敖二年543

春,郑厉公,虢公胥命于郑之弭地,结言以伐王子颓543

夏,郑厉公、虢公杀王子颓及五大夫,奉周惠王入王城544

郑厉公享王,备六代之乐。原庄公曰:“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544

五月,郑厉公卒,子捷立,是为文公544

前672年 周惠王五年 鲁庄公二十二年 齐桓公十四年 晋献公五年 秦宣公四年 楚堵敖三年 郑文公元年544

春,陈宣公杀太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齐桓公使陈完为卿,陈完长于辞令,引《诗》为辞以辞之,遂使为工正544

七月丙申,鲁庄公及齐高傒盟于防地545

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使史苏占之,不吉;史苏谏,弗听545

冬,鲁庄公如齐纳币,非礼也545

前671年 周惠王六年 鲁庄公二十三年 齐桓公十五年 晋献公六年 秦宣公五年 楚成王頵元年545

夏,鲁庄公如齐观社,曹刿以所行非礼谏之545

前670年 周惠王七年 鲁庄公二十四年 齐桓公十六年 晋献公七年 秦宣公六年 楚成王二年 曹庄僖公元年546

春,鲁庄公装饰桓公庙之楹,大夫匠师庆谏之,弗听546

夏,鲁庄公如齐亲迎妇姜546

秋,鲁宗妇觌,哀姜用币。宗人夏父展谏鲁庄公,弗听546

前669年 周惠王八年 鲁庄公二十五年 齐桓公十七年 晋献公八年 秦宣公七年 楚成王三年546

春,陈大夫女叔聘鲁546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鲁代鼓、用牲以祭社、祭门547

秋,鲁国大水,伐鼓、用牲以祭社、祭门547

冬,鲁季友聘于陈。礼尚往来,报此年春女叔之聘547

前668年 周惠王九年 鲁庄公二十六年 齐桓公十八年 晋献公九年 秦宣公八年 楚成王四年 卫懿公赤元年547

春,晋士蒍为大司空547

秋,鲁庄公会齐桓公、宋桓公伐徐547

十二月癸亥朔,日食547

前667年 周惠王十年 鲁庄公二十七年 齐桓公十九年 晋献公十年 秦宣公九年 楚成王五年548

六月,齐桓公会鲁庄公、宋桓公、陈宣公、郑文公,盟于幽548

冬,晋献公欲伐虢,士蒍以礼、乐、慈、爱之说谏之548

周惠王使召伯廖赐齐桓公命548

召穆公后人编辑有关诗篇,以颂扬周、召二公功业548

前666年 周惠王十一年 鲁庄公二十八年 齐桓公二十年 晋献公十一年 秦宣公十年 楚成王六年549

楚令尹子元欲引诱息妫,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讐,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549

冬,鲁有大饥荒,臧文仲依荒礼告籴于齐,辞令顺美,遂获齐援549

《周书·籴匡》至迟于此年前已流传于鲁550

前665年 周惠王十二年 鲁庄公二十九年 齐桓公二十一年 晋献公十二年 秦宣公十一年 楚成王七年550

《周礼·夏官·圉师》之文约成于此年550

周大夫樊皮叛周,王命虢公讨之550

前664年 周惠王十三年 鲁庄公三十年 齐桓公二十二年 晋献公十三年 秦宣公十二年 楚成王八年551

春,楚令尹子元复诱息妫,斗廉谏之,令尹执廉而梏之551

秋,申公斗班杀子元,子文始为令尹551

九月庚午朔,日食,鲁人伐鼓、用牲于社以禳之551

冬,山戎侵燕,齐桓公用管仲之谋,北伐山戎551

前663年 周惠王十四年 鲁庄公三十一年 齐桓公二十三年 晋献公十四年 秦成公元年 楚成王九年551

六月,齐桓公伐戎胜利,献捷于鲁551

前662年 周惠王十五年 鲁庄公三十二年 齐桓公二十四年 晋献公十五年 秦成公二年 楚成王十年552

春,齐桓公城小毂,为管仲采邑552

《诗·魏风》至迟作于此年以前552

七月,有神降于虢之莘地,周内史过引《明神之志》,对周惠王之问552

周惠王用内史过之谋,使太宰与祝、史帅丹朱之后狸姓之人,奉牺牲、粢盛、玉帛往莘献祭于丹朱,无有祈之553

十二月,虢公使祝应、宗区、史嚚享神553

史嚚论虢将亡。其“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之说表现出明确的民本思想553

前661年 周惠王十六年 鲁闵公启方元年 齐桓公二十五年 晋献公十六年 秦成公三年 楚成王十一年 曹昭公元年554

春,狄人伐邢。管仲引《诗·小雅·出车》句,谏齐桓公救邢554

八月,鲁闵公及齐桓公盟于齐地落姑,请复季友于陈,齐侯许之554

冬,鲁内乱初平,齐仲孙湫适鲁省难,归齐而论鲁政于齐桓公554

周大夫辛廖为毕万筮仕于晋之吉凶,得《屯》之《比》554

晋大司空士蒍引时谚,论太子申生将有不测555

晋大夫郭偃预言毕万之后必大555

前660年 周惠王十七年 鲁闵公二年 齐桓公二十六年 晋献公十七年 秦成公四年 楚成王十二年555

春,虢大夫舟之侨言虢之将亡,以其族适晋555

夏,鲁闵公吉禘于庄公。禘为大祭556

十二月,狄人灭卫,杀卫懿公556

许穆夫人赋《载驰》,闵其宗国卫国颠覆,而不能救之556

郑公子素恶高克事君不以礼,又恶郑文公逐臣不以道,故作《清人》之诗以刺之557

晋献公使太子申生伐赤狄,欲害之,晋大夫里克谏献公,不听558

前659年 周惠王十八年 鲁僖公申元年 齐桓公二十七年 晋献公十八年 秦穆公任好元年 楚成王十三年 卫文公元年558

秋,八月,楚以郑亲齐,伐之。齐桓公会宋、鲁、郑、邾之君而盟于犖,谋救郑558

前658年 周惠王十九年 鲁僖公二年 齐桓公二十八年 晋献公十九年 秦穆公二年 楚成王十四年558

春,齐桓公会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558

夏,五月,晋荀息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宫之奇谏,虞君不听。晋师遂灭下阳558

九月,齐桓公及宋、江、黄之国君盟于宋之贯地559

虢公败戎于桑田。晋郭偃论虢之必亡559

卫人作《定之方中》之诗,美卫文公能复国养民559

前657年 周惠王二十年 鲁僖公三年 齐桓公二十九年 晋献公二十年 秦穆公三年 楚成王十五年 燕襄公元年560

秋,齐桓公与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谋伐楚560

冬,齐桓公为阳谷之会,适鲁寻盟。鲁使公子季友如齐芹盟560

晋大司空士蒍引《诗·大雅·板》,以修德爱子之道谏晋献公560

士蒍作诗,以言政出多人,无所适从之忧561

前656年 周惠王二十一年 鲁僖公四年 齐桓公三十年 晋献公二十一年 秦穆公四年 楚成王十六年561

春,齐桓公会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561

管仲对楚王之问561

夏,楚屈完对齐桓公之问。屈完及诸侯盟561

前655年 周惠王二十二年 鲁僖公五年 齐桓公三十一年 晋献公二十二年 秦穆公五年 楚成王十七年562

正月朔日,鲁僖公行视朔之礼,又登观台以望天象,占其吉凶。此为礼之常制562

夏,齐桓公与鲁、宋、陈、卫、郑、许、曹诸国之君会周惠王太子郑于卫之首止563

秋,齐桓公与诸侯盟。郑文公逃归不盟,孔叔谏之,不听563

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引谚及《周书》谏虞公,不听563

十月,晋郭偃引晋童谣,为献公卜灭虢之时563

前654年 周惠王二十三年 鲁僖公六年 齐桓公三十二年 晋献公二十三年 秦穆公六年 楚成王十八年563

冬,楚大夫逢伯对楚王问563

前653年 周惠王二十四年 鲁僖公七年 齐桓公三十三年 晋献公二十四年 秦穆公七年 楚成王十九年564

春,孔叔引谚,谏郑文公事齐以救国564

夏,楚子文引古谚,论楚文王之知人564

七月,齐桓公会鲁、宋、陈、郑于鲁之宁母,盟564

管仲以礼、信、德对齐桓公问564

前652年 周襄王元年 鲁僖公八年 齐桓公三十四年 晋献公二十五年 秦穆公八年 楚成王二十年 曹共公元年565

春,齐桓公会鲁、宋、卫、许、曹之国君及陈世子款盟于洮,立周襄王565

秋,鲁僖公禘祭鲁之先祖,以昭穆之制列哀姜之主于太祖565

晋人作《葛生》,刺晋献公好攻战,国人多丧565

晋人作《采苓》,刺晋献公听信谗言,致使晋乱566

前651年 周襄王二年 鲁僖公九年 齐桓公三十五年 晋献公二十六年 秦穆公九年 楚成王二十一年566

春,宋桓公卒,宋襄公立566

夏,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致胙齐桓公,并有辞命567

秋,齐桓公再盟诸侯于葵丘,作盟辞567

冬,晋内乱,秦大夫公孙枝引《诗·大雅·皇矣》、《抑》及逸诗之句对秦穆公之问568

前650年 周襄王三年 鲁僖公十年 齐桓公三十六年 晋惠公夷吾元年 秦穆公十年 楚成王二十二年 宋襄公兹父元年568

晋惠公背秦约,晋舆人作“诵”以讽刺之568

晋惠公即位,起故太子申生之尸而重葬。国人作诵以刺之568

前649年 周襄王四年 鲁僖公十一年 齐桓公三十七年 晋惠公二年 秦穆公十一年 楚成王二十三年569

春,周襄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惠公命569

内史过论礼569

八月,鲁国举行大雩之祭570

前648年 周襄王五年 鲁僖公十二年 齐桓公三十八年 晋惠公三年 秦穆公十二年 楚成王二十四年570

冬,齐桓公使管仲平戎,周襄王以上卿之礼享管仲,受下卿之礼,襄王以辞命嘉之570

前647年 周襄王六年 鲁僖公十三年 齐桓公三十九年 晋惠公四年 秦穆公十三年 楚成王二十五年 陈穆公款元年571

夏,鲁、齐等诸侯会于鹹,因淮夷危害杞国之故,兼议王尊王室之事571

九月,鲁国举行大雩之祭571

冬,晋因饥荒乞籴于秦,秦穆公从公孙枝、百里奚之言,输粟于晋571

前646年 周襄王七年 鲁僖公十四年 齐桓公四十年 晋惠公五年 秦穆公十四年 楚成王二十六年571

八月辛卯,晋沙鹿山崩,史官卜偃预言: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571

冬,秦饥,乞籴于晋,晋人弗与。晋大夫庆郑、虢射谏晋惠公勿背信弃义,惠公不听572

前645年 周襄王八年 鲁僖公十五年 齐桓公四十一年 晋惠公六年 秦穆公十五年 楚成王二十七年 蔡庄公甲元年572

秋,秦穆公伐晋,卜徒父为秦伯筮之,其卦遇《易·蛊》572

晋大夫庆郑为晋惠公论乘马之道572

秦大夫公孙枝引西周史佚之言谏秦穆公573

十月,晋大夫阴饴甥会秦伯,对秦伯之问573

齐桓公复黄国,其始继君叔单作《叔单鼎铭》574

晋大夫韩简引《诗·小雅·十月之交》论事不在占,祸由人招574

晋史郭偃论晋惠公之败574

齐管仲卒575

前643年 周襄王十年 鲁僖公十七年 齐桓公四十三年 晋惠公八年 秦穆公十七年 楚成王二十九年575

十月乙亥,齐桓公卒,齐大乱575

重耳在齐,齐姜赋《诗·大雅·大明》、《小雅·皇皇者华》、《郑风·将仲子》,引《西方之书》、《瞽史之纪》及管仲之言等,谏重耳勿贪图安逸而忘大任575

前642年 周襄王十一年 鲁僖公十八年 齐孝公昭元年 晋惠公九年 秦穆公十八年 楚成王三十年576

郑文公始朝于楚。楚成王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576

卫人作《蝃蝀》,刺淫奔之人576

前641年 周襄王十二年 鲁僖公十九年 齐孝公二年 晋惠公十年 秦穆公十九年 楚成王三十一年577

六月,宋、曹、邾之君盟于曹南577

宋襄公使邾文公用鄫子祭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司马子鱼谏宋襄公勿杀人以祭次睢之社577

秋,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宁庄子借以劝卫文公伐邢577

宋司马子鱼引《诗·大雅·思文》,谏宋襄公勿伐曹578

冬,陈穆公请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盟于齐,修桓公之好578

卫人作《相鼠》,刺无礼之人578

前640年 周襄王十三年 鲁僖公二十年 齐孝公三年 晋惠公十一年 秦穆公二十年 楚成王三十二年579

秋,齐、狄盟于邢579

时君子引《诗·周南·行露》之句,论随不自量力579

宋襄公欲合诸侯。鲁大夫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579

卫人作《干旄》,美卫文公好善579

前639年 周襄王十四年 鲁僖公二十一年 齐孝公四年 晋惠公十二年 秦穆公二十一年 楚成王三十三年581

春,宋召齐、楚盟于鹿上581

宋公子目夷谏宋襄公勿争盟主581

夏,鲁国大旱,鲁僖公欲焚巫尪以求雨,臧文仲谏止之581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581

冬,须句子奔鲁,鲁僖公母成风谏僖公从周礼以封须句582

前638年 周襄王十五年 鲁僖公二十二年 齐孝公五年 晋惠公十三年 秦穆公二十二年 楚成王三十四年582

夏,宋襄公伐郑。司马子鱼以为将为宋之祸582

周大夫富辰引《诗·小雅·正月》,谏周襄王召王子带于齐582

臧文仲引《诗·小雅·小旻》及《周颂·敬之》谏鲁僖公勿轻小国582

十一月,子鱼谏宋襄公勿与楚人战583

宋司马子鱼论战583

楚使师缙献凯于郑,会奏恺乐。君子以为楚非礼583

楚成王入享于郑,行九献之礼,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584

晋重耳在郑,郑大夫叔詹赋《周颂·天作》、引谚,谏郑文公礼遇重耳584

前637年 周襄王十六年 鲁僖公二十三年 齐孝公六年 晋惠公十四年 秦穆公二十三年 楚成王三十五年585

冬,狐突以忠信之道对晋怀公585

晋史官卜偃引《周书》,言晋怀公必有祸585

重耳在楚,楚成王享之,九献,庭实旅百,皆合《周礼》之仪585

重耳对楚王之问585

晋公子重耳在秦,司空季子论黄帝以来姓氏婚姻之原委,谏重耳纳怀嬴586

赵衰引《礼志》之语谏重耳纳秦女587

秦穆公以国君之礼享重耳,重耳、秦穆公均先后赋诗587

重耳筮,筮史占之,皆曰吉,司空季子为之释《易》繇辞,鼓励重耳进取588

前636年 周襄王十七年 鲁僖公二十四年 齐孝公七年 晋文公重耳元年 秦穆公二十四年 楚成王三十六年 宋成公王臣元年589

春,重耳与子犯誓于河神589

重耳归国,秦穆公、秦太子罃送之,作《渭阳》589

董因引《瞽史记》之言,鼓励重耳争取成功589

重耳入主晋国,祭祖于武宫590

寺人披谏晋文公590

竖头须谏晋文公591

周大夫富辰述文王、武王封建诸侯以藩屏宗周,谏周襄王勿以狄人伐郑591

富辰谏周襄王勿纳狄女为后592

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592

公子臧无德而好聚鹬冠,郑文公杀之。君子赋《诗·曹风·候人》及《小雅·小明》、引《夏书》,讥其服德不称,必致殃咎593

冬,周襄王遣使告难于鲁,鲁大夫臧文仲对王使593

前635年 周襄王十八年 鲁僖公二十五年 齐孝公八年 晋文公二年 秦穆公二十五年 楚成王三十七年594

春,卫文公灭邢。卫大夫礼至作铭曰:“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594

晋文公欲纳周襄王,使郭偃卜之,得黄帝战于阪泉之兆。使筮之,遇《大有》之《睽》594

四月戊午,晋文公朝王。王享醴,命之宥594

十二月癸亥,鲁僖公会卫子、莒庆盟于鲁之洮地594

前634年 周襄王十九年 鲁僖公二十六年 齐孝公九年 晋文公三年 秦穆公二十六年 楚成王三十八年 卫成公郑元年595

春,鲁僖公会莒君及卫大夫宁庄子,盟于向,寻洮之盟也595

夏,齐孝公伐鲁,鲁使展喜犒师。展禽(柳下惠)有辞以对齐孝公595

楚人作歌诵令尹子文595

前633年 周襄王二十年 鲁僖公二十七年 齐孝公十年 晋文公四年 秦穆公二十七年 楚成王三十九年596

六月,齐孝公昭卒,弟潘立,是为昭公596

冬,楚围宋。晋作三军,谋救宋。赵衰引《夏书》,论郤榖可为元帅596

前632年 周襄王二十一年 鲁僖公二十八年 齐昭公潘元年 晋文公五年 秦穆公二十八年 楚成王四十年596

二月,晋文公与齐昭公盟于敛盂596

楚成王引《军志》,论晋文公不可犯597

四月戊辰,晋、楚战于城濮。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子犯为晋文公解梦释疑597

丁未,晋文公献楚俘于周襄王。己酉,王命内史叔兴父等策命晋侯为侯伯597

五月,王子虎盟诸侯于践土之王庭,有盟辞598

六月,晋人复卫侯,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有盟辞598

子犯受赏,作编钟,勒铭以纪此事598

秋,七月丙申,晋文公振旅,奏恺乐以入于晋,献俘、授馘于庙。君子引《诗》嘉之598

冬,晋筮史谏晋文公,使复曹伯599

曹人作《候人》之诗,刺曹共公滥用小人599

前631年 周襄王二十二年 鲁僖公二十九年 齐昭公二年 晋文公六年 秦穆公二十九年 楚成王四十一年 陈共公朔元年599

六月,鲁僖公会王子虎、晋狐偃及宋、齐、陈、秦之大臣,盟于翟泉599

前630年 周襄王二十三年 鲁僖公三十年 齐昭公三年 晋文公七年 秦穆公三十年 楚成王四十二年600

夏,鲁大夫臧文仲谏鲁僖公,使其请晋文公释卫成公600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谏秦穆公,退秦师600

前629年 周襄王二十四年 鲁僖公三十一年 齐昭公四年 晋文公八年 秦穆公三十一年 楚成王四十三年601

春,鲁大夫臧文仲请赏重馆人601

冬,卫大夫宁武子论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601

前628年 周襄王二十五年 鲁僖公三十二年 齐昭公五年 晋文公九年 秦穆公三十二年 楚成王四十四年602

四月己丑,郑文公捷卒,郑穆公兰立602

秋,卫人及狄盟602

秦大夫蹇叔谏秦穆公勿袭晋,秦穆公不听,蹇叔哭师602

《鲁颂》四篇至迟作于此年前后,鲁史所作,颂扬鲁僖公之业602

前627年 周襄王二十六年 鲁僖公三十三年 齐昭公六年 晋襄公驩元年 秦穆公三十三年 楚成王四十五年 郑穆公兰元年604

春,周王孙满观秦师,论秦师必败604

秦师将袭郑,商人弦高犒秦师,一面令人急驰告于郑,以解郑之危605

齐国庄子聘于鲁,礼成而敏,臧文仲赞之605

《仪礼·聘礼》当于此年前后编成605

四月辛巳,晋败秦于殽。秦伯素服郊次,作《秦誓》以悔过607

八月戊子,晋侯败狄,赏胥臣,嘉其善举贤607

冬,鲁葬其君僖公,缓作主,非礼也608

前626年 周襄王二十七年 鲁文公兴元年 齐昭公七年 晋襄公二年 秦穆公三十四年 楚成王四十六年608

四月,周襄王使毛伯适鲁锡文公命608

秦穆公赋《诗·大雅·桑柔》,自责不听谏之过608

楚成王作《楚王媵邛仲尔南钟铭》609

十月,楚太子商臣弑楚成王自立,是为穆王609

前625年 周襄王二十八年 鲁文公二年 齐昭公八年 晋襄公三年 秦穆公三十五年 楚穆王商臣元年609

春,秦孟明视帅师伐晋,晋侯御之,狼瞫败秦师,君子赋《小雅·巧言》、《大雅·皇矣》以赞之609

晋卿赵衰引《诗·大雅·文王》句,论秦穆公用孟明,晋必有忧610

四月己巳,晋人使阳处父与鲁文公盟,且使史官书曰:“及晋处父盟。”610

八月,鲁宗伯夏父弗忌擅改昭穆以尊僖公,宗有司引《鲁颂》谏之,不听。展禽言夏父弗忌必有殃610

鲁大夫展禽论臧文仲祭“爰居”非政之宜611

前624年 周襄王二十九年 鲁文公三年 齐昭公九年 晋襄公四年 秦穆公三十六年 楚穆王二年612

秦穆公霸西戎,君子引《采蘩》、《烝民》、《文王有声》句,赞其善任人612

冬,鲁文公与晋襄公盟,晋侯享之,赋《菁菁者莪》,鲁文公赋《嘉乐》613

前623年 周襄王三十年 鲁文公四年 齐昭公十年 晋襄公五年 秦穆公三十七年 楚穆王三年613

秋,楚灭江国,秦穆公着素服,不举乐而哀之,亦以为戒。时君子引《大雅·皇矣》以赞之613

卫宁武子聘于鲁,鲁文公为赋《湛露》及《彤弓》。宁武子以其不类而不辞,亦不答赋614

前622年 周襄王三十一年 鲁文公五年 齐昭公十一年 晋襄公六年 秦穆公三十八年 楚穆王四年614

春,周襄王使荣叔适鲁,为鲁僖公母成风行饭含之礼。召昭公来会葬614

宁嬴论貌、言、情之关系及由言观人之理615

晋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四卿皆卒,四人皆说《诗》、《书》而敦礼乐616

前621年 周襄王三十二年 鲁文公六年 齐昭公十二年 晋襄公七年 秦穆公三十九年 楚穆王五年616

春,赵盾始主晋国之政,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狱,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616

阳处父被贾季所杀617

臾骈引《前志》,论忠、勇之道617

夏,鲁季孙行父聘于陈,且娶陈女。此后季孙氏执鲁政数十年,影响于鲁国之政治甚大617

秦穆公卒,以三良为殉,国人作《黄鸟》之诗以哀之618

秋,鲁季孙行父将聘于晋,使从者查寻有关丧礼仪节之文献618

八月,晋襄公驩卒,灵公少,赵盾论立公子雍足以安民619

十月闰月,鲁国不行告朔之礼,弃时政也619

前620年 周襄王三十三年 鲁文公七年 齐昭公十三年 晋灵公夷皋元年 秦康公元年 楚穆王六年620

四月,宋成公卒。宋司马乐豫引谚语,谏宋昭公勿去群公子。昭公不听,穆襄之族率国人以攻昭公。六卿和公室,昭公即位而葬死者。史书其事620

先蔑将适秦迎公子雍,荀林父赋《板》之三章以谏之620

贾季论赵衰、赵盾620

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621

晋郤缺引《夏书》之言,谏赵盾宜务德,论及《九歌》之所起及歌谣的舆论作用621

前619年 周襄王三十四年 鲁文公八年 齐昭公十四年 晋灵公二年 秦康公二年 楚穆王七年 宋昭公杵臼元年621

秦国贵族作《权舆》一诗,叹今不如昔,哀其没落621

冬,鲁襄仲会晋赵孟,盟于衡雍621

前618年 周顷王元年 鲁文公九年 齐昭公十五年 晋灵公三年 秦康公三年 楚穆王八年622

春,楚大夫范山谏楚穆王伐郑622

冬,楚斗椒聘鲁,傲慢无礼,鲁叔仲惠伯预言斗氏必有祸622

秦人归鲁僖公、成风之禭,服终来吊622

前617年 周顷王二年 鲁文公十年 齐昭公十六年 晋灵公四年 秦康公四年 楚穆王九年 曹文公元年 燕桓公元年623

三月,辛卯,鲁臧文仲卒623

楚大夫申舟引《大雅·烝民》及《民劳》之句,为辱宋昭公之行辩护623

前616年 周顷王三年 鲁文公十一年 齐昭公十七年 晋灵公五年 秦康公五年 楚穆王十年624

夏,鲁叔彭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