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植物矿质营养 导读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植物矿质营养 导读版
  • PetraMarschner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5942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51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673页
  • 主题词:高等植物-植物矿质营养-英文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等植物矿质营养 导读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营养生理学3

1.导言、矿质养分的定义和分类3

1.1导言3

1.2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3

1.3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化学行为和生理功能4

2.单个细胞和根系吸收离子的机制:短距离运输7

2.1概述7

2.2溶质从外部溶液进入根细胞的途径8

2.3生物膜组成10

2.4溶质跨膜运输13

2.5影响根系吸收离子的因素21

2.6沿根轴对离子和水分的吸收39

2.7根中离子和水分的径向运输41

2.8离子向木质部释放43

2.9影响离子释放进入木质部和溢泌速率的因素44

3.木质部与韧皮部长距离运输49

3.1概述49

3.2木质部运输50

3.3韧皮部运输58

3.4韧皮部和木质部在矿质元素长距离运输中的相对重要性62

3.5矿质养分再利用66

4.植物叶片和其他气生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释放71

4.1导言71

4.2通过气孔吸收和释放气体及其他挥发性物质71

4.3吸收溶质74

4.4叶面施用矿质养分78

4.5叶片中矿质元素的淋失82

4.6通过叶片吸收和淋失溶质的生态意义83

5.矿质营养,产量与库源关系85

5.1概述85

5.2养分供应与产量的关系86

5.3光合活性及相关过程87

5.4光合面积102

5.5呼吸作用和氧化磷酸化105

5.6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运输及调节107

5.7库形成113

5.8库活性117

5.9植物激素在协调库一源关系中的作用120

5.10源和库对产量的限制131

6.大量元素功能135

6.1氮135

6.2硫151

6.3磷158

6.4镁165

6.5钙171

6.6钾178

7.微量元素功能191

7.1铁191

7.2锰200

7.3铜206

7.4锌212

7.5镍223

7.6钼226

7.7硼233

7.8氯243

8.有益矿质元素249

8.1定义249

8.2钠249

8.3硅257

8.4钴261

8.5硒263

8.6铝268

8.7其他矿质元素268

9.营养与品质271

9.1引言271

9.2营养与外观272

9.3营养与化学组成273

10.矿质营养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283

10.1概述283

10.2植物营养状况与感病性的关系284

10.3真菌病害285

10.4细菌和病毒病害291

10.5土传真菌和细菌病害293

10.6虫害295

10.7施肥对植物及其寄生物的直接和间接作用297

11.矿质营养缺乏与毒害的诊断299

11.1概述299

11.2养分供应与生长效应299

11.3营养失调的外观诊断300

11.4植物分析301

11.5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310

11.6植物分析及土壤分析311

第二部分 植物—土壤间关系315

12.土壤养分有效性315

12.1概述315

12.2土壤化学分析法315

12.3养分向根表迁移316

12.4根系密度的作用324

12.5土壤水分的分布与养分有效性325

12.6土壤结构的作用326

12.7强度/容量比,植物因素和土壤测试结果328

13.影响根系生长发育的内外因素331

13.1概述331

13.2碳水化合物供应331

13.3根系发育332

13.4土壤化学因素334

13.5土壤生物340

13.6土壤物理因素342

13.7冠/根比345

14.根际化学与植物营养347

14.1概述347

14.2根际的空间分布349

14.3根际土壤中的无机元素350

14.4根际土壤pH值353

14.5氧化还原电位和还原过程359

14.6根际淀积作用和根分泌物360

15.根际生物学369

15.1概述369

15.2根际微生物369

15.3菌根373

16.固氮389

16.1概述389

16.2生物固氮系统389

16.3固氮的生物化学390

16.4共生固氮系统392

16.5豆科植物的固氮量及其在混作系统中向其他植物的氮转移405

16.6自生固氮及联合固氮重要性407

16.7展望408

17.植物对土壤化学逆境的适应性409

17.1自然植被409

17.2高投入与低投入途径410

17.3酸性矿质土壤417

17.4渍水和淹水土壤430

17.5石灰性和碱性土壤444

17.6盐渍土壤455

18.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和碳通量473

18.1影响碳氮排放的微生物因素473

18.2有机土壤改良对排放的影响475

18.3 pH值,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对物质转换的影响475

18.4全球升温效应476

18.5植物-动物相互作用在不同尺度对养分通量的影响476

18.6物质流的模拟方法4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