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史研究
  • 李乃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7863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海洋学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绪论2

第1章 海洋科学技术的定义与研究2

1.1 海洋资源与海洋科学技术2

1.2 海洋科学技术的定义3

1.2.1 海洋科学技术的狭义定义3

1.2.2 海洋科学技术的广义定义4

1.2.3 海洋科学技术的泛义定义4

1.3 海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5

1.4 海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三个视野8

1.4.1 “就事论事”视野8

1.4.2 社会经济视野8

1.4.3 国家战略视野12

1.5 海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基本框架15

1.5.1 国家战略视野15

1.5.2 海洋科技成果的评价17

1.6 结束语17

第2章 中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历史演进19

2.1 海洋科学技术的孕育(公元前770年前)21

2.1.1 原始社会的海洋捕捞活动22

2.1.2 渡具与原始航海活动23

2.1.3 煮海为盐25

2.2 海洋科学技术的形成(公元前770年至1330年)25

2.2.1 海洋渔业技术26

2.2.2 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与研究27

2.2.3 造船航海技术与航海事业的发展27

2.2.4 制盐技术与盐务的发展31

2.2.5 潮汐研究33

2.2.6 海洋灾害34

2.2.7 海防35

2.3 海洋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1330—1949年)35

2.3.1 郑和下西洋37

2.3.2 海禁政策与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40

2.3.3 明清时期的海防41

2.3.4 明清时期对海洋生物认识与利用的发展42

2.3.5 现代海洋科学的萌芽43

2.4 海洋科学的快速发展(1949—1978年)44

2.4.1 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与开发体系的形成44

2.4.2 国家海洋管理体系的形成49

2.4.3 海洋高等院校和学系大调整52

2.4.4 系统规模的海洋资源综合调查54

2.4.5 富有中国特色的“大会战”58

2.5 海洋科学的繁荣飞跃(1978年至今)63

2.5.1 海洋科技计划管理和成果推广体系的初步建立63

2.5.2 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北极70

2.5.3 海洋科研领域的拓展73

2.5.4 海洋社会科学的兴起与发展78

2.6 结束语82

第2篇 海洋科学技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利益的贡献第3章 海洋科学技术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86

3.1 催生新兴产业86

3.1.1 海洋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87

3.1.2 海洋新兴产业的特点92

3.1.3 海洋新兴产业产生的方式93

3.1.4 催生海洋新兴产业的基本门类与功效96

3.1.5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启示122

3.2 提升传统产业123

3.2.1 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及相关产业链123

3.2.2 提升陆域传统产业及相关产业链135

3.2.3 海洋传统产业改造带来的启示138

3.3 思考与展望139

3.3.1 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139

3.3.2 海洋产业的发展机遇140

3.3.3 海洋产业的发展需求141

3.3.4 海洋产业发展的系统科技支撑143

3.3.5 海洋产业发展展望145

第4章 海洋科学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53

4.1 促进我国对外开放153

4.1.1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与改革开放153

4.1.2 海洋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促进作用154

4.1.3 研究的缺失155

4.2 加速现代市场经济意识的引进与传播156

4.2.1 改革开放与西方海洋文化的引进156

4.2.2 青岛“品牌城市”的文化根源158

4.2.3 海洋科学需要研究的问题159

4.3 引发国家社会经济新布局160

4.3.1 海洋的科学开发与利用对国家社会经济布局的影响161

4.3.2 引发国家社会经济新布局164

4.4 提升海洋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67

4.4.1 沿海各地区新一轮区域发展规划168

4.4.2 新一轮沿海区域发展规划解读176

4.5 思考与展望180

4.5.1 高度重视“大海陆”海洋观的研究视野180

4.5.2 倡导学科交叉的海洋科学综合研究180

4.5.3 深层次思索海洋的社会功效181

4.5.4 未来海洋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展望183

第5章 海洋科学技术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战略利益中的作用186

5.1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186

5.1.1 海洋权益186

5.1.2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所面临的挑战189

5.1.3 海洋科技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的作用194

5.2 利用国际(公海)资源199

5.2.1 公海特性及公海资源199

5.2.2 我国的公海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202

5.2.3 公海与国防发展204

5.3 思考与展望207

5.3.1 高度重视海洋与海洋科学研究的战略意义207

5.3.2 海洋权益乃立国之本208

5.3.3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具体措施和建议209

5.3.4 率先开发利用公海资源是我国对世界海洋事业的贡献212

5.3.5 开发利用公海资源是建立世界强国并维续地位的基本条件之一212

5.3.6 海洋科学技术应有与航天科技并驾齐驱的地位213

5.3.7 再论开展跨学科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的必要性214

5.3.8 强化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发言权215

第3篇 海洋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例及其影响第6章 海水增养殖科学的突破与海洋农牧化——解决国民的蛋白质供给218

6.1 托起海水养殖业的五次浪潮218

6.1.1 第一次浪潮——海藻养殖218

6.1.2 第二次浪潮——对虾养殖222

6.1.3 第三次浪潮——海水贝类养殖224

6.1.4 第四次浪潮——海洋名贵鱼类养殖225

6.1.5 第五次浪潮——海参、鲍鱼养殖229

6.1.6 中国海水养殖业的未来发展趋势231

6.2 推起海洋水产资源增殖业232

6.3 海洋农牧化诠释全新的海洋渔业理念与生产方式233

6.3.1 海洋农牧化的提出233

6.3.2 海洋农牧化的社会意义与战略意义234

6.4 思考与展望235

6.4.1 海洋渔业的革命式转变235

6.4.2 我国海洋农牧化开发的优势236

6.4.3 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237

6.4.4 海洋渔业农牧化可持续发展展望238

第7章 PSS与新兴海洋药物产业的兴起——拓展药源开发241

7.1 海洋药物的历史渊源241

7.1.1 中国海洋药物的发展历史241

7.1.2 世界现代海洋药物的发展历史242

7.2 海洋药物的特点243

7.2.1 海洋药物的定义及类型243

7.2.2 海洋药物的特点244

7.3 PSS的研发历程与启示244

7.3.1 PSS的诞生历程244

7.3.2 PSS成功的启示246

7.3.3 PSS课题组推动了海洋药物的发展246

7.4 PSS成功的社会意义248

7.4.1 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248

7.4.2 引发海洋药物研究热潮249

7.4.3 推起海洋生物制品业的大发展251

7.4.4 开拓了社会对海洋资源的认识视野253

7.5 思考与展望253

7.5.1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开发的意义253

7.5.2 海洋药物资源的巨大潜力256

7.5.3 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257

7.5.4 我国海洋药物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障碍258

7.5.5 我国海洋药物未来发展展望261

第8章 海洋油气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66

8.1 海洋油气开发概况266

8.1.1 海洋油气资源储量及分布266

8.1.2 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必要性267

8.2 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研发进程268

8.2.1 海洋油气勘探发展阶段268

8.2.2 海洋油气勘探取得的成果271

8.3 海洋油气开发催生“蓝色能源经济”275

8.3.1 推动石油企业发展275

8.3.2 带动相关产业飞速前进278

8.3.3 石油化工产品推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280

8.4 思考与展望280

8.4.1 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意义280

8.4.2 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存在的问题282

8.4.3 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前景展望284

8.4.4 战略领域需要战略研究思维289

第9章 海洋调查——为建设“海上中国”奠基294

9.1 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海洋综合调查295

9.1.1 调查的背景及目的295

9.1.2 调查的内容及成果296

9.1.3 海洋学科的发展297

9.1.4 我国海洋机构的完善297

9.1.5 调查的历史意义298

9.2 中国大陆架及专项调查298

9.2.1 中国大陆架及专项调查概况298

9.2.2 中国大陆架调查的重要作用299

9.3 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299

9.3.1 调查的历史背景299

9.3.2 调查的目的、内容及成果300

9.4 中国首次海岛资源综合调查300

9.4.1 中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简介300

9.4.2 为发展海岛经济服务301

9.5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302

9.6 思考与展望302

9.6.1 海洋调查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基础302

9.6.2 海洋调查是认识海洋规律的集聚之源303

9.6.3 海洋调查后续工作展望303

第10章 深海探索与极地考察——开拓海洋“新疆土”306

10.1 深海探索306

10.1.1 深海探索的重大战略意义306

10.1.2 我国的深海资源调查309

10.1.3 深海探索技术装备的发展321

10.2 极地考察329

10.2.1 极地考察的意义329

10.2.2 南极考察331

10.2.3 北极考察335

10.2.4 极地科学考察的现状与展望339

10.3 思考与展望342

10.3.1 充分认识海洋研究的战略价值342

10.3.2 我国综合国力的彰显342

10.3.3 人类社会急需资源的新源泉342

10.3.4 认识差距、承认不足、急起直追342

第11章 海洋法研究——维护与拓展我国海洋利益的法律利器346

11.1 海洋法发展的回顾347

11.2 海洋法面临的挑战351

11.2.1 海洋安全问题突出351

11.2.2 海域划界问题多而复杂353

11.2.3 国际公共海域的管理和使用问题突出355

11.2.4 北冰洋和南极海域的法律制度有待加强356

11.2.5 新的圈海运动兴起,对现行海洋法体制带来挑战356

11.2.6 海洋的军事利用问题需要法律规制356

11.3 中国海洋法研究状况357

11.3.1 海洋安全领域357

11.3.2 海洋划界问题357

11.3.3 国际公共海域的管理和使用问题358

11.3.4 北冰洋和南极海域法律制度的完善问题358

11.3.5 新圈海活动问题359

11.3.6 海洋的军事利用问题359

11.3.7 海洋综合管理问题359

11.4 思考与展望360

11.4.1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和海洋意识的培养360

11.4.2 我们必须积极地参与国际海洋规则的制定360

11.4.3 我们必须积极地参与国际海洋合作360

11.4.4 我们必须加强对海洋问题的研究361

第12章 科技兴海——海洋科技机制的创新探索362

12.1 “科技兴海”提出的背景362

12.1.1 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横亘如山362

12.1.2 巨大的资源潜力与相对薄弱的产业363

12.1.3 雄厚的科技实力和旺盛的产业需求364

12.2 “科技兴海”的萌芽和兴起365

12.2.1 山东首倡并组织实施“科技兴海”战略365

12.2.2 第一次全国科技兴海现场交流会366

12.3 “科技兴海”的深入发展366

12.3.1 “科技兴海”进入国家和部门决策层面366

12.3.2 “科技兴海”遍地开花367

12.3.3 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科技兴海现场交流会368

12.4 “科技兴海”的二次创业369

12.4.1 二次创业的时代背景370

12.4.2 一个会议一个规划371

12.5 “科技兴海”的作用和启示375

12.5.1 “科技兴海”的作用375

12.5.2 “科技兴海”的提升与展望378

第4篇 大国崛起背景下的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新思路第13章 世界大国凭海崛起的启示382

13.1 郑和七下西洋382

13.1.1 郑和七下西洋时期的造船与航海技术382

13.1.2 现代海洋意识、战略海洋意识的缺失383

13.2 近代西方大国崛起的启示384

13.2.1 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轨迹385

13.2.2 与同时期中国的比较与反思386

13.3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海陆式”的社会经济布局386

13.3.1 美国的“大海陆式”的社会经济布局387

13.3.2 大国、超级大国与“大海陆”意识389

13.4 结束语390

第14章 海洋科学技术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探讨391

14.1 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391

14.1.1 海洋是人类文明蓬勃永续发展的战略基石391

14.1.2 我国整合海洋科学技术资源的尝试392

14.1.3 国际知名海洋科学研究机构394

14.1.4 山东海洋科学技术资源和产出基本情况400

14.1.5 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创建和运作401

14.1.6 建设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基本思路和关键因素405

14.2 建立各海洋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09

14.2.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自主创新的“金钥匙”410

14.2.2 构建“海”字头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12

14.2.3 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前景思考417

14.3 结束语420

第15章 大国崛起中的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构想422

15.1 海陆合一的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指导思想422

15.1.1 “大海陆”视野下的海洋科学技术研究422

15.1.2 “大海陆”海洋观与国家宏观决策424

15.2 海洋自然科学的发展构想425

15.2.1 海洋自然科学发展现状425

15.2.2 基本原则429

15.2.3 发展目标430

15.2.4 重点研究任务430

15.2.5 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的平台建设441

15.3 海洋社会科学的发展构想442

15.3.1 研究领域概述442

15.3.2 亟待研究的课题452

15.4 促进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建议456

15.4.1 国家的海洋战略应提升到与太空战略等同的重要地位457

15.4.2 建立国家海洋科学技术管理决策与协调机制457

15.4.3 推进海洋科学中心建设,带动国家海洋科技体制改革458

15.4.4 建设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创新能力中心”,促进海洋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458

15.5 大国崛起中的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展望459

后记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