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犯罪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犯罪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4639396.jpg)
- 杨燮蛟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8015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犯罪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犯罪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篇 现代犯罪学的视野5
第一章 现代犯罪学考察犯罪问题的独特视角5
第一节 现代犯罪学对犯罪和犯罪学研究的视角5
一、现代犯罪学对犯罪研究的视角5
二、现代犯罪学对犯罪学描述的视角7
第二节 现代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0
一、现代犯罪学是以犯罪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刑事法学10
二、现代犯罪学是研究犯罪人和犯罪行为的学科11
三、现代犯罪学是研究犯罪原因的学科11
四、现代犯罪学是研究犯罪演变过程的学科12
五、现代犯罪学是犯罪对策研究性的学科12
六、现代犯罪学是研究工具性的学科13
七、现代犯罪学是反思性的学科15
小结16
思考题16
第二章 现代犯罪学的学科体系17
第一节 关于现代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理论体系的理解17
一、现代犯罪学的学科性质17
二、现代犯罪学的学科地位18
第二节 现代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9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19
二、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20
三、犯罪学与社会学22
四、犯罪学与犯罪侦查学22
五、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23
第三节 现代犯罪学研究方法25
一、犯罪学研究方法25
二、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27
第四节 现代犯罪学的价值观31
一、现代犯罪学研究的价值31
二、学习现代犯罪学的作用32
小结34
思考题35
第三章 现代犯罪学理论的形成和历史演进36
第一节 犯罪学历史回顾36
一、早期的犯罪学思想36
二、犯罪学的产生37
三、现代犯罪学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40
第二节 现代犯罪学创立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流派41
一、刑事古典学派的犯罪学理论41
二、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45
第三节 现代犯罪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流派53
一、现代西方犯罪社会学53
二、犯罪心理学理论68
三、犯罪生物学理论70
小结75
思考题75
第四章 中国犯罪学历史演进77
第一节 中国历代思想家关于犯罪问题的思想观点77
一、关于犯罪原因的认识77
二、关于犯罪预防和处罚78
第二节 犯罪学理论在旧中国的传播与发展79
一、西方犯罪学著作在旧中国的传播79
二、旧中国犯罪学的研究与发展80
第三节 犯罪学在新中国的发展概况81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的畸形发展状况81
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中国犯罪学的蓬勃发展81
三、新中国犯罪学蓬勃发展期的发展动力与指导思想81
四、犯罪学在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82
小结83
思考题83
第二篇 现代犯罪学的基本框架87
第五章 犯罪现象研究87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性质的界定87
一、犯罪现象的概念87
二、犯罪现象的特征87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构成89
一、犯罪现象的生成性构成要素90
二、犯罪现象的表现性构成要素90
第三节 犯罪社会现象的状况与特点98
一、外国的犯罪状况99
二、外国社会的犯罪基本特点104
三、中国社会的犯罪状况106
四、中国社会的犯罪基本特点119
五、中外犯罪现象比较137
小结140
思考题140
第六章 犯罪人研究141
第一节 犯罪人的界定与类型141
一、犯罪人的概念141
二、研究犯罪人的意义142
三、犯罪人的特征142
四、犯罪人的分类145
第二节 现代社会对犯罪人的独特关注147
一、美国的犯罪人研究147
二、法国的犯罪人研究151
三、意大利的犯罪人研究153
小结157
思考题158
第七章 犯罪行为研究159
第一节 犯罪行为的界定与实现过程159
一、犯罪行为的概念159
二、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160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161
一、犯罪行为的形成因素161
二、犯罪动机和决意的形成162
三、犯罪准备的过程分析164
四、犯罪实施的过程分析164
第三节 犯罪行为的主要类型165
一、暴力犯罪166
二、经济犯罪167
三、有组织犯罪169
四、未成年人犯罪170
五、网络犯罪171
六、毒品犯罪171
七、非典型犯罪172
小结175
思考题175
第八章 犯罪被害人研究176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的概念及研究意义176
一、犯罪被害人的概念176
二、研究被害人的意义177
第二节 被害人的特征与分类178
一、被害人的特征178
二、犯罪被害人的分类180
三、被害现象分析183
第三节 被害人与犯罪现象的关系184
一、被害因素分析185
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186
三、犯罪人与被害人的角色转换195
小结196
思考题197
第九章 影响犯罪现象的基本因素研究198
第一节 犯罪原因的概念和特征198
一、犯罪原因概念198
二、犯罪原因的特征199
三、犯罪原因的类型200
第二节 影响犯罪现象原因的系统与构成205
一、“外因—内因”结构205
二、“原因—条件—情境”结构206
三、“罪因层次”结构206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及犯罪原因207
一、在社会发生结构性巨变条件下我国社会矛盾及犯罪的一般原因209
二、二维视野下我国社会矛盾及犯罪原因212
三、引发我国社会矛盾及犯罪的一些新的原因214
四、对我国社会矛盾与犯罪原因的一些梳理和归结217
第四节 犯罪根源分析221
一、犯罪根源的提出221
二、犯罪根源理论的特点222
三、目前比较流行的犯罪根源理论222
四、犯罪根源的真谛226
小结230
思考题230
第三篇 犯罪现象的具体考察233
第十章 影响犯罪现象产生的具体因素研究233
第一节 影响犯罪现象产生的社会环境因素233
一、经济发展与犯罪233
二、工业化、城市化与犯罪238
三、贫困与犯罪249
四、失业与犯罪254
五、政治因素与犯罪258
六、法制建设与犯罪268
七、文化冲突与犯罪277
八、大众传播工具与犯罪284
九、家庭关系与犯罪290
十、教育问题与犯罪296
第二节 影响犯罪现象产生的自然环境因素302
一、自然因素与犯罪303
二、犯罪者的自然原因306
小结328
思考题329
第四篇 犯罪对策的现实解读333
第十一章 犯罪预测研究333
第一节 犯罪预测概述333
一、犯罪预测的概念333
二、犯罪预测的特点333
三、犯罪预测的作用334
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种类和内容334
一、犯罪预测的种类334
二、犯罪预测的内容336
第三节 犯罪预测的方法和步骤338
一、犯罪预测的方法338
二、犯罪预测的步骤345
第四节 犯罪预测的历史回顾345
一、美国的犯罪预测研究346
二、我国的犯罪预测研究347
三、犯罪预测的未来走向347
小结348
思考题349
第十二章 犯罪控制与预防研究350
第一节 犯罪控制机制的现实考量350
一、犯罪控制概念与特征350
二、犯罪控制的理论基础352
三、犯罪控制的层次与手段355
四、犯罪控制的主要途径358
五、犯罪控制的基本模式366
第二节 犯罪预防机制的现实考量395
一、犯罪预防的基本观念395
二、犯罪预防基本模式的多维考察396
三、犯罪预防基本模式的理论表述399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具体措施402
一、犯罪预防中的家庭教育402
二、犯罪预防中的学校教育403
三、校园暴力的预防403
四、业余时间与犯罪预防404
五、有组织犯罪的预防404
六、毒品犯罪的预防405
七、警方的专业预防与公众参与406
八、建筑结构与犯罪预防407
九、对无家可归者的帮助与犯罪预防407
十、对失业者的帮助与犯罪预防408
十一、对外国人犯罪的预防408
十二、重新犯罪预防409
十三、保安处分与犯罪预防409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枫桥经验409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演进阶段410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思想413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理性思辨415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枫桥模式”416
第五节 犯罪控制与犯罪预防的关系424
一、犯罪控制与犯罪预防的联系424
二、犯罪控制与犯罪预防的区别424
三、犯罪控制与犯罪预防的地位425
第六节 刑事政策对犯罪控制与预防的现实考量426
一、刑事政策的缘由426
二、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431
三、刑事政策之一:“严打”的理性思辨432
四、刑事政策之二:宽严相济440
五、刑事政策之三:刑事案件判决前的调查制度449
六、刑事政策之三: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450
七、刑事政策之四:赦免制度457
八、刑事政策之五:前科消灭制度464
小结469
思考题469
主要参考文献470
后记471